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

自去年入冬以來,一來是因爲天冷的原因,二來是因爲和南朝簽訂了共同伐遼的海上之盟,需要雙方協同行動;故此,整個冬季,金國方面沒有急於對遼國展開軍事行動,而是一直拖延到了第二年春天。

第二年正月,按照雙方海上盟約具體內容,該是到了宋金兩國同時出兵南北夾擊遼國的時候。然而,計劃不如變化快,就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宋朝這邊,爆發了江南方臘民變。當時,東南三個省的地方,均被方臘義軍佔領,起義軍聲勢浩大,整個東南震動。

當時,朝廷上擔任宰相職務正是奸臣王黼。這廝好不容易排擠了蔡京,當上了宰相,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主兒,自然是要作威作福一番的。令王黼想不到的是,他剛接替蔡京擔任窄巷不久,江南方臘就起義了,攪得江南地方不得安寧。

民變之初,王黼怕徽宗皇帝責怪,遂將江南地方上奏報上來消息,封鎖在宰相府,既不向徽宗皇帝奏報,也不允許宰相府的人向外界透露任何消息。王黼的意思是想依靠地方上的力量,將方臘民變給壓下去,到那時候,再給徽宗皇帝稟報相關情況,徽宗皇帝就不着急了,就不會責怪自己了。

王黼將江南民變的消息壓在宰相府;江南地方上急等着朝廷出兵彈壓,久久不見朝廷有任何動靜,覺得奇怪,通過暗中打探,才知道宰相王黼根本沒想徽宗皇帝奏報相關情況。

地方上的官員急了,遂繞過王黼的宰相府,通過特殊渠道,直降將江南民變的情況,奏報給了徽宗皇帝。

徽宗皇帝聞報,甚是驚慌。這是牽動國本的大事,萬萬兒戲不得。驚慌中的徽宗皇帝,顧不上履行和金國簽訂的海上之盟了,急忙將原本調集起來,準備用來證剿遼國的兵力,外加臨時從西北調集來的部分兵力,合爲一處,共二十萬人馬,交由童貫統轄,急赴江南,鎮壓方臘起義。

這個情況,金國方面並不知道。金國方面好不容易熬過了一個冬天,好不容易等到了第二年正月,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對遼發起攻擊了,卻不見南朝宋國方面有所動靜。

金國方面尋思,正月是南朝的大年,估計南朝忙着過年呢,顧不上協同伐遼的事情。故此,金國方面又等了一個月,準備等出了正月,南朝宋國過完年了,騰出時間了,共同伐遼。

到了二月,宋朝仍然沒有任何動靜,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就着急了。爲協調金宋兩國行動,遂派大將完顏胡特和殿前侍衛阿博,前往南朝宋國東京,徵詢南朝宋國朝廷執行盟約的情況,落實南朝宋國將於何時對遼展開軍事行動。

完顏胡特和阿博受令,星夜兼程,來到汴京,拜會宋朝相關官員,詢問金宋兩國海上盟約執行情況,準備何時出兵,夾擊契丹。宋朝出於多方面考慮,不願意讓金國方面知道江南民變的事情,便將江南民變的消息壓了下來,另找出種種理由,搪塞完顏胡特和阿博。

完顏胡特和阿博,在汴京呆了十餘日,未得到任何具體答覆,便被宋朝給敷衍回國去了。

時間很快就到了三月底,北方的溫度已經升了上來,正是用兵的好時侯,完顏阿骨打心裡着急,遂又派完顏胡特和阿博,再次前往送朝東京,交涉聯盟執行情況。

完顏胡特和阿博出行前,完顏阿骨打專門召見了他們二人。

召見中,完顏阿骨打指示完顏胡特和阿博二人,在向南朝朝廷徵詢相關情況前,先去找盟約具體簽約人趙良嗣,私下裡先打探些真實情況,也好在向南朝朝廷徵詢情況時,有確鑿說法。另外,你們若見到南朝大皇帝時,一定要萬分尊敬,莫要託大,以免招惹得南朝大皇帝不悅。

完顏胡特和阿博點頭稱是。

故此,完顏胡特和阿博再次來到汴梁後,先未請求覲見南朝皇帝,而是先找了盟約的具體簽訂人趙良嗣。雙方在又一次商討事情時,被銀芝她們撞見,故此有了醉仙樓上的那場打鬥。

金國使臣完顏胡特和阿博,在醉仙樓上和銀芝她們打將了那一場架後,心裡甚是惱怒。心想,俺們乃是金國出使南朝的使臣,南朝當正兒八經地接待俺們並商討相關問題,如此偷偷摸摸的,都淪落到和南朝百姓打架的地步,簡直是成何體統?!於是,完顏胡特和阿博,就催着趙良嗣給他們安排,要儘快面見徽宗皇帝,他們要向徽宗皇帝徵詢金宋之間簽訂的盟約是否有效、能否執行?若有效、能執行,南朝究竟於何時發兵征剿遼國?

