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

由於時間已然十分緊急,現場又十分混亂,李定國已來不及和上次一樣,用對輔兵進行思想工作的方式,來慢慢加以抽選,而是直接以點名的方式,迅速決定了行動人員。

最終輔兵隊長李來旺,和另外9名輔兵,沉默地來到了李定國面前。

李定國面色沉重地掃視了衆人一圈,看到這一張張朝夕相伴,樸實而凝重的臉孔,李定國心下十分糾結而痛苦。

不過,他很快穩住心神,沒有流露出內心的任何一絲表情,而是厲聲下令道:“隊長李來旺聽令!”

“屬下在!”

“李來旺,着你帶你帶這輔兵9人,每人帶上10枚手擲雷,通過秘道,前往西面城牆馬面處,再掘開夯土層,填埋手擲雷,然後集中引爆,一定要把這西面城牆,給老子徹底炸塌,把那清酋皇太極,給老子當場炸死!”

李來旺拱手大聲應道:“李鎮長,你放心吧,在下保證完成任務!“

李定國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沉聲道:“來旺,你們要執行的這次任務,很關鍵很重要,事關整個海參崴內城安危生死,希望你們能破除一切困難,決死也要完成,絕不能中途而棄。要知道,這內城能否最終守住,這些守城的兄弟們能否最終存活下來,就看你們的了。”

李來旺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之光,他大聲回道:“李鎮長,你就放心吧,在下也是個老兵了,知道該怎麼做。我等會盡已所能,一定會順利完成此次任務!”

他一說完,再向李定國抱拳拱手,然後立刻轉身,招呼着另外9名輔兵,急急離去。

李定國在背後,默然地目視着他們離開,神情十分肅然。

李來旺帶着這9名輔兵,一路急匆匆地來到那間隱密的房中,然後每個人都帶上了10個手擲雷,每人都帶了一柄挖掘工具,或是鐵鍬或是钁頭,還帶了一大捆火繩和點火物,再點了火把,便朝那廢井之時下鑽而去。

一行人來這個廢井下,有一扇暗門,李來旺帶着衆人,推門而入,眼前便赫然是一道幽深的暗道,這門一推外,一股冰冷的潮氣帶着濃重的土腥氣撲面而來。

一行人在李來旺的帶領下,舉着火把,沿着階梯深入,這一路上,李來旺抓緊時間,跟這9名輔兵大聲強調了一遍,等下行動的要點。

“各位兄弟,都聽好了,我們的目的地,是西面城牆的一個馬面交界,這個位置,裡面是挖空的,前後左右皆用木板把夯土層隔開,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木板卸掉,把夯土挖下來,掏中一個巨大的中空位置,然後在這些把全部的手擲雷集中在一起,集體點燃引火索,進行引爆,務必要把這城牆給老子炸塌了。“

李來旺說到這裡,臉上滿是陰狠之色,他又加了一句:“兄弟,如果這一炸,能把城牆炸塌,能把那韃子皇帝給炸死,那咱們的任務,就算是順利完成了。”

他一說完,旁邊一名年輕的輔兵,以一種猶豫地口吻,向他低聲問道:“李隊長,那我們執行這命令後,還能順利退回城中嗎?”

這句話問得李來旺心頭一顫,他以一種極其複雜的眼神看着這名年輕的輔兵,心中卻是涌起了莫名的酸澀之情。

這名年輕的輔兵,今年只有十九歲,名叫張二成,是湖廣隨州府應山縣牛心寨人,自張獻忠部入寇湖廣後,應山縣被流賊多次襲擾侵掠,又有湖廣總兵左良玉無恥的殺良冒功殘害鄉民,當地百姓根本無法存活,只能四處逃竄,成爲無家可歸的流民。張二成一家,自然也是這浩大流民隊伍中的一分子。

後來,幸虧唐軍派了徵西營的兵馬入駐隨州,在當地大量收集流民,離開湖廣,張二成一家才得以最終在菲律賓的蘇祿省定居安家,後來,在唐軍休整擴招兵馬時,年僅十八歲的張二成報名入軍,成爲了平南鎮甲營的一名輔兵。

隨後,張二成跟隨着全體平南鎮甲營兵馬,一齊抽調北上,來到這極北蠻荒的海參崴,駐紮修堡,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他剛度過他十九歲的生日。

李來旺當然知道張二成心下在想什麼,他輕輕地嘆息了一聲,然後低聲回了一句:“二成,你放心吧,我身爲隊長,自會盡量保證你們的安全。”

