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一番心意

bookmark

多爾袞正猶豫不決的時候,隨行的寧完我告訴他,華夏初立,人心不附,如果大清的鐵騎及時出現在京師城下,華夏國一定驚慌失措,只要戰略得當,攻破京師的可能性極大。

洪承疇也是提出建議:其一,爲了加快行軍速度,可以從西面借道蒙古,避開山海關,從密雲、薊州一帶南下,直取京師;其二,大明滅亡,寧遠的吳三桂,已經成了孤軍、沒有主子的奴才,可着人去招降,如果吳三桂肯歸順大清,則大清從遼西的山海關南下,不僅可以得到一支完整的軍隊,還可以打通遼西的通道。

兩人的意見並沒有衝突,可以說是相輔相成,多爾袞都採納了,但他曾數次招降過吳三桂,都被嚴辭拒絕,這次雖然派出招降的信使,但對於招降一事,並不抱有太大的希望,大軍還是西行,預備繞過醫巫閭山,向西面崇山峻嶺的燕山主脈奔去。

吳三桂是兩日後接到多爾袞的書信,依着他的性子,看一眼,然後扔了,連回信都不用,或者直接扔進廁所,理都不用理。

但這次不一樣,華夏的皇帝在身邊,爲避嫌疑,他在吳襄的勸說下,並沒有拆信,親自送往李自成的大帳。

李自成聽說吳三桂求見,還以爲是軍事的訊息,當吳三桂拿出多爾袞的書信時,他不禁愣住了:歷史還是如此地相似,多爾袞的勸降信還是到了!

還好,自己洞悉歷史,提早趕到山海關和寧遠。

吳三桂也沒有歸順滿清的意願,否則也不會將多爾袞的勸降信,原封不動地送到自己的面前……

多爾袞會在勸降信給吳三桂允諾些什麼?是高官厚祿、王侯將相,還是錢財、美女?

先看看再說,這個時候,他沒有必要去猜多爾袞的心思!

李自成撕開封口,仔細一看,原先平靜的臉,不覺起了微瀾,眉頭也不覺深鎖起來,思索片刻,將勸降信交給吳三桂,淡淡地道:“長伯也看看,這可是多爾袞寫給你的!”

吳三桂起身,雙手接過書信,只掃了一眼,額頭不覺滲出汗珠,忙道:“皇明鑑,臣絕對沒有與多爾袞私下會談的意思,多爾袞以前曾經委託臣的舅舅祖大壽來過勸降信,但每次都被臣罵個狗血噴頭……”

李自成擺擺手,打斷了吳三桂的表白,淡淡笑道:“朕明白,如果長伯不顧民族大義,寧遠、山海關早落入韃子手,”頓了一頓,又道:“所以多爾袞纔會不斷加碼,這次竟然是‘平西王’了,長伯可明白多爾袞的心思?”

“多爾袞不過是畫餅充飢……”吳三桂憤然道:“臣便是粉身碎骨,也不會投靠韃子,野豬一樣未開化的人,不知道舅舅是如何看的……”

李自成思索了這麼久,心已經有了主意,遂笑道:“長伯將如何處置這份勸降信?”

“臣根本沒打算回信……”

“如此一來,豈不辜負了多爾袞的一番心意?”

“皇……”

李自成看着吳三桂的雙目,淡然笑道:“朕早得到多爾袞要南下的訊息,只是不知道行軍路線,多爾袞的這份勸降信,雖然沒有明說,難道長伯看不出他走哪條路?”

“多爾袞沒有勸降臣的把握,所以他不敢走山海關,必定是借道蒙古……”吳三桂吃了一驚,忙道:“皇,我們將重兵佈防在寧遠,但多爾袞卻是避開這條線,我們是撤軍回防,也是來不及了……”

“是呀,韃子都是騎兵,我們是追在後面,也只能吃到揚塵,”李自成笑道:“這要靠長伯的了!”

“臣……多爾袞怎會聽從臣的調遣……”吳三桂忽地明白了,忙道:“皇的意思,讓臣假意答應多爾袞的條件,將韃子的騎兵吸引過來?”

李自成點點頭,道:“也不用答應得太爽利,明明心同意了,卻擔心多爾袞將來反悔,不兌現今日開出的優厚條件!”

“臣明白了,臣這回去,立即給多爾袞回書!”

