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

一時氣血攻心,從馬上搖晃着掉下來的盧象升,幸得左右親衛扶住,才未掉下馬來。

悠悠醒轉的盧象升,環視周遭,只見曠野茫茫,晨風勁烈,全軍寂然有如雕塑,不覺眼中噙淚,心如刀割。

“蒼天哪!爲何現在大敵當前,我大明官員,猶不能齊心合力以御外敵,卻還要這般自相掣肘,互相拆臺,究竟是何道理?莫非我大明氣數已盡乎?!”盧象升仰天痛呼:“想我大明傳國二百餘年,何其威武剛烈,如何到了今朝,竟要這般自殺自滅了起來。爾等苟且之輩,行得這般下作行徑,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如何對得起百姓後代啊!”

盧象升悲憤的話語,在朗朗晴空中久久迴旋,全軍靜肅無語,只有風聲來回呼嘯。

劉文秀緩緩策馬過來,靠近盧象升,低聲道:“盧總督,何不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拒之?”

盧象升久久地凝視了他一番,卻艱難地搖了搖頭。

“我盧象升,向來自許爲大明的忠臣孝子,又被皇上委以重任,焉可行此背君之事!現在那幫小人,既然已請得皇上諭旨,我們這些做臣子,又如何可輕拂君令。文秀,你就和王總兵,一道返回京師而去吧。”盧象升苦笑着說道。

劉文秀一臉黯然,他長嘆一聲,再不多言,隨後他便與王樸二人,向盧象升拱手告辭而去。

盧象升望着王樸與劉文秀二部,煙塵滾滾地消失在北面後,才一臉失落與沉重地扭過頭來,與虎大威與楊國柱兩人,領着剩下的一萬兵馬,繼續向涿州行去。

熾熱炎陽下,沉默無言低頭行路的盧象升,那孤寂淒涼的背影,拉得很長很長。

。。。。。。

在盧象升率部南下之際,在山東登州的李嘯,正在全力準備渡海北攻金州。

這是這段時間以來,李嘯在反覆思慮後,終於決定採取的重大行動。

雖然,現在李嘯已令鎮東營營長武壯,率鎮東營主力兵馬,西渡韃靼海峽,並在黑龍江入海口建造廟街堡,但光有這個行動,李嘯認爲力度還遠遠不夠。

現在清軍主力大部入關,皇太極又親統主要的剩餘兵馬,去壓迫遼西明軍,那麼,在清國之中,遼中遼南盡皆空虛,這簡直是給李嘯一個絕佳的偷襲機會。

於是,原本只想做好山東防禦工作的李嘯,已把自已的目光,投向了北邊的金州旅順。

李嘯的計劃是,趁皇太極尚未回返瀋陽之際,用水師載着興中鎮甲營兵馬,全力突襲金州,務必要一舉拿下金州旅順城,再將整個金州之地徹底毀滅。

而在清軍兵馬緊急從遼西回援之時後,已將金州徹底毀滅的李嘯,卻早已回撤山東登州,讓來回奔忙的皇太極,撲個一場空。

李嘯相信,如果這次奇襲金州的計劃能夠成功,那麼,首先會大大緩解遼西明軍的壓力,讓遼西明軍得以順利抽調兵馬入關來援。其次自已在黑龍江入海口的築城工作,也會因爲清軍無力北顧而更加順利。

而如果這次兇猛的偷襲,能把清軍打懞,那皇太極在摸不清自已虛實的情況下,情急之中將入關的清軍主力召回的話,自已就達到了這次北攻金州的最高目的,以圍魏救趙之策,讓清軍最終退兵了。

而李嘯之所以對攻打金州這麼有信心,那就是,現在的他,手中已有大批獨家秘密武器——70門能打32斤實心鐵彈的重型龍擊炮。

由於鐵模鑄炮技術的成功,鐵龍城的火炮廠產量大增,並且一直開足馬力生產。到現在爲止,不包括先前試產的中小型龍擊炮在內,在李嘯軍中,已有能打32斤實心鐵彈的重型龍擊炮70門。而這些龍擊炮,全部集中的登州興中鎮的火炮哨中,這纔是讓李嘯信心十足的關鍵所在。

可以想象一下,僅憑20門各類中小型號龍擊炮,就能順利轟塌臺北西班牙人的聖多明哥城城牆。若是用這70門威力強大,堪稱這個時代最強火炮的重型鋼製龍擊炮,去攻打那二百年前築成的金州旅順城,該是怎麼樣的摧枯拉朽!

