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宸濠到底是不是造反,我們已經不清楚,或者他跟漢王朱高煦一樣只是由於某些偶然性的偏差而導致“被造反”。
朱宸濠並不是一個打打殺殺的人,相反,他是一個熱衷藝術的藩王,尤其對畫作、收藏喜愛,朱宸濠不是一個正常的人,由於史料有限,我們無法對他做出精準的判斷,但我們可以大致感到他是一個有着臆想症和好衝動的患者。
朱宸濠是朱權的玄孫,雖然比朱厚照大12歲,但是卻長朱厚照二輩,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建國以後皇帝多早死,但無憂無慮的宗室子弟卻活的很好。早在英宗時代,寧王府的護衛隊便被革除,朱宸濠賄賂劉瑾恢復了護衛隊,但劉瑾倒臺後,寧王的護衛又被廢除。不甘心的寧王又通過賄賂錦衣衛指揮使錢寧再次恢復了護衛隊,目的達到的寧王又開始想入非非。
事實證明,這的確是個臆想翩翩的年代。安化王以爲各地屯軍對劉瑾不滿,自己的一紙檄文就能夠令他們紛紛舉起義旗,朱棣“靖難”的成功使得天下的藩王認爲只要自己能帶領一支軍隊進入京城就能夠繼承大統,這個時候,寧王又開始了臆想。
眼見正德沒有子嗣,天下的藩王都蠢蠢欲動,想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正德,寧王自然也是如此,他又找到了錢寧想將自己的兒子送到太廟行太子禮,作爲帝國的儲君正式確定下來,如果此事能辦成,那麼寧王的兒子將會認明英宗朱祁鎮爲父親,這件事顯然辦不成。朱厚照跟朱宸濠血緣關係疏遠不說,寧王的這一行爲也不符合“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繼承規則。我們只是覺得朱宸濠這個人很怪異,你不知道他在幹什麼,他的思路是什麼樣的,你想不到的事情,他都能做出來。
本來關於朱宸濠的事情或許到這裡就結束了,但豹房內的一場權力內鬥卻直接逼反了朱宸濠,導致帝國南部政治版圖上發生了一場地震。
從朱厚照移居豹房那天起,帝國的中樞就從紫禁城轉移到了豹房,豹房內有兩派,內廷派與邊軍派,內廷派以錦衣衛指揮使錢寧爲代表,邊軍派以江彬爲代表。本來皇帝最初倚重內廷派,但自從江彬來到豹房後,聖眷開始向邊軍派傾斜,江彬與錢寧的較量一直都在暗地裡進行。
正德十三年,江彬與錢寧的較量已進入白熱化,對於錢寧與寧王的交往,江彬是知道的,他開始打寧王牌。江彬在朱厚照面前說道:“錢寧經常在陛下面前說寧王孝順,陛下怎麼看?”
正德是天資聰穎的人,他隨即說道:“別人說臣子孝順就暗示皇帝這個臣子要得到提拔,說藩王孝順,那該如何提拔呢?”
