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章 富民就是富國

年頭歲尾,華夏增加了兩位高級爵爺,車臣汗碩壘是年底之前趕到北京的,雖然歸順了華夏,又主動參加了對土謝圖補、扎薩克圖部的戰鬥,但他不是主動歸順,而是在華夏大兵壓境時被迫歸順華夏的,儘管更名姜寧,加入漢籍,李自成只是敕封他爲上關伯。

北京的十王府大街,一座府邸已經打掃一新,還用石灰塗了白璧,早已在等着姜寧一家了。

蘇祿蘇丹國的蘇丹,從和樂島開始,隨南海艦隊的戰艦走訪了國土的大部分,棉蘭島、巴望島,沙鄢羣島、婆羅洲等,沿途向百姓發表宣言,要求百姓歸順華夏,皈依天主教,安心做華夏的順民。

南海艦隊從呂宋島抽調部分傳教士隨行,利用閒置的房屋,及時在人口集中的府縣建立天主教堂。

蘇丹在棉蘭的天主教堂,當着上萬百姓的面,接受了南海艦隊司令周坤爲他舉行的洗禮,正式皈依天主教。

原蘇祿蘇丹國的土地上,百姓逐漸穩定下來,蘇丹離開南海,準備北赴京師,但華夏的國都,此時已經遷往昆明,恰好松江金山造船廠兩艘完工的“成都級”戰艦路過南海,去往大光,蘇丹一家便搭乘戰艦去了大光。

戰艦趕到大光的時候,已經過了新元,李自成敕封的文書已經在大光等候蘇丹賜名安歸,敕封爲華夏海國公!

國公是華夏最高的爵位,並不能世襲罔替,但可以世襲,每代遞減一等,至子爵不再世襲。

安歸是華夏第三位國公,第一位是琉球人尚賢,敕封靖國公,第二位是李績,敕封護國公,尚賢已是漢名,李自成並沒有重新賜名。

安歸併沒有在大光下船,而是轉乘運輸船去了西面的實兌府,從實兌登陸,沿着昆實大道去往昆明。

第一次看到如此寬闊、平坦的大道,安歸唏噓不已,如果不是來到華夏,哪能看到這種新奇的道路?

安歸併沒有失去故國的傷感,反而一路上游山玩水,至正月十八日方纔趕到昆明。

李自成得到訊息,一時抽不開身,便着小太監傳樑文成出城迎接。

李自成正在昆明的乾清宮召見工商部長王胤昌、雲南省長沐天波、雲南省工商廳長莫道鬆、昆明知府吳兆元、昆明工商處長龍在田。

“小商品能活躍市坊,增加普通百姓的收入,也就是所謂的‘富民’,但對官府來說,要快速發展宏觀經濟,增加賦稅,必須組建大型工商企業,以這些大型的工商企業爲依託,帶動昆明,乃至全省經濟的快速發展,這就是‘富國’,富國與富民並非是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大型工商企業亦能富民,小商品形成專一的市坊,亦能間接增加賦稅,達到富國的目的……”

沐天波是前朝大明世襲的黔國公,當時主要承擔軍事守護雲南的重責,沐氏守護、漢化了雲南,至少以昆明爲中心的雲南核心區得到漢化,因此華夏立國後,他得到李自成的重用。

成爲華夏國雲南省長之後,他知道自己的身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向少說多做,從去年年末開始,皇上連着數次召見,讓他明白了皇上的心思,這是要大力發展昆明,至少讓昆明成爲西南的中心都市!

他小心地道“皇上,臣明白了,大型工商企業,既能上交賦稅,也能招募大量的工人,既富國又富民;小型商品,像蔬菜、水果、手工藝品、小吃等,因爲成交額小,官府是不會徵稅的,不過,百姓得了銀子,手中有錢,可以購買大企業的商品,大企業出售了商

品,是要納稅的,這就是皇上所說的富民與富國的關係……”

李自成大喜,這些日子對這些官員們洗腦,總算有些成果了,“沐愛卿說得不錯,處理得好了,富民就是富國,富國就是富民,百姓富裕,手中有餘財,國家有了稅收,又能服務於民,修橋補路、興辦學堂、整頓武備,等等,這就是常說的國泰民安!”

