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

在唐軍有如潮水一般的喝喊聲中,索海面如死灰,心下卻在緊張地盤算。

怎麼辦?

要不要投降唐軍?

突然,索海迅速地想到了,那些在赫圖阿拉城外,被唐軍活活埋葬的全城百姓,心下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投降了唐軍,尚可活命,若是不是降,那自已的下場,可不就與那被活埋在阿布達裡崗的軍民百姓命運一樣了麼?

只是,誰又知道,自已就算投降了李嘯,又一定能保住性命麼?

索海還在猶豫之際,山坡上一名翻譯的喊聲,又炸雷般響起:“狗入的韃將,你等降還不是不降,快快回話!“

令索海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名翻譯的話語喊完後,旁邊的清軍,在近乎絕對的死亡面前,早已破膽,再沒了作戰的勇氣與決心,紛紛下馬跪地而降。

索海懊喪地閉了眼睛,長嘆了一聲,下達了同意投降的命令。

在看到,穀道中的清軍全部列隊向自已投降時,李嘯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微笑。

本來,李嘯完全可以憑藉優勢兵力,將這些清軍騎兵全部剿殺,不過,現在的他,不打算這樣做了,而是打算,把這部清軍全部俘獲後,再押回山東。

因爲現在已近朝鮮邊境,最多隻要一天路程就可趕到,卻不必擔心還有清軍追來。

而在進入朝鮮之後,糧餉問題完全可以向朝鮮徵派解決。

故而,這剩下的兩千多名精銳清軍騎兵,完全可以被吸收消化,不用擔心他們還能跳出什麼水花來。

很快,清軍主將索海,瘸着一條腿,被押到李嘯面前。

“你叫什麼名字?“李嘯面無表情地問道。

“戶部承政,梅勒額真索海。“索海一臉羞躁,不敢擡頭看他。

李嘯微微一笑,他用一種打趣的語氣對他說道:“索海,聽說你現在是暫代戶部承政一職是吧?“

索海一驚,忙問:“李大人你是怎麼知道的?”

李嘯笑道:“那你不用管了,本官自有知曉信息的渠道。不過,鑑於你們還能及時投降,本官也不殺你們,全部俘虜皆往我山東勞改整治。當然,對於你這位戶部承政嘛,本官考慮到你的官位前程來之不易,可以放你一馬,準你迴歸清廷,你意卻是如何?”

索海一聽這話,卻是渾身冷汗都嚇出來了,他咬着牙跪下,對李嘯大聲道:“李大人說笑了,現在奴才乃是敗軍之將,若再回去,只怕會被會當庭處死!既然已決定要投靠李大人,奴才便是忠心不二,請大人再勿復疑!”

李嘯大笑,虛扶起他,便沉聲道:“好,索海你既願在本公手下忠心辦事,本公自會加對你量材爲用。行了,你起身吧,先隨我返程回山東。”

索海站起身來,感激道:“李大人心胸這般寬廣,在下還有何話可說,願任憑大人驅馳,縱死不惜。”

李嘯點了點頭,便令他下去,同時安排醫官給他的斷腿上夾板。

在簡單地打掃了一遍戰場後,李嘯與腿上打了夾板的索海並轡而行,一道東返。

這進,索海忽然發現了正躲在唐軍中的清廷宗室巴布海,兩人目光復雜地對望了一眼,卻是什麼話也沒說。

在路上,李嘯忽地向索海問道:“現在遼西局勢如何,索海你可知道?”

索海撓了撓頭,對李嘯說道:“稟唐國公,此時遼西的局面,卻是清軍約十三萬,正在重兵包圍錦州,錦州已成死城一座。另有俄羅斯援兵三千人,也加入了戰鬥。報說是俄羅斯爲報貴軍攻佔雅庫茨克城之仇,才願意與清朝結爲聯盟,首先一道攻打遼西,然後再合兵進攻在黑龍江入海口的貴軍廟街堡。“

李嘯哦了一聲,臉上顯出凝重的表情。

其實,有遼東安全司的奏報,他對俄羅斯與清朝結成聯盟一事已有所瞭解,只是李嘯沒想到,俄羅斯爲了報雅庫茨克被唐軍攻佔之仇,竟然會先幫忙清軍去征伐遼西,以此來獲得清廷的信任。

由是可見,現在的俄羅斯帝國,對自已可謂已然是痛恨到了頂點吧。

不過,即使如此,李嘯的廟街堡也已準備充足,絲毫不會害怕清俄聯軍一齊來攻。他們若敢來,李嘯相信,憑自已守軍的實力,足以打掉他們的狗牙。

李嘯冷笑道:“他們若想攻打我軍的廟街堡,本公卻怕他們,沒這麼好的牙口啊。對了,現在明軍在遼西的情況如何,你可知曉?”

