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皇極殿覲見

皇極殿與紫禁城內所有的宮殿一樣,粉紅色的高牆,明黃色的琉璃瓦,殿內和殿外的御道,鋪設的方磚,稱爲“金磚”。

金磚並非由黃金所制,而是來自蘇州的六十三家御窯,無論是取土,還是燒製的方法,都是密而不傳,尤其是最後一道工序“泡油”,是將金磚泡在桐油裡,顯得光澤鮮亮,還能延長壽命。

加從蘇州長途運輸過來,這種方磚,價值實在不啻於同等重量的黃金。

崇禎朝的臣武將,此刻立在皇極殿外的金磚,每人一塊,品級高的人在前,品級低的人在後。

臣子們身的品級,都是大明的品級,到了華夏朝,已經不復存在了,但官員們已經習慣了原先的秩序,雖然有千人,卻也絲毫不亂。

他們按照以前朝的規矩,天不亮來到午門外,辰時入了午門後,在皇極殿外等候,但殿門一直是關閉的。

直到太陽升起一竿子高,皇極殿的殿門才緩緩打開,官員們一陣騷動,衆官紛紛向殿內張望,那些站在後面的人,或者生得矮小者,都是踮起腳。

但殿內似乎一切如常,根本看不到人影。

小太監掃了一眼,朗聲道:“皇傳旨,着各位閣臣、各部尚書覲見!”

閣臣?尚書?

殿門外頓時議論紛紛,爲何只有閣臣、尚書?我等可是來得他們更早……

小太監咳嗽一聲,道:“肅靜!這可是皇極殿,誰敢在此喧譁?皇有旨,不尊華夏號令者,立即趕出去!”

衆人忍氣吞聲,卻也不敢說話。

閣臣、尚書們都是站在最前面,他們在首輔魏藻德的帶領下,趾高氣揚入了皇極殿,跨過殿門的時候,魏藻德還回身看了一眼,臉帶着一絲詭異的笑容。

入了大殿,小太監高聲道:“還不叩見皇?”

衆人來不及觀看,忙叩拜於地,“吾皇萬歲萬萬歲!”

李自成淡淡一笑,道:“平身吧!”

“謝皇!”衆人起身後,按照原先的慣例,立在李自成的面前。

皇極殿還是那個皇極殿,龍椅還是那個龍椅,朱由檢坐了十七年的龍椅,現在換了主人,誰也不知道新主人的性子。

衆人惴惴不安,勉強擡起頭,看到新主人的身後,曹化淳手持佛塵,正閉目而立,他們才稍稍安心。

人在未知而恐懼的環境,總是希望見到熟人。

新皇連曹化淳都使用,難道他們這些大明的重臣,還不如曹化淳這個宦官?與曹化淳一一樣,打開城門接應天命軍入城的兵部尚書張縉彥,暗鬆了一口氣。

衆人心思稍定,這纔有時間觀看新皇的真容:方口闊面、虎目生威,便是面沉似水,也是露出王霸之氣!

果然是人龍鳳,難怪推翻了大明!

讓衆人沒想到的是,在他們與新皇之間,放着兩張座椅,椅坐着兩個四十左右的年人,一人身材矮小,面相十分猥褻,另外一人卻是灰面長鬚,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

這兩人是誰?爲何坐得離新皇這麼近?

李自成端坐在龍椅,將衆人的心思看得清清楚楚,淡然一笑,道:“五位閣臣,六位尚書,除了殉城的東閣大學士範景、戶部尚書倪元璐,應該是九人,爲何來了十人?這樣吧,你們自報家門,朕也好認識認識。”看了眼座椅的宋獻策、牛金星,道:“獻策與金星也幫着參謀參謀!”

“臣遵旨!”

衆人這才知道,原來座椅的兩人,是華夏的人事部長宋獻策和國防部長牛金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幸好沒有鄙視他們。

魏藻德躬身道:“淵閣大學士、內閣首輔魏藻德!”

從閣臣開始,衆人一一自報家門。

“淵閣大學士、左副都御史方岳貢!”

“東閣大學士、禮部左侍郎丘瑜!”

“東閣大學士、吏部右侍郎李建泰!”

李建泰在保定被擒,押送至京師後,聽說今日在皇極殿覲見,便主動要求參加。

隨後是各部尚書自報家門:吏部尚書李遇知、禮部尚書王鐸、兵部尚書張縉彥、刑部尚書張忻、工部尚書陳必謙。

多出的一人,原來是前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蔣德璟!

朱由檢見吏部尚書李遇知、工部尚書陳必謙都是須發盡白,顯然年歲不小了,隧道:“華夏雖然需要人才,但二位年歲太大……”

李遇知忙跪拜於地,以頭叩地,道:“老臣……小人鬚髮白,是爲了華夏新朝,皇沒有召見,臣是以鬚髮皆白,若是皇肯用小人,鬚髮自然轉墨……”

“一派胡言,鬚髮豈能轉白?”李自成明白他的心思,打着爲華夏效命的幌子,實際是捨不得放棄手的權利,難道華夏的朝堂,任由你們弄得烏煙瘴氣?他喝退李遇知,讓他解甲致仕,回家頤養天年!

