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

幫源峒的情況暫時放下,只說副先鋒盧俊義率兵馬攻至昱嶺關下,與關上南軍甫一交戰,便碰上小養由基龐萬春。

那小養由基龐萬春乃江南方臘國第一個會射弓箭的,馬上弓箭刀槍俱熟,呈勇於一時。交戰過程中,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用六員大將,俱被小養由基龐萬春用箭射死。

盧俊義失了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用六員大將,面對險惡昱嶺關,一籌莫展。

盧俊義萬般無奈之下,忽然想起了鼓上騷時遷,那是個飛檐走壁之人,哪裡去不得?何不派他去山中尋路,好找個捷徑,偷襲上去,拿下昱嶺關。

當即,盧俊義喚來鼓上騷時遷,令他去昱嶺關尋路。

時遷受命,準備好行頭,辭別盧先鋒,望昱嶺關而去,于山凹僻靜處尋得一寺廟,裡面有一個老和尚。

時遷遂向老和尚亮明瞭身份,打聽昱嶺關情況。

老和尚聽到時遷乃朝廷大將,故喚來了徒弟,叫其徒弟領了時遷,繞道上了昱嶺關。

時遷來到關上,就高處方起火來。守關軍士望見火起,大驚。時遷憑空叫道:“已有一萬宋軍先過嶺了,汝等及早投降,免汝一死。”

守關軍士大亂,驚慌失措,亂竄起來。

小養由基龐萬春聽得此言,驚得魂不附體,只顧跌腳。雷炯、計稷也驚得渾身麻木了。

小養由基龐萬春遂與雷炯、計稷商量。三人道,既是已有一萬宋軍先過嶺了,想必此關已失去了作用,若不急撤,恐被兩面夾擊,到時候,性命不保。

保命要緊,三人緊急集結人馬,準備棄關。

奈何盧俊義已指揮兵馬趁亂攻上嶺來,孫立生擒得雷炯,魏定國活捉了計稷,小養由基龐萬春趁亂逃了。

盧先鋒俊義遂率兵過了昱嶺關後,驅兵直趕到歙州城下。

那龐萬春逃入歙州城中,向皇叔方垕報告了昱嶺關丟失情況。

皇叔方垕聞報,勃然大怒,對帳下軍士喝道:“快把這個敗軍之將給我押出大帳斬了!”軍士涌上前來,擰了小養由基龐萬春的臂膀,便要押出帳外,斬首示衆。

旁側王尚書急諫道:“皇叔暫且息怒。目今強敵臨陣,正是用人之際,不如先留下此人,責其帶兵出陣,迎對宋軍,以將功折罪。”

皇叔方垕怒氣難消,對軍士道:“暫且留下這廝一條狗命,允其戴罪出陣,若再不得勝,定斬不饒!”

皇叔方垕隨即責令龐萬春出城,與宋軍大戰。龐萬春得令,遂帶兵出城,排下陣勢,驅馬出陣勒戰。

宋軍中歐鵬出戰。龐萬春策馬向前,與歐鵬戰了五個回合,拉轉馬頭,奔逃。歐鵬打馬急追。龐萬春扭過身軀,背射一箭。歐鵬手段高強,待箭至眼前,綽箭在手。

龐萬春返身復逃,歐鵬因已綽了他一箭,因此放心去追。不曾想,那龐萬春卻是會射連環箭的,奔逃中,又悄悄抽出一箭,弓弦響處,嗖地一下,箭似流星,歐鵬早着,被射中臉龐,跌下馬去。

龐萬春拉轉馬頭,復衝向宋軍陣地。

宋軍大敗,退回三十里下寨,清點人馬,見沒了菜園子張青。原來那張青於亂軍中被馬給踩死了。

見沒了丈夫,孫二孃着人去找,只找回來一堆肉泥。孫二孃大拗,痛哭了一場,將張青屍首燒化。

當下,軍師朱武預料南軍將乘勝劫營,忙作了安排,安排軍士埋伏於大營外,專等着南軍進入埋伏圈。

果然,南軍在龐萬春、高侍郎帶領下,突入宋軍寨門,直到中軍大帳,並不見一人,急忙大叫:“不好!中計了!快撤!”急待退時,四面八方,宋軍圍了上來,一陣亂箭,將南軍射倒一大片。

