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巡撫甘肅

“這……”梅之煥陷入沉思,李自成的話不錯,西寧衛雖是朝廷的驛馬區,但以西寧的草場規模,一年能出產五十匹戰馬不錯了,頂天也不會超過一百匹,而現在的西寧軍,竟然有六七百匹戰馬,這短短的時間……除了得之於蒙古,實在沒有其它的解釋,暫時先相信吧,但他念念不忘的,還是西寧的火器,“那李千戶如何解釋西寧的火器?”

“不需要解釋,”李自成淡淡一笑,道:“這是西寧軍的的秘密,整個西寧,知道這個秘密的不會超過三人,梅大人只要知道,西寧火#槍的確犀利行了!”

“可是……可是,即使有了這樣的火器,小小的西寧想要與朝廷對抗,恐怕……”梅之煥還是搖頭,眼滿是不屑,“以老夫看,千戶大人有了這些本錢,若是站到朝廷的一邊,方可發揮火器的威力,也可發揮你的才智,假以時日,前途不可限量……”

“梅大人一心向着朝廷,在下無話可說,”李自成將最後一塊饅頭丟進嘴裡,咀嚼起來,見梅之煥還是沒有說話的意思,方道:“梅大人此話,完全是爲自己考慮,若是爲了在下……至少有兩點不確!”

梅之煥低着頭,他也知道自己是強詞奪理,倒不是爲了說服李自成釋放了自己,而是他實在不相信,西寧軍可以與朝廷的大軍相抗衡。!

“首先,歸順朝廷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李自成朗聲道:“大明的強軍幾乎都集於遼東,然從努爾哈赤發佈‘七大恨’以來,遼東死了多少總兵?不是死於韃子的騎兵,是死於朝廷,難道這些總兵當,竟然無一人找到剋制韃子騎兵的法子?”

李自成自顧地搖着頭,“非也,會打仗的受到掣肘,掌權的又不會打仗,這樣的朝廷,如何能打敗韃子?所以,大明在遼東節節敗退,長期下去,恐怕連山海關都保不住……奧,去冬今春,韃子入塞,擄掠大量財物,據說擄走的丁口不下三十萬,可是,大明找到對付韃子的辦法了?除了袁崇煥作爲替罪羊被殺……這樣的朝廷……”

“……”

“假如我歸降朝廷,必被派往遼東,那時,除了兵敗身死,會有第二條出路嗎?”李自成正色道:“作爲軍人,馬革裹屍而還,並不是遺憾,遺憾的是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明明可以打敗韃子,結果卻是死於朝廷的腐敗,王化貞與熊廷弼的例子,梅大人不會不知道吧?”

“這……”梅之煥想了想,對李自成來說,投靠朝廷,的確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李自成的士兵戰鬥力強,十成被派往遼東,但李自成乃是降軍身份,朝廷又不可能充分相信……

“孫承宗乃是帝師,掛兵部尚書銜,東閣大學士,地位高不高?”李自成知道,想要說服梅之煥加入西寧軍,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刻,“但他同樣禁不住所謂的言官的彈劾,撂了挑子,梅大人說說,大明還有何人能總督遼東?勝利的希望在哪裡?朝廷的希望又在哪裡?”

“……”

“其次,”李自成被自己說得激動起來,喝了口茶水,壓下心的火氣,“西寧雖小,焉知不能抗衡朝廷?梅大人已經看到了,甘州的士兵不謂不精良,以大車陣出戰,便是遇蒙古騎兵,怕也不落下風,但在西寧軍面前……不過半日的時間……”

是呀,李自成說得有道理,梅之煥被說得心底發涼,以相同的人數計,甘州軍不亞於蒙古騎兵,但在李自成的西寧軍面前,簡直是秋風掃落葉……以此觀之,李自成殺了大量的蒙古人,奪取他們的戰馬,還真有可能不是謊言,而蒙古騎兵與韃子騎兵,實力應該不相下,那朝廷的軍隊……

