第93章 趙國

王祇使其將劉顯帥衆七萬攻,軍於明光宮,去二主閔恐難勝,召王泰,欲與之謀。泰恚前言之不從,辭以瘡甚。閔親臨問之,泰固稱疾篤。閔怒,還宮,謂左右曰:“巴奴,乃公豈假汝爲命邪!要將先滅羣胡,卻斬王泰。”乃悉衆出戰,大破顯軍,追奔至陽平,斬首三萬餘級。顯懼,陣前密請降,求殺祇以自效,閔乃引歸。會有告王泰欲叛入周者,閔殺之,夷其三族。

--------引言摘述

永和七年六月,司州的太陽有些刺眼,耀得如林的長槍閃着白光,聽着耳邊噼裡啪啦的聲音,這是旗幟在風中扯動的聲響,劉顯望着遠處的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然後向身邊的副將問道:“這裡離城還有多遠?”

副將連忙低頭恭敬地答道:“回大人,還有五十里,不過前鋒已經前至到二十里。”

“五十里,太近了,傳令全軍就在這裡安營紮寨。”劉顯傳令道,頓了一會劉顯又傳令道:“前鋒就不用去管他了。”聽着副將將自己的命令傳達給傳令官,劉顯歪着頭看着遠處,彷彿入定一般,過了好一會突然又問道:“你們說城裡的冉閔會出來迎戰嗎?”

擁在左右的屬下衆將互相對視了一眼,都不敢出言,冉閔這個名字對於他們來說,過於沉重了。

“蓋我華夏之民,天必命我華夏之人以安之。夷狄外胡何得而治哉!”劉顯突然說道,左右還沒有弄明白是怎麼回事,劉顯又繼續念道:“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門。”

左右衆將這才明白過來,前面第一句話是大名鼎鼎的《告關中百姓書》中一句炙人口地名句,它和《進長安書》的那句“華夏之地永歸華夏之民”及《討胡令》中的“天下者華夏之天下,非胡虜之天下也;衣食者華夏之衣食。非胡虜之衣食也;子女民人者華夏之子女民人。非胡虜之子女民人也。”一樣在中原江北傳頌。不知激起了多少人的熱血和希望。而劉顯後面唸的那句就不是那麼有名了,不過還是有少數熟悉的人聽出來了,這是魏主冉閔在城頌布的殺胡令中殺氣騰騰的一句話。

不過周圍都是劉顯地親信心腹,那些“國人”將領早就被打發到前鋒去了,所以不會讓那些對這些話非常敏感地人產生“誤會”。

“大人,你地意思是?”一個膽大的副將開口說道。

“你們還聽說過這麼一段話嗎?-今晉鎮北大將軍曾傳令所屬州郡各整兵馬,羅落境界。巡視哨關。凡高鼻、深目,或碧眼金髮者,一律緝拿,驗明其身,定析其罪,論輕重而懲,而但敢稱兵仗者斬!”劉顯沒有立即回答,而是高深莫測地問起另外的話來了。

“回大人。聽說過。是關隴討胡令中的一句話。”那位膽大的副將連忙答道,看來關隴的“宣傳手段”的確領先時代,它一系列地檄文、公告不但在關隴、益樑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連關隴外的江北等地也炙人口,這些識不了多少字的北趙武將也能聽說過。

“你們聽出什麼意思來了嗎?”劉顯繼續問道。

“請恕屬下愚昧!”左右衆將誰都不知道自己的主帥爲什麼會突然感觸良多呢?就算是猜出一二的人也乾脆一起裝傻,同時向劉顯恭敬地答道。

“不是你們愚昧,而是你們不願說而已。”劉顯大笑道,過了許久,他才繼續開口,聲音變得悠遠而意深:“牆倒衆人推呀!”

衆將終於聽明白了,原來自己的主帥早就有了打算了。大家紛紛交頭接耳,過了一會,用眼神推舉一位最得劉顯信賴的副將開口問道:“大人,你的意思是朝廷那…?”

