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鋪天蓋地

士兵們在搶收小麥,李自成卻在關注明軍的各路援兵,據漢清局傳來的訊息,平賊督師丁啓睿,帶着左良玉、方國安、楊德政三總兵從湖廣北,保定總督楊嶽帶着總兵虎大威東面渡黃河而來。

兩個督師級的人物,四個總兵,說起來特別嚇人,實際只有湖廣兵和保定兵,都是天命軍的老熟人,李自成並不過分擔心。

他唯一摸不準的,是這兩路援兵,誰先到達開封。

如果算準了兩人的行軍速度,可以打時間差,對兩部各個擊破。

李自成一面讓漢清局繼續盯着丁啓睿和楊嶽部,一面派出遊騎,分別查探這兩路援兵的詳細訊息。

五月十三日,開封城外的小麥基本收割完畢,李自成將三萬青壯調到城西,由第一營劉雲水部的騎兵護衛,繼續收割距離城牆較遠的那一部分小麥。

五千騎兵在西城外遊蕩,城內的明軍和百姓再不敢出城,只能眼睜睜地在城看着天命軍的青壯收割小麥。

此時丁啓睿的湖廣兵到達尉氏縣,而楊嶽的保定兵已經越過杞縣。

李自成將行軍地圖打開,湖廣兵沿着官道北,趕往開封,似乎沒有問題,而保定兵不是沿着官道插向開封城西,卻是繼續向西,究竟是什麼目的?

難道是不敢面對天命軍嗎?

楊嶽究竟要向何方進兵?李自成沿着楊嶽的進兵方向畫了一條直線,不覺吃了一驚。

沿着這條近似的直線走下去,楊嶽部保定兵,將和丁啓睿的湖廣兵在開封南面的官道匯合,這會匯合的地點,便是朱仙鎮。

楊嶽這是要和丁啓睿匯合?

對,一定是這樣!

李自成終於找準了楊嶽的行軍目標,接下來便是拿出對策。

湖廣兵是這次救援開封的主力,總兵力達到十五萬,其左良玉部是主力的主力,達到十三萬,方國安、楊德政雖然同是總兵,但兩部總共才兩萬士兵,不過,丁啓睿雖然以“平賊督師”名頭統帥湖廣兵,左良玉卻一向不受節制。

與湖廣兵相,保定兵弱得多,總督楊嶽和總兵虎大威各有一萬士兵,但保定兵火器較多,除了各種火銃,還有不少火炮,所以行軍速度較慢。

當晚李自成召開了軍事會議,參會的除了牛金星,只有各營的主將。

聽說明軍很可能在朱仙鎮集結,主將們都是十分興奮:終於有了與明軍決戰的機會!

次在郾城與左良玉決戰,雙方參戰的士兵只有七八萬,而這一次竟然超過二十萬,僅明軍兩部便有十七萬。

主將們紛紛請戰,但李自成卻不敢大意,即便天命軍完全集結,人數也只有明軍的三成,河南的天命軍,真正的精銳並不多,絕大部分都是來到河南之後招募的,又沒有裝備步槍和開花彈,在絕對數量的明軍面前,勝負實在難以預料,或者說,天命軍還是處於劣勢地位。

主將們請戰是好事,但他們多半是一腔熱血,至於採用什麼戰略,如何才能擊敗明軍,他們基本不會思考,一直以來,他們都是執行軍令。

牛金星一直沉默不語,此時捋着長鬚道:“大都督,諸位,開封城內,亦有一兩萬士兵,萬一我軍去了朱仙鎮,城內的明軍可能從背後夾擊,雖然人數不多,也會造成我軍的混亂。”

城內的明軍,李自成早已算計好了,便含笑道:“我軍主力出擊,大帳暫時不動,臨時將收割麥子青壯武裝起來,”頓了一頓,又道:“明軍一旦出擊,必出西門,妄圖與朱仙鎮的明軍匯合,另外留下一個團的兵力,伏於西城外,如果明軍出城追擊,遇伏兵,迎頭痛擊,彼必回城而去。”

原來大都督早已算計!李信加入天命軍已經多日,對李自成的軍事謀略十分推崇,早見怪不怪,“大都督,屬下有一計,可以僞作左良玉的書,說天命軍已經潰敗,潰兵很快便要來到城下,令城堅守,不可輕出!”

李自成道:“既然要僞造書,爲何不僞造丁啓睿的書?”

李信大笑,“不瞞大都督,屬下只是見過左良玉的印綬,卻沒有見過丁啓睿的印綬,”又看向牛金星道:“製作印綬的事,恐怕還要牛先生幫忙!”

