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庸才

趙薈當日等到天都黑了也沒見宮中有人出來,不等宮門前的人驅趕,他自己就走了。回到家中後,他叫來從人,詢問趙理三人:“他們現在如何了?”

趙理三人到樂城後沒有來見趙薈,這也是趙薈的意思。固然大王對八姓極爲推崇,但看大王提拔的八姓就可以看出,大王只愛那些早年落魄的八姓人。所以他指示趙理三人扮成趙家旁系,在朝午王時與嫡脈分家了,此時纔出山前來投奔。

這樣一來,大王對趙理三人的心結會少一點,也會更有可能重用他們。

趙薈問起,從人答道:“公子與兩個小公子正在考試。”

趙薈點頭:“有失必有得,他們現在這樣一路考上去,倒比我這種的更可靠。”

如今外城的人想上殿面君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容易了,以前是投一部書,只要言之有物,就會被宣上殿,能在大王面前出頭。現在卻必須要經過重重考試才能上殿。

考的東西也簡單,就是新魯字與新數學,還要說一說大王在二環的“德政”。

這明擺着是要大家唱讚歌的。

因爲大王的吃相太難看,世家對這個所謂的“考試”是不屑一顧,當然更不會去參加。而二環的讀書人卻是“必須”參加的,少考一場都不行,考前各種“複習資料”都會下發到每個人手中,白送!考前還有各種輔導班上,搞得更像唱大戲而非爲國選才。

不過再怎麼像兒戲,貧家子還是踊躍得很。他們跟世家不同,他們想出頭,只能抓住每一個機會,哪怕大王的這個考試辦得很兒戲,很不像樣,既不考詩書,也不考琴棋,更不問師承家傳。

也有人感嘆這樣選出來的人才能用嗎?只憑背那幾章亂七八糟的《說文解字》,會用那所謂的《數學》演算加減倍數,這就行了?這選出來的是人才還是小吏?大王治國,只用小吏就行了嗎?

趙理等三人就在跟《說文解字》纏綿,趙薈遣下人扮成走街穿巷的小販敲門時,三人真是大鬆一口氣,爭先恐後的去開門。

他們三人沒有以八姓趙氏之名進城,而是扮成久居鄉下的窮讀書人,這樣一來,就不適合帶着家人住個大房子了。但三個人一起住,吃喝都可以從外面買回來,家裡打掃的事就一下子成了□□煩,三人都不會洗衣,不會做家務,第一次點燈險些燒了桌子和牀榻後,三人商量過後,還是假裝“買”了一個從人,充做管家。

因爲只有一個人,平時也需要他們三人幫忙幹活。現在從人正在竈上做飯,三人中就分出一人跑去開門,讓人進來後,發現正是家中長輩派來看望他們的,三人都鬆了一口氣。

趙理就把此人讓到屋內,送上茶水。

那人問:“二公子,老爺擔心你們呢。平時生活可有什麼難處嗎?”

趙理苦笑,拍拍桌上快被翻爛的紙牘說,“我從未想過,讀書竟是這麼苦的一件事!”

他自從開蒙後,就不以讀書爲苦,深受師長誇讚。但這一次他是真覺得讀書讀得腦袋疼。

不止他,兩個侄子也是一般無二,他還聽到兩人偷偷抱怨“大王不喜讀書,就叫他好好讀啊,他不肯讀書就折騰出這新魯字來難爲全天下的人!好沒道理!”

不過在他面前,這兩人倒是不敢說大王一個字的壞話。

趙理來之前怕這兩個侄子不聽管教,所以一直都很嚴厲,現在兩個侄子就總是躲開他講悄悄話。

可他心中也有很多不安,平時不敢在兩個小輩面前露出來,對着自己父親的人,就敢直言了。

“父親有沒有說,我們要怎麼見到大王?”趙理問。

此人道:“難道二公子竟然認輸了?”

趙理道,“不是我認輸,而是這樣下去……連什麼時候才能登殿面君都不知道了。”

他們現在就被這新魯字給難爲住了。

這所謂的新魯字,不止有字,還有詞,還有許多釋意,可這些字大半全都是瞎編亂造的!聽說還都是鄉野之人寫在他們的文章裡,大王就鄭重其事的選其爲新字,這也太不像話了!