“什麼朝廷!”劉顯突然忿忿地罵了一聲,頓了好一會,突然低頭黯然地說道:“說句掏心窩子地話,石氏父子雖然殘暴,但是對我等還算不錯。我等或爲匈奴、或爲羌、或爲趙人,但是石氏父子均授予兵權重任。想我等領七萬大軍南下城,趙王陛下親授虎符於明光宮,垂淚叮囑,託付國事。那情景還歷歷在目,就如同昨天地事情一樣。”說到這裡,劉顯聲音哽咽,幾乎要落淚了。

聽到這裡,衆將不由面面相視,心中百感交集,但是卻不知道劉顯到底想說些什麼。

過了許久,劉顯終於又開口繼續說道:“可是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呀!”他擡起頭來,看到衆將還是一臉的迷糊,知道自己這個彎繞得太大了。

劉顯沉吟一下,最後說道:“你們覺得我們和冉閔作戰,能有幾成勝算?”

衆將心裡盤算了一下,最後輕聲說道:“恐怕不到四成!”

“前月,的

和頓丘姚襄連兵救襄國,被冉閔殺得大敗,最後還地三萬兵馬出其不意,這才殺得冉閔大敗,退回城。今陛下意欲速平城,於是盡起襄國精銳七萬,由我等帶領南下。如相持而戰,我等還能自保不敗,但是襄國唯恐日短,必定會催促我等急戰。這冉閔只是損兵過半,實力猶在,加上這冉閔神勇無比,將兵精銳,一旦攻城不下,再被其反擊,我等恐怕死無葬身之地了。”

衆將聽到這裡,不由贊言道:“大人所言極是。”另有幾個已經明白劉顯心思的人居然紛紛嚷嚷道:“在這亂世中還是保命要緊,跟着這趙主混恐怕沒有多大的前途了,畢竟他是胡!”

劉顯狠狠地盯着那幾個人幾眼,那幾個人的聲音頓時暗了下來,縮着頭退到衆人身後去了。劉顯揮揮手說道:“算了。不要亂說了,我們現在最重要地是如何從這城安然退回去!”

突然,一陣喧譁聲從前方遙遙地傳來,就像是遠處的暴雷聲隨着大風傳了過來。劉顯一愣,臉色變得無比凝重,也迅速變得鐵青。他的目光向遠處投去,希望穿過遠處空間的障礙,將不知道的事實真相看得一清二楚。

但是他左右的衆將沒有這份定力。不由紛紛鼓譟起來。他們都知道前面是自己的前鋒兩萬餘人。上至前鋒將領。下到士卒軍官,大部分都是胡,可以說是趙國“國人”最後一點華的。他們自然也對城地冉閔恨之入骨,所以一馬當先地在前面當先鋒。而他們更前方是城,那裡有“國人”們恨之入骨也畏之如虎地冉閔。前方有事,是不是前鋒遭到冉閔地襲擊?衆將可沒有援救前鋒的心思,他們最想知道和擔心的是冉閔到底出動了多少人馬?然後再據此採取相應的對策。

“大人!大人!”一名偏將在衆人的猜想和不安中策馬急馳而來。邊跑邊高聲大喊。

“怎麼回事?”劉顯沉聲問道。

對面的軍官滿頭是汗,但還是很容易地讓人看出他是一名“國人”。

“大人,長翼將軍、安東將軍等帶領我等前鋒探至城二十餘里時,突見冉賊從率衆從前方直殺過來,其持雙刃長刀,策高馬,勢不可擋,有如猛虎下山。衆將軍紛紛上前接戰。但都不是一合之敵。不到一會數十將軍都橫屍馬下。冉賊不一會便殺入前鋒軍中,手裡的雙刃刀舞得跟車輪一般,不到幾息之時便有數百餘將士死於其手。衆人不敢擋其正面。連忙分向兩邊避其銳鋒。冉賊如長刀劈浪,施然殺入軍中縱深。”

該軍官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終於頓了一口氣,然後滿臉焦急和誠懇地對劉顯言道:“大人,快派援兵吧!冉賊殺入軍中後,其部紛紛跟入,大敗我軍。我等抵擋不住,只得紛紛後退,還請大人速派援軍,否則前軍恐怕會全軍覆滅。”

劉顯聽到這裡,依然神情不變,只是問了一句:“魏軍有多少人馬?”