“義不容辭!”牛金星拱手還禮。

李自成大笑,“有此書,城西一個團的伏兵,似乎用不了,必要的時候,可以做爲主力的預備役。”

今晚的軍事會議開得很晚,直到三更天方纔休會,作戰方略已定,但還要將作戰方略具體化,細化到一兵一卒、每日三餐,休會後,各人自去準備自己的事。

五月十四日,西城外的青壯停止收割零星的小麥,大部分回營休息,只有少量青壯在城外脫粒,開封城外的天命軍更是紛紛出營,在明軍的眼皮底下耀武揚威一番,南城門、曹門外的士兵,已經開始了小規模的攻城行動。

既然左良玉已經北,信陽州駐軍已經失去了意義,李自成調駐紮信陽州的第七營第四團楊辰虎部北汝寧,護衛汝寧府城。

表面看,大戰隨時可能爆發。

當晚,李自成留下第四營第三四羅泰部在城西二十里外設伏,其餘各營團,則是連夜趕赴朱仙鎮,搶先佔據朱仙鎮的坡地。

朱仙鎮隸屬於開封府祥符縣,距離開封不過數十里,是一處半坡型地形,西北高,東南低。

天命軍佔據了朱仙鎮的有利地形,將沙河下游的谷地留給明軍。

五月十六日夜間,明軍先頭部隊渡過沙河,開始在水坡集紮營,距離朱仙鎮接近二十里。

不到半日的時間,左良玉部便渡過沙河,在水坡集的東面,背靠沙河紮營,傍晚的時候,楊嶽部趕到水坡集,楊嶽與丁啓睿合兵,駐紮在水坡集西面,而虎大威則是駐紮東面,與左良玉部鄰。

十七萬明軍,對外號稱四十萬,結連營四十餘里。

李自成已經知道了明軍的虛實,雖說四十萬,但包括雜役、馬伕、運輸兵等等,真正的戰兵,也十七萬,其左良玉部佔了十三萬,其餘各部,基本是打打下手。

左良玉次在臨潁屠城,天命軍發誓要懲處他,但出了汪喬年一檔子事,最後左良玉逃脫,汪喬年卻在襄城成了替死鬼。

此番左良玉再次來到河南,必須讓他將次的罪行還出來,至少也要讓他嚐到天命軍的決心與戰鬥力。

可是,明軍的人數是天命軍的三倍,要想在短時間內擊潰明軍,實在太難了,開封城下,只有三萬未經任何操訓的青壯虛設營帳,時間一長,城內的明軍必會發現端倪……

天命軍在河南招募的新兵,除了戰鬥意志稍稍強於明軍,並沒有明顯的優勢,裝備都是繳獲,甚至還不如明軍,讓他們去迎戰同等數量的明軍,或許還有幾分把握,如果是面對三倍於己的明軍,實在沒有多少勝算,人數的差距,一時很難彌補!

不過,天命軍也有一個優勢,無論是湖廣兵還是保定兵,都曾是天命軍的手下敗將,將士們應該佔據心理的優勢,這次出兵朱仙鎮,各營主將都是請戰,至少有這點原因在內。

李自成並不擔心將軍們過度自信,在人數處於嚴重劣勢的時候,不畏戰的將軍,纔是出色的將軍。

關鍵是要打好第一仗,抑制明軍的勢頭,然後進入相持階段,靜待變化。

天命軍利於速戰速決,明軍一向糧食不足,久拖下去,他們也會耗不起……李自成想起了官渡之戰,袁紹的軍隊是曹操的十倍,相持下去,卻是一場大敗……

李自成原本想着將明軍的主力拖在河南,要是一年前,面對優勢的明軍,天命軍一定會像張獻忠那樣遊走,然而在河南呆了這麼長時間,知道所謂明軍的主力,亦不過如此,至少在數量差不多的時候,戰鬥力肯定不如天命軍。

在河南與明軍作戰久了,不僅李自成,是各營團的主將,也對明軍生出輕慢之心,明軍要戰,天命軍自然不會退卻。

十八日,明軍鋪天蓋地而來,在朱仙鎮東南方列陣,根據遊騎的估計,至少有十萬人。

李自成立在大營邊緣搭起的望樓,用望遠鏡掃視了一遍,明軍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邊,不免憂心忡忡。

等了半個時辰,明軍士兵已經按耐不住了,李自成才調兵出營,李績部的第一團趙烈部、第三團牛可敬部,以及宋部的兩個團,共四個團兩萬餘槍手做爲軍,牛可敬部裝備步槍的時間不長,放在人羣可以減少步槍不熟練帶來的負面影響,而劉宗敏部則是殿後,一旦前面的陣型被破,劉宗敏部必須壓去,掩護主力撤退。

