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

郭藥師因獻琢易二州降宋收到宋國朝廷的厚待,讓一個人眼熱了,這個人就是金國南京留守、同平章門下事張覺。

張覺原本是遼國遼興軍節度副使,統轄營平灤三州,節度副使官邸設在平州。當時,金國佔領了幽州,隨即將幽州歸還於宋朝,但宋金遼三國在營平灤的戰略態勢尚不明瞭,張覺遂控制住了營平灤三州,不斷擴充實力,竊試着方向,想在宋金遼之間獲取最大的利益。

金國攻佔下幽州後,張覺控制的營平灤三州是幽州通往上京會寧府最爲重要的戰略要地,不能攻佔營平灤三州,就不能有效地控制幽雲十六州,更不能深入南境。基於這個情況,金國在將本是遼國南京的幽州交還給宋朝的時候,又改平州爲南京,任命張覺爲南京判留守事、同平章門下事。

金國的意圖是先將營平灤三州收入本國疆土,待將來時機成熟時,再剪除張覺,派駐女真大將及兵馬,徹底佔有營平灤三州。

當時的情形,金國軍事力量明顯大於宋朝,張覺在權衡了利弊後,接受了金國的冊封,營平灤三州因此由遼國所有變爲金國所有,張覺也因此成爲金國的地方大員。

營平灤三州位於幽州通往遼東半島的戰略要地上,自入契丹籍後就另外編爲一軍,與幽燕十六州不是一個地理概念。前些年,趙良嗣在與經過簽訂海上盟約時,考慮到中原王朝的戰略需要,專門提出在共行伐遼後,要將營平灤三州一併歸還宋朝。

當時,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等一般大臣並未意識到營平灤三州的重要性,那時候,他們也沒有要南下攻佔宋朝的想法,所以,在趙良嗣提出將營平灤一併歸還宋朝時,態度是模棱兩可的,也有一併歸還宋朝的想法。

然而,當時在完顏阿骨打身邊擔任翻譯的乃是渤海漢人高慶裔。此人做過遼國地方官吏,通契丹、漢及女真語,是大金立國之初的重要文臣。

高慶裔擔任遼臣時,曾在朝廷見過趙良嗣;不過那時候趙良嗣還不叫趙良嗣,叫個漢民契丹化後非常普通的名字馬植,也在遼國朝廷擔任着光祿卿的職務。高慶裔在見到趙良嗣後,心裡也很疑慮,他搞不明白,這個遼國的光祿卿,何以成了宋國的使臣,還姓了皇姓,改叫趙良嗣了。

那天,談判進展的很順利,完顏阿骨打答應了趙良嗣歸還燕雲十六州的全部疆域,趙良嗣趁完顏阿骨打高興,進一步提出:“大皇帝,平、營、灤之地也屬燕京,將來自然也當交與我朝。”

幽燕十六州是後唐時石敬瑭割讓給遼國的,而平州、營州、灤州三州,乃是五代時劉仁恭割讓給遼國的,與幽燕十六州並非是一碼事。因此,當趙良嗣提出平營灤三州一併交還北宋時,完顏阿骨打尚未表態,旁邊的高慶裔急了,直接將趙良嗣給頂了回去。

高慶裔道:“今日所議者燕地也,平營灤別是一路,不可混而談之。”

趙良嗣聞言暗怒,心道,你算個甚?你把你的翻譯當好就行了,你把個逼嘴伸得長得很?!輪得着你表態嗎?!再說了,你咋說也是個漢人嘛,咋就不知道爲中原王朝謀點福利!

然而,對高慶裔,趙良嗣也沒辦法,誰讓人家現在是金國的高級謀臣?!故此,趙良嗣只能忍了氣,營平灤的事情就那樣擱置下來了。

現在,金國平州留守、同平章門下事張覺,眼看着燕京六州歸還宋朝了,郭藥師因爲獻琢易二州發達了,宋朝大軍也陸續進駐到燕京六州,呈現出一派錚錚向榮的氣象,張覺眼熱了。

張覺心裡暗想,宋朝乃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繁華富庶,人傑地靈,承繼着是中原王朝上千年的文明歷史,豈是金遼這樣落後國家所能征服的?