而且,李嘯手下,還有那利用繳獲的荷蘭軍火銃,所組建起來的2000人的火銃總,到現在還止,還沒開過刃沾過血呢。。。。。。

李嘯是個說幹就幹的人。

思慮既定的他,立即秘密下達了,渡海北攻金州的命令。

而作爲此次出征行動,最爲重要的水師船隻,李嘯也早已準備好了。

原來,李嘯並沒有把全部的水師,都派去接應鎮東營西渡韃靼海峽,在那裡的水師,基本只以中小型艦隻爲主。這是因爲,在黑龍江入海口處的清軍水師,基本不存在,故李嘯可以放心地只派了小型艦隻前往。

而各類大型戰列艦和一號二號福船之類的主力戰艦,皆全部聚集在登州港口,等待他的下一步命令。

與此同時,李嘯手下的安全司人員,也在緊急出動,讓那安插在清軍的內鬼,原東江鎮副總兵沈志祥王庭瑞等人,做好提前規避,以免因爲不知情,而白挨李嘯一頓打。

崇禎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李嘯讓興中鎮主將田威,領着興中鎮乙營兵馬留守登州,自已則與興中鎮副將劉國能一起,親統唐軍興中鎮甲營兵馬,以及裝備了70門重型龍擊炮的火炮哨,2000人火銃手,還另外帶有1000人的玄虎重騎,1000人的飛鷂子,1000人的橫行哨,分乘40多艘大中型艦隻,浩浩蕩蕩一路北去。

海天一色,浪涌濤起,佇立在指揮艦升龍號上的李嘯,心頭十分激動。

他忽地想起,在這個時代出生金州的他,自崇禎六年離開金州後,自今已有七年了,終於能以征服者的姿態得返故鄉,何其快哉!

李嘯又想起,自已的出生地靠山屯,那些被清軍殺光的鄉親們,以及自已慘死的母親與未過門的媳婦,還有那與自已一道殺敵卻命喪盤龍山的獵戶肖大全與肖二,這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他心頭不斷涌現,讓李嘯一時無盡感慨。

各位鄉親,李嘯現在,終於回來了,終於有機會,來給你們報仇了!

李嘯將拳頭一把攥緊,堅毅的臉龐上,驟然閃過一道猙獰之色。

此時,已是農曆五月底,一路北行的艦隊,乘着浩蕩南風,不過兩天的功夫,金州的海岸,有如從海天之間冒出的一條黑線,隱隱可見。

由於李嘯安全司人員的暗中行動,早已得到情報的沈志祥王庭瑞等人,已然率全體水師遠避皮島,放任李嘯水師自由通行,不敢有半點阻攔。

日頭偏西之際,李嘯的全體艦隻愈發駛近,終於可以看到,遠處旅順城,那灰濛濛的模糊影子。

“全軍聽令,全體艦隊直駛入旅順口。艦隊靠岸後,全體軍兵,在旅順口登陸下船!”李嘯凜然下令。

“在下遵令!”

