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新的甘肅

bookmark

離開撫臺衙門,李自成趁夜召見了楊肇基,與梅之煥相,說服楊肇基歸降並沒有花費太多的口舌。品-書-網

楊肇基與梅之煥不同,他並非舉人出身,而是出身於武舉,也是說,他是純粹的武將,並不像梅之煥那樣,有仕林這塊身份的遮羞布。

士農工商兵,在大明的政治等級,仕林排在榜首,而武將與士兵一樣,處在社會的最底層,雖然武將也有品級,但這些品級只是武將之間的較,與官的品級根本不是一回事,甚至一品武將,只要身沒有公、伯、候等爵位,見了七品官,也要像普通百姓那樣下跪行禮。

大明的官,是恥於和武將爲伍、爲親的,如果趕戰事,功勞盡着官,最多從指甲縫裡漏出一些留給指揮作戰的武將,而所有的黑鍋,自然是由武將來背,誰讓他們出生不同呢?

甘州被攻破,楊肇基已經沒有了選擇,朝廷要是追求起來,黑鍋毫無意外將由他來背,戰事不利,完全是武將的責任,何況他現在還是戰俘的身份。

即便將來朝廷收復甘州,甘州還是那個甘州,但易主的事實,卻是無法更改,朝廷臉面丟盡,楊肇基還是免不了革職查辦的命運。

嚴厲的軍律,從來是一把雙刃劍,既能造強軍,也能讓兵敗的將領斷卻歸路。

大漢時代,爲了對付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軍律不可謂不嚴,這的確造一個個名垂青史的將軍,李廣、衛青、霍去病、李廣利……

但深受漢武大帝信任的國舅爺、海西候李廣利,最終落得投降匈奴的悲情命運,遠征大宛等半輩子的功績,此付諸東流。

何也?根源在於嚴厲的軍律。

在李廣利最後一次遠征漠北匈奴王庭時,恰好家發生變故,所有眷屬被漢武大帝逮捕入獄,李廣利爲了立功贖罪,不顧士族疲勞,強行橫掃漠北,致使兵敗。

世間本來沒有常勝將軍,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按照當時的漢律,李廣利一旦回到長安,不但家人不能釋放,等待他的,也將是身陷囹圄。

無奈之下,李廣利投降了匈奴,十萬漢軍精銳,全部化作異族的力量,漢武大帝時代從此喪失了進攻漠北匈奴的能力。

大明的軍律同樣嚴厲,到了萬曆年間以後,更是嚴厲到了畸形的地步,僅僅一個遼東,因爲戰敗而自殺、被朝廷誅殺的總兵官,超過十名,超過同時代大明總兵官的一半。

當然,在這些事件,各路言官們也是功不可沒。

這些蒼蠅似的的言官們,每每要在自己不熟悉的軍國大事刷刷存在感,他們彈劾的對象,便是那些軍功被官冒領、失誤與過錯被無限放大的武將們,朝廷爲防武將坐大,亦是以此做爲牽制,實際是推波助瀾。

被言官彈劾,幾乎是所有武將的最終命運。

到了萬曆年間,武將被彈劾,往往還加入因爲黨爭的因素。如果武將隸屬於某一利益集團,必會被另一集團的言官用放大鏡過濾一番,即便你小心翼翼、礬水洗後再過一次清水,這也難不倒言官們,“大明不以言獲罪”,“風聞言事”是言官們的特權,而且不用承擔任何政治後果。

即便你不屬於任何利益集團,間派,對不起,所有的言官都會向你要政績,你沒有人脈、沒有背#景,不彈劾你彈劾誰?難道要彈劾自己人?

所以甘州城外兵敗的當時,楊肇基急得抹脖子,也不完全是做給別人看的,更有可能是他的第一反應。

現在李自成給了他一絲機會,至少是苟延殘喘的機會,楊肇基如何不感恩戴德?

即使李自成開恩,釋放了他,丟失甘州的責任,完全壓在他的身,他還能回到京師嗎?回去京師是什麼後果,用下面的腦袋也可以想象得出。

陝西盜賊的勢力越來越大,衛所士兵、軍官多有參與,實際與楊肇基的情形也差不多,一旦兵敗,如果不加入盜賊一夥,等着被朝廷下獄,被言官攻擊,軍官們已經沒法考慮這些盜賊的前途了,至少他們還能逍遙幾日。

如果說梅之煥投降西寧軍,是被西寧軍驚嚇的,是被李自成說服的,那楊肇基投靠西寧軍,則是由於朝廷嚴厲的軍律和言官們瘋狗似的奏摺,拱手將他推向西寧軍。

李自成想起當日穿行於大斗拔谷時的一個問題,“楊大人,大斗拔谷如此險要,爲何不築城立關?如果早有準備,西寧軍恐怕不會輕易破了甘州,至少不會在毫不知情地被西寧軍攻至甘州城下。”