左翼是劉雲水部第一營的騎兵,右翼這是李信的獨立營,只留下高立功的承天營看守大營。

與十萬明軍相,天命軍出動了十個營五萬餘人,人數只有明軍的一般,但將士們信心滿滿,在氣勢一點也不輸於明軍。

第955章 滿清使者第860章 沙河斷流第271章 負荊請罪第393章 陣前交會第92章 指揮僉事第1052章 華葡貿易公司第71章 殺強盜第1051章 貿易專區第497章 懵懵懂懂第788章 戰略調整第1255章 出海口第577章 大河壩河的決鬥第1223章 四面張網第1059章 《友好通商條約》第1120章 不對稱戰爭第1121章 一點星火第449章 大都督說了第282章 水軍操訓第931章 西安城破第751章 隔河點射第858章 首戰告捷第399章 密談(中)第505章 擔憂第502章 明爭暗鬥第664章 解甲歸田第875章 封閉城門第533章 戰禍蔓延第927章 黃河故地第1148章 深夜求見第94章 官復原職第148章 傳教士第1248章 東北亞第605章 大殿一座第804章 首輔大人的妙計第602章 民心向背第848章 哀鴻之聲第702章 掏心拳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732章 白首不分離第79章 集體婚禮第69章 立威治軍第1192章 向南撤退第1132章 狡猾的多爾袞第867章 重重打臉第1317章 烏思藏都司第753章 後手第1217章 還有人口第1243章 靖國公第443章 工商興國第1339章 虛張聲勢第451章 人體實驗第525章 羊肉水餃第554章 壕溝的妙用第1110章 斬首行動第383章 用自己的箭矢,射自己的盾牌第1035章 金凱商行第173章 山下來客第39章 三兄弟與蒙古兵的故事第220章 唯一的律法第684章 聞所未聞第949章 代州受阻第1011章 江南立省第931章 西安城破第1390章 突圍出城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445章 特殊的羶味第1146章 能種莊稼,真好第1257章 整編第1133章 實戰演習第1124章 天津號第330章 大建設第57章 防患於未然第951章 再不錄用第199章 心電感應第1030章 繁華背後第628章 獨此一家對近來更新的一點說明第1330章 自上而下,走過自己第981章 最大的誠意第453章 實名制票證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276章 抹去記憶第920章 糧草被截第204章 死了八成第2章 城南古廟第1127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281章 出使葡萄牙第1086章 風燭殘年第1208章 右翼三旗第989章 各懷肚腸第40章 我們有兄弟第872章 進攻受阻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1244章 十王府街第204章 死了八成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243章 出迎十里第1330章 自上而下,走過自己第790章 傾家蕩產
第955章 滿清使者第860章 沙河斷流第271章 負荊請罪第393章 陣前交會第92章 指揮僉事第1052章 華葡貿易公司第71章 殺強盜第1051章 貿易專區第497章 懵懵懂懂第788章 戰略調整第1255章 出海口第577章 大河壩河的決鬥第1223章 四面張網第1059章 《友好通商條約》第1120章 不對稱戰爭第1121章 一點星火第449章 大都督說了第282章 水軍操訓第931章 西安城破第751章 隔河點射第858章 首戰告捷第399章 密談(中)第505章 擔憂第502章 明爭暗鬥第664章 解甲歸田第875章 封閉城門第533章 戰禍蔓延第927章 黃河故地第1148章 深夜求見第94章 官復原職第148章 傳教士第1248章 東北亞第605章 大殿一座第804章 首輔大人的妙計第602章 民心向背第848章 哀鴻之聲第702章 掏心拳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732章 白首不分離第79章 集體婚禮第69章 立威治軍第1192章 向南撤退第1132章 狡猾的多爾袞第867章 重重打臉第1317章 烏思藏都司第753章 後手第1217章 還有人口第1243章 靖國公第443章 工商興國第1339章 虛張聲勢第451章 人體實驗第525章 羊肉水餃第554章 壕溝的妙用第1110章 斬首行動第383章 用自己的箭矢,射自己的盾牌第1035章 金凱商行第173章 山下來客第39章 三兄弟與蒙古兵的故事第220章 唯一的律法第684章 聞所未聞第949章 代州受阻第1011章 江南立省第931章 西安城破第1390章 突圍出城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445章 特殊的羶味第1146章 能種莊稼,真好第1257章 整編第1133章 實戰演習第1124章 天津號第330章 大建設第57章 防患於未然第951章 再不錄用第199章 心電感應第1030章 繁華背後第628章 獨此一家對近來更新的一點說明第1330章 自上而下,走過自己第981章 最大的誠意第453章 實名制票證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276章 抹去記憶第920章 糧草被截第204章 死了八成第2章 城南古廟第1127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281章 出使葡萄牙第1086章 風燭殘年第1208章 右翼三旗第989章 各懷肚腸第40章 我們有兄弟第872章 進攻受阻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1244章 十王府街第204章 死了八成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243章 出迎十里第1330章 自上而下,走過自己第790章 傾家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