江彬看着朱厚照,朱厚照忽然又明白另一個話題,說寧王孝順實際上就是暗諷自己的不孝順,朱厚照雖然表面上沒說什麼,但心中已有數。
由於寧王在要求兒子繼太子位和恢復王府護衛兩件事情上找過錢寧,而錢寧既然要活動此事就必然要在朱厚照面前說寧王好話,所以江彬所說的應該是確有此事。
不久,江西巡撫孫燧連續七次上書控告朱宸濠要謀反,裡面對寧王的指責極盡之能事,什麼霸佔田產、盤剝大戶、恐嚇當地政府、戕害官吏、收容土匪、縱匪劫掠、招兵買馬、私藏甲冑,乃至做出違背禮儀的事情。寧王究竟有沒有做這些事情,以寧王乖張的性格應該做了一些這方面的事情,但孫燧的指責也明顯有誇大的地方。
明代地方官府和地方實力派的關係一直是水火不容,爲此製造了幾起造反事件,正德朝的寧王是一起,萬曆朝的楊應龍和哱拜也是如此。只要地方藩王或軍事首領行爲乖張,就會引起地方巡撫的激烈彈劾,將他們的這種行爲放大,從而引來一場戰爭,一來可以拔掉眼中釘,二來從中樞到地方的各級官吏都可以立功。
孫燧的上書使得京城與南方的氣氛緊張起來,官道上打探消息的人也多了起來,天下人都知道寧王要造反,他自己卻莫名其妙。孫燧的上書過去不久,都御史蕭準也上書控告寧王的種種罪行。
到了此時皇帝再也不可能無動於衷,他將內閣招來討論寧王問題,內閣的意思是派人去南昌警告寧王不要胡來。朱厚照採納了這個建議,派了一個駙馬,一個御史,一個宦官去南昌警告朱宸濠,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三日這天是寧王的壽宴,南昌大大小小的官員齊聚寧王府,宴席進行了一半,寧王安插在北京的眼線回來了,眼線報告錯了,眼線說皇帝已經派出官員來南昌捉拿寧王了,官員已經在路上了。
其實這個時候,朱宸濠最好的策略是巋然不動,無論皇帝是何目的,等欽差來了再與其周旋。但寧王並沒有這麼做,他隨即回到宴席上對衆人說,朱厚照並非孝宗親兒子,祖宗不血食已14年,昨日太后的懿旨到了,讓我舉義兵進京捉拿這小子。
江西巡撫孫燧當場讓朱宸濠將太后詔書拿出來看,朱宸濠拿不出詔書便將孫燧殺了,幾個“死硬分子”也被處死,剩下官員只好依附朱宸濠。
朱宸濠隨即佔領南昌城,以離職官吏李士實、落魄舉人劉養正爲左右丞相,改元順德,召集劉六、劉七敗退入江西的餘部,以及一些江湖勢力和地方勢力,號稱水陸兩師十萬,實際上一二萬人,劉養正發佈《討正德檄文》,列數正德種種罪狀,並着重指出正德非朱氏子孫,朱宸濠希望以此換取天下的認同。
此檄文傳遍長江流域,後來被朱厚照盡數毀掉,其內容是什麼,我們已不得知,但今人武俊嶺模擬當時流傳的內容重寫了一份,雖然不是原版,但也大致差不多,現發出來以饗讀者。
先祖創立大明,至今已歷百年。不意祖宗血脈,孝宗駕崩而斷。厚照豎子,乃民間野種。奸宦李廣,抱入宮中。張後視如己出,愛如拱壁。遂使草莽無賴,儼然天皇貴胄。半歲韶齡,立爲太子。十四少年,榮登大寶。此君昏庸無道,不唯豹房縱情聲色,鬥雞玩狗。更於宣府營建“家裡”,儼然淫窟。濫認義子,一日百名之多;廣選美女,載以十輛大車。權柄下移,錢寧猖狂。信任邊帥,江彬跋扈。祖制蕩然,新法不立。朝廷如市肆,神州苦板蕩。時艱如此,厚照渾然不覺。天象迭變,羣臣依舊恬然。一二老臣諫而不聽,成羣小臣勸則震怒
寧王宸濠,乃太祖皇帝正統血脈。現奉太后詔書,起兵討伐昏君奸臣。大軍到處,秋毫無犯;老益相迎,少益從軍。革除正德,民心所向。上下同心,共建勳業;昭彰日月,無愧天地。
草檄此文,鹹使聞之。
大軍很快攻破九江、南康,接着沿長江而來欲取南京,大明實行兩京一十三省制度,一旦南京被破,寧王就能在這裡登基,隨即宣佈北方那個政權爲僞政權,然後帶兵北伐。寧王的美夢做的非常好,但很快進攻安慶受挫,這個時候南贛巡撫王陽明帶兵包圍了南昌城,朱宸濠大急,隨即回兵救南昌城。
朱宸濠這個時候正確的策略應該是一鼓作氣拿下安慶,而不是回師救南昌。王陽明預計寧王要趕回來,便派出船隊在江面上伏擊寧王的船隊,王陽明讓人將點燃的小船推入寧王船隊中,寧王船隊隨即被燒着,寧王跳入小船準備逃生,隨即被俘,歷時43天的寧王叛亂就這樣戲劇性的結束了。
寧王叛亂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他反映了正德朝一些深刻複雜的矛盾,我們這個帝國開始不穩。一旦皇帝的行爲乖張,亂了儒家立法或者祖宗成制,那麼天下的藩王就會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