“大人有所不知,”楊肇基的身份轉變很快,對李自成行了官的禮儀,“大斗拔谷南北,分別是西寧衛與甘州衛,此兩地均爲大明的衛所,若是在谷修築關城,遲早被言官彈劾,有擁兵自重之嫌。”

“如果是永樂年間,西寧衛、甘州衛的確掌握在朝廷的手,大斗拔谷做爲商賈行人通行的道路,亦無不可,但眼下蒙古麥力幹部已經沿着大通河南下,距離峽谷南端的紅土口,已經不遠,隨時有可能穿越峽谷,蒙古的牧民,已經進入谷尋找冬季的高山牧場,而且,林丹汗的蒙古察哈爾部,已經有牧民南下,形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大人,屬下也曾有些想法,”楊肇基搖着頭嘆息一聲,用幽怨的語氣道:“在朝廷的眼,這些蒙古人,不過疥癬之痛,而武將擁兵自重,纔是心腹大患……”

疥癬之痛?李自成冷哼一聲,蒙古騎兵席捲黃河、大江南北,這才幾百年的時間,難道朝廷的大員們都忘了?這些疥癬民族給漢民族製造的災難,難道還少嗎?

至於說擁兵自重,似乎楊肇基很忌諱這些,李自成在心盤算了一下,大明武將擁兵自重的情形,似乎沒出現呀,唯一的一個吳三桂,那也是京師已被攻破、朝廷不復存在的時候,他纔有些左右逢源的資本,算不擁兵自重。

倒是大唐時代,同時掌握了軍事、經濟大權的藩鎮,生出許多擁兵自重的範例,尤其是安史之亂以後,越發不可收拾,大唐也因此滅國。

看來大明實行“以治武”的策略,對於控制武將割據還是有定點效果,武將的地位下降了,但卻能有效減少擁兵自重的土壤。

西寧軍現在還很渺小,暫時不存在這個問題,但隨着西寧軍掌控的地盤越來越來大,這些問題遲早會出現,如果能夠未雨綢繆,先行立下規則、制度、慣例,將來會少些煩惱。

對李自成來說,最爲迫切的問題,是如何安置楊肇基,西寧軍的七大百戶,百戶官較穩定,無論能力如何,至少暫時沒有異心,不可能更換他們,給楊肇基讓位。

而楊肇基原來是甘州總兵官,二品武官,現在的西寧軍,自己這個掌舵人才是小小的千戶官,實在無法安置楊肇基。

左思右想,李自成決定給楊肇基一個甘肅都指揮使的職務,至於品級,倒是沒有明說,總不能高過自己。

甘肅都指揮使並不屬於戰兵序列,而是地方的最高武官,實際是預備役的武官。

楊肇基的職務,是和甘肅軍鎮的軍事設計一脈相承的。

未來甘肅鎮,並不包括西寧府,但視情形,有可能將三川府容納進去,甘肅鎮的駐軍,常備軍維持在一個極低的水平,甚至不要常備軍,但必須讓大量的壯丁做爲預備役,隨時爲西寧軍提供兵源補充。

預備役交給楊肇基打理,他們亦軍亦民,平日正常參加農務,爲軍鎮生產糧食,只是在農閒時節,每年安排一到三個月的時間,按照西寧軍的訓練方式接受操訓,掌握西寧軍的基本軍律,隨時可能補充爲正式的西寧士兵。

由於甘肅鎮並非防守重點,在現在的每個衛裡,留下五十名士兵做爲常備軍,有一名總旗官負責,將來甘肅立省,這些士兵轉爲各個府縣的捕快衙役。

西寧軍的七大百戶,除了要駐守各個要點要衝外,這次北伐戰爭結束之後,將進入新的整頓、擴軍和操訓期,特別西寧步槍的推廣,現在雖然數量不足,無法大量配備,但士兵們必須先行受訓,免得到時間有了步槍,士兵卻不會使用。

李自成原本準備七大百戶並不駐紮甘肅,想了想卻又不放心,甘肅畢竟是新佔領的土地,民心軍心一時未必歸附,必須駐紮自己的士兵。

最後決定將整個甘肅鎮一分爲二,北部由駐紮北川縣的軍隊代管,南部是重點,由駐紮三川府的百戶代爲管轄,直接駐軍。

對於甘肅鎮現有的大量士兵,李自成早盤算過了,一旦佔領了整個甘肅鎮,李自成準備開始新一輪的擴軍,甘肅鎮能給西寧軍提供大量的糧食,而且地盤也是大大增加,與朝廷決戰的風險越來越大,擴軍實在必行。

新一期的擴軍,李自成計劃將現在參與作戰的三個百戶,擴充至千人以,真正的千戶編制,三名百戶官也將升職爲從千戶;另外,駐守北川縣的秦大年的第三百戶,目前只有六個總旗,三百餘士兵,這一次至少要擴充到十個總旗,五百人以。