南軍大亂,四下奔散。

宋軍衝殺過來。

呼延炯雙鞭齊下,打碎了高侍郎半個腦袋。龐萬春在慌亂中,被湯隆伏在路邊,一鉤鐮槍割了他的馬蹄子。龐萬春跌落下馬來,被活捉至盧先鋒俊義處。

盧先鋒俊義令將龐萬春剖腹剜心,祭獻歐鵬及史進等人。

隨後,盧俊義驅兵來攻歙州。

路途中,丁得孫于山路上被毒蛇咬了腳,毒氣入腹而死。

盧先鋒俊義安排料理後事。

宋軍前軍已來到歙州城下,見城門大開,城牆上也無旌旗,以爲守城將佐怕被殺,棄城而走了。

單廷圭、魏定國兩個要奪頭功,引兵殺入城中。

後面中軍盧先鋒俊義趕到時,一眼便識破陰謀,見單廷圭、魏定國已殺入城門,情知不好,然已無挽回之法,只能叫苦不迭。

果然,單廷圭、魏定國衝入城門,連人帶馬陷入王尚書提前挖好的陷坑,陷坑兩邊埋伏的長槍手弓箭手,一起向前戳殺,兩將死於坑中。

原來,王尚書見折了劫寨人馬,料定宋軍必乘勝攻城,特意打開了城門,掩息了城牆上的旌旗,做出以上假象,引誘宋軍來攻城。

單廷圭、魏定國果然中計,呈匹夫之勇,白白送了性命。

盧先鋒俊義大怒,差遣前部軍兵,兜土塊入城,但有陷坑,一面填塞,一面鏖戰廝殺。

宋軍進城之路果然平坦。

盧俊義驅馬入城,正碰上皇叔方垕,滿腔的怒火全積在了手中一杆搶上,只一個回合,戳皇叔方垕於馬下。

守城軍馬,開西門逃遁。

宋軍兵將,奮力向前,逮住一個殺一個,逮住兩個殺一雙,只殺得歙州城內,血流成河。

王尚書於慌亂中單馬逃亡,恰碰到青眼虎李雲。

李雲乃步兵首領,見王尚書策馬逃來,忙跳將到馬前,橫端着朴刀,高聲斷喝道:“拙!你這個賊官,還不下馬受降,待往何處去?”

王尚書見狀,也不答話,猛拉了馬繮繩一下。王尚書胯下之馬,騰空而起,望李雲頭頂跳將下來,將李雲給踏倒。

石勇見王尚書王寅騎馬踩倒了李雲,忙上前施救,剛至王寅馬前,那王寅一杆槍神出鬼沒,已刺了過來。石勇急忙磕開王寅鐵槍。

兩個人戰了三個回合,石勇那裡是王尚書王寅的對手,被王寅一槍戳穿了胸膛,倒地而亡。

孫立、黃信、鄒淵、鄒潤四將見狀,一起圍住了王尚書王寅。那王寅再怎地勇猛,如何對付得了梁山四條大將廝殺?

四大將齊齊來攻,王寅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這時,一道流光劃過,乃是一支利箭飛來,噗嗤一下,射中王寅臉頻,將王寅射翻在馬下。

四將一起向前,割了王寅首級,提溜到盧先鋒俊義處告功去了。

呂丞相於亂軍中逃出城來,路途中恰遇阮小五。阮小五截住呂丞相廝殺,殺之不過,被呂丞相用槍刺死。呂丞相獨身逃往清溪。

攻克歙州後,盧俊義驅兵疾行,與宋江兵合一處,開始攻打清溪縣。

把守清溪縣的是方臘的侄子方傑,正是被盧俊義殺了的皇叔方垕的孫子。

得知睦州、歙州失守後,方臘在皇侄方傑護衛下,御駕親征,由幫源峒趕赴清溪,來戰宋江、盧俊義。

清溪縣外,一場混戰。

兩軍對陣。南軍方臘皇侄方傑首先出陣。宋江陣中,衝出霹靂火秦明。

那方傑乃方臘國第一猛將,年輕後生,身強力壯,精神閃爍,一支戟使得精熟,上下翻飛。方傑腰間還掛着一對流星錘,甚是威武。

秦明性如烈火,故而人稱其“霹靂火”,善使一條狼牙棒,在梁山排行第七位,上應“天猛星”,爲“馬軍五虎將”之一,也是好生了得。

這兩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你來我往,戟棒相交,大戰了三十餘回合,不分勝敗。

方傑見秦明手段高強,使出自己平生的本事,不容秦明有半點空閒。秦明知方傑乃方臘國第一猛將,要呈本領,也使出自己全身本領,不放方傑少許輕鬆。

兩個人直殺得天昏地暗,地動山搖,不曾想南軍陣中,杜微甩出一飛刀,直衝秦明臉面飛來。秦明見一道亮光射來,急躲。方傑趁機一戟,聳秦明於馬下,死於非命。

宋江見狀,揮鞭大喝,盡驅兵馬上前。

兩軍混戰中,險道神鬱保四、母夜叉孫二孃,先後與杜微廝殺,俱被杜微甩起飛刀,刺中胸膛,嗚呼哀哉,死了。鄒淵、杜遷,在馬軍中被踏殺。李立、湯隆、蔡福被砍成重傷,醫治不痊而死。

此戰,方臘國佔優。

方傑得勝誇能,在陣前高叫道:“還有誰?!宋軍再有好漢,快快出來廝殺!”

宋江陣中,衆將面面相覷,盡皆失色,尚未從秦明被殺的驚恐中緩過勁來。

方傑見狀,更加囂張,更持有方臘助陣,正要驅馬殺伐,忽得飛馬報道:“盧俊義偷襲山後,殺往幫源峒大內去了。”

方臘聞聽幫源峒受到威脅,急忙鳴金,急與方傑帶兵退入幫源峒老巢,去保大內。

其他南軍將領,鬨然而散。

宋江猛然揮鞭,高叫進軍。

宋軍潮水般涌向清溪城中。

混戰中,由歙州逃來的呂丞相偷一條小路,慌忙出城,卻見四處皆被堵死,萬般無奈,遂跳下馬來,沉思許久,自感沒有生路,便解了褲帶,栓於松枝之上,自縊而死。

杜微藏在他原養的娼妓王嬌嬌處,被她杜老獻將出來,免不了捱了一刀,到閻王爺那裡報到去了。

清溪城被宋軍攻破後,旋即向方臘老巢幫源峒挺進。這時候的宋軍,基本上已經到了獲得最後勝利的時候。整個宋軍隊伍,都沉浸在即將捕獲方臘的歡喜之中,兵馬行進途中,旌旗蔽日,鼓聲震天,人歡馬叫,熱鬧非凡。不時地有大將騎着駿馬從隊伍旁邊奔馳而過。

行進中的宋軍兵馬隊伍,不想是去打仗,倒像是去參加一個盛大的慶典。

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三十九章 奇人出世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
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三十九章 奇人出世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