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

多鐸等人以及全部留於陣中的清軍,聽到這爆炸般的轟隆聲和人馬慘叫悲鳴聲,頓時俱已知道,沙爾虎達的出擊兵馬,定是中了唐軍埋伏或詭計了。

但是,他們根本不知道,現在的沙爾虎達等人,遭到的的情況到底會是何等殘酷與可怕。

那是近乎噩夢般的恐怖與絕望。

原來,率領全軍,一路意氣豐發地追擊唐軍騎兵的沙爾虎達,眼見到前面唐軍騎兵越追越近,而自已面前是一片曠野平疇,草浪起伏,此處又離鎮遠堡尚有一段距離,故心下料定,唐軍在這些地方斷無埋伏。

尤其是,那些看似倉皇逃命的唐軍騎兵,離自已不過數百步之遙,簡直就是掛着狗脖子前面一塊香味撲鼻的肥肉,讓他心癢難熬,幾難自制,根本就按捺不住。

“全軍聽令,狗入的唐軍已被我軍追近,他們近在咫尺再難脫逃,望全軍將士休辭勞苦,隨本將一路殺去,定要將唐軍全部斬殺殆盡,片甲不留!若有擒殺唐軍主將者,本將親自爲其請功!”

聽得主將鼓勵,又看到近在眼前的唐軍騎兵,全體清軍騎兵俱是雙眼充血,人人臉上顯出貪婪而嗜血的神色,他們發出野曾嘯叫般的嘶吼,紛紛緊磕馬肚,愈發加快了衝刺的速度。

發狂般追擊唐軍的清軍騎兵,沒有一個人注意到,前面率軍撤逃的唐軍主將劉文秀,在越過一個看似毫不起眼的小土陂時,他的臉上,閃過一絲得意的淺笑。

唐軍騎兵剛剛越過此處,清軍緊隨着殺到,就在這時,振耳欲聾的轟鳴聲大響而起,地上看似普普通通的草地,竟然極其恐怖地憑空塌陷下去。

有如一隻身材龐大的巨獸,突然張大血盆大口,大口大口地吞噬獵物。把衝到此地的清軍騎兵,一股腦兒連人帶馬全部吞噬入肚。

兩部追擊的清軍,幾乎同時掉入兩處相差無幾的巨坑之中,瞬間就被暗藏其下的鋒利鐵籤或木籤,活活紮了個透穿,其狀慘不忍睹。

縱有僥倖不死者,立即有潛藏其下的唐軍輔兵或槍兵,有如死神一般,執刀荷槍衝了出來,給他們迅速補上一刀,或刺上一槍,確保他們快速死透。

一時間,昏暗可怖的地下穴洞,成了最可怕的阿鼻地獄,殘酷殺戮下,人瀕死的慘叫與馬臨終的悲鳴交織在一起,有如死神的歡歌。

唐軍這番出其不意的設伏,至少讓一千五百餘名清軍騎兵,猝不及防掉入坑中,迅速又糊里糊塗地走向死亡的終點。

清軍主將沙爾虎達,倒是命大,他在離洞坑還有數步之遠處,才死死地勒住處了馬蹄,沒有讓戰馬掉了下去。

俯看洞坑中的慘狀,看着人的肢體與馬的身軀,象一塊塊黃油落在熾熱鋒利的針尖一般,被鐵籤或木籤輕易扎透。又看到殘留的倖存者,連從地上站起來的機會都沒有,就立即慘死在唐軍步兵刀槍之下。這擺在面前活生生的可怕慘景,讓沙爾虎達這名饒是久經沙場的清軍主將,亦是嚇得肝膽俱裂。

他臉色蠟黃,雙股顫慄,眼神中滿是極度恐懼之色,險些就要掉下馬來。

天殺的唐軍啊!

這幫刁毒可惡的傢伙,其手段簡直是狠辣奇詭,竟然在這平曠之地偷挖了陷阱,實在是完全出乎了自已的預料,怎一個卑鄙無恥可以形容!

這兩個巨大黑暗的洞口,有如魔鬼的大嘴一般,生生而迅速地吞噬了恁多清軍騎兵的性命,這簡直是比噩夢還要可怕的場景!

完了,自已這番追擊,非但寸功未立,反而損兵折將,這要是回去,那多鐸……

想到多鐸在自已出陣前,最後那番神情嚴肅刻意叮囑的話語,沙爾虎達萬念俱灰,心中的絕望,何以言表。

不過,沙爾虎達雖然心神恐懼而迷亂,但出於軍人的本性,還是近乎下意識地立刻明白了自已現在的險惡處境,他厲聲喊叫起來:“狗入的唐軍設了埋伏,全軍聽令,速速撤回本陣,再作計較!”

