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金鐘寨

李自成將安撫城內百姓的事,交給何小米,自己帶着雷萬軍和一衆親兵,趕到軍營。!

被俘的明軍,只有一個百戶,全部關在軍營內,這一次天命軍是偷襲入城,直接包圍了軍營,明軍無一漏,但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鬥,傷亡並不大,即便被天命軍的火藥包襲了營房,傷亡還不到兩個小旗,死亡的士兵,也七八名。

李自成來到軍營,自然是要招撫這些士兵,但這次只有百餘人,他懶得訓話,便在軍營外轉悠了一會,讓雷萬軍代替他去進行有關工作。

明軍戰俘已經見識過天命軍的火器,特別是步槍的射程,可以說是迫降他們最主要的原因,心早已對天命軍又敬又怕,被關押了一日多的時間後,即便有人原先不服氣,現在也被磨得差不多了。

他們原本是缺衣少食,對朝廷沒什麼忠貞,甚至怨聲載道,也不懂得什麼大道理,在糧餉面前,他們選擇了順應潮流。

雷萬軍沒費多少口舌,戰俘們半主動歸順了,如此順當,他並不意外,天命軍出道以來,對待戰俘,基本都是這樣處置,他一直跟在大都督的身邊,看也看會了。

李自成纔剛溜達了一圈,便有親兵來報:“大都督,戰俘們已經歸降了。”

“奧,這麼快?萬軍長本事了!”李自成哈哈大笑,帶着親兵回去,雷萬軍還在對戰俘們訓話。

李自成並沒有將這些戰俘打散,而是按照原先的編制,留用了原先百戶官,但從步兵抽調了一名從千戶官和一名百戶官,戰俘們的日常操訓,必須按照天命軍的方式進行。

這個百戶,因爲戰俘身份所限,暫時不會成爲輔兵,李自成打算讓他們操訓幾日,掌握天命軍的訓練要領和軍律,然後還有一年的勞役期。

商洛山暫時不會拓展官道,但李自成次聽吳庚序說過金鐘山的事,可能要在金鐘山修築營寨,他們是最好的勞動力。

李自成將步兵都留在商南縣城,自己帶着親兵東行,去往富水驛,一路之,兩側的農田都能看到點點青綠,顯然不像大旱的光景,此處的百姓貧困,主要還是朝廷的賦稅太重,以前增加過遼餉、練餉,最近又增加了七百多萬的剿餉,這些賦稅主要在北方五省攤派下去。

這個時代,官員、士紳都不需要納稅,納稅的都是最下層的百姓,越是貧困無助的人,越要納稅,而掌握着大量財物、耕地的少數特權階層,卻不需要納稅,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如果是正常的年景,百姓還能維持溫飽,但隨着朝代的發展,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大量百姓成爲佃農或半佃農,一旦遇自然災害,或是外族入侵,百姓必會大量破產,這些衣食無着的人,爲了生存,只能鋌而走險、揭竿起義!

北方五省到處是流寇,起因便是陝西省連着大旱,百姓已經沒有隔夜的糧,但朝廷不但不賑災,卻爲了遼東的事,還要加徵遼餉……

現在的大明,外有女真國患,內部有剿滅不絕的流寇!

李自成的嘴角露出一絲笑意,戰爭對國家、百姓帶來巨大的傷害,卻也加速大明的滅亡,如果不是天災、外患,也許天命都督府的發展,不會如此一帆風順。

現在的天命都督府,已經擁有了甘肅、青海、四川三省,實質已經是一方割據政權,不僅有固定的糧食、銀子收入,也有着較明確的政治目標,從朝廷方面來說,張獻忠、羅汝才他們更有威脅。

“大都督,前面是富水驛了!”

“奧,這麼快?”李自成感覺,今日行軍的速度並不快,也沒多長時間,這到富水驛了?

“大都督請看,前面那些破敗的泥牆,是原先的富水驛!”

李自成放緩馬速,擡眼望去,前面果然有一處殘敗的斷牆,早已不見屋頂和茅草,應該早已廢棄了,但驛站是官府的土地,無論是百姓還是士紳,並不敢輕易侵佔。

行到近處,李自成勒住戰馬,看着殘破不堪的富水驛殘疾,心卻是想到了曾經的寧夏驛站,如果不是朝廷裁撤了寧夏驛站,將自己逼入絕境,現在又會是什麼樣子……

“大都督,現在怎麼辦?”

李自成發覺自己走神了,究竟怎麼回事?也許是對寧夏驛站的印象太深了,他雙目掃視着周圍,發現驛站附近,零零散散有一些民房,心不覺一動。

富水驛距離商南縣城,大約二十里,如果附近有足夠多的百姓,在此立下小鎮倒是合適,如果南面的金鐘山成爲軍事營寨,將來士兵們採購生活用品,也是更爲便利,他招過嚮導,道:“此處叫什麼村落?”