索海急急答道:“稟大人,對遼西局勢,在下略知一二。各路明軍已然大聚遼西,在薊遼總督洪承疇的指揮下,七鎮明軍共十三萬人,在松山之北,乳峰山以西,間隔列七營,互相拱衛,環以長濠,以爲久據之勢。而皇太極正在謀劃,要如何誘使明軍前爲進攻,以便將他們全部消滅。”

聽到了這個消息,李嘯心下,卻是莫名的心痛。

可嘆啊,自已這麼努力地想改變現狀,這明清之間的遼西戰爭,竟還大致保持原來的狀況。

而這場明清之間的關鍵性戰役,作爲穿越者的李嘯,當然知道其結局又是多麼的悽慘可悲。

在李嘯看來,明清鬆錦大戰,說到底,完全是一場明朝必敗的死局!

之所以說這場鬆錦大戰,是一場無奈的戰爭,是一場被動的戰爭,也是一場極具明末特色的官僚化戰爭,這是因爲,明朝所吹噓的寧錦防線,本身就是一種死局的佈置;因爲如果敵人一旦圍困錦州,明朝就會陷入兩難之中。

之所以說是兩難,那就是,明國如果不救援錦州,那錦州就會坐困而亡;如果明國去救援錦州,那就意味着要率主力遠赴關外四百里,與敵人進行戰略決戰。

這是一個相當拙劣的決策,相當於明朝被滿清給牽着鼻子走了。

而如果明朝想與滿清決戰,什麼地方不能進行,什麼時間不能進行,這是一個需要慎重對待的問題,非要選擇這樣完全被動的時間、地點進行,說明明朝君臣,從上到下,都是一羣只會慣性思維的短視之徒,完全沒有縝密而高效的謀劃。

現在,明朝國內,流寇勢力大熾,各種戰亂翻天覆地,明朝沒有想辦法盡力來和撫邊關,全力鎮壓流寇,反而把軍事主力遠赴關外四百里,去與敵人展開一場勝多敗少大會戰,明朝的戰略決策,在李嘯看來,堪稱弱智。

而任命本在全力進剿流寇的洪承疇爲薊遼總督,去救援錦州,完全是一種慣性化的官僚行爲。

因爲,這相當於是給流寇鬆綁,也相當是給本就奄奄一息的明朝抽血。

如果明朝能遠赴關外四百里解了錦州之圍,那長城之內,哪容滿清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呢?

但洪承疇對此就是不說。其實何止是洪承疇如此,明朝所有的官員都是這種態度。面對滿清軍隊進入長城,明朝上下都是一個德性;他們才懶得與滿清軍隊打仗,他們才懶得思考如何打敗滿清軍隊;保護好北京城就可以了,反正敵人搶夠了自然會撤軍的。

明朝這種官僚行爲非常管用;滿清幾次深入長城,都是被他們用這種戰略加以處置,就靠這種腐朽無能到極點的軍隊,指望他們到關外四百里解錦州之圍,那不是指望母豬上樹嗎?

洪承疇乃是何其精明之人,他也知道,率領這看似龐大,卻是軍心不振,士氣不足的大軍,前去救援錦州,那基本是必敗無疑的結局,唯一獲勝的可能,只能是除非滿清自己決定撤軍。

所以,洪承疇率軍去救援錦州;集結了八鎮13萬軍隊,卻是停於寧遠城內不再向前了。美其名曰:穩紮穩打。實際上呢?這與從前袁崇煥的戰略一樣,總而言之率主力出戰,則是凶多吉少,呆在城裡那才安全。只不過,在朝廷的逼迫下,洪承疇抗不住壓力,才把軍隊前出到在松山之北,乳峰山以西,間隔列七營,互相拱衛,環以長濠,以爲久據之勢,還是以龜縮之態保持守勢,這種戰法,與死守寧遠,倒也差不多。

袁崇煥那次在寧遠也沒有率主力救援錦州,但二十四天後敵人自己主動撤軍了。於是歷史上就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大捷,寧錦大捷。

只不過,真實歷史上,洪承疇實在沒有袁崇煥命好,因爲他在寧遠呆了半年,滿清還是死圍着錦州城不撤軍,清廷已下定決心,要啃掉這塊硬骨頭,於是洪承疇自然只能硬着頭皮,在朝廷的連續催逼下,去救援錦州去了。

李嘯可以想象,如果洪承疇率軍到寧遠後,在那按兵不動一兩個月後,滿清就撤軍,那洪承疇必定會一封捷報,送回北京城,明朝上下一吹噓,估計比從前的寧錦大捷還要大吹特吹。因爲,從前的寧錦大捷,明朝軍隊不過支撐了24天;現在明朝卻支撐了一兩個月,還把滿清打跑了。這樣的功勞,當然是值得載入史冊。

令洪承疇既悲哀又無奈的是,皇太極現在是鐵了心要攻下遼西,所以一直把軍隊駐紮在錦州城下,說死說活,就是不撤軍。

後世的明史研究者們,總喜歡說明朝政府瞎指揮洪承疇,才導致鬆錦會戰的失敗。而李嘯則認爲,這根本就經不起推敲,所謂洪承疇與滿清穩紮穩打就有取勝的機會,更純粹是一廂情願的說法。

我們看看真實歷史上,鬆錦會戰時明、清各自的實際情況。

滿清當時在西面征服了蒙古諸部,在東面征服了朝鮮再無後顧之憂,可以全力攻明。

而明朝呢?李自成、張獻忠早已不是從前的“吳下阿蒙”了,他們現在已開始進攻明朝的軍事重鎮、軍事主力。併成功攻陷洛陽、襄陽、大敗明朝軍事主力。由此可見,清朝可以萬衆一心,齊心攻打明朝,而明朝卻是內憂外患,已到了難以維續的地步。

僅憑這一點,明清雙方軍事主力在關外耗下去;誰能笑到最後呢?