此外,李自成準備將自己的親兵,擴充到五十六人,一個總旗的編制,何小米也將成爲真正的親兵總旗官。

這樣擴充以後,西寧軍傳統的七大百戶,將有三個百戶達到千餘士兵,四個百戶達到五百人以,總兵力超過五千,基本是大明立國初年一個衛的編制。

第748章 禮樂司第155章 莊浪衛第736章 錦上添花第582章 火燒眉毛第312章 東征隴右(十八)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26章 信鴿第1001章 召見羣臣第1016章 科技廳長第475章 故人相見第137章 有後了第796章 增援開封第631章 亡國之相第1055章 射程上的優勢第1209章 要個孩子第816章 一箭雙鵰第301章 東征隴右(七)第725章 發財的路子第1086章 風燭殘年第115章 新的計劃第697章 井底之蛙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1238章 學習三日第1060章 同工同酬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1325章 西班牙的困局第280章 龍駒島第243章 出迎十里第1017章 第九營第907章 使者來了第949章 代州受阻第1274章 年終盤點第1081章 北嶺軍鎮第1239章 一夫一妻第805章 平賊督師第928章 最溫和方式第649章 王氏打磨機第40章 我們有兄弟第1087章 舉棋不定第1001章 召見羣臣第804章 首輔大人的妙計第607章 護城河第815章 旱情是騙局第381章 上陣殺敵第900章 逃離武昌第790章 傾家蕩產第352章 槍聲密集第94章 官復原職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921章 決戰汝州第272章 考察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第688章 狼山第448章 洗禮第79章 集體婚禮第479章 將門之後第74章 賜死第329章 婢子好熱第355章 最後的步兵第356章 名將第763章 陰沉的聲音第617章 主動立功第170章 度人度己第37章 彎道加速第549章 情況不明第1151章 秦晉之好第899章 嘿嘿不應第573章 各懷心事第465章 關心還是欺負第375章 信徒與宗教第153章 廢物利用第648章 生產成本第1202章 通遼府第1340章 輕鬆破城第1002章 責任第1067章 保駕護航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245章 女人的心思第574章 要挾第1315章 邊界貿易第516章 八條軍律(上)第1050章 兩個選擇第238章 巡撫甘肅第1085章 多羅卓哩克圖郡王第215章 三段式射擊第1338章 一母之兄弟第399章 密談(中)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1329章 漢魂第524章 暗花第531章 工業園第467章 技術革新第357章 遊擊將軍第1382章 哥薩克騎兵第274章 盡釋前嫌第1312章 山雨欲來第754章 堅城洛陽第1150章 越快越好第556章 蔑視與侮辱
第748章 禮樂司第155章 莊浪衛第736章 錦上添花第582章 火燒眉毛第312章 東征隴右(十八)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26章 信鴿第1001章 召見羣臣第1016章 科技廳長第475章 故人相見第137章 有後了第796章 增援開封第631章 亡國之相第1055章 射程上的優勢第1209章 要個孩子第816章 一箭雙鵰第301章 東征隴右(七)第725章 發財的路子第1086章 風燭殘年第115章 新的計劃第697章 井底之蛙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1238章 學習三日第1060章 同工同酬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1325章 西班牙的困局第280章 龍駒島第243章 出迎十里第1017章 第九營第907章 使者來了第949章 代州受阻第1274章 年終盤點第1081章 北嶺軍鎮第1239章 一夫一妻第805章 平賊督師第928章 最溫和方式第649章 王氏打磨機第40章 我們有兄弟第1087章 舉棋不定第1001章 召見羣臣第804章 首輔大人的妙計第607章 護城河第815章 旱情是騙局第381章 上陣殺敵第900章 逃離武昌第790章 傾家蕩產第352章 槍聲密集第94章 官復原職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921章 決戰汝州第272章 考察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第688章 狼山第448章 洗禮第79章 集體婚禮第479章 將門之後第74章 賜死第329章 婢子好熱第355章 最後的步兵第356章 名將第763章 陰沉的聲音第617章 主動立功第170章 度人度己第37章 彎道加速第549章 情況不明第1151章 秦晉之好第899章 嘿嘿不應第573章 各懷心事第465章 關心還是欺負第375章 信徒與宗教第153章 廢物利用第648章 生產成本第1202章 通遼府第1340章 輕鬆破城第1002章 責任第1067章 保駕護航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245章 女人的心思第574章 要挾第1315章 邊界貿易第516章 八條軍律(上)第1050章 兩個選擇第238章 巡撫甘肅第1085章 多羅卓哩克圖郡王第215章 三段式射擊第1338章 一母之兄弟第399章 密談(中)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1329章 漢魂第524章 暗花第531章 工業園第467章 技術革新第357章 遊擊將軍第1382章 哥薩克騎兵第274章 盡釋前嫌第1312章 山雨欲來第754章 堅城洛陽第1150章 越快越好第556章 蔑視與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