若是人數相近,他自然相信,西寧軍可以盡情肆虐朝廷的軍隊,可是,大明雖然日薄西山,但體量依然龐大,若是集十萬、數十萬士兵……

“梅大人可能覺得,朝廷的軍隊勝在數量,試問,朝廷爲何不集數十萬大軍於遼東?”李自成覺得火候差不多,終於露出一絲笑臉,“數量從來都贏不了質量,遼東的幾次所謂大捷,都是依靠城牆,阻擋韃子前進而已,難道真的殺得了幾個韃子?韃子敗退沒關係,只要人還在,過幾天再來便是,他們不僅重回寧錦,更是來到京師,在朝廷的眼皮底下耀武耀威……”

“……”

“我西寧軍也是一樣,只要守住黃河的幾個主要渡口,朝廷大軍再多,又能奈我何?然後我們將防線一步步東移,隴山,也許黃河更有利於防守吧?”

“隴山?千戶大人準備出隴右?”

“這是遲早的事,”李自成發現梅之煥好像沒有胃口,飯食基本沒動,“梅大人,飯菜涼了,要不會換份熱的?”

“啊?本大人……本大人現在不餓,千戶大人繼續說!”

“哈哈,”李自成大笑,道:“再說,數萬、數十萬大軍,朝廷兩線作戰,開得出這麼多糧餉嗎?”

“糧餉?”梅之煥發現,李自成打在朝廷的七寸了,不要說對付西寧軍,是面對遼東的韃子,朝廷的糧餉已是吃緊,又怎會調動數十萬大軍,除非……除非朝廷放棄遼東,但這是不可能的,難道任由韃子再次兵臨京師城下?

“梅大人估計,以西寧軍的實力,若是吞併整個陝西行都司,需要多長時間?”

梅之煥搖頭,西寧軍的戰鬥力,他這是第一次見到,“這個……本大人實在估量不出!”

“甘州五衛,又是行都司的治所所在,不過一日時間,”李自成笑道:“不瞞大人,不僅西寧衛,連碾伯所、莊浪衛、古浪所,都已經屬於西寧,現在的行都司,究竟還剩下多少?”

“什麼?”梅之煥的眼珠子差點掉到腳背,“這些本大人爲何一絲不知?”

“哈哈,梅大人若是加入西寧軍之後,再發生這樣失職的事,可是要……軍律處置的,不知道梅大人還敢不敢加入西寧軍……當然,本大人不會逼迫你,一切,由你自己選擇!”

梅之煥冷了冷,終於鼓足勇氣,道……“老夫……老夫……若是加入西寧軍,能爲西寧軍做些什麼?”

“梅大人一旦加入西寧軍,首先得利用自己的在行都司的影響力,幫助勸說這些衛所早早歸降,免生干戈——西寧軍倒是不擔心戰鬥有什麼阻力,只是不想無辜製造殺戮,衛所的士兵,都是漢人,蒙古人、韃子都欺負漢人,我不想再欺負他們,更不願發生像甘州這樣的屠殺。”

屠殺?梅之煥心已經,回想起來,西寧軍與城外的甘州軍,的確是屠殺,是甘州城內,那些沒來得及頭像的士兵,也是被屠殺了,這個李自成……

“這個自然,當是老夫分內之事,當是老夫加入西寧軍的投名狀,”梅之煥點點頭,他已經沒有選擇,即便爲國捐軀,這樣的朝廷……又有什麼意義?“然後呢?如果西寧軍真的佔據了整個行都司……”

“梅大人乃是官,衝鋒陷陣,自然不需要親往,”李自成早盤算開了,“一旦整個行都司歸屬西寧軍,我預備在此基礎,設立甘肅省,梅大人作爲甘肅省的民政官,爲我大軍籌集糧草、準備兵源,如何?”

