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

“沈總兵,眼下清軍重兵圍島,我軍該當如何,還請沈總兵速拿主意啊!”

聽得營外的清軍喊聲如雷,中軍營帳中的副將王庭瑞,一臉驚懼地向東江鎮副總兵沈志祥,顫聲說道。

“是啊,沈總兵,現在清軍已將我軍重重包圍,我部軍兵困於營中,水師困於港內,無依無援,現在的局面,可謂是已近絕境!”參將袁安邦亦是滿面愁容,他看着臉色鐵青牙關緊咬的沈志祥,以一種猶豫的口吻對他說道:“沈總兵,以在下看來,我軍兵微將寡,又外無援軍,不如……”

“不如什麼!”

“不如投降清軍便是!”被沈志祥這一逼問,袁安邦也豁出去了,他向沈志祥拱手大聲道:“沈總兵,非是我等不能爲國盡忠,只是現在形勢比人強,我等徒死無益。不若且先降了清朝,以爲保全之計。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

“袁參將說得對!沈總兵,有道是識時務者爲俊傑,以在下看來,現在明朝日漸衰朽,實實有如一般日漸沉沒之破船,我等實不可再將身家性命,綁縛於這破船上了。而這清朝,自開國以來,拓地千里,兵強勢壯,正是國運昌隆之時,我等若及時率軍降之,非但可以保全性命家財,只怕還有公侯之賞呢。”

王庭瑞在一旁急急插話,他邊說邊小心地觀看沈志祥的臉色。

沈志祥的臉上,猛地哆嗦了一下。

王庭瑞的話語,擊中了沈志祥心中的軟肋。

沈志祥是個極爲現實的人,人活一世,草生一秋,說什麼國家大義,什麼忠君報國,都不如擁有權勢地位和萬貫家財來得實在。

畢竟自已這些年通來走私貿易,賺取了成千上萬的驚人財富,又身爲東江鎮副總兵,可謂名利雙全,既富且貴。要是把這些東西通通捨棄,去與外面的清軍拼死一戰然後丟掉性命的話,着實太過可惜。

那麼,在現在情況如此險惡之際,向來對所謂忠於朝廷嗤之以鼻的自已,也許真的到了改換門庭的時候了。

只是,自已真的能這麼做麼?

沈志祥尚在猶豫不決。

這時一名親兵忽從門外急急而入,說是漢軍參領班志富,請求入營拜見沈總兵。

“哦,他來幹什麼?”

沈志祥聽到班志富這個名字,先是一驚,然後迅速便是滿臉怒色。

這個班志富,沈志祥對他的經歷,實在是太瞭解了。

班志富是原先的東江鎮廣鹿島副將尚可喜手下親將,算是東江鎮的老人了。只是此人,後隨着尚可喜一道,於崇禎七年初,率軍攜民叛明而去,投降了清朝。

在現在尚可喜被封爲智順王后,班志富自然也跟着水漲船高,升爲了漢軍參領一職。

此時的沈志祥心中,立刻想起了那個有着一張油膩的葫蘆形臉,兩撇尖細鼠須的班志富,頓時心中滿是厭惡,他揮揮手,想讓親兵把班志富趕走。

親兵諾了一聲,正要出去,卻被王庭瑞急急喝住。

“沈總兵,班志富此來,必有要事要說與我等知曉,且聽其言語談論,再作定奪不遲。”王庭瑞向沈志祥拱手低言道。

沈志祥嘆了口氣,無奈地點了點頭。

聽聞親兵允諾自已單身入營的消息後,原本在營外捻着鼠須焦灼苦等的班志富,那葫蘆型的臉上,頓時浮起得意的微笑。

原來這班志富,此次率了一千尚可喜部漢軍兵馬,隨豫親王多鐸攻打東江,在攻克皮島後,復隨多鐸急行軍,趕到沈志祥所駐的石城島。

早在攻打皮島之前,班志富便向多鐸誇口,說若是攻破了皮島,自已可以遊說那沈志祥率軍來降,多鐸見其言之鑿鑿,甚是心喜,遂同意了班志富的主動請纓。

而現在,在得到了皮島的清軍緊急送來的,裝着東江鎮總兵沈世奎頭顱的盒子,班志富信心十足,立即嚮明軍營中喊話,求見副總兵沈志祥。

他手託着裝着頭顱的盒子,在那名親兵的引領下,快步來到了中軍帳內。

“大清漢軍參領班志富,拜見沈總兵。”

在離沈志祥五六步外,班志富放下盒子,向沈志祥半跪打扦。

沈志祥滿是厭惡的看了面目猥瑣的班志富一眼,淡淡地說了一句:“嗯,你且起身說話吧。”

班志富諾了一聲,在一旁一張椅子上坐下,他環視了周圍一圈,目光投向沈志祥,似在詢問帳中的王庭瑞與袁安邦二人,是否可靠。

沈志祥明白他的心思,便道:“王副將與袁參將乃是某家心腹,卻是可靠,班志富你但說無妨。”

班志富聞言,原本堆着笑的葫蘆臉上,便涌起了大片的悲色,他用一種哽咽的聲音向沈志祥說道:“沈總兵,請恕班某帶來噩耗,你叔父他,已然於皮島戰沒了。”

“啊!你說什麼!”