吳三桂告辭離去之後,李自成立即召見劉雲水,命他立即向西、北方向增派遊騎,查探韃子騎兵的訊息,同時飛鴿傳書,給留在京師的牛金星示警,讓他將留在京師的軍隊集起來,緊守北面邊牆的各處隘口。

寧遠城牆、城門的修繕已經結束,超過一半的士兵,都在協助百姓修繕房屋,陸續回到城內的百姓,在士兵的幫助下,歡歡喜喜建設家園。

但韃子騎兵南下的訊息,讓寧遠城驟然緊張起來,士兵們停止修繕民居的事,而是加強城防,在韃子可能出現的東、北城外,完善了原先的壕溝,壕溝內倒放着削尖的木樁,阻止韃子的騎兵靠近。

當然,寧遠城的防守,並不是第一道防線,李自成親自沿着邊牆視察,尋找合適的阻擊地點。

十五日,吳三桂再次收到多爾袞的勸降信,多爾袞信誓旦旦,用攝政王的名頭向吳三桂保證,只要吳三桂獻出寧遠、山海關,他立即敕封吳三桂“平西王”的地位。

但劉雲水派出的遊騎,卻是探出多爾袞數萬騎兵的位置:多爾袞越過醫巫閭山後,並沒有繼續向西,而是從翁後切入,沿着大淩河,從義州南下,看樣子是直奔錦州。

李自成得到多爾袞的行軍路線,嘴角不覺露出一絲冷笑,多爾袞終於要來了。

從錦州南下,實在是太好了,這樣不會侵擾京師,天命軍在寧遠、山海關部署的重兵,正在等着呢!

不過,沿着邊牆,利用山勢阻截韃子騎兵的計劃,也無法實施了,寧遠城外並沒有可以依靠的大型山脈,如果不能與韃子在城外野戰,那只有依靠城牆了。

堅守寧遠城或許沒錯,只是不知道糧食啥時才能運來,沒有糧食,又如何守城?還有剛剛跟着天命軍來道寧遠的這些百姓,來回折騰兩趟,大部分百姓都是缺少糧食。

安撫、幫助百姓的事,交給李國楨他們了,李自成立即召集軍事會議,除了第一營、第三營的將領,還有吳三桂及副將楊坤。

商討的結果,吳三桂的遼兵、李信的第三營,都是駐紮城內,而劉雲水的第一營,則是駐紮在城外東北的首山,既與寧遠城互爲犄角,同時護衛着海濱碼頭,等待運輸錢糧的船隊。

軍事會議之後,李自成全力備戰,根據吳三桂他們的經驗,對付韃子的騎兵,唯一的辦法,便是守城,依靠城牆的防守優勢,與韃子對峙。

不過,他倒是覺得,如果被動守城,讓天命軍困守城內,實在有些憋屈。

關外的遼兵雖然與韃子戰鬥多年,但勝少負多,以致遼東之地,現在只剩下一個寧遠了,看來,遼兵對付韃子騎兵的法子,絕對算不得高明。

天命軍以步兵爲主,想要與騎兵野戰,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除非在武器佔據絕對的優勢,但裝備步槍和山地炮的軍隊,不過一個師,才兩萬人,讓他們對對付近十萬韃子騎兵……

如果藉助山勢爲依託,倒是可以削弱韃子騎兵在戰鬥力的優勢,可惜,寧遠城外,除了東北角的首山勉強有一點地勢落差,其餘都是平原丘陵地形,根本沒有需要的地形。

李自成思索良久,想到當日在河西總督府與多爾袞決戰的事,心不覺一動,既然沒有山勢,爲何不造出山勢?

正好趁着這個機會,讓吳三桂的遼兵看看,天命軍的戰鬥力,可以媲美韃子的騎兵!

李自成帶着親兵,出了東面的春和門,城門外有不少士兵正在挖壕溝,第三營第四師師長白廣恩看到李自成帶着親兵前來視察,忙小跑着過來,臉明顯寫着不滿,“這是戰場,皇怎麼過來了?”

“戰場咋了,朕不能來嗎?別忘了,朕過戰場,還打過不少仗呢!”李自成淡淡一笑,目光卻是掃視着士兵們正在挖的壕溝。

壕溝一共有三道,綿延數裡,寬達一仗五,但相互間距還不到一仗,最近的那道壕溝,距離城門超過千步,應該是紅衣大炮的射程範圍。

白廣恩見李自成一直盯着壕溝,以爲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忙道:“皇,這些壕是原本有的,只是部分堵塞,兄弟們正在清理,並且加深一些,可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李自成微微頷首,原本有的壕溝,應該沒什麼問題,寧遠城的敵人,還是韃子的騎兵,三道壕溝,應該能有效阻滯韃子的騎兵。

但這種壕溝,還是被動地防守,如果韃子將壕溝填平了,甚至只要填出幾條道路,壕溝也失去了作用,真正殺敵,還是十分有限。

李自成的腦,已經思索出一套完整的計劃,便道:“廣恩,不用加深了,寬度也是足夠,你們現在要做的,是挖出縱溝,將三道壕溝連接起來,一直延伸至護城河!”

白廣恩一時不解,忙道:“皇,爲何將壕溝延伸至護城河?”

