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6章 十三宣撫司

bookmark

李自成來到內書房,坐到御案前準備批閱奏章,他照例將奏章翻了一遍,並沒有第四營和第十營傳回的訊息。

隨即自己笑了,這才幾日,軍令剛剛傳達出去不久,或許南海艦隊尚未到達指定的位置……

耐住性子,將奏章瀏覽了一大半,一名小太監推開門進來,“皇,朝#鮮使者求見!”

“朝#鮮使者?”李自成凝眉,華夏與朝#鮮國結盟,雙方向對方互派常駐性使節,如果有事,應該是常駐使節求見,華夏並沒有向朝#鮮發出邀請,朝#鮮爲何派出使節?

難道是朝#鮮人還是像以前一樣,要向華夏納貢?

納貢可以,但華夏不會回贈重禮,最多是一些新的小玩意,像自鳴鐘、梳妝鏡之類,價值不會太大,主要是朝#鮮國內沒有,總的原則,華夏回贈的禮物,實際價值不會超過朝#鮮貢物的價值。

如果朝#鮮繼續納貢,那纔是華夏真正的盟國,值得華夏信任。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雖然不乏利益需求,但信任更重要,如果沒有平日的信任,一旦發生戰爭,盟國之間如何協同作戰?

戰爭的主導權一定會屬於華夏,但朝#鮮不能什麼都不做能坐享其成,哪怕作爲輔兵#運輸糧草也是好的。

“皇,朝#鮮的使者在宮門外等候……”

“讓他進來吧!”李自成雖然有些不情願,但見面是免不了的,萬一有什麼大事呢,華夏是朝#鮮的盟主,相當於宗主國,朝#鮮發生大事,華夏無法置身事外。

“是,皇!”

不一會兒,小太監領着一名頭戴黑色烏紗、身着大紅色官服的年人進入內書房,年人頜下有須,入了內書房,緊走兩步,翻身跪拜於地,“下臣朝#鮮國左議政金堉,叩見皇!”

“金大人免禮!”李自成心道,這個金堉,竟然是朝鮮國左議政,身份不低,難道朝#鮮國發生了什麼大事?

爲何華夏駐朝#鮮的使節和漢清部的人,沒有傳回訊息?

“謝皇!”金堉小心地在李自成的對面落座,從懷掏出一份書,雙手奉,“啓稟皇,這是我主簽發的使節書。”

王廉前接過來,沒有發現異狀,雙手捧給李自成,李自成接過瀏覽了一遍,目光卻是落在簽名,皺眉道:“爲何是李淏簽發的書?”

金堉面色沉靜,勉強道:“回皇,先主仁祖已薨,下臣這次出使華夏,是來知會皇的……”

“李倧已薨?仁祖是廟號嗎?”李自成的心,沒來由生出一絲怒火。

“回皇,先主仁祖身子一直不適,經太醫醫治無效,於永昌七年五月十三薨,”金堉低着頭,不敢看李自成的雙目,“世子七月十五於昌德宮之仁政門繼位!”

“五月十三日薨,七月十五日繼位,現在已經過了八月十五,”李自成出離憤怒,聲音反而異常冷靜,“朝#鮮究竟要做什麼?”

“皇歇怒!”金堉心明白,這一次出使華夏,絕對不會輕鬆,他知道李自成的心思,硬着頭皮道:“下臣出使華夏,請求皇冊封我主!”

“冊封?”李自成冷聲道:“還需要朕的冊封嗎?李淏不是已經登基爲王了嗎?”

“皇容秉!”金堉道:“先主壽終,朝#鮮國無主,所以世子不得不暫時登基理國,等皇冊封之後,方爲朝#鮮之主。”

李自成將金堉的使節書仍在地,“先行登基,然後再派出使者請求冊封,哼,這是典型的先斬後奏!”

“皇明鑑,朝#鮮國王繼位,一向都是這樣的,”金堉小心地道:“漢城距離華夏的北京、昆明太遠,朝#鮮又不能無主,所以,朝#鮮一向先由世子繼位,然後再稟明皇冊封,皇的冊封書到了朝#鮮,世子纔算是朝#鮮國王。”

“朕要是不願冊封呢?”

“皇?”

“如今是華夏,不是前朝大明!”

金堉思索片刻,道:“求皇賜教!”

“朕哪敢賜教金大人,更不敢賜教李淏!”

“皇贖罪!”

“贖罪?金大人知道自己的罪過嗎?”

李淏咬着牙道:“下臣不知!”

“如果金大人不知罪,爲何這數月時間,將李倧壽終、李淏繼位的訊息瞞得水泄不通?”李自成憤然道:“華夏與朝#鮮友好,這才向對方互派使節,金大人,朝#鮮發生這麼大的事情,爲何不知會華夏常駐朝#鮮的使節?”

金堉的腦門冒出汗珠,華夏的皇一針見血!早知道皇會惱怒,當時不願出使華夏,可是,主之命又不能不從!