除此之外的新魯字還有拿紀字大改特改的!這些紀字都是上古真神送給人間使用的!每一個字都有着上古真神的意識!怎麼可以如此不尊重呢?

趙理第一次看到時都氣得頭暈,他想不通!這種大逆不道的字冒出來,怎麼魯國的公卿都不管呢?

那人解釋道:“當時我也沒來,不過聽人說,一開始這些字只在樂城城外的流民村裡用用,而且用這字的全是流民村的小孩子,所以纔沒人去管。”

趙理還是不解:“就算是流民村的小孩子用,也不能讓他們用啊。就該在一開始把這些字給燒了!砸了!”

那人笑道:“二公子,你在街邊看到一個乞丐拿根樹枝在地上亂畫,你會從車裡跑出去把乞丐手裡的樹枝打掉嗎?”

趙理愣了。

那人道:“你不會,因爲你根本不會注意路邊的乞丐在地上是寫字還是亂畫。這樂城的世家也是這樣啊,他們怎麼會把流民區的小孩子在學什麼放在心上呢?”他頓了一下,“等發現時,這種新魯字又被冠以大王的名號,世家自然就有些不好下手了。”

趙理:“那……他們爲何不規勸大王?”

那人道:“因爲大王沒有用新魯字。一切都是傳說。大王到現在還沒有一篇文章流出,在大王身邊的人寫的文章,用的全是紀字。就連投書用新魯字大王纔會看也都是傳言,不過是那些貧家之子,以爲這樣會更容易獲得大王青眼才推崇這個新魯字。”

趙理:“……然後呢?”

那人道,“然後,似乎就漸漸流傳開了。”

那人走後,趙理端坐不語。他的兩個侄子還在桌前默字,除了新魯字讓他們不太習慣之外,新的紙牘和毛筆倒是用得很順利。

兩個侄子見趙理好像在發呆,又像是在思考,都不敢去打擾他。

練到半夜,兩個侄子告退回去睡覺。趙理卻鋪紙研磨,等到天亮,兩個侄子前來問安,就看到趙理在榻上合衣而睡,案几上卻擺着一篇寫好的文章。

兩人悄悄把文章拿到外面就着陽光看,看完兩人都是一臉驚訝。

這……是一篇在他們看來“很不要臉”的誇獎大王的文章。

他們可是知道趙理有多恨那新魯字,可在這篇文章裡,他卻稱這新魯字是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創舉,稱大王只此一功就可名垂青史。

兩人又驚又怒,候到趙理起來,不等他洗漱就拿着文章去逼問,非要他說出個理由來。

趙理說:“理由?理由就是……大王走這一步之前,已經算了上百步。他把一件本來應該會招千夫所指的事,就這麼不費吹灰之力的辦下來了。世家目下無塵,卻忘了,他們眼中看不見是人,是比他們多上百倍、千倍的人!”

兩個侄子不妨他竟然發起了怒,都被他嚇住了。

趙理深深吸了一口氣,又渾身無力的吐出來,擺擺手說:“你們不要多想。大王神智天成,乃……千古之君。這新魯字,我們這一代的人罵,但除我們之外的百姓們卻都用得順手,等我們這一代的人沒了,新魯字就會成爲真正的魯字流傳下去了。”

兩個侄子不信,都道:“叔叔說錯了。沒了我們,還有我們的子孫後代,紀字纔是正統,樑帝承大紀千載江山,都不曾改紀字分毫。大王……只是年幼不懂事,等他再大一些,自然就會知道錯了,那時也就會改過來了。”

趙理:“大王改了,百姓也已經用慣了新魯字。”他不敢說,日後紀字……只怕會被人漸漸遺忘吧。

兩個侄子笑道:“叔叔又說錯了,百姓中才有多少識字的人啊。”

趙理往外一指:“街上的都是。他們都識字,而且一開始識的就是新魯字。”

兩個侄子這下說不出話來了,烏雲突然壓在他們心頭。

“……他們早晚也會明白,他們學的字是錯的。他們應該爲此感到羞愧。”

可走到街上,百姓們的面上並不見羞愧,城門口的《說文解字》前仍是擠滿了人,街上的店鋪招牌,小攤上掛的幌子,統統都是新魯字。

三人前往學府,這裡就是考試的地方。

學府據說是大王選官吏的地方,但也有人說這裡全是流民區的小孩子,大王是嫌他們在外亂跑亂撞,才把他們收在其中。

而趙理三人在船上聽說,大王收集天下英才放進學府。

這學府到底是什麼來歷?