其實,根本不用他叫喊,此時的清軍騎兵,遭此突然打擊,陣伍頓時大亂,他們驚恐地尖叫着,有如無頭蒼蠅一般原地亂竄了一陣,便紛紛拔馬回逃。

哼,想逃,沒那麼容易!

“全體騎兵聽令!清軍已然敗逃,全軍速速返追,儘可能多殺一些韃虜!”劉文秀刷地拔出雪亮騎刀,率先向潰逃而去的清軍騎兵追殺而去。

從天空下望,清軍亂哄哄一窩蜂般顧頭不顧腚鼠竄而去,後面的唐軍則是軍心振奮,氣勢如虹,一路吶喊高呼追殺不止。

刀槍如雪馬蹄疾,一路掩殺不留情。

一路上,不斷有清軍騎兵被唐軍追上,刀砍槍刺,慘叫連連,這一路追殺,潰逃的清軍有如冰雪在烈日下消融,損失十分慘重。

“快,兄弟們快快追上去,前面是那個清軍韃子頭目,務必要將此人截下!”

劉文秀於亂軍從中,一眼就清楚見到,那被數名護衛裹在其中,正狼狽逃竄的沙爾虎達,頓是雙眼放光。他厲聲大喊,率先揮舞手中閃亮騎刀,一馬當先向清軍陣中猛然衝而去。

其餘的唐軍騎兵,見劉文秀這般奮勇,自是人人振奮,每個人都猛磕馬肚,縱馬疾行,更有約有數百名唐軍騎兵兵分兩路,從兩邊包夾過去,一舉把沙爾虎達前逃之路給切斷,把包括沙爾虎達在內的約三百多名清軍騎兵,牢牢包圍其中。

見到自已這般倒黴,被唐軍追上幷包圍,沙爾虎達臉色慘白,連呼吸都變得艱難起來。

“全軍快快來救!助本將突出重圍啊!”

奮力廝殺左衝右突的沙爾虎達,一邊與不斷圍過的唐軍騎兵拼死作戰,一邊衝過包圍圈外潰逃不止的清軍大聲喝喊,希望能得到他們的救援。

只不過,現在潰逃的清軍騎兵已是膽氣俱無,一心只想着逃命,哪裡有人顧得上去救沙爾虎達這個臨時主將,他們在沙爾虎達聲嘶力竭地大喊之際,已如一窩亂蜂般地逃遠了。

沙爾虎達徹底陷入了絕境。

此時的他,心思狂亂滿臉驚恐,咬緊牙關與周圍迅速越圍越前的唐軍騎兵拼死抵抗。

只不過,他這番垂死掙扎,實在沒什麼作用,因爲唐軍騎兵越圍越緊,刀劍呼嘯過處,沙爾虎達身邊的護衛不斷地哀嚎着倒下。

就在沙爾虎達猶自苦戰之際,劉文秀縱馬疾衝至其跟前,一柄鋒銳的騎刀橫伸過來,一把磕飛他手中腰刀,那鋒利冰涼的刀刃,立刻橫擱在他脖子上。

“韃將!你這廝已必死無疑,何不早降!”

見到那名白袍精甲的唐將,用半生不熟的滿語向自已喊話,又清楚感覺到鋒利刀尖割破喉嚨皮膚的疼痛,又手無武器的沙爾虎達,頓時再無反抗的勇氣,心下哀嘆不止。

唉,天亡我也!

奶奶的,反正自已這番大敗回去,最終還是極可能被多鐸正法,還不如就此投降唐軍,換得一條殘命,說不定在將來,尚有東山再起之時。

這個大亂之世,沒什麼比活下去,更重要了……

“唐軍壯士,請莫動手,我願降,願降……”

沙爾虎達連連喊話,復衝着那一衆被圍猶正苦鬥的清軍騎兵,大聲喊道:“兒郎們!我軍兵敗至此,斷無生路,實是天意哪!與其被唐軍殺死,或返回受懲處死,還不如在此投降唐軍,以爲活命之計啊!”

他一喊完,自已率先高高舉起雙手,以示投降之誠心。而一衆被圍清軍,見主將已降,頓是再無鬥志,紛紛棄了武器,就地投降。

劉文秀抽回騎刀,把沙爾虎達上下打量下番,冷冷一笑,厲聲喝道:“哼,算爾等識時務!來人,將此人及一衆俘虜帶走!其餘人等,繼續隨本將追擊潰兵!”

“得令!”

一百餘名騎兵押送沙爾虎達等人返回,劉文秀復率領兩部唐軍騎兵,一路猛追猛殺,直到快看到清軍本陣,清軍潰兵已然逃遠之際,才率部回返而去。

唐軍這番誘敵入伏之計,加上後面的追殺及俘虜,共斬殺清軍騎兵二千餘名,另有包括清軍主將沙爾虎達在內的五百餘名清軍兵被俘或投降,僅有三千餘名清軍騎兵僥倖狼狽逃回,此番戰果,極其可觀。

而在清軍本陣中,見到這三千餘名清軍騎兵,一路丟盔棄甲狼狽逃回,清軍主將多鐸幾乎氣炸了肺,臉色幾欲發狂。

“混蛋!你們如何恁的無用,人數是兩倍之衆,竟讓唐軍狗攆兔子一般殺敗逃回,實實氣煞本王也!”