“國泰民安?”吳兆元輕聲念道着,“皇上,這些日子,臣反覆思量,昆明的出產,只有礦業、茶葉、磚窯具備發展大型企業的可能。”

李自成暗喜,讓官員們明白道理,比自己一個人指揮要輕鬆得多,何況自己是要掌管國家的,不可能將多有的精力放在昆明府,“吳愛卿說得是,咱們就按照這三種大型企業規劃,昆明城內,富商大戶不多,很難獨立組建大型企業,還是模仿明光貿易有限公司吧,讓他們以股份制的形式,組建大型企業,吳愛卿是昆明的父母官,不妨幫助協調一二。”

“那是一定,”吳兆元道“常言說,同行是冤家,城內的富商大戶們,平日未必不是冤家,要將他們捏合在一起,恐怕需要一些時間,皇上,據臣這段時間的瞭解,昆明轄縣的礦石很多,能否多組建一些礦業企業,這樣開工能快些……”

“冤家?”李自成忽地變了臉色,“吳愛卿不妨告訴城內的商戶們,朕想盡法子讓他們掙錢,掙大錢,如果他們的心眼和芝麻一樣小,想着謀害競爭對手、坑害百姓、國家,甚至偷逃稅款,那就有多遠滾多遠,不,給朕滾出華夏去!”

“……”

“朕花了無數的華元,在雲南修築了這些大道,甚至預備開礦的地方,朕都要修路,讓外面的設備能運進去,山裡的礦產能運出來,難道朕做的這些,都是欠他們的?”李自成餘怒未歇,冷哼一聲,繼續道“朕做這些,是爲了幫助華夏的國民,反過來,華夏的國民,無論是誰,都要爲華夏的百姓,爲華夏國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沐天波忙拱手道“皇上歇怒……”

李自成擺擺手,道“商戶們手中有錢,朕管不到,也不想去管,但如果誰仗着手中的銀錢,做出害國害民的事情,一旦上了朕的黑名單,以後就別想跟着華夏掙大錢了。”

“黑名單?”

李自成輕撫下巴,並沒有回答,卻是道“朕之所以要組建大型礦業企業,是因爲一般的礦石中,除了主礦,還會有不少伴生金屬,如果是小型企業,資金、設備不足,伴生金屬無法冶煉,白白浪費了,此外,大型企業可以集中力量,進行技術革新,提高生產的效率,吳愛卿,昆明府轄縣,有多少大型的礦業?”

“回皇上,臣利用新元假期,組織人手查閱了以前的資料,走訪了一些百姓、商戶,初步整理出一些大型的礦石所在,”吳兆元從懷中掏出一份白紙,高聲念道“宜良縣,南盤江東岸的鍋蓋山有大型鐵礦,南盤江北岸的賴石山亦有大型鐵礦,陽宗海畔,海母山有一座超大型的煤礦;此外,山中連綿分佈着不少石灰石,可以煅燒石灰……”

“宜良縣?”李自成暗喜,一個縣就出現了這麼多礦石,昆明何愁不富?“昆明城正在大規模建設,需要大量的石灰,不過,石灰的煅燒,與金屬的冶煉不同,可以組建單獨的企業!”

“皇上說的是!”吳兆元繼續念道“羅次縣有尖山鐵礦,晉寧有雙河鐵礦,此外,溜大山還有大量的石灰石……”

李自成一面點頭,一面在簡易地圖上標註出來,“

溜大山的石灰石,同樣留給當地的百姓吧,算是富民,不過,要指導當地的百姓規範管理,不能到處都是燒紙石灰的小窯廠。”

“臣銘記在心!”吳兆元一拱手,道呈貢縣的樑王山,發現了大型磷礦,昆陽縣西北部,也有不少磷礦,不過規模比樑王山的規模小得多,不知道是否有開採的價值。”

“那就組建一個磷礦廠,兩處磷礦一併處置。”李自成心中有些着急,與鋼鐵相比,華夏更缺少銅礦,難道雲南的這些大小山脈中,就沒有一處銅礦?