考試的地方就是學府裡面的大廣場,廣場周圍還有箭靶。

趙理暗自點頭,這樣看來,這座學府還是會教授一些技藝的。

夏天太陽大,大家席地而坐,面前擺着一張案几,全都是用紙牘答題,題目是早就公佈出去的,自來自答,答完就能走。其中不少人都是在家答好了,背好答案,來這裡重新寫一遍。

如此簡單,趙理坐下時還看到隔壁有個人寫的字難看極了,全是一團一團的黑墨漬在紙上,有的人還能把那麼厚的紙牘給撕破,實在是……

日後要真跟這樣的人同殿爲臣,那就真成恥辱了。

不過,這樣“兒戲”,可見大王確實並不打算在此取才。

趙理不知是該高興還是該失望。三人答完起身,徑直出去了。

二十日後,他們去學府前看名次。不出所料,三人都在榜上。

兩個侄子的感受比較複雜。他們事後也學趙理寫了一篇那樣的文章,其中有多少真心就只有天知道了。結果真的靠這樣一篇文章選上了,他們又覺得……

兩人找上趙理,說不想上殿了。

“靠這樣的文章見大王也太羞恥了,日後被人提起,怎麼見人呢?”

趙理問:“那你們倆想怎麼樣?”

兩人道:“我們想再寫一篇文章,見到大王時遞給大王,如果大王肯讀,那我們就留下,如果大王不肯……”

兩人爲難的互看一眼。

雖然大王“荒唐”,但魯國確實正在變得越來越強大。這其實是他們最想不通的,大王如此“荒唐亂來”,公卿們又“尸位素餐”,那魯國是怎麼變強大的?

趙理點點頭,讓他們去寫,但是……

“我們來這裡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家族。”趙理道,“就算大王是庸才,我們也要留下,也要成爲大王的心腹之人。”

兩個侄子沉默了一會兒,都認了錯。是他們太天真了。只是因爲現在長輩們都不在眼前,就有些放縱了。他們不該忘,也不敢忘,他們是趙家人。

趙理說:“何況……大王是不是庸才還不知道。”他深深的嘆了口氣,“最可怕的是,大王是天才,但卻與我等理念不合。與大王爲敵,任何時候都不是一件好事。”

行宮內,姜旦正與鄭姬一同用飯。

兩人雖然是“夫妻”,卻還沒有同房。因爲鄭姬還小,姜旦也很難把鄭姬看成女人。

鄭姬卻已經有了身爲王后的自覺,對姜旦曾經寵愛過的女婢都很客氣,還賞賜給她們衣料和首飾。

姜旦見過後,問鄭姬爲什麼這樣。

鄭姬說:“我是王后,自然要愛你所愛啊。”

姜旦:“但我並不愛她們啊。”

鄭姬有些高興,雖然還不明白,但她直覺這些女婢是她的威脅。

“那大王愛誰?”她問。

姜旦想了想,說:“我愛阿智,阿仁,姐姐,大哥,還有你,還有太子。”他想起龔獠的教導,又加上一個:“還有魯國和百姓。”

鄭姬敬了姜旦一杯酒,道:“只要能在大王心中佔一席之地,妾已心滿意足了。”

兩人飲了這杯酒後,鄭姬好奇:“大王那麼喜歡阿智和阿仁嗎?”

那不過是兩個臣子而已。

姜旦點頭,嘆氣:“阿智已經走了很久了……不知他什麼時候纔回來……我還沒告訴他,我的球已經越踢越好了呢!”