多鐸衝着敗逃回來的清軍騎兵厲聲大罵,心下的痛苦與憤怒,簡直難以言表。

旁邊的副帥碩託察言觀色,刷地一聲抽出腰刀,一把戳在了一個臉色都嚇黃了,渾身顫慄不已的清軍騎兵小頭目面前,厲聲喝道:”呔!爾等如此無用,兵馬數是敵兩倍,竟這般潰逃奔回,真真丟盡了大清官軍的臉面!說,沙爾虎達這廝哪去了,怎麼沒見這廝逃回?!“

見到這柄雪亮的腰刀,帶着森冷的鋼鐵氣息在自已面前晃動,那名千辛萬苦才逃回的清軍小頭目,愈發面白如紙,說話都說不利索了:”稟,稟主子,沙爾虎達,他,他……“

”他怎麼了?!“

”他,他在逃回途中,被唐軍圍住,順勢率部投降了……“

聽到這個消息,碩託與多鐸二人,瞬間皆是變了臉色。

這二人中,尤以多鐸臉色,最爲難看。

好麼,自已精心挑選出來的統軍之將,竟然敗軍潰逃之後,就喪失軍人氣節,向唐軍苟且投降,以求保得性命,真真恥辱之至。

唉,原本想着要給唐軍來個當頭痛擊,一展大清官軍的赫赫軍威,卻沒想到,清軍此番出擊,就迅速中了唐軍詭計,非但兵馬損失了近一半,就連統軍之將,都向唐軍投降以保全性命。

沙爾虎達這廝,虧得本王對他這般信重,現在想來,真是殺他萬遍亦不解恨!

這樣的慘敗,若是傳回朝廷,非但諸如豪格等人會藉機大肆攻擊自已,只怕多爾袞雖爲自已的親哥,亦無法爲自已輕易撇脫吧……

那這樣的話,自已只剩下想盡辦法,搏命也要拿下這鎮遠堡一條路可走了。

只是,這唐軍如此兇悍狡詐,自已真的能順利拿下這鎮遠堡麼?

多鐸心下惱恨非常,卻無法表露,心下的痛苦懊悔,簡直難以用語言表達。

這時,那名一臉驚恐,生怕被碩託砍掉腦袋的清軍小頭目,又急急地把清軍騎兵如何追殺唐軍,後又如何中計掉入唐軍預先挖好的洞坑,最後又是如何大敗逃回等事,對碩託快速而簡略地說了一遍。

碩託聽了他的話語,臉色氣得幾近扭曲,不過,他並未痛罵或訓斥,而是斜眼偷偷地看了看多鐸的表情。

但他看到,多鐸這個主將一直陰沉着臉不說話,便也只能長嘆一聲收刀入鞘。然後,他厭惡地揮了揮手,示意那個清軍小頭目儘快退下。

這名小頭目如遇大赦一般,急急退下去,碩託才轉過臉,對多鐸沉聲道:”多鐸,現在我軍遭遇此敗,折損了恁多兵馬,卻該如何計較,方爲妥當?“

碩託這句問話,讓多鐸愈發心亂如麻。

向來爭強好勝的他,現在也知道,大軍遭此大挫,軍心士氣皆是降至谷底,再想繼續作戰已是不能,於今之計,只能不得不在現實面前低頭。至於自已在碩託以及全軍面前丟了臉,也就顧不得這麼多了。

”唉,出師不利,又能奈何!傳本王之令,全軍退回東邊鎮安堡,在那裡休養一陣後,再圖進取。“多鐸的聲音,頗爲有氣無力。

”嗻,奴才遵令。“

清軍就地拔陣而去,一路退往西邊的鎮安堡,唐軍哨騎遠遠地觀察着他們的舉動,卻並沒有派兵追擊。

倒是率軍大勝而回的劉文秀,此時頗有些按捺不住,他向定北鎮鎮長段時棨稟道:”段鎮長,現在清軍倉皇后撤,可否派在下前去追擊,若能斬殺一些不及撤退的清軍,亦是好事啊。“

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奪城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襲 大破施琅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礦 擴軍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十八章 軍令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五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十九章 北行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二十八章 不歸墩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一章 穿越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七百五十五章 砍瓜切菜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九百五十章 北門失守,退守內城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
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奪城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襲 大破施琅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礦 擴軍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十八章 軍令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五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十九章 北行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二十八章 不歸墩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一章 穿越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七百五十五章 砍瓜切菜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九百五十章 北門失守,退守內城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