這是李自成能給出的最高職官了,並且不惜爲此單獨立下甘肅省,樑成是李自成最爲信賴的人,早早與李自成一條心,現在亦不過是西寧知府。

李自成並不是相信梅之煥的能力,實際他對梅之煥還是不太瞭解,更不是因爲他的忠心,梅之煥歸降,實際是他已經無路可走了,與樑成的志同道合顯然不同。

但李自成是要讓新收復的地區,以及即將征服地區的人,明白一個道理,他不好殺戮,與陝西的盜賊有着本質的區別,這樣的名聲傳出去,將來擴張土地的時候,遇到的阻力會小得多。

而且,現在的西寧軍,的確需要一些仕林人物的加入,幫助管理府縣,他們的加入,客觀也在擴張着的西寧軍的正面影響。

西寧軍暫時還是躲在朝廷的羽翼下,只要朝廷不介意,李自成暫時不會主動刺破這層蛋殼,但西寧軍終究會從朝廷的羽翼下脫離出來,與朝廷分道揚鑣,甚至會成爲生死對頭,有仕林人物的協助和參與,可得得到更多仕林的支持,在這個時代,話語權並非受控於帝王,而是由仕林直接掌握。

“大人,”梅之煥沉思良久,拱手道:“依本大人……不,依屬下的意見,西寧暫時不興立省,還是實行軍屯爲好!”

李自成拱手還了一禮,“梅大人何出此言?軍屯之地,與立省有何矛盾?”

“若是立省,自然按照普通耕地,徵收農業稅,朝廷的稅率是十五稅一,西寧自然不能高出許多,”梅之煥目視李自成,見李自成微微頷首,繼續道:“然而行都司與內地的兩京十三司不同,行都司的土地,並不是連續的綠洲,而是綠洲與荒漠交錯存在,每一處的綠洲,面積其實並不大。”

“梅大人的意思,如果按照正常的稅率,難以徵收到足夠的糧食?”李自成心竊喜,梅之煥既然能將如此緊要處告訴自己,那他從心底已經認定自己屬於西寧了,“以前的行都司是如何做的?”

“正是這個意思,”傅歡點頭,“以前的行都司,與大明的內地有很大的區別,實行軍屯的目的,是讓軍戶們養活自己,養活家族的抽出的士兵,所以,稅率一般是十稅二。”

“這麼高?”李自成皺起眉頭,這是明顯的剝削,萬一這些軍戶承受不了繁重的農業稅……“那軍戶能承受得了嗎?除了納稅,能養活家人嗎?”

“若大人這般,實乃軍戶之福,”梅之煥拱手,笑道:“按照十稅二的標準徵收糧食,軍戶門自然沒有多少剩餘,不過,他們和普通的百姓不一樣,他們是軍戶,永遠不能脫籍,所以,只要能養活自己,他們亦無怨言,當然,依大人的意思,若是遇糧食歉收的年份,可以酌情減少農業稅,軍戶們當不至於捱餓。”

李自成想了想,梅之煥的法子,只是權宜之法,在西寧軍還很弱小的時候,軍戶們可以多貢獻一些,不過,與陝西的饑民相,他們至少不用捱餓。

他次穿過大斗拔谷之後,也曾看到這種綠洲與荒漠相間的地形,其實,還有許多沒有開發的小山丘,如果能種“美洲三農”,軍戶們的收成還會更好些,李自成亦是拱手笑道:“梅大人的主意不錯,依梅大人所言,那行都司叫甘肅鎮吧,梅大人依然巡撫甘肅,如何?”