沈志祥從椅子上騰起跳起,一旁的王庭瑞與袁安邦二人,亦是滿臉震怖之色。

沈世奎戰沒了?!

那就是說,皮島已真的被清軍拿下了,外面的清軍那沈世奎已死的喊話,竟是真的?!

怎麼可能?!

不,這不可能!叔父他絕不會這麼快就喪命於清軍之手的!

“班志富,你他孃的胡說!本官知道,你定是想假裝我叔父已死的消息,來此動搖我軍軍心,是不是?!”沈志祥向班志富瘋狂地叫喊起來。

不料,任憑沈志祥這般竭斯底裡地喊叫,班志富臉上卻是一片平靜。

他緩緩拿起盒子,以眼帶淚花的悲慼之態,將盒子交給陷入狂躁狀態的沈志祥。

沈志祥猛地掀開盒子,當他看着裡面沈世奎那滿是鮮血的頭顱之時,他一下子呆住了。

“叔父……”

沈志祥凝視着沈世奎那宛如睡着的頭顱,目光呆滯,口中喃喃,內心卻是一片混亂無緒。

班志富突然感覺,內心中一直支撐着他不投降清朝的那根最大支柱,在這一刻,轟然崩塌。

連叔父沈世奎都已戰死,東江重鎮皮島都已落於敵手,自已這樣一個小小的石城島,又如何是數量龐大的清軍的對手,自已的抵抗,又還有何意義。

“沈總兵,在下亦曾是東江鎮將領,現在貴軍危難之際,我有一肺腑之言,還望總兵能聽進去。”一旁的班志富,在仔細地觀察了沈志祥的神情變化後,以一種關切同情的語氣向他說道。

沈志祥默然無言。

一旁的王庭瑞袁安邦二人,則用一種複雜的眼神,默然凝視着他。

班志富輕嘆一聲,便緩緩而道:“沈總兵,恕在下直言,現在貴軍重鎮皮島已失,東江鎮主力兵馬已被我大清徹底消滅,東江鎮可謂已是大勢已去。你們這東江殘部,困守這小小石城島,兵微將寡,外無援軍,縱然力戰而死,與沈世奎總兵一般下場,又有甚益?還不如聽在下一句勸,停止抵抗,降我大清。我大清向來厚待降人,若沈總兵能率部來投,必得高官顯爵矣。如此,一可保全身家性命,二可升官晉爵,這般好事,失之不再,可需要好好把握良機啊。”

班志富說完,沈志祥尚未開口,一旁的王庭瑞袁安邦二人,皆已是急不可待地向他喊道:“沈總兵,班參領說得極是,我軍現在唯一出路,便是投降大清了啊,請沈總兵速帶我等歸降。”

聽得兩名親信將領復來相勸,本已心動的沈志祥,長嘆一聲坐回椅上,便對班志富道:“那就有勞班參領前去通稟豫親王,我沈志祥,願率石城島全部軍兵與水師,一同歸降大清。”

班志富一臉喜形於色,他向沈志祥拱手道:“好!沈總兵迷途知返,歸順大清,免卻一場刀兵廝殺,真真俊傑之士也。在下這就去通稟豫親王。”

很快,快步返回的班志富,向營外的豫親王多鐸表明了沈志祥願意歸順之意,多鐸大喜,立即着他前去回報沈志祥,說清軍已同意他們歸降,並向他表示,清廷一定會厚待沈志祥及一衆降兵,以示懷柔撫遠之意。

得到多鐸的保證後,沈志祥率領全體石城島守軍,出營向多鐸投降。

“罪臣沈志祥,拜見豫親王。罪臣現率軍兵三千,水師大小舟船六十二艘,歸順大清。”營外,沈志祥換了一身素衣,向正端坐椅上的多鐸下跪叩拜。

隨及,王庭瑞袁安邦及一衆東江鎮軍兵,紛紛向多鐸下跪叩頭。

“免禮免禮,沈總兵及時反正,率部來降,免卻一場流血廝殺,實是一代俊傑巨眼英豪也。”身着純白鑲紅邊的華貴精鋼鎧甲,年輕的豫親王多鐸,在椅上笑得一臉燦爛,他站起身來,向前幾步,虛扶起沈志祥,又笑道:“沈總兵,你放心,貴部歸降的喜訊,本王定會向皇兄速速稟明,不日便有升賞前程下來,你等放心便是。本王向來用人不疑,貴部軍兵及水師,依然由你統領。”

沈志祥見軍兵與官位皆得保全,心下長出了一口氣,正欲致謝,卻聽得面前的多鐸淡淡地說了一句:“沈總兵,聽我國細作說,那明國的總兵李嘯,在那海洋島上,開拓荒地,修建城池,意欲憑藉此島,對抗我大清,卻是野心不小。不過,以本王看來,李嘯此舉,實爲螳臂當車罷了。”

沈志祥心頭一緊,不知多鐸突然說這話是何意,他吶吶道:“豫親王之意是?”

