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

劉宗敏這番話說完,李自成臉色鐵青,難看至極。

其實,李自成已想到過,李嘯這幫人現在只有騎兵,再沒有後面的步兵拖累,一路向東疾逃,速度定然加快了不少。而劉宗敏在經過了一番反覆折騰後,才倉促率領三千老營騎兵去追趕,定是時間已然不及。能追上,是幸運,追不上,卻更是極正常之事。

李嘯這廝,終於帶着崇禎皇帝的屍首,以及幾位皇子一同順利離開了。他們這一去,實有如猛虎入山,蛟龍入水,再不可尋,再不復返。

將來,李嘯這傢伙會給自已,給大順朝,帶來多大的風險與麻煩,哪怕作最怕的打算,亦不過份。

“闖王,現在我等,卻該如何行事?‘

見李自成繃着臉一直不回話,地上的劉宗敏,小心翼翼地問了一句。

李自成一臉怒容,他瞪着眼睛,直直盯着劉宗敏惶然不安的臉孔,一時間,卻不知道要如何回答。

還能說什麼呢?

畢竟,現在李嘯人都跑了,又還能有何補救措施呢?

一時間,整個大殿之中,竟是一片寂然。

整個大殿中,都沒有人注意到,這時那趴在地上,被折磨的鮮血淋漓骨頭盡斷,已然只剩半長殘命的前明最後一位首輔陳演,那原本垂死的眼中,竟閃出一絲亮光,隨及又跳蕩起一絲愧色。

沒想到啊!李嘯這廝,竟然這般有情有義,他不管自身安危,僅帶着數百人的自家衛隊,就孤軍潛入京城去搭救皇帝。這份忠義之心,拳拳可見,實是令人歎服!

想起來,此人曾爲朝廷反賊,公然與朝廷對戰,後來雖被崇禎重新招安,並進一步招爲駙馬,但此人一直與朝廷面和心不和,遊離於朝廷管轄之外,卻已然是獨立王國般的存在。

按理說,在現在這樣的局面下,李嘯完全可以如那些遲遲不來入援的外地兵馬一樣,冷漠坐視明廷的滅亡,袖手旁觀根本不加理睬,卻沒想到,他竟不顧生死,從遼東千里迢迢返回,去搭救一個名義的皇帝,不管其到底是何真實想法,但這份忠義之情,整個大明朝,怕亦是無人可匹之了。

而相反地,自已這樣一位大明首輔,飽受明廷恩寵,卻一心想着出賣皇帝出賣朝廷,從而苟且圖存,腆顏度日,用尊嚴與良心,來爲自已換取功名利祿,這番對比,實是愧煞人也!

陳演忽然慘笑起來,他掙扎着想從地上爬起。嘴巴中鮮紅的血泡咕嘟作響,似乎是想說點什麼話。

見到陳演這般噁心作態,原本心煩不已的李自成,頓是更是憤恨羞惱,他騰地從椅子上站起,刷的一聲,抽出腰刀,快步朝陳演走去。

錚的一聲輕響,這柄鋒利的腰刀,那凜凜寒光的刀尖,直指陳演的喉嚨處。

”你個混蛋,兀地笑個甚?是不是想死!“

李自成厲聲喝問,陳演卻只是仰着頭,愣愣地看着他。

他的眼神,空洞無物,好象兩個無底的黑洞。他就這樣,一聲不吭地,愣愣地看着李自成,有如在看一個從不認識的陌生人,看得李自成內心發毛。

這個陳演,該不是現在突然瘋了吧?

”你這老東西,是不是活得不耐煩了?!咹?你他孃的,這樣一直看着俺作甚?“

李自成一咬牙,將刀尖進一步抵近陳演涌動的喉嚨。鋒利的刀尖,迅速刺破陳演的頸部皮膚,道道鮮血漫溢滲出,與脖子上暗紅的血垢混在一處,看讓愈發恐怖而噁心。

而就在這時,整個大殿都聽到了一聲幾不似人聲的慘叫。

”皇上!微臣有愧啊!微臣對不起你!微臣豬狗不如!微臣現在就來九泉之下陪你,向皇上你謝罪啊!“

陳演大聲喊完,淚涌如泉,在李自成等人還未反應過來之際,他咬緊牙關,拼盡全身力氣,用自已的喉嚨,朝刀尖上用力撞去!

