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局中一子

“正是。”劉備答曰。薊王與安貴人成親時,應劭將《風俗通義》初定稿,充作賀禮,上呈宮中。引士貴人等,爭相閱覽。

“董卓其人,狼子野心,桀驁不馴。”安貴人言道:“矯殺朝中宿將,並十萬部衆。今據守八關,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心,昭然若揭。”

宋貴人,馬貴人,亦紛紛點頭。

“許攸其人,亦稱足智。心機如何,不得而知。”薊王嘆道:“所謂‘名士相輕’。或可稱之。”

“夫君所言極是。許攸其人,恃才而傲,恃寵則驕。先前與王芬等人往來甚密。後又與衣帶詔盟,莫大幹系。今轉投董卓門下,頗多心機莫辨。”士貴人蹙眉道:“所爲何求,受何人指使,尚不得而知。”

“文和已命蔣幹與其交往。料想,當有所獲。”薊王亦隱約覺得,許攸此人,亦敵亦友。忠奸莫辨。洛陽諸多謀劃,皆有其參與其中。

倍思前後,薊王忽言道:“莫非,局中一子乎。”言指右國令嘔心瀝血,所設天下棋局。

衆美皆無言。

少時,樓桑老宅二進院落。公孫長姐守前,甯姐姐伏後。一明一暗,守護三墩。時過境遷,初心不改。

張甯之名,雖不見記載。便是門下游繳,亦“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然後宮妃嬪,或多或少,皆有風聞。論愛之深沉,甯姐姐不下公孫長姐。

甯姐姐行事,劉備自無從多問。尤其覺醒真我,重拾諸多記憶缺失。劉備此生,當不辜負。至於甯姐姐如何行事,劉備亦不多過問。由她便是。

南陽之戰雖落幕,然餘波猶存。

大水數月不退,帝鄉遂成死地。天災人禍,無有定論。南陽新帝下落,亦漸爲人所知。重返合肥侯國,正聯絡關東羣雄,欲東山再起。

南都被毀。關東聯軍,士氣低落。尤其淮泗大水,倒灌南陽。淮泗諸國,雖僥倖得免,卻也各自受災,未能全身而退。

更有甚者,隨南陽大水,日漸下瀉。腐爛人畜浮屍,裹挾病疫,正順流而下,染指淮泗諸國。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古往今來,莫不如是。

一言蔽之,關東元氣大傷。少則三五載,多則十餘載。不可恢復。

話說,少帝爲爭漢室正朔,無所不用其極。此舉,與先帝當年,借黃巾洗地,如出一轍。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今漢不同前漢。關東乃心腹之地。早已肚爛腸穿,病入膏肓矣。

尤其江河之間。民生凋敝,十室九空。正如史上曹孟德賦詩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與之截然相反。大河之北,風調雨順,萬物生暉。

幽、冀、並、涼,四州與薊國協同一致。無論吏治民生,皆與薊國比同。加之關中,終絕羌亂。沃野千里,重獲新生。京兆尹酒雄劉陶,重造長安城畢。更加絲路通暢,隴右牢城圩田大成。重重利好,助推西都,日漸繁盛。

尤其大利農作機關。豢養農奴佃戶,遂被豪右大量放歸。從先前五萬三千(53299)戶,二十八萬(285574)口。增至十五萬戶,八十萬口。

此還不算東遷羌戶。隱匿人口之巨,可想而知。也無怪。長安、洛陽,本就遍地豪右。與京都洛陽,天子腳下,萬衆矚目不同。長安位列陪都,稍遜一籌。“天高皇帝遠”。豪右大姓,明目張膽。土地兼併,尤其酷烈。

劉陶亦出漢室。雷厲風行,目不容沙。又得薊王相助,更加隴右大震關,近在咫尺。長安豪右,這才日漸收斂。遂有今日之大治。

尋常人等,忝居京兆尹高位,如架火烤。不出二載,必然調遷。然劉陶卻久居大位,穩如泰山。

隴右麥作,季季大熟,廣輸關中。遇不法奸商,囤積居奇。劉陶足量供應,令奸商血本無歸。一來二往,民心歸附。令行禁止,重筑前漢,天空之城。

“室居櫛比,門巷修直”。十二門,九市。有閭里一百六十,外置十二陵邑。

誠然。時至今日。關中已無法與薊都相媲美。薊都十城,三百萬口。督亢秋成,廣濟天下。

便是隴右,羌氐漢胡,亦足有八百萬衆。

人口便是生產力。

西域都護百城,人口亦遠超關中。

自薊王萬舟齊發,救百萬黎庶。天下皆以爲,漢室江山,必爲薊所承。

臨鄉偏北,長安居中。若兼顧內外商道,海陸絲路,定都長安,乃不二之選。

西宮,增城殿二重。

簾內董太皇,容姿煥發。果然河間奼女。隨手將少府抄送洛陽邸報,轉遞竇太皇:“董卓野心不小。”

“稱病入朝,欲爲上公。”竇太皇輕聲道:“以退爲進也。”

“麾下秦胡兵,往來衝突。路上行人,避恐不及。便是南北二宮外御道,亦常聞兵戈之聲。”董太皇一聲冷笑:“此乃挾衆示威。少帝年幼,恐不堪驚擾。終令其如願。”

竇太皇卻搖頭:“少帝自幼於道人史子眇宅中寄養。不可以常人論之。”言下之意,耳濡目染,旁門左道,江湖習氣。

慮及少帝曾假扮史道人,暗中籠絡董卓呂布等人,一舉除二戚之患。董太皇亦點頭道:“鹿死誰手,猶未知也。”

“董卓其人,粗中有謀。少帝弄險,恐難善終。”竇太皇不無擔心。

“若爲上公,又當如何?”董太皇追問。

“必行廢立。”竇太皇亦有遠見之明。

“何以見得。”董太皇心中,實亦如此想。

“董卓所懼,唯有薊王。”竇太皇答曰:“廢少帝立麒麟子。則薊王投鼠忌器也。”

董太皇一聲輕嘆:“何後必有所動。”

金水湯館,二樓雅座。

何車騎舉目四望,遂見許攸、陳琳二人,起身相迎。

“卑下,拜見將軍。”二人此時身份,仍爲車騎府屬吏。

“二位免禮。”何車騎言道:“所爲何事?”

