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出海口

bookmark

小院之內,外面的院牆還要寒酸,廳堂內像樣的桌椅都沒有,李自成坐在一條並不平坦的木凳,沐天波和楊畏知的木凳更矮,幾乎是席地而坐。

楊長知惶恐不安,“皇……”

“你也坐吧!”

“是,皇!”楊長知四面打量,終於找到一條三條腿的小木凳,正要坐下去,又覺得不妥,向遠處移了兩步,方纔勉強落坐。

“來,這邊坐!”李自成向自己的身前一指,“朕有幾句話要問你。”

“是,皇!”楊長知將小木凳向前移了移,距離李自成還是沐天波、楊畏知更遠。

李自成淡淡一笑,也不說破,“楊長知,你是前朝大明的副使,應該是從三品吧,月俸二十六石,摺合白銀一十三兩,家爲何如此……如此貧困?莫非家遭了盜賊?”

“這……”

沐天波道:“皇在此,有什麼話你直說,不要有所顧慮!”

“是!”楊長知小心地道:“不瞞皇,朝廷的賬面,月俸是二十六石,但實際發到手的,除了糧食、銀子,還有寶鈔,現在的市面,寶鈔根本無法使用,而且……而且,雲南是偏遠省份,俸祿根本不會足額發放!”

李自成搖頭嘆息,大明用寶鈔糊弄官員、商人的事,他早知道了,可是,雲南是偏遠省份,國家、民族向心力弱,朝廷應該設法籠絡纔對,難怪大明將各個宣慰司丟了,“楊長知,雲南的其他官員,也是如此清貧?”

“回皇,雲南百姓的賦稅,絕大部分都交給當地的土司,朝廷的賦稅,連官員的俸祿、將士們的軍餉都不夠,俸祿低些也屬無奈,”楊長知道:“想要銀子,只能貪墨了……”

“你爲何沒有貪墨?”李自成淡淡笑道:“崇禎年間,官員貪墨的事,見怪不怪,朕總是覺得,明末亂世,官員無不貪之人!”

“小人……”

“說實話吧,是不是受到天命軍將士的迫害?銀子被他們搜去了?”

“小人……”楊長知猛地擡起頭,“皇,小人的確沒有貪墨!”

“爲何?”

“不屑!”

“奧?”

“小人雖然清貧,卻難得心安,”楊長知的目光,有着幾分淡然,“小人出生寒門,習慣了清貧的生活,連盜賊都不會造訪府邸。”

李自成默默唸叨,難道自己錯了?大明的亂世,竟然有如此操守的官員?看來,楊長知最好的職務,不是孟艮知府,而是監察部!

等到孟艮府穩定下來,便讓他進入雲南省的監察廳……爲免將來忘記了,他向身後的黨守素耳語幾句,讓他記下來。

“楊長知,大明滅亡,華夏新生,你有什麼打算?”

“回皇,小人習慣了耕種,小人願意守着幾畝薄田,”楊長知輕輕搖頭,“臣不適合爲官……”

“不合適爲官?”李自成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雖然有些人的確不適合爲人,但誰會說出來呢?“楊長知,你爲何認爲你不適合爲官?”

“小人不善溜鬚拍馬,不會阿諛奉承,不會討好司,不願意貪墨俸祿之外的任何銀兩……”

沐天波和楊畏知嚇得臉色都綠了,但他們坐得離李自成更近,幾乎是背對着楊長知,楊長知什麼也看不到。

李自成並沒有生氣,卻是淡淡笑道:“奧?在你的眼,官員是拍馬溜鬚、阿諛奉承、討好司、貪墨銀兩?”

“這……”楊長知遲疑了片刻,道:“皇,華夏立國不久,或許官員們還不敢肆無忌憚……不過……”

“不過什麼?”

“貪墨這種事,是很難禁絕的,”楊長知道:“當年大明太祖爺爲了根治貪墨,連剝皮、抽腸都用了……可依然剎不住貪墨之風……”

“原來你是對官場的絕望?”李自成搖頭,“官場的確是一個大染缸,但誰能確定,染缸裡一定是墨汁而不是鮮血?”

“皇……”

“楊長知,你知道官員的操守,可你知道官員的職責是什麼嗎?”

“職責?”

“身在其位,總得爲國家、朝廷、百姓謀慮一些有意義的事!”

“皇爲何將國家放在最前?”

“國家的是百姓的,國家是百姓的羣體,百姓是國家的個體!國家都沒有了,百姓的利益還能得到保障嗎?”

“國家的是百姓的?”楊長知喃喃自語:“是呀,國破自然家亡,沒有國家的保護,百姓那還談得豐衣足食!”

“亂世人不如狗!”李自成道:“百姓要想豐衣足食,必須有強大的國家和軍隊做保障,如果每個人都要避世,那國家如何強大,軍隊如何強大?”