“臣明白,”吳兆元道“除此之外,安寧縣青武山有鹽礦,祿豐縣朱家大山有銅礦,易門縣發現多處銅礦,以鳳山、五路碑的銅礦最大……”

“銅礦?”李自成不等吳兆元說完,急道“銅礦好,立即着手組建一家鍊銅廠。”

“是,臣回去就組織商家,儘快讓鍊銅廠運轉起來。”

李自成思索片刻,僅僅昆明府的轄縣,就能組建一家鍊銅廠、兩家鍊鐵廠、一家磷礦廠、一家鹽廠、一家煤礦廠和兩家石灰廠,這些廠子全部開張,需要招募多少工人,能爲華夏帶來多少賦稅?

富國就是富民,道理是不錯的,只要工廠存在一日,就得向國家納稅,就能帶動產業工人致富,工人們或許和耕地一樣幸苦,但收入肯定好過耕地。

更重要的是,進入工廠之後,接觸的人多了,工人和他們的家眷,眼界和觀念都會發生變化,變化的速度不會太快,但日積月累,華夏就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

“吳愛卿,關於冶煉的技術,讓商家多向發達地區學習,技術越高,冶煉出的鋼鐵價格就越貴,利潤也就隨着增長,甚至還能降低生產成本。”

“皇上說的是,”吳兆元道“臣回去之後,立即組織商家,合股將廠子運轉起來。”

“廠子的事,需要許多準備工作,除了技術,鍊銅鍊鐵的高爐,還要招募大量的產業工人,”李自成恨不得將修路的東籲戰俘釋放了,讓他們去挖礦,可惜,道路建設也是刻不容緩,雖然不能直接產生經濟利益,但沒有道路將山裡出產運輸出來,便是金山銀山也不能產生經濟上的利益,“昆明天氣早,春茶就要上市了,先組織茶農,儘快將早茶、優等茶運輸出去,過了時間,茶葉就會降價,最好組建專門的茶葉商行、公司,今後與茶農直接簽訂合同,直接收購茶農產出的茶葉……”

李自成用了小半個時辰的時間,才讓衆人明白茶商與茶農之間的互利共生關係,茶農負責生產,茶商負責收購,及時將新茶推向市場。

雲南山多,地形獨特,是名茶、優茶的重要產業,只要形成品牌,不愁沒有市場,除了華夏國內,還可以藉助明光貿易有限公司、華葡貿易公司銷往歐羅巴。

昆明組建礦業、水泥、茶葉、磚窯大型公司,再形成蔬菜、水果、手工藝品、藥材、小吃等專業市場,加上香水廠、玻璃廠、肥皂廠,工、商並舉,南城外的雲津市坊,沒有理由不繁華……

