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技術革新

bookmark

“王先生與湯先生合作也好,兩人合編,也好商量行事,”李自成笑道:“整編教材的事,我交給二位了。 ”

“在下自當盡力!”王徵點頭,拿起學的科學教材,隨手一翻,不覺楞住了,“大都督,這字……”他左看右看,覺得字與漢字極爲相像,卻又有些不同,似乎漢字更爲簡化,難道是周邊某一國的字?

李自成方纔想起,這是後世的簡化漢字。

他爲了學習的便利,縮短字學習的時間,在西寧女校教授的時候,使用的便是簡化漢字,這些學子畢業後,將成爲西寧小學和學教學的火種,所以小學的教材,一律使用簡化漢字,待積累足夠的教員後,西寧科技高學也將使用簡化漢字。

這是李自成最初的決定,他當時使用簡化漢字,還有一個目的,是西寧培養出的學子,只能爲西寧軍(天命軍)服務,到了朝廷那邊,由於字不同,還是原先的睜眼瞎。

沒想到這些字,竟然將王徵難住了。

李自成訕訕笑道:“本都督忘了,西寧的基礎教育,採用的是簡化漢字,學子們學習起來便利多了,正常情形,三四年的時間,便可完成基本的字教育。”

“三四年?”王徵歷史瞪圓了雙目,“大都督是說,只要三四年,學子們可以完成教育,能自由書寫,參加八股考試?”他實在不敢相信,古人常道“十年寒窗”,難道學業也可以走近道?

“能不能做八股,本都督不知道,在西寧,將來並不考覈八股,”李自成道:“本都督已經試驗過了,西寧女校的學子,三年的時間不僅完成了識字教育,還完成了初步的數學、科學學校,王先生有閒暇,不妨去考覈一番。”

王徵哆嗦着,顯然還不太相信,“真有如此神的教育之法?聖人因何沒有言過……”

“眼見爲實,耳聽爲虛,”李自成從書架取出一套小學的語教材,“王先生看看,這便是小學的教材,如果學子從七歲開始學習,四年的時間,應該可以完成。”

王徵接過教材,剛剛打開,頓時尖叫出來,面色赤紅,額頭也是冒出細密的汗珠,“大……大都督,這西洋之,如何出現在漢字教材……”

“王先生也認識西洋?佩服佩服,”李自成拱起雙手,向王徵行了一禮,他倒不是虛僞,這個時代,能識西洋的,的確是鳳毛麟角,像湯若望這樣的傳教士來到大明,首先是學習漢語,然後才能與漢人進行交流,“本都督引入西洋,乃是給漢字注音,將來學習起來,也會便利多了,所以,三四年的時間,學子們才能完成識字教育。”

王徵翻了翻,卻是不得要領,“大都督,這些西洋如何給漢字注音……不瞞大都督,在下也曾與西洋的傳教士合作,想用西洋給漢字注音,無奈……無奈在下的西洋太過淺薄,竟是未能完成……”

“王先生還曾研究過這項工作?”李自成十分驚訝,漢語改革,那是後世“五四新化運動”之後的事,難道現在開始積累經驗了?王徵算得是先驅嗎?他臉閃過一絲異樣,卻是笑道:“本都督僥倖,倒是捷足先登了!”

誰捷足先登無所謂,關鍵是它的功用!王徵並不惋惜,目光倒有幾分期待,“大都督,這種注音的法子,已經完善了嗎?”

“已經完善了,將來便是要改動,變化亦不會太大!”李自成心道,這是數百年後的成果,至少能延續道數百年後,到時候現在的這幫人,早已化作塵土,再要改動,也不是自己的事了。

“大都督能否教導在下?”王徵合教材,卻是顧盼着李自成。

“這個……普通的學子,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方纔能掌握這些西洋,以及給漢字注音的法子,王先生若是有興致,將來可以抽出時間專門學習。”

王徵點頭稱是,度過了最初的驚訝,他忽地想起,“大都督今日召見在下,不會僅僅是讓在下見識這種西洋吧?”

“本都督召見王先生,除了剛纔所說的修正教材的事,另外是這本書了,”李自成操起《諸器圖說》,道:“這是先生研究的成果,先生是否想到,要將書記載的器具,真正生產出來?”

