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

在燕京同往金國廣寧府的路途上,數萬燕京居民及大戶被千餘名金兵押着行走在路上。數萬名北遷百姓,扶老攜幼,踉蹌行進着。時有金兵,策馬奔馳過來,對走不動的百姓抽上幾鞭,大聲責罵。被打百姓忍痛起身,艱難前行。

隊伍中,也有大戶人家,騎在馬上前行。旁邊還有拖着行裝的騾馬。

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等人也在北遷的人羣中。

他們被當做降金的大臣來對待的,除了他們自己騎着高頭大馬之外,他們的家眷也被特殊對待,單另成爲一個方陣,女家眷乘坐着馬車,男家眷空手徒步在馬車旁,另有家奴、僕人等擁簇在周邊,精心照料着他們的家眷。

配合金兵押送燕京居民前往金國廣寧府的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等遼國大臣騎在高頭大馬上,心裡沒有絲毫的悲傷,反倒是洋洋得意,想着到廣寧府後,繼續做金國的大臣,繼續他們富足的生活。他們不知道,大禍將要降臨在他們頭上。

走走停停,經過十多日的長途跋涉,他們來到了平州境內的灤河邊上。

灤河蜿蜒盤曲,一河清水,嘩啦啦流淌。灤河兩邊,草地、丘陵小山相間,植被茂盛,連綿起伏,風景甚是優美,顯得生機盎然。

平州已經是金境了,快的話,再走十餘日,便可抵達金國的廣寧府。想着快要到廣寧府了,快要結束漂泊不定的日子了,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不免得意起來,想着受金國的封賞,過高官福祿的生活。

忽然間,從兩邊丘陵、小山間,衝出大隊兵馬,高聲吶喊着,殺將過來。金兵大亂,忙迎上前去廝殺。被押送的百姓慌亂中停了下來。

不一會兒,一千餘金兵悉數被殺死。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等人情知情況不好,躲避在北遷的人羣中不敢出來。

衝殺出來的兵馬中,一將騎在棗紅馬上,手中持着一杆長槍,高聲,命令道:“兵士們,將那幾個叛臣給我找出來。”

吆喝着的這員大將,正是平州副知州、大將袁定一。

在兵士們衝入人羣中尋找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等人時,這幾人情知躲避不過去,遂策馬出了人羣。

左企弓策馬來到袁定一馬前,勒馬停住,大聲說道:“袁知州,別來無恙?”袁定一哼了一聲,沒有作答。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等人也策馬來到袁定一馬前。

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等人將袁定一如此態度,情志不妙,心中未免慌張。

少卿,左企弓穩定了下情緒,又衝袁定一一拜,說道:“袁知州,我等受金帝委派,隨金兵金將護送百姓子民前往廣寧府,知州於路攔截,究竟是什麼情況?”

“拙!”袁定一持槍指向左企弓等人,大喝一聲,斥責道:“你等身爲遼國大臣,焉何背叛朝廷,賣主求榮,投靠金國?既是你等要賣主求榮,焉何要劫持百姓同往?哪個百姓子民願意背井離鄉,遠走他地,受異族欺凌?!來人!殺!”

兩邊兵士衝將過來,將左企弓等人拉將下馬來。

左企弓等人大驚。左企弓高聲叫道:“袁知州!你不也是大金的平州知州、南京留守嗎?怎的我等是賣主求榮,你就是忠誠朝廷了?”

袁定一大怒,怕左企弓等人說出更難聽的話,趕忙下令道:“拉下去!斬!”

兵士們不由左企弓等人分說,將他們拉到一邊,手起刀落,幾顆人頭就滾將在了地上。

隨即,袁定一令兵士們將被劫持的百姓子民護送至平州郊外,予以安置。

殺了左企弓等人後,袁定一緊急入城,向張覺報告了情況。張覺道:“事已至此,已無任何退路了。袁知州,被金人劫持的遼民,願意返鄉的,允其返鄉;願意留在平州的,予以收留。你速去燕山府一趟,告知王安撫使,我們已經如約投宋,讓他派兵來協助我們。”

袁定一高聲答道:“下官遵令!”

袁定一隨即出了張覺官邸,令人處理被金人劫持之百姓事宜,他自己率數百騎,趕往燕京,去給燕山府安撫使王安中報告情況去了。

王安中得報,允張覺降宋,並排了郭藥師手下大將張令徽率一萬兵馬,前往平州,協助張覺,防範金國前來征剿。

王安中與郭藥師協商後,讓張令徽不要打出宋軍的旗號,暗中進入平州,以平州兵馬的身份,抵禦金國兵馬。

袁定一殺了左企弓等人,劫持了北上廣寧府的遼民,被逃亡廣寧府的金兵報告給了完顏粘翰和完顏闍母。完顏闍母是完顏阿骨打的異母弟弟,與完顏粘罕是叔侄關係。因完顏粘罕繼承了其父完顏撒改國相職務,其地位高於完顏闍母。當時,完顏闍母駐紮廣寧府,而顏粘罕在將燕京交付宋朝後,也移兵廣寧府,等候着金兵押送遼民到來。