軍官一愣,但是很快回答道:“有兵馬三萬多。”

劉顯身後地衆將一聽,都不由倒吸一口涼氣,而劉顯卻直瞪瞪地看着那名軍官,看得他渾身發麻。過了一會,劉顯突然說道:“我立即發兵援救前軍。”

軍官一喜,連忙拱手彎腰道:“多謝將軍-”,這時,他突然聽到一聲刀出鞘的聲音,然後一陣破風聲直傳過來。軍官心中一驚,剛一擡頭只見一把閃着白光的刀片越來越大,最後一陣劇痛隨着一道金屬的寒意從脖子那裡傳來。

劉顯看着軍官的屍體撲通倒在自己坐騎前,手裡拎着滴血的佩刀,然後轉過頭來冷冷地說道:“全軍立即開拔撤退!”

“是的大人!”衆將齊聲應道,過了一會,在人聲鼎沸中,一名偏將小心翼翼地問道:“大人,我們撤到哪裡去?”

“陽平!”劉顯已經用身後的“趙”字旗將自己地佩刀拭乾淨,一邊將刀插回刀鞘,一邊斷然地說道。

偏將一愣,他知道襄國在城北邊,陽平在城地東邊了,而主帥劉顯的命令居然是往東邊撤。但是偏將不敢再問了,在劉顯陰冷的目光連忙對傳令官喊道:“全軍向陽平開拔!”

冉閔追得很快,劉顯剛帶領大軍奔到陽平郡元城下,冉閔就帶着大軍銜尾追了上來。劉顯看了看形勢,前面地元城雖然是陽平郡的郡治,但是在這幾年的城、襄國拉鋸戰中早已殘破不堪,根本不能用來防禦。而自己雖然有近四萬之衆,但是士氣低落,根本不是魏軍三萬得勝之師的對手。

劉顯只得背元城而陣,然後自己出陣,與冉閔對陣面談。

“魏王殿下,我等原是同朝爲臣,還請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放我等一條生路

劉顯開門見山的說道。反正這陣前都是劉顯和冉閔沒有什麼說不出口的。

“你等如果還執意爲胡走狗,我難饒爾等。”冉閔騎坐在高頭良駒上。長柄雙刃刀橫放在鞍前,頭戴頂天盔,一身錯金披甲,威風凜凜地答道。

劉顯不由苦笑,眼前的這位冉閔雖然瘦黑了一些,但還是這麼咄咄逼人。他連忙答道:“魏王殿下,你清楚我等苦衷,我等並不是真心爲羯胡走狗。只爲芶且殘生而已。”

聽到這裡。冉閔地眼睛投出像刀一樣的目光。直射到劉顯的臉上。劉顯知道他的性格,也不畏懼,直視冉閔的目光,十分坦然。

冉閔點點頭,接着說道:“你有什麼理由讓我饒過你?”

劉顯聽見冉閔鬆了口,心中不由大喜,連忙答道:“請殿下放心。我等回到襄國之後,定當取僞趙主石袛全家首級,爲殿下世子報仇!”

冉閔一聽,臉上的肌肉一抖,眼睛驟然射出一股赫人的精光,隨即嘶啞着聲音說道:“好,你必須將石袛及其子送至城,其餘人等你可送首級來。”

說到這裡。冉閔突然一轉。繼續說道:“但是你我必須在元城一戰,否則你如何去襄國交待?如何取得石袛相信?不過你放心,你奔逃襄國我是不會追擊的。”

劉顯看了看冉閔隱在頭盔陰影裡地臉。然後再轉頭看了看遠處停在那裡地自家軍隊,旗幟在風中依然飄揚不息,而將士都在安靜地用期盼地眼神看着自己,全軍一片寂靜,只有偶爾傳來的馬嘶聲。

“好的殿下!”劉顯無可奈何地答道。

劉顯鐵青着臉回到陣中,然後拔出佩刀大聲喊道:“我等與冉賊絕死一戰,誓死爲石皇帝和國人報仇雪恨!”