嚮導神色一動,用手一指,道:“回大人,此處有兩個村落,西面叫王家樓,東面王家莊!”

“王家樓、王家莊?”李自成面色沉浸,取出腰間的望遠鏡,向兩個村落的方向掃視一邊,卻是看不清晰,“這兩村有多少人口?”

想到思索片刻,道:“兩村人口都不少,加起來恐怕有二三百戶!”

才二三百戶,千餘人口?人口還是太少了,這樣的的交通線附近,至少要達到萬人以,但是人口不是工業產品,一時半會不可能增加太快,除非移民。

李自成撥轉馬頭,道:“走,先去金鐘山看看!”

於是衆人都是撥轉馬頭,向南而去,富水驛並不在官道,而是在官道稍稍偏北,而傳說的金鐘山,卻是在官道的南側,越過官道,不過行了兩裡,便是山腳,李自成擡頭觀看,心卻是大喜。

官道應該是金鐘山的北面山麓,如果金鐘山適合立下營寨,恰好可以扼守官道,阻擋東南方向的來犯之敵。

不過,金鐘山並沒有巍峨的感覺,山勢不會太高,體量也不是太大,萬一被優勢明軍圍困,山的糧食、淡水恐怕支撐不了多長時間。

在立下營寨之前,必須仔細查探周圍的地形。

李自成來到山後,心不覺一喜,剛纔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背後纔是大山,連綿不絕,嚮導走前來,道:“大都督,這是金鐘山!”

李自成這才明白,剛纔看到的並不是金鐘山,而是金鐘山的一個餘脈,真正的金鐘山,剛纔的餘脈稍高,山勢更加陡峭,向東南方延伸出無數的山峰。

明軍想要圍住金鐘山,必須將南面的主脈全部圍了,數萬人恐怕都不夠!

李自成躍下馬背,帶着兩個百戶的親兵,在嚮導的指引下,查看了周圍的山勢,讓他驚喜的是,山坳有一股流量頗大的泉水,“這些泉水,流向什麼地方?”

“回大都督,這股泉水,向南拐個彎後,流量大增,隨後向北而去,穿過官道,我們當地人叫它富水河。”

富水河?李自成默默唸叨着,這恐怕是富水驛得名的原因吧?叫什麼河流無所謂,只要能給士兵們提供足夠的淡水!

李自成一連在山查看了兩日,最終決定在金鐘山建立營寨,暫時先容納兩個百戶,以後有了人力,逐漸增加營房,增加駐守的士兵,既然在金鐘山,叫金鐘寨吧。

金鐘山前面那個稍稍低矮山埡,叫做平頂山,不但山勢平緩,山頂像是被切割掉似的,本身較平整,可以作爲金鐘寨的第一道防線。

李自成將戰俘營調過來,加四個百戶的步兵,集力量修築金鐘寨,以及下山的道路,又派出四個百戶的親兵,搶着在平頂山修建工事。

吳庚序正忙着在商南縣城周圍登記人口、分發土地,暫時顧不富水驛、金鐘山一帶,但李自成考慮到軍營將要立在金鐘山,必須儘快取得周圍百姓的支持,決定將王家樓、王家莊合併爲富水鎮。

如果將百姓遷入過來,要修築大量的房屋,不僅需要大量的銀子,更需要時間,李自成只得將富水鎮南移至官道以南,以王家樓、王家莊原先的村落爲基礎,將兩村間地帶,靠近官道的地方,立爲鎮子的心,現在雖然是荒地、耕地,將來從陝西、河南召來流民,既可以增加人口,也可以將兩村連接起來。

這兩村之間的土地,是留做發展的用地,暫時不能分派給百姓。

李自成帶着親兵,將王家樓、王家莊之間的地形地勢,仔細查探了,連沿着官道建立茶肆的事情,都是考慮了。

騎兵不斷在兩個村子之間穿梭,嚇壞了兩村的百姓,尤其是一些的大戶人家,更是提心吊膽,唯恐天命軍的糧草不濟,,將他們的全家抄了,以他們的經驗,流寇每到一處,都是這麼幹的,如果不是房產、地產無法帶走,都有人想遷移避禍了。

天命軍的士兵,雖然暫時沒有擾民,但誰能看得清明日的事,畢竟是流寇……

爲了查探地形的便利,李自成在王家樓、王家莊之間的間隔地帶以南,靠近平頂山山麓的地方,立下大營,這日午後,他正要出營,親兵來報:“大都督,營外有兩人求見!”