“多謝大人!”梅之煥離了座位,匍匐在李自成的面前。

第273章 不再 糾結第256章 青海長城第1231章 培養太子第232章 西寧軍有魔法第1395章 禁止養馬第450章 論佛事第719章 除夕夜襲第194章 唯一的選擇第838章 秘密聯絡第243章 出迎十里第421章 集體決鬥第239章 新的甘肅第1027章 集體智慧第1318章 圖魯拜琥第314章 東征隴右(二十)第749章 隨風而動第288章 細菌第561章 官兵與盜賊之間第774章 逆天的射程第744章 祭旗第1380章 下一仗,朕必須親征第696章 動了心思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916章 棄城而逃第1313章 的確長大了第1347章 黑白通殺第421章 集體決鬥第455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207章 新兵第1126章 海州城破第447章 淪落第135章 理由第897章 四川模式第432章 慶祝的方式有些特別第356章 名將第223章 唐寅的真跡第552章 速戰速決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885章 誘餌第497章 懵懵懂懂第901章 三日爲限第647章 人性的貪婪第758章 隱隱擔心第643章 兩條腿的牛第379章 解脫?幸福?第678章 文鬥第778章 合理要求第1105章 連本帶利第952章 內閣首輔第159章 苦水灣第443章 工商興國第559章 賀蘭山佈局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358章 炕房之樂第588章 勖勤宮第886章 兩軍混戰第849章 貴不可言第1292章 耳鬢白髮第330章 大建設第633章 果然是他第271章 負荊請罪第143章 過門第1181章 三大草原騎兵第813章 大局已定第546章 遲疑不決第63章 三角古城第268章 初試鋒芒第394章 秘密協議第770章 主動要求合作第1109章 滅族第108章 聲聲聲刺耳第1338章 一母之兄弟第804章 首輔大人的妙計第72章 血性第570章 答思麻萬戶所第135章 理由第271章 負荊請罪第757章 又將新元第1122章 生路第1260章 雲津市坊第1009章 二選一第685章 川黔古道第388章 神情麻木第177章 利益保證第991章 戰場反水第657章 改姓第230章 監軍的奏摺第502章 明爭暗鬥第169章 捨生取義第978章 親臨山海關第348章 計劃中的逃兵第1239章 一夫一妻第675章 改土歸流第69章 立威治軍第494章 微妙的平衡第1348章 再傳噩耗第305章 東征隴右(十一)第128章 婢子要做飯第914章 東出潼關
第273章 不再 糾結第256章 青海長城第1231章 培養太子第232章 西寧軍有魔法第1395章 禁止養馬第450章 論佛事第719章 除夕夜襲第194章 唯一的選擇第838章 秘密聯絡第243章 出迎十里第421章 集體決鬥第239章 新的甘肅第1027章 集體智慧第1318章 圖魯拜琥第314章 東征隴右(二十)第749章 隨風而動第288章 細菌第561章 官兵與盜賊之間第774章 逆天的射程第744章 祭旗第1380章 下一仗,朕必須親征第696章 動了心思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916章 棄城而逃第1313章 的確長大了第1347章 黑白通殺第421章 集體決鬥第455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207章 新兵第1126章 海州城破第447章 淪落第135章 理由第897章 四川模式第432章 慶祝的方式有些特別第356章 名將第223章 唐寅的真跡第552章 速戰速決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885章 誘餌第497章 懵懵懂懂第901章 三日爲限第647章 人性的貪婪第758章 隱隱擔心第643章 兩條腿的牛第379章 解脫?幸福?第678章 文鬥第778章 合理要求第1105章 連本帶利第952章 內閣首輔第159章 苦水灣第443章 工商興國第559章 賀蘭山佈局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358章 炕房之樂第588章 勖勤宮第886章 兩軍混戰第849章 貴不可言第1292章 耳鬢白髮第330章 大建設第633章 果然是他第271章 負荊請罪第143章 過門第1181章 三大草原騎兵第813章 大局已定第546章 遲疑不決第63章 三角古城第268章 初試鋒芒第394章 秘密協議第770章 主動要求合作第1109章 滅族第108章 聲聲聲刺耳第1338章 一母之兄弟第804章 首輔大人的妙計第72章 血性第570章 答思麻萬戶所第135章 理由第271章 負荊請罪第757章 又將新元第1122章 生路第1260章 雲津市坊第1009章 二選一第685章 川黔古道第388章 神情麻木第177章 利益保證第991章 戰場反水第657章 改姓第230章 監軍的奏摺第502章 明爭暗鬥第169章 捨生取義第978章 親臨山海關第348章 計劃中的逃兵第1239章 一夫一妻第675章 改土歸流第69章 立威治軍第494章 微妙的平衡第1348章 再傳噩耗第305章 東征隴右(十一)第128章 婢子要做飯第914章 東出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