李遇知見李自成發怒,這才灰溜溜地出去了。

對於陳必謙,李自成也是好言勸退,如果華夏需要他們,到時候將着人知會他,實際是婉言謝絕了。

剩餘的八人,年歲多在四五十,在這個時代,年歲不算小,不過,他們有豐富爲政的經驗,如果誠心爲國,倒是可用。

他們是否有機會爲新朝效命,還需要經過簡單的考覈。

李自成目視宋獻策,他是人事部長,選拔人才主要是他的事,甚至需要他觀察面相,發揮算命先生的本色。

宋獻策掃了八人一眼,道:“諸位,你們是都是大明的重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京師城破,你們爲何沒有殉城,卻選擇留下來爲華夏服務?難道你們知道,皇是寬厚之人?”見衆人一時沒有說話,便將目光投向首輔藻德遂。

魏藻德戰戰兢兢,躬着身道:“小人正要爲新朝效命,哪敢尋死?”

宋獻策給了鄙視的眼神,輕蔑地道:“你是崇禎十三年的狀元,這才四年的時間,便做到首輔,崇禎對你可是不薄呀!”

魏藻德頓時羞得面紅耳赤,嘴脣翕動,兩眼外翻,卻是說不出話來。

李自成是看不魏藻德這種人的,朱由檢無論有多少不是,香火情總是有的,魏藻德是朱由檢欽點的狀元,不到四年時間做了首輔,可以說情深義重,信任有加,但他這麼快拋棄了朱由檢,主動來華夏求職,人品官品都有問題。

不過,前朝的這些官員,也不能全部放棄,華夏這麼大,總需要他們效命,遂淡笑道:“首輔大人想要在新朝出任何職?”

魏藻德忙道:“能爲華夏效命,是小人的福分,只要皇和兩位大人看得,不拘如何使用,哪有小人選擇的餘地?”

李自成點點頭,總算有些自知之明,沒有獅子大開口,他淡淡地道:“華夏的天命軍雖然佔據了京師,但南方尚有南京小朝廷,各位說說,我們現在怎麼辦?華夏能不能快速統一全國?”

兵部尚書張縉彥見機會來了,阿盟跪拜於地,道:“啓稟皇,天命軍乃正義之師,只要騰出手南下,江南不難平也!”

刑部尚書張忻也道:“皇兵威所致,天下不久將一統矣!”

其餘之人也都說些阿諛奉承的話,但並沒有說到具體的辦法,多是空泛之言,並沒有實際的意義,從他們的話語,唯一的訊息,是他們這些人都願意爲華夏的建設添磚加瓦。

李自成暗暗嘆口氣,讓這些人提出戰略性意見,實在是高看他們了,他向宋獻策使個眼色,宋獻策起身,向衆人拱手道:“諸位想要爲華夏效力,得遵守華夏的律法和規矩,否則,便是有才幹之人,華夏亦不會留用。”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華夏的規矩,其實很簡單,”宋獻策道:“其一,每人都會降職使用,不可能官復原職,華夏朝堂,沒有這麼多的職位;其次,每個人在任職之前,需要明白幾件事情。”

“需要我們做什麼?只要宋大人說出來,小人等無有不依!”

宋獻策看了李自成一眼,咳嗽一聲,道:“其一,嚴懲制度:私下收受百兩以爲貪墨,收受雙方都要受到律法的處置;其二,宣誓制度:華夏的所有官員,都要信奉天主,主官任職的時候,都要手按《聖經》起誓;其三,連坐制度:官員貪墨,一經查實,全國公示,子、孫兩代不得爲官!”

“啊……”衆人頓時倒吸一口涼氣,華夏對貪墨行爲的打擊,既嚴厲又特別,百兩以即爲貪墨,這也太嚴厲了吧?

李自成的臉,掛着淡淡的笑意,果然是賊心不死,百兩這個目標,已經很寬鬆了,如果不是考慮到將來發行紙幣,存在通貨膨脹問題,他倒希望像朱元璋那樣,將貪墨的標準定爲一兩!

牛金星冷笑一聲,道:“你們以爲華夏還是以前的大明,任由你們將國家蛀空了?告訴你們,在華夏做官,必須守住清貧,否則,等着進監獄吧!”

衆人唯唯諾諾,雖然對華夏如此嚴厲的律法頗有微詞,卻也不敢明確說出來,他們這麼多官員,華夏不會全部留用,這個時候,誰敢明着得罪皇與宋獻策他們這些高官?