“我等此來,乃爲將軍謀一場大富貴也。”三人落座,許攸低聲言道。

“哦?”何苗眼中精光一閃:“願聞其詳。”

“董司徒,爲求上公之位,稱病不朝。公文敕令,已不能出八關。長此以往,朝政俱廢。”許攸言道:“今董司徒,手握十萬精兵,京師之內,無可匹敵。薊王恪守臣節,無詔不離封國。故卑下竊以爲,欲解眼前困頓之局,唯將軍一人耳。”

“唯我何某?”何某一愣。

133 首遭彈劾1.3 全身而返1.32 皇后召喚1.79 十里樓桑1.36 培肥改土13 敲山震虎1.67 冬季攻略1 全在水裡1.2 無孔不入167 王化之基183 龍向天飛1.74 部貴五宗1.70 孤芳自賞186 見機行事164 首尾呼應1.77 始料未及161 狐假虎威126 投其所好1.6 網開一面1.84 盡入彀中1.20 互不相識194 輕車南下1.89 薰蕕異器1.53 青色火焰104 有生之年104 太平賊反281 過猶不及1.44 白檀守備144 迎刃而解81 四子降臨184 亂之道也1.65 象耕鳥耘118 舉國哀慟127 無詔不離147 藥到病除1.48 後宮爭鬥211 攜民渡江174 去蕪存菁1.278 殭屍自照1 伏虣藏虎194 先聲奪人157 麥穗兩岐1.52 洛陽金市1.59 班師凱旋1.20 生得好看153 來龍去脈1.57 身後之憂17 尊王攘夷164 追本溯源166 猛獸鬥場101 東走西顧1.79 圍湖造屋1.82 膂臂當車1.99 八賢共治130 抗颺虓虎183 龍向天飛1.92 萬世太平1.88 立象林苑143 七十二妃196 三方推演16 另當別論18 世道居奇161 空前絕後1.20 軟語溫言1.204 猶樂思沛1.86 義舍病院1.259 世道人心1.64 萬夫莫敵146 大而化之1.4 安漢興劉104 窮無出路第2086章 1.275 怒馬揚鬃1.79 圍湖造屋175 兵荒馬亂1.70 奉詔和親1.96 一億情義191 另立門戶1.78 河北豪傑135 佳偶天成197 試兒之禮100 與我一戰215 班姑蔡女1.69 貨比三家1.60 羣羌之力1.99 冠軍履鋒1.6 網開一面17 猛虎搏兔1.278 殭屍自照132 千里送藥1.76 世道無常128 揮金僚朋17 將府五校184 天命有歸1.40 洛陽酒家135 兵出隴右167 王化之基第2080章 1.269 和光同塵1.30 火燒雲臺1.74 部貴五宗160 孕大含深
133 首遭彈劾1.3 全身而返1.32 皇后召喚1.79 十里樓桑1.36 培肥改土13 敲山震虎1.67 冬季攻略1 全在水裡1.2 無孔不入167 王化之基183 龍向天飛1.74 部貴五宗1.70 孤芳自賞186 見機行事164 首尾呼應1.77 始料未及161 狐假虎威126 投其所好1.6 網開一面1.84 盡入彀中1.20 互不相識194 輕車南下1.89 薰蕕異器1.53 青色火焰104 有生之年104 太平賊反281 過猶不及1.44 白檀守備144 迎刃而解81 四子降臨184 亂之道也1.65 象耕鳥耘118 舉國哀慟127 無詔不離147 藥到病除1.48 後宮爭鬥211 攜民渡江174 去蕪存菁1.278 殭屍自照1 伏虣藏虎194 先聲奪人157 麥穗兩岐1.52 洛陽金市1.59 班師凱旋1.20 生得好看153 來龍去脈1.57 身後之憂17 尊王攘夷164 追本溯源166 猛獸鬥場101 東走西顧1.79 圍湖造屋1.82 膂臂當車1.99 八賢共治130 抗颺虓虎183 龍向天飛1.92 萬世太平1.88 立象林苑143 七十二妃196 三方推演16 另當別論18 世道居奇161 空前絕後1.20 軟語溫言1.204 猶樂思沛1.86 義舍病院1.259 世道人心1.64 萬夫莫敵146 大而化之1.4 安漢興劉104 窮無出路第2086章 1.275 怒馬揚鬃1.79 圍湖造屋175 兵荒馬亂1.70 奉詔和親1.96 一億情義191 另立門戶1.78 河北豪傑135 佳偶天成197 試兒之禮100 與我一戰215 班姑蔡女1.69 貨比三家1.60 羣羌之力1.99 冠軍履鋒1.6 網開一面17 猛虎搏兔1.278 殭屍自照132 千里送藥1.76 世道無常128 揮金僚朋17 將府五校184 天命有歸1.40 洛陽酒家135 兵出隴右167 王化之基第2080章 1.269 和光同塵1.30 火燒雲臺1.74 部貴五宗160 孕大含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