噗哧一聲輕響,鋒利的刀尖,深深刺入陳演脖頸之內!殷紅的鮮血,有如噴泉一般向外濺噴而出。

這一突然變故,令李自成與劉宗敏皆大吃一驚。

他們原本以爲,陳演這廝,雖然身遭這般苦楚虐刑,但這樣貪生怕死的小人,一定還會繼續苟活下去,卻沒想到,他竟故意激怒李自成,以求一個了斷。

這般看來,這個卑怯庸劣,又賣主求榮的前大明首輔,倒還真的是突然良心發現,知道自已賣主求榮罪大惡極,從而趁機自盡呢。

在全殿人關注的目光中,陳演有如一條被刀子扎中的長蟲,下意識地抽搐掙扎,漸漸地,不再動彈了。

他死了。

李自成刷地抽回腰刀,陳演的屍首失去支撐點,撲地一聲,軟軟地趴伏於地。

李自成忽然發現,已然死透的陳演的臉上,彷彿在這一瞬間,竟有種莫名輕鬆之色。

整個大殿中,有如死去一般寂靜。

”傳俺之令,把這廝,也給好好葬了吧。“李自成轉過身去,不再看那陳演屍首,他臉色凝重,冷冷下令。

”闖王,那李嘯……“劉宗敏又追問道。

李自成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再說了。

然後,他邁着艱難的步伐,重新坐回椅子,呆怔了一陣,又揮了揮手,示意他先行退下。

劉宗敏見李自成這般六神無主一籌莫展的樣子,遂長嘆一聲,狠狠一跺腳,掉頭大步離去。

李自成兀自呆坐着,他木然的目光,直直看着黑乎乎的大殿深處,沒有人知道,這位權勢已到達頂峰的大順皇帝,此時此刻,到底在想些什麼。

第二天,李自成正式登基稱帝,大肆封賞部下,同時大規模更改官制。

其中,六部改爲六政府,司官改爲從事,六科改爲誎議,十三道改直指使,翰林院改宏文館,太僕寺改爲驗馬寺,巡撫改爲節度使,兵備改防禦使,知府、知州、知縣改爲尹、牧、令。

接下來,李自成的大順軍,開始全城範圍內大肆追贓助餉,大肆燒殺搶掠,北京城頓成人間地獄,此時的京城局勢,倒與真實歷史上相差無幾。

“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

“牽魏藻德、方岳貢、丘瑜、李遇知等,勳戚冉興讓、張國紀、徐允楨、張世澤等八百人追贓助餉,嚴刑拷打,哀嚎終日,觀者無不駭然……“

“李自成手下士卒貪嗜,臣將驕奢,殺人無虛日,搶財無終時,大抵兵丁爪牙,殺人害命,掠搶民財,奸**人,幾無終止……“。

而李自成之所以要這樣過河拆橋,反過來拿這些投降自已的明朝官員勳戚開刀,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大順軍的追贓助餉政策,說到底,還是延續之前三年不徵的政策,也就是人所共知的口號:“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這句話,是極其凝聚百姓人心的口號,也是大順能得到底層百姓擁戴的重要原因。這個政策從李自成造反後期開始,一直延續下去,並沒有因爲在西安立國,乃至攻佔北京而立刻改變。

也就是說,爲了籠絡人心,爲了塑造自已的救星形象,大順治下的百姓是不需要繳納任何賦稅的,可是百姓不交稅,龐大的軍隊以及政府的開支又從哪裡來呢?總不能從天下掉下來吧。

因此,自然而然的,是要從富人與官員身上收颳了,所以大順軍所過之處,官員鄉紳富戶們就倒了黴,本人被處死不說,家產往往會被抄掠一空,田地也被分給貧民所有。

眼下大順軍規模,形形色色加起來,已經發展到了近百萬人,光攻下京城的部隊就近五十萬,這樣龐大的軍隊,需要的糧餉實在是個令人歎爲觀止的天文數字。

大順軍打進北京後,從國庫皇帝的內庫中,得以查抄的銀錢寥寥無幾,令李自成都不停感嘆崇禎的艱難。因此,如何供養軍隊的龐大開支,自然要從北京城裡的富人地主與官員勳戚們身上打主意了。

在北京城內,有着數以百計的勳貴,數以千計的官員,其他如太監廠衛一衆人等人,更是數以萬計。大順現在,已然建立了自已的行政機構,官員人數亦是充足,自然不需要前明的勳貴官員們再來效忠出力,故而大順在奪取京城後,對這樣前明的遺老遺少,自然是立即翻臉成仇,反目相對。