“這……”

“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應該爲國家做點什麼嗎?”

“皇,小人習慣了耕種,對華夏並不瞭解……”

李自成點點頭,回身道:“守素,讓人去買些熟食和酒,朕今日在此午膳,嗯,桌凳不用買了,或許用不了!”

“臣遵旨!”

少頃,親兵們買回了飯食,李自成和沐天波、楊畏知、楊長知他們,在楊長知簡陋的家用餐。

楊長知平生第一次喝醉了酒,吐得一塌糊塗!

第二日醒來之後,簡單收拾一下,帶着妻子和兩個未成年的孩子,隨着何小米南下征伐孟艮。

李自成依然沒有去昆明,第八營正在前方浴血奮戰,他不能親臨戰場,必須爲安置雲南南部和新的緬甸省做些什麼。

他先是飛鴿傳書郭世俊,無論多難,也要向西南派出三百小學學高學的教員,例爲三二一。

隨後着飛鴿傳書張獻忠,讓他去大理覲見,順便帶傳教士利類思、安思。

沐天波回昆明,李自成帶着黨守素和第二團的親兵一路西行,雖然山石嶙峋,但有了大道,行程並不慢。

第二日傍晚,李自成一行終於遇了第四路橋公司的築路工人,問了工地的負責人,方知道楚雄至大理之間,已經有六成大道完工了,數萬工人正在前方至大理、大理至保山之間築路。

李自成頓時皺了眉頭,眼下最需要的大道,的確是昆明經楚雄、大理、保山至隴川的主幹道,過了隴川,會進入緬甸省。

不過,數萬工人集於一條路線,山道過於擁擠,工作效率顯然回受到影響,這與工人消極怠工有什麼區別?

他問了工地的負責人,方纔知道第四路橋公司的主管秦四海,此時正在大理,策應東西兩段的道路建設。

李自成告別築路工人繼續前行,沿途總能遇分段施工的築路工人,有的在擴展路基,有的在交管水泥路面,都是忙得不亦樂乎。

幸好原本便有管道,雖然不如水泥大道寬闊、平坦,卻也是暢通無阻。

李自成趕到大理的時候,已經是午了,大理知府吳瀛帶着府城官員迎出城外,一個個叩拜於地。

“免禮平身!”李自成的視線,在衆人的臉一掃,可惜,大理府的官員,他一個也不認識,“誰是吳瀛?”

“臣是吳瀛!”一名身着寬袍大袖的官員前來,“皇……”

或許是吳瀛是官袍不太合身,李自成看着他的官袍,總覺得有些彆扭,心不禁一動:華夏立國已經五年了,至今尚未有同意的官服,不少官員還是穿着前朝大明的官袍。

穿着大明的官袍,爲華夏做事?難怪官員們延續着大明時代的貪墨習慣,趁着這次整頓吏治的機會,乾脆設計一種華夏的官服,或者叫國服。

靈感來自吳瀛!李自成衝着他淡淡一笑,“入城吧,朕待在大理的時間不會太長,不用住官衙了,用銀子給朕包下一家旅店,店員一律換成朕的親兵。”

“皇,微臣已經將官衙騰出來了……”

“這樣吧,愛卿繼續辦公,”李自成補充道:“帶秦四海過來!”

“臣遵旨!”

入得城內,吳瀛立即着人將城內最大的點蒼旅店包下來,東主小二全部用銀子打發了,換成李自成的親兵。

東主小兒樂得休息幾日,收入又不會減少。

親兵在四面紮營,將整個點蒼旅店包圍起來,火兵搶着生火做飯,李自成則是單獨召見了秦四海。

秦四海不知道皇入城後,不召見城內的官員瞭解民情,卻是單獨瞭解自己,心惴惴不安,“小人叩見皇!”

“不用多禮,坐吧!”李自成面目含笑,顯得異常親切,“四海,修築道路還順暢嗎?”

“順暢,順暢,有官府的大力支持,小人只需合理調度工人……”

“分段施工、分層負責、流水修築、獎勤罰懶,不錯,修路的速度很快,”李自成道:“雲南、緬甸兩省的道路,你是如何綜合考慮的?”

“先修幹道,”秦四海道:“昆明至隴川,然後轉回昆明,向南……小人已經着人去查探道路了,主要是利用現成的管道……”

“利用現成的官道,並非不可取,但官道畢竟是數百千年前走出來的,如果能根據地形適當削減彎道,甚至用火藥炸開一些山口,大道將更加通暢,”李自成凝眉思索,道:“爲何修築至隴川結束了?”