“金大人可以回國了,奧,帶你的使節書!”李自成拿起一本奏章,自顧看起來。

金堉急了,皇這是在下達驅逐令,一旦被驅逐出華夏,以後還有什麼臉面混跡朝堂?他離座匍匐在李自成的龍椅前,“皇歇怒,有事好商量……”

“商量?金大人覺得朕是在商量?”李自成頭也不擡,視線依然定在手的奏章面。

“求皇明示!”

“朕的意思,金大人應該明白,那李淏更是心知肚明!”李自成擺擺手,“王廉,送客!”

“是,皇!”王廉兩步奔到金堉身前,“金大人起身吧,這邊請!”

“皇……下臣……”

“金大人聽不懂人話?”李自成又瞪了王廉一眼,“和金大人在一起待久了,你也聽不懂人話?”

王廉嚇了一跳,跟在皇身邊這麼久,皇從來沒有雷霆之怒,今日……他慌忙拉了金堉一把,聲音明顯提高了,“金大人,請吧!”

金堉面紅耳赤,勉強向李自成叩了頭,方纔垂頭喪氣地離開了乾清宮。

………………………………………………………………

安南,清化城。

華夏天命軍第四營第二師高祿部,在距離西城牆不足一里半的地方搭建了營帳。

一里半的距離,並不是安全距離,如果城頭有紅衣大炮或者佛朗基火炮,應該在火炮的射程之內。

趙烈並不擔心,如果清化城內的守軍敢於襲擊第二師,無論城內是哪一部的軍隊,第一師都會攻城,此時的第一師,暫時不會向安南南北兩軍開出第一槍,但只要南軍、北軍向第一師開火,那等着後悔吧!

火炮與步槍不同,雖然威力巨大,可以壓制對方的活力,但傷人卻是有限,高祿並不放在眼裡。

趙烈此時的心態有些特別,既要建功立業,又不敢違背主將劉宗敏的軍令。

劉宗敏讓第一師進入南軍和北軍交戰的戰場,然後靜觀其變,但不允許第一師主動加入戰團,除非遭到對方襲擊,或者營部傳來新的作戰命令。

一句話,第一師不允許開第一槍。

安南國南軍、北軍,加天命軍的第一師,三部在戰場形成僵持的局面,纔是劉宗敏的最期望的。

一旦形成僵持局面,第一師不會主動殲滅南軍和北軍,但南軍和北軍都會被牽制在順化,劉宗敏相信,在弄清第一師的戰略意圖之前,南軍和北軍都不敢撤軍,更不敢攻擊第一師。

不放第一槍,不等於不能挑釁!

趙烈將大營扎於清化城下,迫近城牆,實際是一種赤裸裸的挑釁,不過,僅僅是挑釁,並沒有違背劉宗敏的軍令。

第一師在搭建營帳的時候,清化城內北軍主將黎曉,已經感覺不對勁,西城外的這支軍隊,根本不是北方的援兵!

陌生的旗幟,怪的軍服,北軍根本沒有這樣一支軍隊。

是敵是友不明,不過,他們的到來,嚇退了攻城的南軍,他們或許不是敵人,至少不是南軍一夥的,難道是清都王從別處搬來的救兵吧?

他們背城紮營,顯然是要防範城外的南軍……

第一師紮下大營不久,趙烈剛剛在軍大帳喝了半杯涼茶,便有親兵來報:“將軍,外面有廣南國使者求見!”

“廣南國?”趙烈心一動,南軍的反應真快,這麼快派出使者了!他思索片刻,揮手道:“傳!”

“是,將軍!”

隨着親兵進入大帳的,正是廣南國將臣吏司正鄧同書。

鄧同書入賬後,躬身向趙烈行了禮,“下官鄧同書,見過將軍!”

“你是廣南國人?”

“下官是廣南國將臣吏司正!”

趙烈並沒有讓座,卻是盯着鄧同書的雙目,“本將只聽說過安南國,從來未曾聽說廣南國,不知道這個廣南國在哪?”

“讓將軍見笑了,”鄧同書訕笑着,“廣南國是安南國的南部,清化城內的守軍,是屬於安南國北部的……”

“原來安南國分裂爲南北兩部,”趙烈指着大帳內的一面九州軍旗,“認識這個嗎?”

“下官愚鈍!”鄧同書稍稍躬着身子,“下官正要請教,這九州旗,是哪國的旗幟,將軍來自何方……”

“華夏!”趙烈搖了搖頭,“說了你也不知道,大明知道吧?”

鄧同書雙目放光,但瞬息斂去光芒,“將軍果真是來自大明?”

“也對也不對,”趙烈道:“大明已經不存在了,華夏代替了大明,原先大明的土地、人口、銀子,現在都屬於華夏了!”

“啊……”鄧同書瞪着雙目,過來好一會,方纔明白過來,原來是朝代更替!

趙烈冷冷地道:“安南國南北內戰,問過華夏嗎?”

“這……”

“大明嘉靖十九年,安南國莫登庸與大臣數十人自縛謝罪,入鎮南關向大明納地請降,大明將安南國降爲安南都統使司,改十三道爲十三宣撫司,”趙烈高祿厲聲道:“安南國已經不存在了,原先是大明,現在是華夏的十三宣撫司,又何來廣南國?”