旅順口,原名獅子口,公元1371年,明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馬雲、葉旺二將率軍從山東蓬萊乘船跨海在此登陸,收復遼東,因海上旅途一帆風順,遂將獅子口改名旅順口,一直沿用至今。

這旅順口,乃是天然深水良港,是金州最大的港口,極利於李嘯那些大型的水師船隻停泊,故李嘯毫不猶豫地選擇在此登陸。

從旅順口上岸後,往西徑行不過數裡,便是旅順城。

當年,明軍從旅順口上岸後,便在這裡,建造了周長六裡的旅順城,歷兩百餘年,擴建到周長八里有餘。

對於明朝來說,這旅順城的戰略位置,極爲重要,它南接登萊海防,西衛京津門戶,東聯外援朝鮮,北防崛起的的清朝。實在是一處極爲要緊的要衝咽喉之地。從某種意義來說,對明朝來說,能否守衛住旅順,乃是關係到朝廷的興衰的根本。

只可嘆,在真實歷史上,這金州旅順,於崇禎六年七月,最終淪陷於清軍之手。

當年,皇太極令鑲紅旗固山額真嶽託和正藍旗主德格類共率1萬後金軍精銳,匯同孔有德、耿仲明的1萬多人投降部隊,從陸海兩路合力進攻金州。

見清軍來勢兇猛,東江鎮總兵黃龍,遂率全部守軍奮勇擊敵,經過一番血火惡戰,終因“火藥矢石俱盡”,後繼無援,致遭敗績。

在萬分危急中,他料定旅順已難固守,便派部將譚應華攜帶總兵官的印信跨海去山東,並在遺書中寫下“生前不愛五尺軀,死後惟有三尺劍”的千古名句。

諸事安排完畢後,崇禎六年七月七日,黃龍與其長子黃策親自上陣殺敵,雙雙身被重創而亡。隨後,部下驍將李惟鸞、以及項作臨、樊化龍、張大祿、尚可義等黃龍下屬部將,均在血戰中陣亡。城破之日,清軍在旅順城中大肆燒殺搶掠,旅順男女老幼5302人都成爲後金大軍的俘虜。

在李嘯艦隊,朝着旅順口靠近駛來之際,那些懶懶散散的沿海防堡的清軍,才終於驚愕地發現,從蒼茫無垠的大海上,竟有一支浩浩蕩蕩的大型明軍船隊前來。

淒厲的天鵝號聲,高亢地響起。明軍入襲的警報,迅速地傳到了正在旅順城中。

而此時,旅順城中的守將完顏葉臣,正在舉行一場宴會。

完顏葉臣,是一名爲滿清征戰多年的著名將領,姓完顏氏。世居兆佳,後隸滿洲鑲黃旗。自後金天命四年(1619),從老奴攻打明朝鐵嶺的蒙古宰賽援軍以來,歷經大小戰陣不計其數。崇禎六年攻打金州時,他就作爲嶽託的部下,爲後金軍順利攻下金州,立下了赫赫功勞。

而在攻下金州後,清軍主力撤回,只留下時爲三等子爵的完顏葉臣,率領其部,長駐旅順。

隨後,完顏葉臣繼續爲清廷東征西殺,並曾多次入關侵明,到現在,完顏葉臣已升爲固山額真,率領着鑲黃旗3000兵馬,駐守在金州一帶。而整個金州,除了散佈在金縣、青泥窪,木場驛等處的滿洲清軍1000餘人外,駐於重鎮旅順的滿洲清軍,則有近2000人。

除此之外,在旅順城中,還有智順王尚可喜部下,時爲副總兵的許爾顯的漢軍2000人,整個旅順城的佈防兵力,達到了近4000人。

有這4000兵力駐守,如果沒有大的戰事,守衛這旅順一地,實是綽綽有餘。故而,在李嘯率軍悄然來襲之前,已經多年沒有任何戰事的旅順,防備極爲鬆懈。

此時,在旅順城中清軍大營的官邸中,完顏葉臣與一衆滿州軍官,在此處,按滿洲習慣,開起了燒烤宴會。

官邸大廳之中,生着熊熊烈火,巨大的火堆上,炙烤着一隻滋滋冒油焦黃誘人的全牛架子,完顏葉臣以及一衆滿州將領,皆按滿洲習俗,席地而坐,每人都只穿着貼身短衣,手執一個巨大的黃銅酒杯,一邊仰脖痛飲,一邊不時用小刀割下一塊烤得外焦裡嫩的牛肉,塞入口中嚼得油沫直冒。