對朝廷目前的情況,趙良嗣心裡非常清楚。

朝廷大軍剛剛征剿江南民變回來,還沒有充分準備,尚不具備立即發兵攻打遼國的條件。

趙良嗣思來想去,覺得江南民變已經平息,朝廷接下來後,主要精力將放在宋金聯盟、共行伐遼的執行上,現在將情況告知金國方面,也不爲過。於是,趙良嗣遂將這個情況,告訴了完顏胡特和阿博二人。

完顏胡特和阿博聽了趙良嗣說的情況後,心裡沒底,也不知道南朝究竟啥時候能發兵?故此,完顏胡特和阿博,非要向趙良嗣要個具體的出兵時間。

關於具體出兵時間這麼大的事情,顯然不是趙良嗣所能決定的。

在完顏胡特和阿博再三催問下,趙良嗣除了安撫他二人稍安勿躁外,只能先於二人提前進宮,去覲見徽宗皇帝,向徽宗皇帝稟報金國使臣前來汴京的情況。

趙良嗣入宮進殿,覲見到徽宗皇帝,跪伏於地,高呼萬歲。

徽宗皇帝於龍椅上俯視着趙良嗣,待其高呼萬歲畢,擺了擺手,說道:“趙卿平身。”

趙良嗣獲得徽宗皇帝平身旨令,遂站起身來,又向徽宗皇帝一拜,稟告道:“啓奏聖上。自臣代表朝廷和金國簽訂海上之盟以來,已半年有餘了。目今,有金國使臣前來,於日前拜訪了爲臣,徵詢朝廷伐遼事宜。啓奏聖上,臣已安排金國使臣住於皇家驛站,專候着聖上召見。”

徽宗皇帝見奏,想了想後說道:“關於朝廷和女真簽訂盟約之事,乃是卿一手操辦的,相關情況趙卿清楚。本來,朝廷已經調集了兵馬,即行伐遼;然而,江南民變,影響了朝廷伐遼行動,以致延誤下來。另外,據卿所言,女真方面好像也未做好準備,說是待來年開春再行伐遼之事。現在已是三月,女真那邊是什麼情況?女真使臣可曾說明?”

趙良嗣回答道:“啓奏聖上。盟約簽訂之後,臣已在返程途中,金帝派快馬追上臣,說還有要事相商。臣以爲盟約之事發生變故,遂趕忙返回面見金帝。金帝見臣後,親口對臣言:‘女真地面發生了牛瘟疫,只好暫且回師,待到來年約定時日,同舉爲之。’聖上,臣以爲,金國方面大體上是因爲冬季天冷,金帝怕失信於我朝,故有此說。目今,金使來京,專門至臣府邸,呈報於臣,女真已準備好了兵馬,專待我朝情況,以便共同行動。”

徽宗聞奏,又想了想後,對趙良嗣說道:“卿先與金國使臣多接觸幾次,設法安撫住他們,讓他們稍安勿躁。朕隨即召見蔡太師、童樞密、王太宰,朕和他們及卿,共同商議調集兵馬及籌集糧草之事,一旦諸事準備齊全,大軍即行伐遼,收復燕雲故土。”

趙良嗣彎腰答道:“臣謹遵聖旨。臣告辭。”

隨後,趙良嗣向徽宗皇帝彎腰致禮,退出大殿去了。

第二日,徽宗皇帝便召蔡京、童貫、王黼、趙良嗣、蔡攸等人入宮,共同商議出兵伐遼之事。

蔡京等人聞召,急忙入宮進殿,跪伏於地,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徽宗道:“諸卿平身。”

蔡京等人起身立於大殿兩側。

徽宗皇帝道:“諸位卿,去年入冬前,朝廷和女真簽訂了盟約,約定今年開春,南北夾擊,共行伐遼。目今已是開春時候,女真方面有使臣來朝,向朝廷徵詢執行聯盟之事。諸位卿以爲如何?”

徽宗皇帝剛說畢,童貫出班,衝徽宗皇帝一拜,高聲稟告道:“啓奏聖上。關於宋金結盟,共行伐遼,此乃既定之事。目今,江南民變已平息,大軍陸續返回,我朝當依據盟約,集結大軍,北上征剿契丹,以收復燕雲十六州之疆域。”

徽宗皇帝聞奏,轉臉看向蔡京,詢問道:“蔡太師以爲如何?”

蔡京見問,趨出班列,衝徽宗皇帝一拜,高聲奏道:“啓奏聖上。老臣以爲,朝廷既是與金結有盟約,自然是要遵守的,這個不能有任何含糊。目今,江南方賊已滅,大軍凱旋而回,正集結於京師周邊,軍士們摩拳擦掌,士氣高漲,正好乘剿滅方賊得勝之勢,挾衆將士大破方賊之勇,揮師北上,討伐契丹,一舉收復幽燕故土。”

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亂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
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亂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