第348章 計劃中的逃兵第748章 禮樂司第250章 遊牧部落第124章 歡喜還來不及第1316章 拉郎配第93章 兵血第305章 東征隴右(十一)第789章 偷襲開封第688章 狼山第1244章 十王府街第1165章 一個也活不了對近來更新的一點說明第228章 奇特的地形第141章 腦門上冒汗第86章 偷襲西寧第39章 三兄弟與蒙古兵的故事第887章 柿園之役第497章 懵懵懂懂第591章 拿蒙古人出氣第1101章 以戰養戰第67章 夜談第694章 湖廣又亂了第1296章 十三宣撫司第983章 七千勇士第535章 跨民族的婚姻第614章 臨時變陣第597章 一炮破城第152章 三河交匯第1100章 五年之約第1233章 兩樁大事第1213章 領議政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232章 西寧軍有魔法第646章 商業集團第993章 手雷立威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1236章 同一個目標第513章 通婚總督第713章 選擇的權利第1031章 長子次子第733章 兵部尚書第413章 什麼都缺第1004章 只有投降第899章 嘿嘿不應第859章 避戰、怯戰第860章 沙河斷流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54章 可愛的伍公公第71章 殺強盜第1030章 繁華背後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853章 莊妃娘娘第36章 分水嶺第1381章 焦躁不安第398章 密談(上)第1288章 富民就是富國第796章 增援開封第223章 唐寅的真跡第207章 新兵第880章 兩顆首級第958章 泥菩薩首輔第782章 二夫人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941章 國號華夏第224章 江南商道第686章 漢化川南第948章 裡應外合第423章 這就結束了?第560章 月亮湖第117章 家規第1057章 眼睛綠了第673章 只要女人第48章 謀劃第320章 東征隴右(二十六)第568章 拉下水第1294章 一條軍令第679章 公審第1381章 焦躁不安第1005章 攻城模式第1238章 學習三日第470章 以點代線第197章 改變策略第681章 相互推諉第366章 開國功臣第372章 區別對待第714章 百姓爲本第255章 紅河鎮第233章 死亡線第1379章 錫蘭島第277章 擴張第612章 一視同仁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685章 川黔古道第1354章 堅決殲滅第1210章 道路優先第648章 生產成本第1204章 華夏二爵第276章 抹去記憶第893章 焚香敬酒第467章 技術革新
第348章 計劃中的逃兵第748章 禮樂司第250章 遊牧部落第124章 歡喜還來不及第1316章 拉郎配第93章 兵血第305章 東征隴右(十一)第789章 偷襲開封第688章 狼山第1244章 十王府街第1165章 一個也活不了對近來更新的一點說明第228章 奇特的地形第141章 腦門上冒汗第86章 偷襲西寧第39章 三兄弟與蒙古兵的故事第887章 柿園之役第497章 懵懵懂懂第591章 拿蒙古人出氣第1101章 以戰養戰第67章 夜談第694章 湖廣又亂了第1296章 十三宣撫司第983章 七千勇士第535章 跨民族的婚姻第614章 臨時變陣第597章 一炮破城第152章 三河交匯第1100章 五年之約第1233章 兩樁大事第1213章 領議政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232章 西寧軍有魔法第646章 商業集團第993章 手雷立威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1236章 同一個目標第513章 通婚總督第713章 選擇的權利第1031章 長子次子第733章 兵部尚書第413章 什麼都缺第1004章 只有投降第899章 嘿嘿不應第859章 避戰、怯戰第860章 沙河斷流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54章 可愛的伍公公第71章 殺強盜第1030章 繁華背後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853章 莊妃娘娘第36章 分水嶺第1381章 焦躁不安第398章 密談(上)第1288章 富民就是富國第796章 增援開封第223章 唐寅的真跡第207章 新兵第880章 兩顆首級第958章 泥菩薩首輔第782章 二夫人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941章 國號華夏第224章 江南商道第686章 漢化川南第948章 裡應外合第423章 這就結束了?第560章 月亮湖第117章 家規第1057章 眼睛綠了第673章 只要女人第48章 謀劃第320章 東征隴右(二十六)第568章 拉下水第1294章 一條軍令第679章 公審第1381章 焦躁不安第1005章 攻城模式第1238章 學習三日第470章 以點代線第197章 改變策略第681章 相互推諉第366章 開國功臣第372章 區別對待第714章 百姓爲本第255章 紅河鎮第233章 死亡線第1379章 錫蘭島第277章 擴張第612章 一視同仁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685章 川黔古道第1354章 堅決殲滅第1210章 道路優先第648章 生產成本第1204章 華夏二爵第276章 抹去記憶第893章 焚香敬酒第467章 技術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