多鐸哼了一聲,便道:“據細作探知,那李嘯雖闢此島,但所駐兵馬卻是不多,不過僅有千餘兵馬駐於島上,只不過,因我大清水師缺乏,一直奈何他不得。但現在,我大清有了沈總兵的兵馬與水師,卻正好拿這該死的李嘯開刀!本王希望,着副將馬福塔率我本部清軍,與貴部兵馬一道,同取海洋島,以爲獻我大清之投名狀,卻不知,沈總兵意下如何?”

聽了多鐸的話,沈志祥心頭暗歎,什麼意下如何,我等降清之人,還能有其他選擇嗎?

我等現在已是你座下鷹犬,如何還能敢拂逆主人的命令。

只是,現在自已剛降清朝,便掉頭要去對付一直以來的良好生意夥伴李嘯,沈志祥心中莫名慚愧。

只是,主人的命令所下,哪怕刀山火海也得直衝而去,更遑論些須朋友之情。也許,這便是所謂的鷹犬的命運?

他沉吟了一下,剛一擡頭,便碰上多鐸灼灼逼人的目光,心內不由得打了個寒噤。

事到如今,只有拿曾經的兄弟李嘯開刀,方能保全自已的權勢爵祿了。

李嘯兄弟,對不住了。

“稟豫親王,沈某既已降清,便理當爲大清效力。豫親王既已下令,沈某再無二話,願率本部兵馬,前去攻取海洋島,以爲報名之狀。”

見沈志祥十分上道,多鐸一臉喜悅之色,他拍着沈志祥的肩膀親熱道:“沈總兵爲國驅馳,報效大清,本王心下甚慰。那就着貴部立即準備,我另派馬福塔率滿洲兵馬三千,以及班參領的漢軍兵馬一千,與你一道,趁李嘯軍尚未知曉局勢變化之機,前去奪取海洋島,以爲沈總兵投我大清立下的第一功!”

在沈志祥向清軍投降之時,從皮島撤出,一路倉皇南逃的金日觀與楚繼功二將,才終於趕到石城島外海域。

因爲行程匆忙,夜色昏沉,這支小小的船隊的海上不辨方向,繞行了遠路,方好不容易趕到這裡。

當看到眼前的石城島,已被清軍裡三層外三層地包圍,金日觀與楚繼功二人,皆倒吸了一口涼氣。

很快,兩人遠遠地看到了,更讓他們悲憤不已的事情。

那就是,處於石城島高處的軍營上,原先高高飄揚的大明日月旗已被取下,取而代之升起了一面巨大的鑲紅邊白底青龍旗。

這面旗幟,正是清朝鑲白旗的標誌。

金日觀與楚繼功兩人,霎時變了臉色。

“副總…..不,沈志祥這廝已然降清了,真真枉費了沈總兵一番苦心!”金日觀咬牙發狠道。

“金隊長,石城島現已降清,我等怎麼辦?”一臉悲憤的楚繼功,聲音顫抖地問道。

“於今之計,只有徑直往南,去向赤鳳的李都督如實稟報了。”金日觀長嘆了一口氣,痛惜道:“可憐我東江鎮開鎮十餘載,今朝全部蕩滅,如何不令人扼腕頓足矣!”

隨後,一行人再不停留,船隊徑直掉頭往南,直奔赤鳳衛而去。

在金日觀等人,經過兩天航行,到達赤鳳衛龍口港之際,沈志祥與馬福塔等人,共統滿漢兵馬七千餘人,乘着東江鎮那六十二艘水師船隻,浩浩蕩蕩地直往海洋島攻殺而去。

(附錄:兼答綠了江南兄弟疑問)。

據作者所查資料,十二斤黑火藥,在爆炸的一剎那產生50萬公升氣體,達到1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併產生400萬焦耳的能量,爆炸有效殺傷半徑爲7米,如果集中到一個方向,這股能量能讓一個體重50千克的人從海平面直接登頂珠穆朗瑪峰,或者把一輛桑塔納轎車從地面踢到帝國大廈的屋頂,即使是60噸重的m1a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也會飛到7米高的空中。

所以,不要小瞧黑火藥的爆炸威力。

而作者所設定的,使用普通顆粒黑火藥的單兵震天雷,爲用生鐵十五斤做殼,內裝黑火藥十二斤的圓球狀結構。而投石機所用的震天雷爲80斤,內裝黑火藥40斤,故爆炸威力大幅增加。其爆炸威力也可達到半徑20米吧,在敵軍爲密集戰陣且無防備的情況下,殺傷力還是非常可觀的。

當然,隨着敵軍對李嘯這類武器的瞭解,及時疏散躲避,你也可以在文中看到,李嘯軍震天雷的殺傷人數,迅速地下降了。

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九十章 引寇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十一章 酒樓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十一章 酒樓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三十章 規劃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三十七章 驚變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
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九十章 引寇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十一章 酒樓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十一章 酒樓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三十章 規劃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三十七章 驚變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