第538章 決定本章內容先保密,就不劇透了第436章 惡人都披着人皮第676章 新奇之人第222章 舊人第139章 送人第324章 合圍第2章 新爹第41章 王歸第472章 推倒與建立第441章 取城如取物第708章 放他進去第733章 送他一程第390章 人才第128章 風聲第145章 惑第90章 感情深厚第361章 豐收第789章 新世界的雛形第634章 池魚之殃第613章 陷入困境第537章 設計第576章 花樣黑人第666章 姜陶第11章 鬥鵝第484章 百尺竿頭第581章 好哥哥第69章 摘星公主第231章 練兵第219章 一家人第288章 美人恩重第23章 吾兒長成第363章 侍郎第157章 三年後第360章 紙牘與蠟燭第474章 紅粉骷髏第200章 殺第21章 間隙第734章 慶王雲氏第655章 帶兵而至第199章 商第143章 入第89章 寶愛第355章 這個使節和那個使節第394章 新人舊人,舊人新人第571章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第199章 商第394章 新人舊人,舊人新人第56章 花顏第689章 如日之君第533章 殺-人第456章 趣事第165章 刺第375章 皆大歡喜第775章 故國中事第465章 愛子第148章 仁弱第189章 贈第634章 池魚之殃第718章 逼上梁山第84章 設伏第567章 從母不從父第276章 又添了一點第142章 起第224章 臥榻之側第474章 紅粉骷髏第788章 心想事成第540章 明年第688章 我的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第178章 陷第604章 悔叫親爹當大王第256章 迷惑第214章 遼城之主第166章 毒(上)第150章 殺!!!第481章 自盡第31章 荒野第707章 大王你好第670章 大王真乃天下第一深情之人第235章 鄭王已死第505章 私奔第755章 江南與江北第589章 怨婦花萬里第747章 指鹿爲馬第118章 積糧第106章 暗流第95章 憂天第583章 嘴炮與刀第42章 始入蓮花臺第564章 變第295章 調絃第31章 荒野第244章 我的祖國第791章 期望第340章 豬隊友第348章 鄭王宮事第410章 漆的改變第292章 魚餌第733章 送他一程第247章 奇雲第646章 真心假意
第538章 決定本章內容先保密,就不劇透了第436章 惡人都披着人皮第676章 新奇之人第222章 舊人第139章 送人第324章 合圍第2章 新爹第41章 王歸第472章 推倒與建立第441章 取城如取物第708章 放他進去第733章 送他一程第390章 人才第128章 風聲第145章 惑第90章 感情深厚第361章 豐收第789章 新世界的雛形第634章 池魚之殃第613章 陷入困境第537章 設計第576章 花樣黑人第666章 姜陶第11章 鬥鵝第484章 百尺竿頭第581章 好哥哥第69章 摘星公主第231章 練兵第219章 一家人第288章 美人恩重第23章 吾兒長成第363章 侍郎第157章 三年後第360章 紙牘與蠟燭第474章 紅粉骷髏第200章 殺第21章 間隙第734章 慶王雲氏第655章 帶兵而至第199章 商第143章 入第89章 寶愛第355章 這個使節和那個使節第394章 新人舊人,舊人新人第571章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第199章 商第394章 新人舊人,舊人新人第56章 花顏第689章 如日之君第533章 殺-人第456章 趣事第165章 刺第375章 皆大歡喜第775章 故國中事第465章 愛子第148章 仁弱第189章 贈第634章 池魚之殃第718章 逼上梁山第84章 設伏第567章 從母不從父第276章 又添了一點第142章 起第224章 臥榻之側第474章 紅粉骷髏第788章 心想事成第540章 明年第688章 我的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第178章 陷第604章 悔叫親爹當大王第256章 迷惑第214章 遼城之主第166章 毒(上)第150章 殺!!!第481章 自盡第31章 荒野第707章 大王你好第670章 大王真乃天下第一深情之人第235章 鄭王已死第505章 私奔第755章 江南與江北第589章 怨婦花萬里第747章 指鹿爲馬第118章 積糧第106章 暗流第95章 憂天第583章 嘴炮與刀第42章 始入蓮花臺第564章 變第295章 調絃第31章 荒野第244章 我的祖國第791章 期望第340章 豬隊友第348章 鄭王宮事第410章 漆的改變第292章 魚餌第733章 送他一程第247章 奇雲第646章 真心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