“回皇,緬甸的戰事尚未結束……”

“戰事早已推進至南方,從隴川進入緬甸省,緬甸省北部應該可以修路。”

“是,小人這派人去緬北勘測!”秦四海從懷掏出一張地圖,“皇,這是漢清部蒐集的緬甸地圖,緬甸省的幹道,還請皇定奪……”

“緬甸省地圖?”李自成大喜,接過地圖,展開一看,地圖較簡略,地形也是不太清晰,他用手在地圖畫出一條近似的直線,“大道從隴川進入緬甸省後,經木邦、阿瓦,一直延伸至緬甸省西海岸的出海口……”

第1143章 多長心眼第142章 合作第1358章 通航稅第951章 再不錄用第462章 朝廷的人第997章 無影戰隊第850章 失落第300章 東征隴右(六)第375章 信徒與宗教第771章 十萬部屬第525章 羊肉水餃第443章 工商興國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547章 交替撤退第1024章 奉獻天主,服務華夏第382章 或戰或降第1194章 單一民族第1199章 又是大敗第717章 投豆選舉第1074章 皇叔父攝政王第143章 過門第937章 故人相見第709章 商洛山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596章 川北門戶第1210章 道路優先第190章 妻與妾第203章 從千戶第910章 勢如破竹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485章 有序撤退第792章 恐懼感第981章 最大的誠意第490章 第三千戶第424章 毀約第1354章 堅決殲滅第926章 無解的難題第206章 煩勞第757章 又將新元第544章 女真使者第604章 第八個遊擊將軍第1220章 爲了華夏第1322章 數十年後第594章 湛藍色的焰火第9章 毆打家丁第545章 鑲黃旗第330章 大建設第382章 或戰或降第50章 首戰第274章 盡釋前嫌第349章 盜賊與難民第1068章 前朝皇子公主們第889章 合兵爲營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第732章 白首不分離第191章 流民第736章 錦上添花第44章 意外升職第914章 東出潼關第587章 金戈鐵馬第449章 大都督說了第1025章 船廠東遷第671章 三路大敗第552章 速戰速決第1309章 再次出使第623章 秦良玉的疑惑第1218章 規劃東北第416章 用福晉換糧食對近來更新的一點說明第167章 氾濫成災第684章 聞所未聞第251章 李自成的怒火第82章 意外來客第711章 不走運第243章 出迎十里第356章 名將第1137章 頭骨碎裂第66章 最後的希望第191章 流民第475章 故人相見第863章 朱仙鎮大捷第88章 格殺勿論第948章 裡應外合第1240章 西洋南洋第199章 心電感應第934章 舊仇新恨第1312章 山雨欲來第504章 遺腹子第639章 蹭腥第499章 生命垂危第867章 重重打臉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1330章 自上而下,走過自己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245章 女人的心思第1314章 最香的早茶第1142章 額外賞賜第930章 暗中獻城第49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1229章 臨時朝會
第1143章 多長心眼第142章 合作第1358章 通航稅第951章 再不錄用第462章 朝廷的人第997章 無影戰隊第850章 失落第300章 東征隴右(六)第375章 信徒與宗教第771章 十萬部屬第525章 羊肉水餃第443章 工商興國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547章 交替撤退第1024章 奉獻天主,服務華夏第382章 或戰或降第1194章 單一民族第1199章 又是大敗第717章 投豆選舉第1074章 皇叔父攝政王第143章 過門第937章 故人相見第709章 商洛山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596章 川北門戶第1210章 道路優先第190章 妻與妾第203章 從千戶第910章 勢如破竹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485章 有序撤退第792章 恐懼感第981章 最大的誠意第490章 第三千戶第424章 毀約第1354章 堅決殲滅第926章 無解的難題第206章 煩勞第757章 又將新元第544章 女真使者第604章 第八個遊擊將軍第1220章 爲了華夏第1322章 數十年後第594章 湛藍色的焰火第9章 毆打家丁第545章 鑲黃旗第330章 大建設第382章 或戰或降第50章 首戰第274章 盡釋前嫌第349章 盜賊與難民第1068章 前朝皇子公主們第889章 合兵爲營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第732章 白首不分離第191章 流民第736章 錦上添花第44章 意外升職第914章 東出潼關第587章 金戈鐵馬第449章 大都督說了第1025章 船廠東遷第671章 三路大敗第552章 速戰速決第1309章 再次出使第623章 秦良玉的疑惑第1218章 規劃東北第416章 用福晉換糧食對近來更新的一點說明第167章 氾濫成災第684章 聞所未聞第251章 李自成的怒火第82章 意外來客第711章 不走運第243章 出迎十里第356章 名將第1137章 頭骨碎裂第66章 最後的希望第191章 流民第475章 故人相見第863章 朱仙鎮大捷第88章 格殺勿論第948章 裡應外合第1240章 西洋南洋第199章 心電感應第934章 舊仇新恨第1312章 山雨欲來第504章 遺腹子第639章 蹭腥第499章 生命垂危第867章 重重打臉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1330章 自上而下,走過自己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245章 女人的心思第1314章 最香的早茶第1142章 額外賞賜第930章 暗中獻城第49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1229章 臨時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