“生產出來?那敢情好!”王徵不是不想生產,這些都是他畢生心血,他只是沒有足夠的銀子,更沒有想到要將生產出來的器具,拿到市場出售。

“王先生的《諸器圖說》,記載很多器具,本都督昨日看了,預備將自行車、轉磑做爲重點,看看能否生產出來。”

“大都督,”王徵蹙眉道:“《諸器圖說》記載的器具,已經標明瞭詳細的尺寸,在下曾經生產過,只是……只是數量有限,未曾向百姓……”

“王先生能夠親力親爲,將自己的研究轉化爲實物,可見記載非虛,”李自成淡淡地道:“可是,本都督從這本著作,又能看出許多端倪,便說這自行車……”

李自成翻出《諸器圖說》自行車的“圖說”,道:“這種自行車,或許可以用於運載糧草、貨物,但運行起來,速度極爲緩慢,應該行人都不如。”

王徵點頭,又擡眼道:“難道大都督能提高運行的速度?”

“這需要對自行車進行改良,”李自成從懷掏出一張白砂紙,展開在方桌,“這是本都督昨夜繪製的圖紙,王先生看看,與你的自行車有何不同!”

“這是自行車?”王徵幾乎不敢相信,“大都督,這種自行車,只有雙輪,又是在一線,在下實在不明,這種自行車能站得穩嗎?”

“雙輪在同一線,原本是不穩,但加速度,也穩當了,”李自成點着自行車的圖紙,道:“這種自行車,不但穩當,而且速度快,”他快速換算一下,“如果在水泥大道,每個時辰,大約能行七、八十里。”

“七、八十?”王徵大驚,“大都督,普通壯丁行走,一日恐怕都難有八十里……”

“當然,這是極限,一切順利才行,”李自成也不管王徵心有多恐怖,自顧道:“如果現在能生產出來,一個時辰新四五十里,應該沒有問題。”

王徵默然不語,李自成的話,已經超出了他的思維能力。

相信李自成的話,能顛覆許多以前的認識,如果不相信,那李自成以前造出的許多物事,究竟如何解釋?

唯一讓他有些欣慰的,便是李自成說,設計的這種自行車,來源於他的《諸器圖說》,如果自行車能生產出來,再達到如此恐怖的速度,他也算得是李自成的師尊。

“大都督,那自行車何時生產?”

“設計出來是一回事,若要大規模生產,還需要一些輔助的工藝,”李自成指着輪軸部分,“這裡是關鍵,需要優良的鋼鐵,還有這輪胎,如果使用充氣的材料,會既輕便,又省力……”

“大都督……”

“王先生,本都督只能只能給出研究的方向,但研究到什麼程度,本都督卻沒有足夠的時間,這需要你們了,必要的時候,火器局、西寧高學也會協助你們。”他忽地有了一個新的想法,便按下不說。

“大都督,在下明白了,在下將按照大都督提供的圖紙,再行研究!”

“如果研究人員完善了器械,又具有實用價值,本都督保證,將會大規模生產出這種產品,”李自成道:“還有轉磑,《諸器圖說》有三類,分別是風力、水力、重力,本都督建議,暫時以水力作爲突破的方向,集西寧的的人力,將設計轉化爲器械。”

李自成之所以選擇以水力爲突破口,是因爲後世的歷史,英倫三島曾經出過水力織布機,並以此爲先導,引發了產業革#命,率先步入現代國家。

如果西寧改變了世界的歷史走向,最先出現這種使用機械的動力設備,未來的華夏,能不能在這次革新的浪潮,搶佔技術的制高點?

未來的華夏,能建立一個以技術而不是人口著稱的強大國家嗎?

李自成明白,技術發展的源泉,是需要,西寧並沒有大型紡織廠,暫時缺乏對水力織布機的需求,他現在所做的,只是技術積累,總好過王徵留在西安,白白浪費生命。

王徵雖然無法洞悉歷史發展的方向,但自己的心血,能夠在有生之年見諸於世,他自然喜不自禁,忙拱手道:“在下遵命!”無論從學識,還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重視的程度,他都接受了李自成。

李自成點點頭,訕訕笑道:“還有這輪壺,實在沒看懂,究竟是何物事?”

王徵心那個樂呀,大都督如此人物,竟然也有向自己求教的地方,遂正色道:“大都督,這是播種的工具,大明以前的播種工具,據在下所知,以耩子最爲快捷、便利,但耩子只能播種一行,在下設計的這種輪壺,分爲兩種,小型的一次可播種三行,用於低窪、拐角之地,大型的一次可播種十行,大大提高了播種的速度……”

“奧?”李自成大喜,這倒是最爲實用的技術,西寧的人口這麼多,如果耕作的效率提高了,正好可以節約人手,成爲產業工人,“王先生的輪壺,可曾造出實物?”

