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章 圖魯拜琥

bookmark

第四路橋公司已經是最爲龐大的路橋公司,參加修築道路的青壯,足足有八萬人,主要是原先東籲國的戰俘,但戰俘們已經過了一年的勞役期,現在都有酬勞,酬勞很低,每月只有半元,也就是五十角。

但即便如此,八萬青壯的酬勞,每年也是達到四十八萬元,加上材料的費用,昆明國庫內雲南省專項建設基金已經消耗了大半。

而且,以昆明爲中心,通往雲南各府的大道全部完工,華夏環形大道南環昆明至廣州段亦已完工,甚至昆明府通往各縣、各礦區的大道也是完工,第四路橋公司也要隨之轉變,關鍵是,不需要養着這麼多的青壯。

從府城通往各縣的道路,因爲財力有限,朝廷不可能大規模、集中修築,最大的可能,將來由雲南省與各府分擔解決費用,分片、分段修築。

四個路橋公司雖然隸屬於交通部,但李自成常常直接指揮修路,連交通部長李琬都插不上手,更別說秦四海了。

秦四海用巴巴的眼神看着李自成,如果皇上要解散第四路橋公司,他很可能面臨失業。

李自成的心中,早已爲第四路橋公司制定了新的計劃。

五千青壯正在修建昆明經貴陽至北面遵義府的大道,大道已經修建了大半,剛剛過了貴陽府,只剩下貴陽至遵義段。

這一部分青壯不能削減,必須將貴陽至遵義段大道完工,打通貴陽與重慶、成都的通道,甚至大道完工後,這一部分青壯依然不能裁減,李自成希望,將貴陽與南方的廣西南寧府連接起來,再延伸至南方的欽州,爲貴州尋找間接的出海口。

昆明的南方,大道已經修築至河口縣,向前延伸,便是廣中省老街府,大道要穿越元江府進入廣中省首府交州,還有廣西鎮南關至交州的大道,但這兩條大道位於新徵服的廣中省,不需要第四路橋公司的青壯,安南有數萬戰俘,張獻忠隨時可能以“不敬華夏”爲由,逮捕一批青壯,這些人都是免費的勞工,不需要酬勞,只管吃喝。

李自成召見秦四海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第四路橋公司轉移至芒康,芒康至雲南大理、芒康至四川雅安,將是下一步的重點。

不過,七萬五千青壯,顯得有些多餘,而且經濟上也是承擔不起。

李自成根據秦四海的描述,對這七萬五千青壯進行甄別,已經從心裡“入漢籍”、“奉天主”的人,可以釋放,與親屬團聚。

被釋放的青壯超過四萬,他們可以回緬甸省的家鄉,也可以在雲南落戶,將家眷遷移過來,甚至可以去昆明的各個廠礦做工,比照漢人的標準領取酬勞。

剩餘的三萬五千青壯,暫時不能釋放,一邊修路,一邊集中進行漢化、改教的教育,酬勞維持原狀,每月領取華元五十角。

這些人分作兩撥,一撥兩萬修築雲南麗

江至芒康的大道,另一撥一萬五千,修築四川雅安至芒康的大道。

李自成之所以看重芒康,是因爲芒康是川、滇、青、藏四地的交通樞紐,南通昆明,東連成都,西面有簡易的管道通往烏思藏治所拉薩,北通朵甘都司的治所玉樹。

特別是玉樹,在李自成的心目中,早已屬於華夏的青海省,但現在的青海省,只有西寧至青海湖、以及黃河沿岸的一小片土地,與後世的青海省相比,只有東部的一角。

青海省的大道,已經修建至海南府興海縣,距離玉樹不算太遠,明知道中間隔着重重山勢,修建大道非常不易,李自成還是心動不已,如果用大道將芒康、玉樹、興海連接起來,整個青海省東部,也就融會貫通了……

秦四海根據李自成的口述,離開乾清宮之後,將四萬即將釋放的青壯教育一番,將他們分作三撥,強烈要求回緬甸省的,可以回去,向當地的官府登記,官府會補發耕地,願意在雲南省落戶的,協助他們將家眷遷移過來,同時在雲南各府縣登記,由官府發放部分耕地;願意去廠礦做工的,只要完成正常的工作量,每月能領取一元酬勞,官府可以協助他們在當地立戶、建房,但沒有耕地。

剩餘的三萬五千青壯,屬於“死不改悔”的戰俘,雖然身份上已經成爲勞工,但在秦四海習慣上還是稱呼他們戰俘。

一萬五千青壯,由第九營的士兵押送,取道楚雄、建昌,在樂山轉往雅安,從雅安開始修築路基;另外兩萬青壯,則是沿着楚雄、大理去往麗江,跟在第四營身後,從麗江府城開始向北修築路基。