這一衆滿州將領,此刻已然半醉,全無上下禮儀,互相噴着酒氣,不停地用滿語說着粗鄙的下流話和妓院見聞,以互相取樂。

熊熊跳躍的火光,映着完顏葉臣已然酡紅的面容。

這是一張典型的後金女真族人臉孔,歪八字眉,下斜長眼,一張瘦長臉,嘴角下撇,下頦尖細,剃得發青的腦袋後面是兩條細小油膩的金錢鼠辨。

“肅親王真不夠意思啊,平日裡總說我們額真大人是他心腹之將,這次南征蠻子,卻硬是不帶額真大人和我等,說什麼金州之處地勢險要,非得大人在此,方可平安守衛。哼,這番話,連最愚蠢的漢人尼堪也不信吧。”一名喝得醉醺醺的甲喇模樣的滿州軍官,翻着白眼喃喃而道。

此人雖是酒話,卻說出了完顏葉臣的心裡話。

手持一大塊牛肉的完顏葉臣沒有說話,他一臉的絡腮鬍子上,滿是髒兮兮的油膩,熊熊跳躍的火光映照下,讓完顏葉臣整張臉孔頗爲扭曲,更加明顯地勾勒出他臉上,那明顯的不滿與憤恨。

“就是,現在這金州,我軍已守了快七年了,半個明軍都未見過。更何況,現在的明軍,在我軍連年打擊下,早以嚇破了膽,如何會有人敢來!可惜呀,這番入關立功的機會,就這麼白白失掉了,不然,老子怎麼也要多抓幾個包衣阿哈回來,對了,還要多抓幾個美貌漢女回來,給咱好好暖暖身子。”一名面孔上有一道猙獰傷疤的滿州軍官,亦一臉失落地說道。

“別說了!主子們的意思,不是我們這些奴才可以隨意揣摩的。”完顏葉臣怒喝一聲,心煩意亂地打斷他們的抱怨。

達爾襄對肅親王豪格不帶自已入關擄掠,心有怨恨是真的,但真讓他放肆地批評主子,他也沒那個膽量。

畢竟,豪格是主子,他完顏葉臣只是主子的奴才,所以主子既發了話,奴才就是再不情願也只能接受安排。

更何況,自豪格因爲強娶蒙古臺吉博洛的女兒一事,皇太極爲了懲戒他,將他的這鑲黃旗旗主之位也給虢奪了,若再要強去責備,已暫時失去權勢的豪格,卻也失之偏頗。

在完顏葉臣復將滿滿一銅杯水酒,全部灌入喉嚨之際,砰的一聲,官廳大堂的大門,被一個報信的小兵,猛地推開了。

受此一驚的完顏葉臣,一口酒來不及下嚥,嗆得咳嗽不止。

隨着大門的推開,那淒厲的報警天鵝號聲,頓時隱約可聞。

一衆滿州將領,頓是人人一臉驚疑。奇怪了,怎麼好端端的,這警報怎麼響起來了?

“你這廝爲何這般無禮闖入,外面又爲何響了警報?!”完顏葉臣咳嗽稍止,便皺起眉頭,聲色俱厲地對這報信小兵大喝。

“稟額真大人,大事,大事不好了!”小兵一臉驚恐氣喘吁吁地回答:“有,有大批明軍艦隊,正徑直朝旅順口方向,疾馳而來!”

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襲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調兵,北求援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羅網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七章 攢典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後的更大危險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七百九十五章 兩倍迎敵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頭激辨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計只爲賺你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七章 攢典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強敵,何以應對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
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襲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調兵,北求援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羅網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七章 攢典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後的更大危險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七百九十五章 兩倍迎敵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頭激辨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計只爲賺你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七章 攢典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強敵,何以應對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