“義州位於錦州與廣寧之間、、、、、三月,各碩親王濟爾哈郎率軍修義州城池、駐紮屯田、、、四月,僅僅一個來月的時間,數萬將士“修城築室,俱已完備,義州東西四十來裡田地,皆已開墾。《清太宗初錄》卷51”

由此可見,滿清對錦州的圍困,根本沒有必須撤軍的理由,卻有一直要耗下去的實力,而一座城池的糧草,哪怕再充足,在長時間的圍困下,也還是有限的。更何況錦州只有不過一個月的糧草,情況更是雪上加霜。

如果洪承疇不主動救援錦州,僅僅是可以避免明朝的這枝軍事主力被敵人擊潰;卻絕不會解除錦州之圍。這最多隻能保證在錦州被攻陷後,洪承疇有機會全軍而撤而已。

問題是,如果只是爲了這種軍事目的,那洪承疇不率軍出關,豈非更保險?

所以,李嘯認爲,明朝鬆錦的失敗,並不是敗在一個偶然的原因上,而是一場可謂必敗的結局。

明朝從上到下,都短視低能,慣性思維,用一種官僚應付的態度敷衍軍國大事,這纔是失敗的根本原因。

本來以明朝內部的局勢,以明朝軍隊與滿清軍隊之間的差距,錦州之圍是無解的。但這種事實,在明朝上下,無人敢講!因爲,承認這個事實,就需要承擔這樣一種責任,那就是不戰放棄四百里的所謂戰略要地。這種責任,誰敢承擔?!

包括皇帝自已,都畏懼於承擔這樣的責任。

在李嘯看來,明朝解救錦州之圍的機會,真正來說,只有一個。

那就是,明朝軍事主力,及早集結,以出其不意之勢,直逼錦州,在滿清大軍還未準備好之時一舉重創它。但率領明朝那種軍隊,洪承疇哪敢這樣賭命呢?

明朝所謂穩紮穩打的方法,實際上最終不過是給敵人上道菜罷了。因爲當他們最終按捺不住,把軍事主力投入主戰場時,滿清軍隊也早已佈置好了。在這種狀態下作戰,那純粹是雙方的軍事主力對決;在這過程中雙方誰也沒有取巧的地方。

而明朝的軍隊與滿清打野仗,那簡直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

戰爭還沒有真正開始,明朝八鎮總兵就有六鎮總兵率軍集體逃跑了,剩下的兩鎮總兵隨洪承疇撤到附近城裡困守孤城了。逃跑的六鎮軍隊,大都被滿清趁亂殺得一蹋糊塗;而困守孤城的兩鎮軍隊,都坐困而亡了。

孫文良、李治亭所著《崇德帝》中寫道,在巨大的恐慌下,膽小如鼠的大同總兵王樸乘天黑先自逃遁,而各將帥也跟着爭相馳逃,沿海巖奔杏山,馬步兵大亂,自相蹂踐,弓甲遍野。

《清太宗實錄》卷57記載,短短几天,清軍殲滅明兵五萬三千七百人八十三人,獲馬七千四百四十匹,赴海死者甚衆,所育馬匹甲胃數以萬計,海中浮屍漂盪,多如雁鶩。

稍有失利,馬上集體逃跑,全然不管主帥的權威;稍有失利,馬上集體逃跑,全然不管這樣的做的後果;就這種軍隊,也能遠赴關外四百里與強敵作戰?

洪承疇率軍救援錦州,本身就是一種官僚行爲。面對錦州被圍,明朝根本無力解決,但明朝卻又不得不採取一些表面措施。一方面救援錦州,一方面卻屯兵於關外不前往錦州。只不過不過是這種背景下的產物罷了。如果滿清兩三天、二三十天攻錦州不克就撤軍了,那明朝馬上又可以開動宣傳機器創造出另一個寧錦大捷,但滿清就是偏偏不撤軍,於是明朝這種盤算落空了。

而最悲慘的,則莫過於被屠殺的明軍士兵與遼西的無數漢人百姓。

想到這裡,李嘯喟然長嘆。

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四百九十三章 遼西大潰敗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三十章 規劃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十八章 軍令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九百四十二章 強攻那曲城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五百三十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奪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
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四百九十三章 遼西大潰敗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三十章 規劃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十八章 軍令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九百四十二章 強攻那曲城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五百三十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奪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