四月底,第四營第一師趙烈部蕩平忠甸。

忠甸在麗江以北,與麗江原本是一家,後來藏民沿着茶馬古道向東滲透,逐漸在當地聚積,大明中期後,藏民和當地納西人、彝人等多次叛亂,逐漸脫離麗江的掌控,處於半自立狀態,天命軍進入雲南後,因爲藏人的關係,一直維持原狀。

藏人接近一半,漢人不足三成,其餘都是納西人、彝人等,但他們並沒有明確的族名,連通用的語言都沒有,說話的時候,借用了大部分漢語。

第一師趙烈部征服了忠甸,隨軍的文官翟亞強立即跟進,迅速建立忠甸府。

忠甸府地處橫斷山脈中部,山勢迴環,道路落差大,怒江、瀾滄江、金沙江自北向南幾乎平行從域內流過,稱爲“三江並流”,三江兩岸多是高山峽谷,只有三江的支流河谷處纔會出現一小塊一小塊的耕地,因此屬於地廣人稀的高山區,人口並不多,包括老弱婦孺,僅有有一萬五千人左右。

第四營第一師從各處河谷掠了一遍,剩餘的人口已經不足萬人,傷亡的多是老人和青壯,除了漢人,各族百姓都有傷亡,傷亡最多的是藏人。

人口少有人口少的好處,翟亞強懶得立縣,他將嚇傻了的百姓,一小半集中在府城,其餘的百姓分屬幾處河谷,每處河谷立一村,由當地的漢人任村長,代替官府管轄

這些百姓,同時向本村的百姓徵稅。

漢人原本不足三成,但這次幾乎沒有傷亡,隨着人口總數的減少,加上一些和漢人有姻親關係的人,主動向漢人靠攏,登記爲漢人,使得漢人總數急劇增加至六成。

翟亞強還不滿足,趁着第四營第二師趕到忠甸府的機會,逼着當地所有的百姓登記爲漢人,“用漢名”、“奉天主”,否則,將是新一輪的殺戮……

血跡未乾的忠甸府,再次暗流涌動。

藏人一向倔強,平日欺負漢人慣了,一向蔑視漢人,但在天命軍步槍的威脅下,在血的教訓面前,紛紛低下“高傲”的頭顱,和納西人、彝人一樣,紛紛按照天命軍的要求,歸化爲漢人,放棄原先的信仰,暫時改奉天主,特別是家主被殺的家庭,還主動將家中的女兒、媳婦嫁給漢人,以換取漢人對他們的保護。

以藏人爲首的異族,是否真心“入漢籍”、“奉天主,”翟亞強並不關心,在登記人口的時候,他特別關注那些失去家主、孩子年幼、缺乏勞動力的家庭。

大部分婦人帶着孩子,嫁給當地的漢人,與漢人組織新的家庭,另外一小部分部分,主要遷往忠甸城。

這些人都是剛剛歸化爲漢人的,翟亞強不會好心養着他們,而是教會她們自立。

忠甸城是雲南去往烏思藏的必經之地,無論是第四路橋公司,還是通行的商人,都會在城中歇腳,需要酒樓、茶肆、旅店。

城中人口減員嚴重,空出不少房屋。

翟亞強將這些缺少勞動力的家庭,遷往在城內的時候,進行了簡單的甄別,真心歸化人漢人的家庭,可以嫁給城內的漢人官員吏員和百姓,其餘的百姓,優先安置主幹道兩側,她們可以利用主幹道的位置優勢,將住房改建爲酒樓、茶肆、旅店,甚至不需要改建,只要在門楣上掛上匾額就行。

這些人如何招攬客人,用什麼方式招攬客人,翟亞強不會直接教導,而是讓她們自己去悟,如果收入不能維持日常用度,府衙一般不會接濟……

五月初五,是漢人的端午節。

趙烈在這一日的下午進入芒康。

芒康坐落在芒康山西麓,芒康河的上游,因爲川藏、滇藏的茶馬古道在此交匯,曾經繁盛過一段時間。

或許因爲當地人口不足,芒康並不是縣城,更不是府城,而是一座小鎮。

大明正德年間,雲南麗江的納西人崛起,沿着茶馬古道與藏人作戰,納西人取得軍事上的優勢,大肆屠殺藏人後,芒康遂爲納西人佔領。

瓦剌蒙古和碩特部進入烏斯藏、朵甘之後,派出騎兵四處征伐,用軍事手段征服了納西人,將芒康納入和碩特汗的勢力範圍,並在當地建立了“索布本卡交結”,即“十八蒙古土司”,由這些蒙古土司代爲管理當地的百姓,包括藏人和納西人。