聽到李來旺這句話,這名年輕的輔兵臉上,忽地涌起羞郝之色,他垂下頭,再不說話,只是跟着整個隊伍,一路朝着密道的盡頭疾跑。

各人在黑暗的通道中,行進了約一刻鐘的時間,便到了這條地下通道的盡頭,衆人拾階而上,來到了一處馬面牆的空洞處。

“到了,總算到了,各位聽我號令,那韃酋皇帝在離我等左邊十餘步外,各位把左邊的木板拆下,然後一路挖出夯土,到離韃酋十步的距離,便掏出空洞,把一百枚手擲雷放入其中,然後你們全部撤走,由我來點燃引火索,各位明白了嗎?“一片昏暗中,李來旺目光炯炯地下令道。

衆人齊聲應諾,然後立即開始如李來旺所說的計劃,開始挖掘。

他們砸開墊襯的木板,然後不停揮舞着鐵鍬或钁頭,把裡面凍得梆硬的夯土,開始不停地採挖。

鐵鍬翻飛,钁落如雨,大團大團的夯土,被轟隆隆地刨下,在這個昏暗憋氣的環境中,李來旺等人咬着牙關,以最快的速度刨挖着,在這大冷的天氣裡,他們每個人的身上,卻都是熱汗淋漓。

而此時,端坐在西面城牆上的皇太極,正一臉喜色地觀看清軍不斷向內城包圍而去,完全沒有想到,就在他腳下不遠,會有唐軍輔兵,在這裡大肆刨挖內層夯土,然後就要填埋炸藥,把自已炸上西天。

此時的他,緩緩放下手中的千里鏡,然後對旁邊的侍衛長圖賴,一臉喜悅地說道:“圖賴,你看,我軍之氣勢如此旺盛,連續抵擋了兩波唐軍弩兵的進攻,猶然氣勢如虹,不可阻擋,即刻便要攻上這內城的兩處豁口,實是大慰朕心也。以朕觀之,唐軍近戰之兵力已無,若想憑着這簡陋的工事,來抵擋我軍這些多年久戰之士的全力進攻,實是妄想矣!”

見皇太極臉上這般歡喜,圖賴一臉恭維地回答道:“有聖上天威親臨,我軍將士,何人敢不用命乎。現在唐軍其勢已竭,以奴才觀之,這海參崴內城,唐軍根本無力抵抗,必定會被我軍一鼓而下。”

圖賴這話說得皇太極極其受用,他一臉感慨地說道:“是啊,朕亦如是觀之。想當初,朕這般自紆身份,親自向那唐將李定國勸降,卻不料此人如此死硬,死不投降,現在終有這滅城慘禍,豈非咎於自取矣?”

圖賴忙應道:“皇上仁德,纔給這些漢人尼堪一條活命的生路。要是奴才來做安排,豈會給他們活命的機會,早就全部殺光了事!只可嘆這些尼堪至愚至賤,竟不知珍惜這最後的活命機會,強要與我大清天兵相抗爭,今天若被我軍全部屠滅,亦是自取其禍罷了。”

皇太極聽了圖賴的回答,臉上的歡喜卻是稍淡了些,他嘆了口氣,淡淡地回答道:“可嘆哪!可嘆這些唐軍戰至這必死之境,猶然死不投降,猶要作這困獸這鬥,其戰意與鬥志,實爲我大清所遇之至強對手矣!雖他們多有不識時務之嫌,但其忠勇強悍,卻是令朕亦歎爲觀止。”

皇太極頓了下,又道:“圖賴,你要知道,這非是朕虛誇對手,卻是真真實實的戰況實情。想來當日我大清軍進攻錦州,那祖大壽坐擁如此險峻一座城池,其兵馬之數,亦與這內城唐軍相當,更有滿城百姓可以相助,然其猶豫怯懦,私心自用,見到外面明朝的十三萬援軍一滅,便是魂飛膽裂,連半點交戰的勇氣都沒有了,便立刻獻城投降,以求活命。朕在當日,雖誇其識時務懂進退,然心下,亦是對其頗有輕視鄙薄之意也。”