“回大都督,在下曾製出輪壺實物,還讓百姓耕作過,的確可以節省一些人力,”王徵卻是蹙着眉頭,道:“可惜在下沒有足夠的銀錢,無法大量生產爲百姓謀福……”

第889章 合兵爲營第354章 屠城三日第655章 如詩如畫第364章 兩女爭夫第599章 總兵跑了第1375章 再次遷都第1137章 頭骨碎裂第926章 無解的難題第530章 功不抵過第961章 後宮的瘋狂第552章 速戰速決第488章 勞軍第1077章 豪格瘋了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567章 再要一個孩子第1009章 二選一第88章 格殺勿論第523章 華夏銀行第1055章 射程上的優勢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874章 爭功第958章 泥菩薩首輔第1380章 下一仗,朕必須親征第588章 勖勤宮第129章 生存與繁衍第150章 理解上的差別第362章 三權分立第1382章 哥薩克騎兵第664章 解甲歸田第1340章 輕鬆破城第390章 明軍被吊打第1章 寧夏驛站第1035章 金凱商行第75章 重大決定第154章 困惑第360章 就當是聘禮了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229章 啃了滿嘴黃泥第711章 不走運第35章 落水第191章 流民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1360章 順塔故國第489章 蓬蓽生輝第589章 年少白頭第619章 石砫宣慰使第352章 槍聲密集第412章 娜木鐘有意 林丹汗無心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1360章 順塔故國第1330章 冊封李濬第1122章 生路第1110章 斬首行動第1082章 千里立府第1135章 狹長的大營第1022章 新技術第222章 終於問世了第1222章 直到大海第328章 入漢籍,奉天主第494章 微妙的平衡第181章 蓮花山第620章 白市裡驛站第1153章 相互讓步第680章 戰與和第1256章 緬甸省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1350章 南北都有邊患第881章 大都督李自成第1313章 的確長大了第484章 冒着白煙的洞穴第1320章 哈密八衛第838章 秘密聯絡第132章 韃子入塞第105章 怒氣沖天第34章 血腥味第1293章 三路征伐第193章 正妻第328章 入漢籍,奉天主第190章 妻與妾第1204章 華夏二爵第173章 山下來客第607章 護城河第309章 東征隴右(十五)第661章 求真第319章 東征隴右(二十五)第889章 合兵爲營第501章 左右都尉第709章 商洛山第459章 剪羊毛第851章 勸降第95章 羊肉湯與鮮魚湯第684章 聞所未聞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574章 要挾第511章 林丹與李娜第403章 肅王的歸宿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1311章 柬埔寨主教第739章 戰鬥在一線第907章 使者來了
第889章 合兵爲營第354章 屠城三日第655章 如詩如畫第364章 兩女爭夫第599章 總兵跑了第1375章 再次遷都第1137章 頭骨碎裂第926章 無解的難題第530章 功不抵過第961章 後宮的瘋狂第552章 速戰速決第488章 勞軍第1077章 豪格瘋了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567章 再要一個孩子第1009章 二選一第88章 格殺勿論第523章 華夏銀行第1055章 射程上的優勢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874章 爭功第958章 泥菩薩首輔第1380章 下一仗,朕必須親征第588章 勖勤宮第129章 生存與繁衍第150章 理解上的差別第362章 三權分立第1382章 哥薩克騎兵第664章 解甲歸田第1340章 輕鬆破城第390章 明軍被吊打第1章 寧夏驛站第1035章 金凱商行第75章 重大決定第154章 困惑第360章 就當是聘禮了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229章 啃了滿嘴黃泥第711章 不走運第35章 落水第191章 流民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1360章 順塔故國第489章 蓬蓽生輝第589章 年少白頭第619章 石砫宣慰使第352章 槍聲密集第412章 娜木鐘有意 林丹汗無心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1360章 順塔故國第1330章 冊封李濬第1122章 生路第1110章 斬首行動第1082章 千里立府第1135章 狹長的大營第1022章 新技術第222章 終於問世了第1222章 直到大海第328章 入漢籍,奉天主第494章 微妙的平衡第181章 蓮花山第620章 白市裡驛站第1153章 相互讓步第680章 戰與和第1256章 緬甸省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1350章 南北都有邊患第881章 大都督李自成第1313章 的確長大了第484章 冒着白煙的洞穴第1320章 哈密八衛第838章 秘密聯絡第132章 韃子入塞第105章 怒氣沖天第34章 血腥味第1293章 三路征伐第193章 正妻第328章 入漢籍,奉天主第190章 妻與妾第1204章 華夏二爵第173章 山下來客第607章 護城河第309章 東征隴右(十五)第661章 求真第319章 東征隴右(二十五)第889章 合兵爲營第501章 左右都尉第709章 商洛山第459章 剪羊毛第851章 勸降第95章 羊肉湯與鮮魚湯第684章 聞所未聞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574章 要挾第511章 林丹與李娜第403章 肅王的歸宿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1311章 柬埔寨主教第739章 戰鬥在一線第907章 使者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