聽到這裡,所剩不多的“國人”將士紛紛拔出刀來,跟着後面對着冉閔就軍是一陣怒吼,然後在劉顯揮手之下,迎着冉閔爲首的魏軍進攻衝了上去。劉顯默然看着數千“國人”衝出軍陣,身後還跟着上萬“亂起鬨”的軍士。他身後數十名心腹將領都默不作聲地站在那裡,等待着劉顯的命令。

劉顯一使眼色,左右數十名將領立即調轉馬頭回到各自地隊伍中,將剩餘的兩萬餘各自的子弟兵掌握起來,隨時準備行動。

數千“國人”將士在冉閔爲首的魏軍犀利衝擊下,頓時如同那烈風中的秋葉一樣,迅速被無情地撕得粉碎,並無聲無息地消失在滾滾的魏軍洪流中。上萬跟着衝上來的趙軍看到勢不可擋的魏軍像洪水一樣向自己衝來,而前面那些“帶領”他們衝鋒地“國人”將士早就已經被淹沒在其中了,不由地突然醒悟過來,紛紛調頭向回跑,試圖跑回還按兵不動地本軍陣營中。

劉顯看到這形勢,連忙一揮手道:“撤,回城!”兩萬餘趙軍馬上用衝鋒一樣的速度向北絕塵而去,留下一萬跟不上來的“不知好歹”地趙軍,任由他們被後面衝上來的魏軍肆意殺戮。

望着消失在塵土和餘暉中的趙軍劉顯大隊,千餘名最後存活的被遺棄的趙軍將士絕望地最後看了一眼北方,+無數的魏軍如同披着金甲一樣洶涌而來。趙軍鼓起最後的勇氣,顫抖地握緊手裡的兵器,嘴裡唸唸有詞,不知是在祈禱什麼還是在詛咒什麼。但是他們的勇氣和行動一樣都是那麼軟弱無力,最後像洪水中的孤樹一樣轟然消失了。

冉閔看着北邊越來越暗的天地之際,揮揮手說道:“不用追了,回城!”

劉顯率“敗軍”回到襄國,石袛雖然很沮喪,卻已是無可奈何,而且劉顯手裡的兵馬是他唯一可以倚仗的力量了。石袛經過一陣猶豫,最後斥退了左右說劉顯“壞話”的臣子,升任劉顯爲車騎將軍、都督內外諸軍事。

而劉顯藉口上任接職,率軍進入襄國城內,先接管了襄國城的防務,最後趁夜殺散爲數不多的宿衛軍,攻入宮中,將石袛父子六人全部活捉。而石袛妻妾數十人和趙丞相安樂王石炳、太宰趙庶、尚書石諺、侍中石趶等石袛親信大臣等千餘人盡數被殺餘宮門外,並收其家財。劉顯再以奉魏主冉閔殺胡令的名義,大搜襄國城內外胡數萬餘人,無論老少婦孺,先奪其家財,再盡數殺於南城門外。石趙國滅。

七月,冉閔將解送到城的石袛父子剮於鬧市,再傳首級於要道旁。並拜顯上大將軍、大單于、冀州牧。

九月,北趙汝陰王石攜子妻心腹數十人,喬裝南下,投屯於汝陰的殷浩。殷浩大喜,將其盡數解送江左,並快馬報朝廷。行至全椒,接朝廷詔書,將石一行數十人盡數斬於江北岸邊。至此,北趙石氏族滅。