而在李自成等大順領導人的眼裡,以及他們的親身經歷中,明朝的大小官員,從上到下就沒有不貪的。其他太監錦衣衛等也同樣是要大力加以清掃的對象。

而只要從這些人身上搜刮到足夠的財富,即使暫時沒有徵收賦稅,也足以供應大順軍隊朝廷數年的開支,而數年之後,大順根基穩定,各地趨於安穩,那時再向百姓們徵收賦稅便是。

所以,攻下京城之後,李自成集團立刻開始了急不可耐的追贓助餉。在李自成逼殺大明首輔陳演的親身表率下,大順軍向京中的勳貴大臣們,毫不客氣地舉起了屠刀。

京城之中,無數大順軍兵,在各名主將帶領下,氣勢洶洶地衝入了勳貴與官員的家中,不管是當權的公侯,還是閒散的伯爵,抑或太監吏員等等,一律當場鎖拿,大刑侍候追繳財產,皮鞭夾板齊上,把這些昔日的人上人們,個個打的皮開肉綻、骨斷筋折,不得不把藏匿於地下的銀錢一一吐出。

那位國丈周奎,當初崇禎令大臣們獻銀助餉之時,成了一個令人可笑可嘆的反面典型。而如今,在兇惡的大順軍士兵皮鞭之下,前明周奎,卻老老實實一下子交出了三十萬兩銀子,以求能得到大順軍的寬恕。

然而,即便他吐了這麼多,劉宗敏等人依然認爲他吐得還遠遠不夠,下定決心非得榨乾他所有的銀子爲止。

於是,大順軍軍卒對周奎乃至他的家人進行了嚴刑拷打,周奎妻子和兒媳忍受不住屈辱上吊自盡,周奎的長子被當場打死,他和次子也被打的遍體鱗傷,最後不得不交出所有的財富,只白銀一項,就達一百萬兩之多。

在被榨吐出全部的財富後,周奎一家人,最終依然被秘密處死,全家人無一倖存。

不過,在這個官員貴戚與富紳地主一片哀號的氣氛之中,也有極少部分人,政治投機獻媚成功,獲得了李自成的信任,前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就是其中的典型。

前任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原本於今年初,因爲辦事不力,被崇禎解職在家,一直處於賦閒狀態。在流寇們開始追贓助餉之後,駱養性敏銳地感覺到,一個讓自已重新飛黃騰達的機會,終於到來了。

在主動交出四萬兩銀子之後,駱養性被大順軍宣佈釋放,然而,駱養性卻主動向劉宗敏提出,願意用自家先前作爲錦衣衛指揮使所掌握的信息與情報,幫助劉宗敏更好地完成追贓助餉。

劉宗敏聞言,簡直大喜過望。

要知道,錦衣衛的職責就是監察百官,駱養性身爲前任指揮使,對京中官員們的境況,自然十分熟悉,誰家富裕有錢,誰家境況一般,皆是瞭如指掌。

有這樣一個人效力,劉宗敏的追贓助餉工作將會如虎添翼,畢竟,這樣的專業人士在身邊,一定會大大提高追贓助餉的效率,大大節省時間與精力。所以,他想都沒想,立即加以同意,並委任駱養性部總之職。

見劉宗敏決定起用自已,駱養性十分感激。遂全心全意爲大順軍效力。而有了駱養性的幫助,追贓助餉的效率果然大大提高,短短數日內,追繳的財富,總共摺合白銀七千萬兩之多!

大順軍在此刻,達到了自造反以來,所能擁有財富與榮耀的頂峰!

劉宗敏十分高興,給予了駱養性三千兩銀子作爲賞賜,以表彰他的賣力效勞。

這時,頗受恩寵的駱養性,爲了更好地向主子獻媚,他決定,向權將軍劉宗敏,獻上一位堪與古代西施貂蟬同樣美麗出名的女子,以邀其心,以固已寵。

這名女子,便是陳圓圓。

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一百二十五章 勁敵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四十章 祖寬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讓旅順,爲見面禮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讓旅順,爲見面禮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四十章 祖寬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調兵,北求援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八百八十章 奇恥大辱的議和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九百五十章 北門失守,退守內城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讓旅順,爲見面禮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四百零二章 擴軍平南鎮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
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一百二十五章 勁敵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四十章 祖寬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讓旅順,爲見面禮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讓旅順,爲見面禮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四十章 祖寬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調兵,北求援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八百八十章 奇恥大辱的議和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九百五十章 北門失守,退守內城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讓旅順,爲見面禮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四百零二章 擴軍平南鎮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