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往往都是勝利者書寫,所以我們對於奠基者卻不見其蹤。漢前有秦,唐前有隋,明前有龍鳳,但由於朱元璋急於跟龍鳳政權撇清關係,我們對於龍鳳政權的一些詳細情況已經不可考,甚至於要從其他人的傳記中找尋支離破碎的信息。
無論如何,在元末衆多的英雄好漢中,劉福通是首屈一指的人,在反元大業中,劉也是貢獻最大的一個。劉福通的功績就在於將各處的義軍統一在“明王”旗幟下,增加了行動的協調性,雖然元末紅巾軍山頭林立,但並沒有發生嚴重的內訌,這固然有民族革命的因子,但也由此可以看出韓氏家族在教內的凝聚力和那種歷史的積澱性,或許韓家跟幾個主要的紅巾軍首領是世交,韓家對於革命的貢獻絕不是在於韓山童這一代,而是在幾代人之前就已經開始了,這樣才能解釋爲什麼韓山童在首義中死去,其子還能號召羣雄。
劉福通應該是個急躁的人,他完全迥異於徐壽輝、張士誠、明玉珍,他的行事風格是速度、速度、還是速度。從阜陽首義失敗,他立刻潛回阜陽重新舉事,在高郵之戰元軍失利後,劉福通迅速迎韓林兒在毫州建立龍鳳政權,其他各路紅巾軍每攻佔一地,劉福通都會以龍鳳政權的名義設立行省,他還能夠調動各路紅巾軍在三路紅巾軍北伐之際猛攻開封,實現後宋政權還都的夙願。
龍鳳四年(1358年),這個願望終於實現,歷經231年,後宋終於實現了還都的夙願。中原人民從楊進領導的八字軍起義始至紅巾軍起義終,終於迎來了王師北定中原之日,整個中原大地沸騰了,民衆奔走歡呼、彈冠相慶,這是一個何等熱鬧、何等激動人心的場面,可惜你我都不能穿越時空去體會那種激動人心的場面。歷史會實現你的願望,但需要的是時間,只要你有耐心。
形勢一片大好,但這種形勢卻因爲一個人而改變,他就是趙均用。前面說過,趙均用本是芝麻李的手下,徐州城破後,趙均用跑到濠州去投靠郭子興。趙均用有個習慣,那就是去了哪裡都喜歡排擠地主,趙均用自然想把郭子興排擠走,但郭子興和他那幫兄弟自己都在濠州城正鬥個不亦樂乎,趙均用找了個不痛快後便去了淮安。後來淮安失陷後,趙均用便去山東投了自己的老部下毛貴。毛貴是個人才,僅次於劉福通,毛貴深知紅巾軍沒有根據地不可能長久,便把山東作爲根據地一意經營,如今的山東已成了進攻大都的橋頭堡,也成了扼元軍南下的屏障。所以,山東的得失關係到龍鳳政權的得與失。
趙均用來到山東後自然要將毛貴取而代之,可是令人驚詫的是他竟然殺死了毛貴,這是至正十九年,公元1559年的事情。分裂已經開始就不會結束。得知毛貴被殺的消息後,毛貴的部將繼續祖從遼東返回怒殺趙均用,山東紅巾軍進入相互仇殺的時代。趙均用死後,山東紅巾軍由毛貴部將田豐掌管,不知什麼原因,中路軍紅軍將領王士誠也來到山東,跟田豐開始爭權奪利,雙方互相攻伐。乘着山東紅巾軍內訌之際,察罕帖木兒率大軍於1361年直撲山東,田豐、王士誠降元,元軍開始進攻山東紅巾軍的治所益都。元軍久攻益都不克,戲劇性的變化又一次開始,投降元軍的田豐、王士誠殺死察罕帖木兒迴歸紅巾軍。察罕帖木兒這位大元的軍事強人竟然如此殞落,真是世事弄人。察罕帖木兒一死,大元將他的權力移交給他的養子王保保,保保帶着大軍向山東的紅進軍發起最後的攻勢,1362年盤踞山東六年之久的紅巾軍全部覆沒。
爲了對付開封的龍鳳政權,大元的另一位軍事統帥孛羅帖木兒先後攻佔了大同和曹州,切斷了開封跟中路紅巾軍和東路紅巾軍的聯繫,龍鳳五年(1559年)開封再次被攻破,龍鳳政權的5000名官吏,紅巾軍的數萬家屬被俘,劉福通帶着韓林兒逃到了江蘇安豐,繼續用龍鳳政權的名義對各部發號施令。
私鹽販子張士誠登場了,張士誠、方國珍這些人時叛時降,典型的革命隊伍中的機會主義分子,如今看見龍鳳政權倒臺,他們自然又投降元廷。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張士誠的大軍猛攻安豐,劉福通遣人向南京的朱元璋求救,關於韓林兒和劉福通的歷史迷霧將要揭開。
《明實錄》、《明史記事本末》、《明通鑑》、《蒙兀兒史記》的記載都是安豐城破劉福通戰死,而韓林兒突圍到了滁州,之後朱元璋親率大軍趕到。這種記載可信度是最高的,固然是由於史料的權威性,但還有其他的判斷。劉福通是龍鳳政權的領導者,如果他在安豐沒有死,去了滁州一定還會東山再起,一定還會發號施令,但歷史關於劉福通的敘述在安豐這個地方嘎然而止,這就說明他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那小明王問題又該如何呢?
首先,他在安豐沒有死,如果死了,朱元璋不會又把龍鳳旗號抗了幾年,那就說明小明王在滁州,那麼小明王最終結局如何?是不是被朱元璋在瓜洲溺死?答案應該是這樣的,無論是《元史》還是《實錄》都沒有關於明王結局的記載,看的出朱元璋對此諱莫如深。
一個首義人物,一個堅持反元12年人物,一個在北方抵抗大元最兇猛軍隊進攻的人物,一個利用白蓮教將各方凝聚在一起的人物在明修《元史》中只是被定義爲賊而草草收場,以至於後世人只知道朱元璋,不知道劉福通。
龍鳳政權、龍鳳年間的往事只能跟這草原上的帝國一樣隨風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