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百姓苦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在離太后的大壽還有三個月時,東方剛就帶着天賜出發了.提前這麼久是因爲蜀道難,趕路要花不少時間的,而且採辦壽禮和在拜壽前拜訪皇親國戚們也要不少時間的,所以得早去.

去的人員有南安王東方剛,南安世子東方天賜,南安王府王衛五百人,隨行商隊三千人.爲什麼還有商隊?其實商隊裡的人不都是真正的商人,有兩千是正經八百的王衛.西蜀多山,西蜀多匪,匪多藏於山中,也就是說很可能一路上不太平.爲了安全起見自然要多帶些武藝高強的好手隨行,可問題是明目張膽地帶幾千護衛不合適,於是只好叫一部分護衛扮行商之人了,反正南安商隊的規模一向很大.

於是在一個暖風拂面的清晨,天賜騎上了自己養了兩年的駿馬——奔馳,帶上了養了一年的吐蕃獒犬——史努比,隨衆人一起前往益州,前往自己新的人生旅途.

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農耕社會,百姓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一個字—-苦!一路行來,一開始見到的百姓(多爲農民)大都面黃肌瘦並且目光呆滯,雖不至於衣不遮體但密密麻麻的補丁看了就讓人辛酸,住的不是草棚就是土房或木板房.而磚牆瓦頂甚至紅牆大院的房子只有地主和退隱的朝廷官員才住得起.

別的天賜不知道,但在順州哪怕一家人中只有一人在作坊裡或商隊裡做事,那一家子住的也都是磚瓦房,根本沒一戶人家住草棚或木屋.

再走就進入了西蜀盆地,在地勢低平水網密佈並且土壤肥沃的盆地裡,百姓的日子看起來並沒有好過多少.衣服上的補丁沒少,面黃肌瘦的程度沒輕,雖然住草棚的少了但磚屋大宅還是屬於地主和官僚的.

當到了有“天府之國”之稱的益州平原,西蜀的心臟地帶後,天賜發現原來地獄與天堂是可以並存於一地的.

王城益州周圍廣大的地區被稱爲益州平原,大體呈扇形,雖有數座大山和衆多小山,但絕大部分地區地勢低平,因此稱爲平原.

從兩百年前起,寧朝就在這平原上修建水利設施,溝通溪河湖泊,在那時就做到了“水旱從人,澇不災,旱亦不災.”

再加上益州平原處於盆地中,降水豐富並且連冬季都很溫暖,實在是太適合農作物生長了.因此除非天生異象發生百年不遇的大洪災或大旱災,否則絕對可以做到“歲歲豐足”.

強大的農業基礎帶動了國力的強盛,寧朝因此抵抗住了異族一次又一次的侵略.只是到了末期,不僅在益州平原而且在其他地方,土地兼併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農耕社會,農民都沒地種了那還怎麼活?於是走投無路的農民揭竿而起紛紛起義,再加上實權派人物東方業也起兵攪和,寧朝才覆滅的.

西蜀建國後繼續大興水利,十年一大建每年一小修,自身條件本就優越的益州平原在被精心治理了兩百年後,是個什麼樣子呢?秋風送爽,連綿不絕的稻田裡金黃的稻穀被風輕輕吹拂着,如泛起陣陣波瀾的金色海洋.

錯落有致的村莊農舍,哪怕是土房木屋也比別的地方氣派或精緻;高牆大門和朱牆青瓦的豪宅隨處可見.這番景象在農耕社會應該算是到達極致了.

然而,東方天賜發現了一個極不協調的現象——有乞丐,很多很多的乞丐.

一路之上商隊不停地被乞丐纏住,打發了一撥又來一撥,在這個處處顯示富足豐收的地方竟會有成千上萬的乞討之人,太出人意料了,太諷刺了.

其實不是他們的錯,而是土地兼併的錯.在農耕時代,糧食就是最保險最不會貶值的財富.而生產糧食需要土地,更準確的說是農田,田地越多也就意味着糧食越多.誰不想財富越多越好,官吏想,皇親國戚們想,地主想,而這些人是可以通過自己的權力和勢力把想法變成現實的.

敲詐或強奪或賤價強買等等手段,他們能用的都用了,沒人能把他們怎麼樣,因爲他們是統治階級嘛.天賜以前雖然沒出過順州地界,但從商隊和護衛們口中聽到不少西蜀各地的消息,如今的所見所聞證實了他們的說法.

寧朝有國百年,最終因爲土地兼併而使農民起義,於是朝滅國亡.現在西蜀建國也快百年,土地兼併看起來不是頗爲嚴重,而是十分嚴重了,沒有哪個朝代可以千秋萬代呀.

東方天賜挑起簾子看着外面的乞丐,不由得在心裡問自己:“如果遇到了亂世,自己該怎麼辦?亂世還有多遠?”