“延伸至護城河,纔會進退有據,”李自成笑道:“不僅如此,還要將壕溝填平一些,不能超過士兵的身高!”

“皇……”

李自成將作戰意圖告訴了白廣恩,又在草地畫出簡單的草圖,白廣恩方纔明白,一邊讓士兵們改變壕溝的形狀結構,心卻是暗自吃驚,也只有皇,才能想出如此作戰方略,不知道這種方略,究竟能殺死多少韃子……

白廣恩還有些發愣,李自成已經去了北面的威遠門,讓第三師王光恩部,也是按照剛纔的法子,北城外挖縱橫交錯的壕溝。

第760章 垂頭喪氣第80章 築城第374章 教皇第126章 編外學子第731章 看對眼第1192章 向南撤退第379章 解脫?幸福?第173章 山下來客第892章 不負百姓第831章 敢搶女人第147章 千頭萬緒第182章 祈福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第479章 將門之後第1283章 蘇祿蘇丹國第481章 羊奶子溝第656章 清蒸最補了第1374章 大潰敗第755章 一斗谷第388章 神情麻木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1269章 土地擴張第219章 黑衣人第1251章 亞洲同盟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311章 東征隴右(十七)第230章 監軍的奏摺第471章 吃裡扒外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413章 什麼都缺第576章 保甲制度第592章 沙柳城專賣市集第1156章 親手服侍第487章 擲地有聲第820章 一座空營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3章 劫道第104章 五號牀單第240章 喃喃自語第19章 後顧之憂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1130章 遊牧?農耕?第229章 啃了滿嘴黃泥第45章 被甘州拋棄第544章 女真使者第63章 三角古城第621 渡江第1112章 談笑間第370章 真正的東主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第771章 十萬部屬第151章 模具第608章 四川巡撫第177章 利益保證第1064章 不上朝第85章 意見一致第1181章 三大草原騎兵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411章 火燒大帳第93章 兵血第27章 下山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836章 挖祖墳第659章 啞謎第685章 川黔古道第720章 夜半起解第705章 多羅貝勒第125章 女學子第66章 最後的希望第682章 蒙古女人第453章 實名制票證第1381章 焦躁不安第714章 百姓爲本第751章 隔河點射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1204章 華夏二爵第431章 協議成功第968章 主動服侍第858章 首戰告捷第1153章 相互讓步第965章 竇美儀第577章 大河壩河的決鬥第711章 不走運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1148章 深夜求見第634章 漢中勝地第648章 生產成本第892章 不負百姓第1章 寧夏驛站第529章 不速之客第455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253章 暗潮涌動第1012章 接風洗塵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636章 各自罷兵第1263章 造船工業第1028章 左良玉歸順第514章 漢清局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
第760章 垂頭喪氣第80章 築城第374章 教皇第126章 編外學子第731章 看對眼第1192章 向南撤退第379章 解脫?幸福?第173章 山下來客第892章 不負百姓第831章 敢搶女人第147章 千頭萬緒第182章 祈福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第479章 將門之後第1283章 蘇祿蘇丹國第481章 羊奶子溝第656章 清蒸最補了第1374章 大潰敗第755章 一斗谷第388章 神情麻木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1269章 土地擴張第219章 黑衣人第1251章 亞洲同盟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311章 東征隴右(十七)第230章 監軍的奏摺第471章 吃裡扒外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413章 什麼都缺第576章 保甲制度第592章 沙柳城專賣市集第1156章 親手服侍第487章 擲地有聲第820章 一座空營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3章 劫道第104章 五號牀單第240章 喃喃自語第19章 後顧之憂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1130章 遊牧?農耕?第229章 啃了滿嘴黃泥第45章 被甘州拋棄第544章 女真使者第63章 三角古城第621 渡江第1112章 談笑間第370章 真正的東主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第771章 十萬部屬第151章 模具第608章 四川巡撫第177章 利益保證第1064章 不上朝第85章 意見一致第1181章 三大草原騎兵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411章 火燒大帳第93章 兵血第27章 下山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836章 挖祖墳第659章 啞謎第685章 川黔古道第720章 夜半起解第705章 多羅貝勒第125章 女學子第66章 最後的希望第682章 蒙古女人第453章 實名制票證第1381章 焦躁不安第714章 百姓爲本第751章 隔河點射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1204章 華夏二爵第431章 協議成功第968章 主動服侍第858章 首戰告捷第1153章 相互讓步第965章 竇美儀第577章 大河壩河的決鬥第711章 不走運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1148章 深夜求見第634章 漢中勝地第648章 生產成本第892章 不負百姓第1章 寧夏驛站第529章 不速之客第455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253章 暗潮涌動第1012章 接風洗塵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636章 各自罷兵第1263章 造船工業第1028章 左良玉歸順第514章 漢清局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