圖賴緊跟了一句:“奴才觀皇上之意,卻是擔心這唐軍將來會坐大到,能與我大清可以互相抗衡的地步麼?“

皇太極眉頭一皺,又是嘆息着道:“你這話說得,可不是廢話麼。朕告訴你,唐軍可不是僅有這一座海參崴堡,唐軍的地盤之大,遠遠超乎你的想象。象在這外滿之地,除了海參崴堡外,還有廟街堡,雅庫茨克城,庫頁島,蝦夷島等處,其地盤可謂十分闊大。另外唐軍的統帥李嘯,還據有山東全省之地,以及更加廣闊的整個南洋。此人手下所統治的地盤,完全可稱爲是一個隱形帝國!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隨着李嘯的勢力越來越壯大,他吞併的大量土地逐漸消化完成後,那此人的力量與勢力,也許,我大清怕亦再難匹敵了。“

皇太極此話一出,圖賴一時語塞,他囁嚅了一番,才訕訕地回道:“皇上,奴才在想,若李嘯將來真的有這麼厲害,那我軍更應該抓緊時間,趁其羽翼未豐,勢力未成之際,將其徹底打垮,不給他發展壯大的機會,方是最爲要緊呢。“

聽了圖賴的話,皇太極點了點頭,嘆道;“是啊,圖賴你的見解很對,朕是如是觀之。好了,現在不必多言,就看下我久經戰陣,勇悍非常的大清官軍,是如何攻下這海參崴堡內城的吧。“

皇太極剛說完這話,那些清軍已然衝到了離豁口處,僅有二十來步的距離。

見清軍衝得已是如此之近,分守南北兩處豁口的主將李定國與副將祖寬,幾乎是同時異口同聲地大吼了一聲:“預備,放!“

“嗖嗖嗖嗖!……”

在連續的梆梆放絃聲中,唐軍開始了第三輪齊射打放。

連綿不斷的弩箭,從一架架神機弩上擊發,在這個天氣昏蒙的下午,那淬了劇毒的弩箭,有如死神手中放出一羣羣飛蝗,它們嗡嗡叫地疾速飛翔着,組成了密集的死亡之網。

立刻,多達一萬餘根呼嘯而出的毒弩箭,向那些面色猙獰,嘶聲狂吼着猛衝而來的清軍,呼嘯着激射而去。

“噗噗噗……”

隨着隱約可聞的弩箭射入人體的悶響,一聲聲彷彿不似人類聲音的慘叫,連綿而起,令人聞之心悸。

由於距離是如此之近,弩箭的射速極快,有相當多的清軍來不及作出反應,紛紛慘叫着,被唐軍的弩箭近距離射殺,故這一次被殺的清軍,比上兩次,要多很多,有將近一千三百名清軍,被唐軍這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弩箭打放,給活活射殺。

但凡被這塗了見血封喉毒素的弩箭所射中的清軍,皆是必死無疑,他們發黑而扭曲的屍體,鋪遍了豁口外圍的空地。

饒是如此,那些近乎癲狂的清軍,彷彿對於自已軍兵的傷亡沒有任何感覺了一般,他們嚎叫着,揮舞着手中的刀劍,衝着豁口處,吼叫着直衝而來。

眼看到清軍即將衝到,唐軍的弩箭打放,到此已再無重新裝填的時間,李定國與祖寬又幾乎同時下令:“全體弩兵注意,立刻放下機弩,取腰刀迎敵!“

“得令!”

而在此時,他們又分別大聲下令:“後面的輔兵準備,聽我號令,給衝上來的清軍,投拋手擲雷,儘可能殺傷清軍!“

“得令!”

在全體弩兵開始把神機弩,全部倒背在背上,並且紛紛取出腰刀,準備近戰迎敵之際,後面的輔兵,已是人人身披燒得滋滋響的火繩,用燃燒的火繩點燃了手擲雷的引火索,作好了投擲的準備。

其實,在這麼近的距離,雖然前有臨時組建的簡陋的工事作爲抵擋,但因是與清軍在同一平面之上,這手擲雷爆炸所產生的破片,還是極可能會傷到自家軍兵的。

只不過,現在戰況如此危險而緊急,李定國與祖寬,皆已顧不了這麼多了。

爲將者,慈不掌兵,這般危急時刻,如果能用全部唐軍的性命,來換取這海參崴堡內城的安全,李定國會毫不猶豫地把他們全部犧牲掉。

清軍很快更近了,李定國與祖寬,二人幾乎同時爆出一聲大吼。

“預備,投!”

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歡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歡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體絞殺第一百六十章 北援錦州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八百八十五章 收復京師 返都北京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幾內亞平定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家顏面何存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
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歡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歡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體絞殺第一百六十章 北援錦州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八百八十五章 收復京師 返都北京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幾內亞平定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家顏面何存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