第三十六章 東方天賜的大事第四十四章 火難難逃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五十七章 西蜀將要面對的第四十六章 郝麟的請求第五十二章 血戰盤虎關(四)第十章 虎鬥狼(下)第二章 兩歲那年的大事件第十三章 鎮西王府的陰謀(下)第十七章 奇襲(下)第十五章 新的征程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二章 第一步(一)第十六章 四大財神與四大絕對(二)第三十三章 又見郝麟第三十章 郝麟第五十六章 那一天第八章 新兵制、招新兵(上)第十七章 奇襲(下)第七章 揍狼(中)第二十二章 太后的六大絕對第三章 戰豐州(下)第五十四章 血戰盤虎關(六)第十二章 百姓苦第三十九章 相見(下)第二十四章 馬車裡的對話第二十七章 鎮西與南安第八章 大戰之前第十九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二)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六章 揍狼(上)第五十六章 那一天五十七章 西蜀將要面對的第二十六章 還沒開學先開打第三十八章 遇刺之後(下)第二十八章 大好河山誰都想要第二章 戰豐州(中)第一章 一戰定西北(上)第三十七章 遇刺之後(上)第四十四章 火難難逃第一章 天賜第五章 東方天賜的對策和寶箱第二章 戰豐州(中)第二十八章 結束也是開始第一章 天賜第二十二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五)第三十五章 賭場風雲(下)第二十九章 朕令即鐵律第十一章 遲來了百年的統一(上)第七章 揍狼(中)第三十四章 計謀彩雲(上)第十三章 當關羽遇見張飛第六章 書房中的大歷史第三十六章 東方天賜的大事第七章 惡少的主意第三十三章 又見郝麟第九章 忠孝仁義第三十一章 斂財奇才(六)第二十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三)第八章 惡少的遊戲第三十五章 計謀彩雲(下)第三十四章 賭場風雲(上)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十一章 被攻打的原因第十五章 四大財神與四大絕對(一)第十一章 被攻打的原因第五十章 血戰盤虎關(二)第十四章 狼王落草(下)第十五章 四大財神與四大絕對(一)第八章 惡少的遊戲第二十七章 鎮西與南安第二十八章 大好河山誰都想要第二十三章 天賜面前無絕對第五十章 血戰盤虎關(二)第三十五章 計謀彩雲(下)第三十七章 相見(上)第四十九章 血戰盤虎關(一)第三十四章 計謀彩雲(上)第四章 第一步(三)第一章 戰豐州(上)第三十八章 相見(中)第三章 第一步(二)第二十一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三十三章 賭戰之前第二章 一戰定西北(中)第五十一章 血戰盤虎關(三)第十三章 紅葉莊的勝利(二)第四章 一個意義非凡的夢第三十章 斂財奇才(五)第六章 書房中的大歷史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十九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二)第二章 一戰定西北(中)第二十五章 吐蕃行省與龍華王朝第十三章 當關羽遇見張飛第六章 天下議論紛紛第四章 一個意義非凡的夢
第三十六章 東方天賜的大事第四十四章 火難難逃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五十七章 西蜀將要面對的第四十六章 郝麟的請求第五十二章 血戰盤虎關(四)第十章 虎鬥狼(下)第二章 兩歲那年的大事件第十三章 鎮西王府的陰謀(下)第十七章 奇襲(下)第十五章 新的征程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二章 第一步(一)第十六章 四大財神與四大絕對(二)第三十三章 又見郝麟第三十章 郝麟第五十六章 那一天第八章 新兵制、招新兵(上)第十七章 奇襲(下)第七章 揍狼(中)第二十二章 太后的六大絕對第三章 戰豐州(下)第五十四章 血戰盤虎關(六)第十二章 百姓苦第三十九章 相見(下)第二十四章 馬車裡的對話第二十七章 鎮西與南安第八章 大戰之前第十九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二)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六章 揍狼(上)第五十六章 那一天五十七章 西蜀將要面對的第二十六章 還沒開學先開打第三十八章 遇刺之後(下)第二十八章 大好河山誰都想要第二章 戰豐州(中)第一章 一戰定西北(上)第三十七章 遇刺之後(上)第四十四章 火難難逃第一章 天賜第五章 東方天賜的對策和寶箱第二章 戰豐州(中)第二十八章 結束也是開始第一章 天賜第二十二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五)第三十五章 賭場風雲(下)第二十九章 朕令即鐵律第十一章 遲來了百年的統一(上)第七章 揍狼(中)第三十四章 計謀彩雲(上)第十三章 當關羽遇見張飛第六章 書房中的大歷史第三十六章 東方天賜的大事第七章 惡少的主意第三十三章 又見郝麟第九章 忠孝仁義第三十一章 斂財奇才(六)第二十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三)第八章 惡少的遊戲第三十五章 計謀彩雲(下)第三十四章 賭場風雲(上)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十一章 被攻打的原因第十五章 四大財神與四大絕對(一)第十一章 被攻打的原因第五十章 血戰盤虎關(二)第十四章 狼王落草(下)第十五章 四大財神與四大絕對(一)第八章 惡少的遊戲第二十七章 鎮西與南安第二十八章 大好河山誰都想要第二十三章 天賜面前無絕對第五十章 血戰盤虎關(二)第三十五章 計謀彩雲(下)第三十七章 相見(上)第四十九章 血戰盤虎關(一)第三十四章 計謀彩雲(上)第四章 第一步(三)第一章 戰豐州(上)第三十八章 相見(中)第三章 第一步(二)第二十一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三十三章 賭戰之前第二章 一戰定西北(中)第五十一章 血戰盤虎關(三)第十三章 紅葉莊的勝利(二)第四章 一個意義非凡的夢第三十章 斂財奇才(五)第六章 書房中的大歷史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十九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二)第二章 一戰定西北(中)第二十五章 吐蕃行省與龍華王朝第十三章 當關羽遇見張飛第六章 天下議論紛紛第四章 一個意義非凡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