第7章 江陵來的傳令官第33章 武都(1)第126章 萬馬度陰山(五)第251章 塵埃落定(二)第13章 夜襲江州(2)第185章 王者歸來(一)第54章 石苞第132章 長安的冬天(一)第74章 長安第61章 餘波(一)第199章 南北分治第222章 華夏必勝(二)第89章 王師北伐(二)第255章 大憲章第44章 最牛的拉練第226章 戰爭還是和平?(一)第30章 仇池(2)第211章 碎葉川之戰(一)第175章 冀州風雲(三)第283章 大爭論(二)第222章 華夏必勝(二)第108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110章 下一個目標第185章 王者歸來(一)第212章 碎葉川之戰(二)第40章 幕克川第250章 塵埃落定(一)第120章 北府的戰爭機器(三)第189章 旌旗招招皆向東(一)第77章 建康(二)第194章 人生如夢五十年第177章 冀州風雲(五)第86章 上郡第261章 報酬和交易第219章 侯洛祈的選擇(五)第210章 太和西征案(二)第275章 - 聖主之劍(三)第158章 遙遠的西域(二)第235章 各幹各的第188章 劉家兄弟第240章 江左風雲(一)第39章 吐谷渾第144章 永和十年(三)第273章 - 聖主之劍(一)第76章 建康(一)第186章 王者歸來(二)第269章 泰西封風雲(二)第87章 北地郡第26章 鳳求凰第131章 懊悔的人們(二)第181章 燕周之戰(二)第149章 涼州戰事(一)第121章 北府的戰爭機器(四)第90章 清泉驛第5章 長水校尉第142章 永和十年(一)第138章 勇氣和榮譽(三)第54章 石苞第83章 幷州(一)第151章 涼州戰事(三)第123章 萬馬度陰山(二)第247章 誰家之天下(四)第88章 王師北伐(一)第267章 南海攻略(五)第283章 大爭論(二)第178章 朔州都督第130章 懊悔的人們(一)第131章 懊悔的人們(二)第87章 北地郡第145章 永和十年(四)第198章 閒談(二)第166章 第一次西征(五)第141章 慕容恪(三)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260章 納伊蘇斯會戰第121章 北府的戰爭機器(四)第172章 沙州和西州第275章 - 聖主之劍(三)第176章 冀州風雲(四)第140章 慕容恪(二)第11章 夜渡長江第147章 姑臧火光第46章 聖教(上)第170章 延城決戰(二)第206章 進學(四)第157章 遙遠的西域(一)第81章 野利循(一)第11章 夜渡長江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133章 長安的冬天(二)第136章 勇氣與榮譽(一)第261章 報酬和交易第259章 哥特人(四)第251章 塵埃落定(二)第201章 三省第188章 劉家兄弟第117 回家過年第154章 永和十二年(一)第216章 侯洛祈的選擇(二)第82章 野利循(二)
第7章 江陵來的傳令官第33章 武都(1)第126章 萬馬度陰山(五)第251章 塵埃落定(二)第13章 夜襲江州(2)第185章 王者歸來(一)第54章 石苞第132章 長安的冬天(一)第74章 長安第61章 餘波(一)第199章 南北分治第222章 華夏必勝(二)第89章 王師北伐(二)第255章 大憲章第44章 最牛的拉練第226章 戰爭還是和平?(一)第30章 仇池(2)第211章 碎葉川之戰(一)第175章 冀州風雲(三)第283章 大爭論(二)第222章 華夏必勝(二)第108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110章 下一個目標第185章 王者歸來(一)第212章 碎葉川之戰(二)第40章 幕克川第250章 塵埃落定(一)第120章 北府的戰爭機器(三)第189章 旌旗招招皆向東(一)第77章 建康(二)第194章 人生如夢五十年第177章 冀州風雲(五)第86章 上郡第261章 報酬和交易第219章 侯洛祈的選擇(五)第210章 太和西征案(二)第275章 - 聖主之劍(三)第158章 遙遠的西域(二)第235章 各幹各的第188章 劉家兄弟第240章 江左風雲(一)第39章 吐谷渾第144章 永和十年(三)第273章 - 聖主之劍(一)第76章 建康(一)第186章 王者歸來(二)第269章 泰西封風雲(二)第87章 北地郡第26章 鳳求凰第131章 懊悔的人們(二)第181章 燕周之戰(二)第149章 涼州戰事(一)第121章 北府的戰爭機器(四)第90章 清泉驛第5章 長水校尉第142章 永和十年(一)第138章 勇氣和榮譽(三)第54章 石苞第83章 幷州(一)第151章 涼州戰事(三)第123章 萬馬度陰山(二)第247章 誰家之天下(四)第88章 王師北伐(一)第267章 南海攻略(五)第283章 大爭論(二)第178章 朔州都督第130章 懊悔的人們(一)第131章 懊悔的人們(二)第87章 北地郡第145章 永和十年(四)第198章 閒談(二)第166章 第一次西征(五)第141章 慕容恪(三)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260章 納伊蘇斯會戰第121章 北府的戰爭機器(四)第172章 沙州和西州第275章 - 聖主之劍(三)第176章 冀州風雲(四)第140章 慕容恪(二)第11章 夜渡長江第147章 姑臧火光第46章 聖教(上)第170章 延城決戰(二)第206章 進學(四)第157章 遙遠的西域(一)第81章 野利循(一)第11章 夜渡長江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133章 長安的冬天(二)第136章 勇氣與榮譽(一)第261章 報酬和交易第259章 哥特人(四)第251章 塵埃落定(二)第201章 三省第188章 劉家兄弟第117 回家過年第154章 永和十二年(一)第216章 侯洛祈的選擇(二)第82章 野利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