不知道昆明有沒有大型貿易商行,在昆明崛起的過程,絕對少不了大型貿易商行的流通作用。

對於雲南省來說,僅僅一個昆明遠遠不夠,孟棉的船廠、普洱的金沱紅茶……楚雄地處南北交會的交通要道,大理在旅遊界也很有名,都應該做些什麼。

對於整個昆明新臺地區,還要加上大光的文隅造船廠、實兌的明光貿易有限公司,可惜,做爲緬甸省的首府,新臺似乎落後了……

第1299章 華葡盟約第761章 虛驚一場第568章 拉下水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890章 白得一座樊城第807章 人在獄中第293章 紅豔豔的腰帶第382章 或戰或降第405章 新式教育第17章 採藥第347章 驚疑不定第193章 正妻第455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995章 軍魂第246章 湯若望的疑問第1248章 東北亞第708章 議政大臣會議第1308章 瓦剌蒙古第894章 大明顯陵第1180章 鴨綠江畔第1017章 第九營第1339章 虛張聲勢第550章 大都督的算計第812章 最後的決定第382章 或戰或降第1205章 願不願意第1073章 千里奔襲第116章 花花腸子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688章 狼山第9章 毆打家丁第426章 單人獨馬第131章 科學精神第1063章 團圓飯第457章 明爭暗鬥第800章 逼出來的妙計第89章 生路第461章 隔壁的鼾聲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1372章 北方的強敵第268章 初試鋒芒第998章 怪怪的第1134章 旗倒人亡第1075章 爲了你第630章 國事艱鉅第872章 進攻受阻第584章 大批流民第922章 改元順治第1350章 南北都有邊患第557章 爭執第79章 集體婚禮第1259章 宗教戰爭第39章 三兄弟與蒙古兵的故事第599章 總兵跑了第22章 兩情相悅第45章 被甘州拋棄第789章 偷襲開封第753章 後手第1358章 通航稅第1130章 遊牧?農耕?第1095章 察漢浩特第55章 三七分成第341章 近水得月第308章 東征隴右(十四)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338章 陌生的女子第99章 水果樓第93章 兵血第17章 採藥第890章 白得一座樊城第706章 這個魔王第376章 練練膽第454章 銀錢和技術第1242章 過河拆橋第719章 除夕夜襲第121章 日月山口第1184章 東北三寶第759章 城外受挫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166章 纔不是小孩子第507章 不是好東西,第625章 白桿兵第332章 改造戰俘第774章 逆天的射程第935章 對面不識第289章 想岔了第716章 各懷心事第1206章 草原坊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1263章 造船工業第1135章 狹長的大營第511章 林丹與李娜第1252章 又是藏人第1121章 一點星火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835章 一戰而潰第1386章 海星伯爵第1394章 騎兵步兵,各有優劣
第1299章 華葡盟約第761章 虛驚一場第568章 拉下水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890章 白得一座樊城第807章 人在獄中第293章 紅豔豔的腰帶第382章 或戰或降第405章 新式教育第17章 採藥第347章 驚疑不定第193章 正妻第455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995章 軍魂第246章 湯若望的疑問第1248章 東北亞第708章 議政大臣會議第1308章 瓦剌蒙古第894章 大明顯陵第1180章 鴨綠江畔第1017章 第九營第1339章 虛張聲勢第550章 大都督的算計第812章 最後的決定第382章 或戰或降第1205章 願不願意第1073章 千里奔襲第116章 花花腸子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688章 狼山第9章 毆打家丁第426章 單人獨馬第131章 科學精神第1063章 團圓飯第457章 明爭暗鬥第800章 逼出來的妙計第89章 生路第461章 隔壁的鼾聲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1372章 北方的強敵第268章 初試鋒芒第998章 怪怪的第1134章 旗倒人亡第1075章 爲了你第630章 國事艱鉅第872章 進攻受阻第584章 大批流民第922章 改元順治第1350章 南北都有邊患第557章 爭執第79章 集體婚禮第1259章 宗教戰爭第39章 三兄弟與蒙古兵的故事第599章 總兵跑了第22章 兩情相悅第45章 被甘州拋棄第789章 偷襲開封第753章 後手第1358章 通航稅第1130章 遊牧?農耕?第1095章 察漢浩特第55章 三七分成第341章 近水得月第308章 東征隴右(十四)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338章 陌生的女子第99章 水果樓第93章 兵血第17章 採藥第890章 白得一座樊城第706章 這個魔王第376章 練練膽第454章 銀錢和技術第1242章 過河拆橋第719章 除夕夜襲第121章 日月山口第1184章 東北三寶第759章 城外受挫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166章 纔不是小孩子第507章 不是好東西,第625章 白桿兵第332章 改造戰俘第774章 逆天的射程第935章 對面不識第289章 想岔了第716章 各懷心事第1206章 草原坊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1263章 造船工業第1135章 狹長的大營第511章 林丹與李娜第1252章 又是藏人第1121章 一點星火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835章 一戰而潰第1386章 海星伯爵第1394章 騎兵步兵,各有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