張覺乃平州義豐人,是出生就在遼國的漢人。張覺在年輕的時候參加了遼國的科舉考試,得到了進士的身份,受漢文化影響極大,漢文化素養也很深,很是傾慕漢文化的博大精深。張覺在遼國選擇了行伍的道路,最後在遼國做到了遼興軍節度副使;但這不是他所想得到的東西,他更想得到的是能成爲一方土地上的知府,文官,靠文化及才智治理一方。然而,遼國是個馬背上的國家,崇尚的是武力,這使得張覺成爲一名文武全才的理想不能付諸實現。張覺常爲此而感到遺憾。

張覺在遼國生活了大半輩子,張覺親眼看到,遼國雖然強盛,最終還是沒打過人家宋朝,反倒讓宋朝聯合金國給滅了。張覺是在無奈之下接受金國冊封的。當時金國大軍所到之處,戰無不勝,已經佔領了遼國大部分土地,天祚帝也已經逃亡,幽州也被金軍攻克,隨後還給了宋朝,遼國顯然是大勢已去。況且,完顏粘罕率數萬大軍前來攻打平州。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張覺覺得自己沒必要負隅頑抗,誰做龍庭不是個坐呀,與自己並沒有多大的關係,所以,張覺率平州全城投降完顏粘罕,接受了金國冊封的臨海軍節度使兼平州留守。

當時,金國爲了拉攏張覺,將平州升格爲南京,授予張覺同平章門下事,可以說是隆恩甚重。然而,這一切和郭藥師相比,差遠了,幾乎是小巫見大巫了。讓張覺眼熱的是,郭藥師乃一介武夫,不僅擔任了燕山府同知,還在南朝汴京擁有了官邸,南朝皇帝還賜予他姬妾美女,這等事情,絕非是金國所能給自己的。

因爲張覺的文人氣質,使張覺在判斷事情上產生了誤差。張覺覺得,現在的金國,看似強盛,其實是一個未開化的國家,和宋朝是無法相提並論的;隨着燕京等地的復甦繁榮,宋軍力量的加強,雲朔十州的收復也是必然的事情,自己所在的平州,恐怕也得讓宋朝給收復了去。既是將來宋朝要將平州收復了去,還不如我早早獻城投宋呢,省着將來成了敗將,就啥資本都沒有了。

基於此,張覺暗中有了投宋的想法。

隨後不久,張覺派副知州袁定一前往幽州,去找幽州安撫使王安中,商量降宋的事情。

這個情況隨即被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獲悉了。

當時,在操作這件事情的時候,張覺做得並不是很機密。張覺之所以沒把這個事情做得很機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張覺的確沒把金國看在眼裡。在派副知州前往幽州商議降宋的同時,張覺在平州境內做了動員,鼓動平州官員及軍民隨同自己降宋。

這個消息自然被完顏阿骨打獲悉了。

完顏阿骨打獲悉這個消息後,很是盛怒,決定要警告一下張覺。完顏阿骨打之所以決定警告一下張覺而不是派兵平叛,乃是因爲金國和宋朝已經達成協議了,雙方均不能在對方境內招降納叛。

完顏阿骨打顯然對中原王朝的文化和謀略不甚知曉。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獲悉張覺與王安中暗中勾結,準備率平州降宋的消息後,馬上派劉延宗和完顏斜坡做特使,前往平州,給張覺傳詔。

完顏阿骨打在詔令中說道:平山一郡今天是南京,節度使現在是留守,對你的恩澤也夠厚重的了。有人說汝等暗中有另外的企圖,爲什麼要在這農忙時節就互相煽動?這不是去危就安的計策。現在告訴你朕的意見,望你好自爲之。

完顏阿骨打在詔書中並未申斥張覺,只是警告了下張覺,近乎於給張覺打了個預防針,就是告訴張覺,你所做的事情,我已經知道了,我對你已經很厚道了,希望你好自爲之。

張覺既然已經準備降宋了,自然把所有的事情都考慮好了,對完顏阿骨打的警告,自然是沒放在心上,仍然抓緊進行着降宋事宜。

宋朝幽州安撫使王安中在與張覺派來的袁定一接觸後,得知張覺有意獻營平灤三州之城降宋,大喜,趕忙派人將這一情況告訴了徽宗皇帝趙佶。

徽宗皇帝趙佶得報,自然也是大喜。

這是額外的一份大禮。在這之前,宋朝全力以赴追求的是將幽雲十六州之疆域給收復回來,現在燕京六州已經收復回來了,雲朔十州等金國俘獲天祚帝后,也將收復回來,現在若是將營平灤三州也收復回來,就等於把自五代時劉仁恭割讓於契丹及後晉石敬瑭割讓於契丹的全部漢地都給收復回來了,這是多麼輝煌的大業啊!

得到這個消息的徽宗皇帝喜出望外,陶醉於巨大的勝利中無法自拔。當即,徽宗趙佶派員前往幽州,令王安中積極促成此事,收復營平灤三州。

這個消息被趙良嗣知道了,趙良嗣大吃一驚,心想,不好,禍事來了!趙良嗣心急如焚,趕忙入宮進殿,覲見徽宗趙佶,極力反對招納張覺,極力反對將營平灤三州收復回來。

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
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