李自成便讓他們回去,先好好學習天命軍的律法,早日成爲天主的信徒。

兵部尚書張縉彥,因爲主動打開正陽門接應天命軍入城,算是華夏的功臣,李自成仔細斟酌,決定任命他爲國防部水軍司司長,讓他做好整頓天津、登州水軍的準備,儘快組建北海艦隊。

他特別告訴張縉彥,北海艦隊不是將天津和登州水軍的簡單相加,更不能囿於渤海,而是跨越式發展,是真正的海軍,北海艦隊的艦船,必須能在大海常態化航行和戰鬥。

隨後李自成又召見了其餘的官員,因爲人數太多,每一批有百人,實際也沒怎麼甄別,只是將其年齡特別大的官員剔除,剩餘的官員,都簡單進行訓導,然後讓他們留在家,多學習天命軍的各項律法,等候聽用。

第953章 壯烈而亡第874章 爭功第1244章 十王府街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1032章 學以致用第969章 皇子的下落第1301章 會安碼頭第1192章 向南撤退第298章 東征隴右(四)第709章 商洛山第1257章 整編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第728章 願意爲妾第1290章 大張旗鼓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1083章 國家穩定第1241章 時事新聞第550章 大都督的算計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048章 歸還濠鏡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233章 死亡線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720章 夜半起解第933章 滅了燈再上牀第1089章 樂福規章第150章 理解上的差別第1033章 杭州大學第952章 內閣首輔第555章 彩虹橋第448章 洗禮第790章 傾家蕩產第75章 重大決定第225章 初爲人父第1011章 江南立省第1269章 土地擴張第734章 河南、河南第847章 決意殉城第1124章 天津號第1392章 不能成爲戰俘第322章 東征隴右(二十八)第115章 新的計劃第638章 婢子不怕第961章 後宮的瘋狂第3章 劫道第11章 監牢是今後的歸宿第826章 突圍而去第439章 交出地契第949章 代州受阻第744章 祭旗第927章 黃河故地第1262章 永明城第367章 自信滿滿第117章 家規第849章 貴不可言第254章 臥房送行第1274章 年終盤點第160章 心思第101章 頹廢的工匠們第498章 增加人口第1053章 砂糖工廠第804章 首輔大人的妙計第489章 蓬蓽生輝第765章 早有預謀第73章 再次聽到爆炸聲第476章 騎兵留下第1371章 錫蘭島第752章 糧食緊缺第240章 喃喃自語第9章 毆打家丁第33章 盜賊起第1111章 血統第958章 泥菩薩首輔第784章 魚水之情第490章 第三千戶第1396章 大結局第374章 教皇第243章 出迎十里第659章 啞謎第1283章 蘇祿蘇丹國第365章 東征關中,南下巴蜀第629章 第八營第49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685章 川黔古道第591章 拿蒙古人出氣第884章 大軍南下第996章 春光第17章 採藥第896章 裡應外合第477章 四險之地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947章 殲滅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785章 洛陽會議第263章 田天浩的發現第577章 大河壩河的決鬥第263章 田天浩的發現第1331章 無梭織布機
第953章 壯烈而亡第874章 爭功第1244章 十王府街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1032章 學以致用第969章 皇子的下落第1301章 會安碼頭第1192章 向南撤退第298章 東征隴右(四)第709章 商洛山第1257章 整編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第728章 願意爲妾第1290章 大張旗鼓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1083章 國家穩定第1241章 時事新聞第550章 大都督的算計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048章 歸還濠鏡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233章 死亡線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720章 夜半起解第933章 滅了燈再上牀第1089章 樂福規章第150章 理解上的差別第1033章 杭州大學第952章 內閣首輔第555章 彩虹橋第448章 洗禮第790章 傾家蕩產第75章 重大決定第225章 初爲人父第1011章 江南立省第1269章 土地擴張第734章 河南、河南第847章 決意殉城第1124章 天津號第1392章 不能成爲戰俘第322章 東征隴右(二十八)第115章 新的計劃第638章 婢子不怕第961章 後宮的瘋狂第3章 劫道第11章 監牢是今後的歸宿第826章 突圍而去第439章 交出地契第949章 代州受阻第744章 祭旗第927章 黃河故地第1262章 永明城第367章 自信滿滿第117章 家規第849章 貴不可言第254章 臥房送行第1274章 年終盤點第160章 心思第101章 頹廢的工匠們第498章 增加人口第1053章 砂糖工廠第804章 首輔大人的妙計第489章 蓬蓽生輝第765章 早有預謀第73章 再次聽到爆炸聲第476章 騎兵留下第1371章 錫蘭島第752章 糧食緊缺第240章 喃喃自語第9章 毆打家丁第33章 盜賊起第1111章 血統第958章 泥菩薩首輔第784章 魚水之情第490章 第三千戶第1396章 大結局第374章 教皇第243章 出迎十里第659章 啞謎第1283章 蘇祿蘇丹國第365章 東征關中,南下巴蜀第629章 第八營第49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685章 川黔古道第591章 拿蒙古人出氣第884章 大軍南下第996章 春光第17章 採藥第896章 裡應外合第477章 四險之地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947章 殲滅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785章 洛陽會議第263章 田天浩的發現第577章 大河壩河的決鬥第263章 田天浩的發現第1331章 無梭織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