“將軍容秉……”

“本將這次來到清化,是要看看,華夏南方的十三宣撫司,究竟發生了什麼,爲何沒有朝貢,”趙烈指了指對面的小馬紮,讓鄧同書落座,“說吧,本將等着呢!”

滅明

第365章 東征關中,南下巴蜀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517章 八條軍律(下)對近來更新的一點說明第596章 川北門戶第640 左擁右抱第175章 親戚第136章 姐妹花第491章 意外的投降文書第786章 無形的壓力第980章 一番心意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1295章 等待什麼第175章 親戚第533章 戰禍蔓延第440章 血雨腥風第585章 兵敗被俘第1291章 資金缺口第1351章 標準配置第942章 龍牀定計第1257章 整編第484章 冒着白煙的洞穴第132章 韃子入塞第1318章 圖魯拜琥第1138章 沒有說謊第1112章 談笑間第884章 大軍南下第1章 寧夏驛站第1336章 大唐西域鯉魚第1353章 偷襲麻六甲第633章 果然是他第703章 家中無人第68章 合練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1064章 不上朝第752章 糧食緊缺第89章 生路第1359章 甕中捉鱉第844章 相互算計第913章 天命軍的後手第201章 騎兵出擊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618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242章 梅之煥的建議第701章 裡甲制度第140章 嫡出庶出第274章 盡釋前嫌第419章 脣槍舌劍第556章 蔑視與侮辱第598章 激勵士兵第1013章 承諾第856章 鋪天蓋地第108章 聲聲聲刺耳第444章 兩眼死灰第1172章 風風光光的婚禮第770章 主動要求合作第337章 肩上的膽子第1349章 戰書第671章 三路大敗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486章 無計可施第993章 手雷立威第28章 狹路相逢第1292章 耳鬢白髮第408章 前進一步,生第82章 意外來客第1359章 甕中捉鱉第1010章 醉死了第1300章 莫朝國滅,高平立府第1239章 一夫一妻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1311章 柬埔寨主教第782章 二夫人第46章 不受歡迎第838章 秘密聯絡第522章 叫天不應第324章 東征隴右(三十)第358章 炕房之樂第454章 銀錢和技術第190章 妻與妾第878章 未雨綢繆第524章 暗花第1229章 臨時朝會第1314章 最香的早茶第1217章 還有人口第71章 殺強盜第130章 磨刀與砍柴第958章 泥菩薩首輔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176章 矛盾與問題第377章 打中了,打中了第92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221章 野外操訓第47章 察哈爾部的無奈第931章 西安城破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367章 自信滿滿第760章 垂頭喪氣第937章 故人相見
第365章 東征關中,南下巴蜀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517章 八條軍律(下)對近來更新的一點說明第596章 川北門戶第640 左擁右抱第175章 親戚第136章 姐妹花第491章 意外的投降文書第786章 無形的壓力第980章 一番心意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1295章 等待什麼第175章 親戚第533章 戰禍蔓延第440章 血雨腥風第585章 兵敗被俘第1291章 資金缺口第1351章 標準配置第942章 龍牀定計第1257章 整編第484章 冒着白煙的洞穴第132章 韃子入塞第1318章 圖魯拜琥第1138章 沒有說謊第1112章 談笑間第884章 大軍南下第1章 寧夏驛站第1336章 大唐西域鯉魚第1353章 偷襲麻六甲第633章 果然是他第703章 家中無人第68章 合練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1064章 不上朝第752章 糧食緊缺第89章 生路第1359章 甕中捉鱉第844章 相互算計第913章 天命軍的後手第201章 騎兵出擊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618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242章 梅之煥的建議第701章 裡甲制度第140章 嫡出庶出第274章 盡釋前嫌第419章 脣槍舌劍第556章 蔑視與侮辱第598章 激勵士兵第1013章 承諾第856章 鋪天蓋地第108章 聲聲聲刺耳第444章 兩眼死灰第1172章 風風光光的婚禮第770章 主動要求合作第337章 肩上的膽子第1349章 戰書第671章 三路大敗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486章 無計可施第993章 手雷立威第28章 狹路相逢第1292章 耳鬢白髮第408章 前進一步,生第82章 意外來客第1359章 甕中捉鱉第1010章 醉死了第1300章 莫朝國滅,高平立府第1239章 一夫一妻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1311章 柬埔寨主教第782章 二夫人第46章 不受歡迎第838章 秘密聯絡第522章 叫天不應第324章 東征隴右(三十)第358章 炕房之樂第454章 銀錢和技術第190章 妻與妾第878章 未雨綢繆第524章 暗花第1229章 臨時朝會第1314章 最香的早茶第1217章 還有人口第71章 殺強盜第130章 磨刀與砍柴第958章 泥菩薩首輔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176章 矛盾與問題第377章 打中了,打中了第92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221章 野外操訓第47章 察哈爾部的無奈第931章 西安城破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367章 自信滿滿第760章 垂頭喪氣第937章 故人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