趙烈的第一師進入芒康地界,正式拉開了與瓦剌蒙古和碩特汗圖魯拜琥的戰鬥。

第830章 天香院的頭牌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318章 東征隴右(二十四)第605章 大殿一座第658章 恩威並施第239章 新的甘肅第254章 臥房送行第1379章 錫蘭島第549章 情況不明第450章 論佛事第689章 後套第906章 陰差陽錯第98章 心智第1132章 狡猾的多爾袞第860章 沙河斷流第301章 東征隴右(七)第625章 白桿兵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1036章 寶島臺灣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1356章 九顆星的軍旗第1005章 攻城模式第511章 林丹與李娜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795章 殺敵發財第953章 壯烈而亡第1152章 八公主達哲第1300章 莫朝國滅,高平立府第861章 官道沒了第515章 慶功宴第805章 平賊督師第752章 糧食緊缺第263章 田天浩的發現第284章 龍骨木第325章 東征隴右(三十一)第957章 哭笑不得第218章 禮送出境第1000章 征伐江南第876章 夜夜新郎第176章 矛盾與問題第686章 漢化川南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1150章 越快越好第94章 官復原職第1073章 千里奔襲第258章 話語權第745章 暗房牢獄第1218章 規劃東北第1232章 七部主官第1172章 風風光光的婚禮第44章 意外升職第1241章 時事新聞第921章 決戰汝州第376章 練練膽第1081章 北嶺軍鎮第987章 火器的疑惑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919章 古廟密謀第1247章 沒有永久的王朝第1086章 風燭殘年第1048章 歸還濠鏡第27章 下山第1207章 後顧之憂第1324章 賠償銀第739章 戰鬥在一線第946章 龜縮保定第872章 進攻受阻第709章 商洛山第1130章 遊牧?農耕?第954章 大同城破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469章 口#脣是甜的第1269章 土地擴張第650章 該幹嘛就幹嘛第373章 榴彈炮第1350章 南北都有邊患第471章 吃裡扒外第888章 革左五營第1239章 一夫一妻第1264章 東籲滅國第95章 羊肉湯與鮮魚湯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1164章 應聲如雷第1267章 原來是熟人第906章 陰差陽錯第1060章 同工同酬第605章 大殿一座第56章 孫家小妞第1316章 拉郎配第604章 第八個遊擊將軍第755章 一斗谷第642章 雷鋒效應第1208章 右翼三旗第1168章 甕中捉鱉第260章 營地的選擇第484章 冒着白煙的洞穴第1374章 大潰敗第1135章 狹長的大營第575章 天縱奇才
第830章 天香院的頭牌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318章 東征隴右(二十四)第605章 大殿一座第658章 恩威並施第239章 新的甘肅第254章 臥房送行第1379章 錫蘭島第549章 情況不明第450章 論佛事第689章 後套第906章 陰差陽錯第98章 心智第1132章 狡猾的多爾袞第860章 沙河斷流第301章 東征隴右(七)第625章 白桿兵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1036章 寶島臺灣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1356章 九顆星的軍旗第1005章 攻城模式第511章 林丹與李娜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795章 殺敵發財第953章 壯烈而亡第1152章 八公主達哲第1300章 莫朝國滅,高平立府第861章 官道沒了第515章 慶功宴第805章 平賊督師第752章 糧食緊缺第263章 田天浩的發現第284章 龍骨木第325章 東征隴右(三十一)第957章 哭笑不得第218章 禮送出境第1000章 征伐江南第876章 夜夜新郎第176章 矛盾與問題第686章 漢化川南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1150章 越快越好第94章 官復原職第1073章 千里奔襲第258章 話語權第745章 暗房牢獄第1218章 規劃東北第1232章 七部主官第1172章 風風光光的婚禮第44章 意外升職第1241章 時事新聞第921章 決戰汝州第376章 練練膽第1081章 北嶺軍鎮第987章 火器的疑惑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919章 古廟密謀第1247章 沒有永久的王朝第1086章 風燭殘年第1048章 歸還濠鏡第27章 下山第1207章 後顧之憂第1324章 賠償銀第739章 戰鬥在一線第946章 龜縮保定第872章 進攻受阻第709章 商洛山第1130章 遊牧?農耕?第954章 大同城破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469章 口#脣是甜的第1269章 土地擴張第650章 該幹嘛就幹嘛第373章 榴彈炮第1350章 南北都有邊患第471章 吃裡扒外第888章 革左五營第1239章 一夫一妻第1264章 東籲滅國第95章 羊肉湯與鮮魚湯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1164章 應聲如雷第1267章 原來是熟人第906章 陰差陽錯第1060章 同工同酬第605章 大殿一座第56章 孫家小妞第1316章 拉郎配第604章 第八個遊擊將軍第755章 一斗谷第642章 雷鋒效應第1208章 右翼三旗第1168章 甕中捉鱉第260章 營地的選擇第484章 冒着白煙的洞穴第1374章 大潰敗第1135章 狹長的大營第575章 天縱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