完顏粘翰沒等到遼民被押送過來,反等到了漏網逃回的金兵,知道了張覺截殺左企弓及遼民,叛金降宋的情況。

完顏粘翰大怒,隨即令完顏闍母點起兩萬兵馬,殺向平州,征剿張覺。隨後,完顏粘罕又派人前往上京,向完顏阿骨打稟告張覺叛金降宋的情況。

當時,張覺統轄的營平灤三州有五萬餘兵馬,加上張令徽帶來的一萬宋軍,統共六萬餘兵馬。張覺叛金降宋,知道金國定然要來證剿,故此早有了準備,派精兵強將駐紮在營州一帶,嚴陣以待,迎候着金兵前來證剿。

事不湊巧,完顏闍母率兵前往營平灤,欲證剿張覺,於路途上突遇暴雨,引發洪水,道路泥濘不堪,兵馬不能前行。完顏闍母無奈,只得率兵返回,另擇機會,再行證剿張覺。

遠在上京的完顏阿骨打得到報告,也甚是惱怒。金宋之間簽有約定,雙方均不得在對方境內招降納叛。完顏阿骨打覺得,宋朝還不至於光明正大地招降張覺,現在給張覺再敲敲警鐘還是必要的,若張覺執迷不悟,到時候就全力征剿之;若宋朝明目張膽地接納張覺投降,就向宋朝發難。

完顏阿骨打遂給張覺下了一詔。

詔曰:朕當初暫住燕京,嘉獎你們官民率先來降附,所以才把燕京升爲府級作爲南京,削減徭役,減少賦稅,恩惠也到了,何苦再當叛徒奸逆?現在想進軍攻取南京,卻是農忙時節,不忍心因爲一個惡人而危害到衆百姓。況且遼國已舉國爲我所有,你們那裡孤城自守,終究有什麼作爲?今天只對首惡分子治罪,其餘的人一併釋放,不予追究,望你好自爲之,莫要執迷不悟,到時悔之晚矣。

張覺接詔,心想,你是個誰呀?!我乃遼臣遼將,降金或降宋,全在於我,我覺得降誰更好就降誰,你能咋地?故此,對完顏阿骨打的詔令,張覺未予理睬。

接下來一連十幾日均是陰雨天氣,金軍無法來攻,張覺抽空去了燕山府,拜見了王安中、詹度、郭藥師三位燕山府最爲最要的官員。王安中當即對張覺進行了褒獎,說待營平灤三州事態固定下來後,朝廷即委任張覺爲營平灤三州總管、臨海軍節度使,然後安排張覺進京覲見聖上。張覺大爲興奮。隨後,王安中、詹度、郭藥師輪流宴請張覺,張覺在燕京停留了數日。

在與王安中、詹度、郭藥師的交往中,張覺尤其欣賞郭藥師。一來,張覺與郭藥師皆是遼臣、遼將,情感上要親近些;二來,郭藥師降宋後備受徽宗皇帝厚待,不但與王安中、詹度同知燕山府外,還擔任着大宋武泰軍節度使、檢校太傅,雖然看上去在自己降宋一事上,王安中、詹度似乎更爲關心,但在權勢方面,郭藥師似乎更大一些。第三個方面的原因是,張覺想請教一番郭藥師,如何做才能得到徽宗皇帝的青睞。

故此,在王安中、詹度、郭藥師輪流宴請完張覺後,張覺專程去郭藥師在幽州的府邸,拜訪郭藥師。

雙方客套了一番後,張覺問郭藥師道:“節度使在上,下官久居平州,對外面的事情,孤陋寡聞,知之甚少。自天祚逃亡以後,下官也是六神無主,萬般無奈下,才降了金國,擔任平州知州、南京留守。節度使是老前輩,深謀遠慮,高瞻遠矚,率先走了一步,深得南朝皇上信賴,榮華富貴集於一身,下官甚是羨慕。”

郭藥師靜靜聽着。對張覺的話,郭藥師心裡不是很舒服;儘管張覺說的都是實話,對自己也尊重、但從張覺的話中,總感覺到自己不怎麼光明正大,似乎是帶頭賣主求榮一般。

然而,事情就是這樣,大家以前都是遼臣,而今都降了宋,就都是宋臣宋江了,對張覺自己的確不好有所反感;再加上,徽宗皇帝待郭藥師的確不薄,郭藥師也的確想爲徽宗皇帝做出一番功勞了,故此在心理上接受了張覺,並大力支持張覺叛金降宋。

在張覺說話的過程中,郭藥師一直點着頭,表示認可。

張覺見郭藥師認同自己的說法,續說道:“節度使在上,下官也想得到南朝皇帝的信賴,不知該如何去做,節度使不妨賜教一二。”

郭藥師捋着鬍子,沉吟了一陣後,就給張覺出了個主意。

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
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