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

馬蹄隆隆,直奔內城。

鮮豔的軍旗在風中翻飛,雪亮的刀槍在陽光中閃爍,數千軍兵浩蕩入城,氣勢煊赫,充滿了凜凜的壓迫感。

身着赦黃龍袍,率領一衆軍兵從永定門入城的李嘯,這一刻,忽有一種極不真實的感覺。

是不是,自已穿越過來的所有努力,是不是,只是爲了當下這一刻。他策馬緩行,仰望那長滿青苔的高高城門與堞垛,又環視周圍簇擁他前行的一衆武將,心下又是莫名的感慨。

開弓沒有回頭箭,這個皇帝,孤當定了!

入得甕城,李嘯忽又勒住馬蹄,轉向衆人吩咐道:“諸位隨朕入城,卻萬萬不可驚擾百姓與宮廷。如有有任何人敢乘火打劫,聚衆作亂,必當嚴懲!”

“陛下放心,屬下一定盡力約束部下,嚴明軍紀,有作亂者,必斬之!“

“好,全軍走中間大道,直往皇宮。”

”得令!“

唐軍向來軍紀嚴整,又有文官督軍,膽敢挑犯軍律者寥寥無幾。此時擁立李嘯爲帝,大軍兵入京師,又得李嘯親令,更是再無一人敢犯秋毫。

一隊隊唐軍士兵,一隊隊五城兵馬司的軍卒,他們把守城門關防,走上城頭巡邏,四處宣佈着這一驚天動地的變革。一張張榜文公告也四處張貼起來。

唐軍此番入城,京中的許多百姓都早已風聞李嘯被部下黃袍加身的經過了,各人俱覺事情情重大,萬萬輕忽不得。故呆在家中不出,又見街上大隊士兵過往,軍旗翻飛,鐵流滾滾,更是大氣一聲也不敢出。

事情來得太突然,時局變的太快,快的人眼花繚亂。京城的普通百姓,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李嘯在一衆武將簇擁下,離開永定門甕城,一路北行,從正陽門進內城,經過棋盤街、燈市、城隍廟市、內市等熱鬧場地,再從麗正門進入皇城。

全軍將士列成縱橫隊,再從此處經過承天門,全體人員在此下馬,再一齊步行過了端門,便終於來到了紫禁城的正式入口,午門。

而在此時,午門門外,已跪滿了烏壓壓的滿朝官員,他們見到李嘯身披黃袍到來,皆是一臉喜色,紛紛衝着李嘯高呼萬歲。

而李嘯本人,卻是一眼就看到了,那個已換了普通便衣,正與諸官一齊恭敬跪立於地的少年,這個由他親手扶上帝位的安平皇帝,朱慈炤。

這一刻,李嘯內心,忽然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親手扶他上位,又隨後奪其帝位,這樣的事情,雖是古代常見,但在自已親手操弄這一切,李嘯才知道,真實的滋味卻是何等難以言述。

而這個無辜的懵懂少年,經歷這樣的事情,真不知此刻的他,內心究竟是什麼感受。

李嘯一聲輕嘆,快步上前,親手將朱慈炤從地上扶起。

”陛下,羣臣逼迫,乃至於此,非是李嘯本願也……“李嘯臉上擠出笑容。

”唐、唐王……“朱慈炤渾身發顫,不敢直視李嘯雙眼,連話都說不下去。

也許,他是不知道,到底要如何稱呼李嘯才合適吧。

而在這尷尬時刻,太監曹化淳一聲輕咳,打破沉寂,開始大始宣讀,那早已由陳子龍姜曰廣等人準備好的禪位詔書。

“諮爾唐王:夫玄古權輿,悠哉邈矣,其詳靡得而聞。爰自書契,降逮三、五,莫不以上聖君四海,止戈定大業。然則帝王者,宰物之通器;君道者,天下之至公。昔在上葉,深鑑茲道,是以天祿既終,唐、虞弗得傳其嗣;符命來格,舜、禹不獲全其謙。所以經緯三才,澄序彝化,作範振古,垂風萬葉,莫尚於茲。自是厥後,歷代彌劭,明既嗣德於放勳,唐亦方軌於重華。諒以協謀乎人鬼,而以百姓爲心者也。昔我祖宗欽明,辰居其極,而明晦代序,盈虧有期。翦商兆禍,非唯一世,曾是弗克,矧伊在今,天之所廢,有自來矣。惟王體上聖之姿,苞二儀之德,明齊日月,道合四時。乃者社稷傾覆,王拯而存之;中原蕪梗,又濟而復之。自負固不賓,幹紀放命,肆逆滔天,竊據萬里。靡不潤之以風雨,震之以雷霆。九伐之道既敷,八法之化自理。豈伊博施於民,濟斯黔庶;固以義洽四海,道威八荒者矣。至於上天垂象,四靈效徵,圖讖之文既明,人神之望已改;百工歌於朝,庶民頌於野,億兆踊,傾佇惟新。自非百姓樂推,天命攸集,豈伊在予,所得獨專!是用仰祗皇靈,俯順羣議,敬禪神器,授帝位於爾躬。大祚告窮,天祿永終。於戲!王其允執其中,敬遵典訓,副率土之嘉願,恢洪業於無窮,時膺休祐,以答三靈之眷望。”

李嘯耐心聽完曹化淳唸完這段長長的禪位詔書,雙手接過,以示同意。

見李嘯接過詔書,曹化淳輕籲一口氣,又大聲喊道:“天命所歸,萬民所望,唐王天縱之姿,神武之表。輔佐朝廷,南征北戰,弔民伐罪,居功至偉。其仁德歸於天地,其英武卓絕古今,天下歸心,四海賓服。正可應天順人,登坐大寶,即皇帝位。”

李嘯微微一笑,複道:”朕德基淺薄,今登帝位,實賴諸公之力也。諸公隨朕一道入殿。“

他一言方畢,文武百官又是歡呼一片,接着,李嘯下令,令將士駐守午門外,他便在文武百官簇擁下,從容從午門而入,直往建極殿。

入得殿門,見到上面閃閃發光的龍椅寶座,李嘯又是滿心感慨。

他再不多言,緩步上前,走過丹階,於龍椅上坐定。

李嘯方坐穩,衆人又匍匐於地,連呼萬歲,山呼海嘯之聲,滿布雲空,激盪天際。

見到伏跪滿堂的文武朝臣,李嘯心下莫名快慰。

自穿越到這個世界,歷時十有四年,終於榮登帝位,力掌乾坤,這一刻,該是到了榮耀的頂端,到了人生的巔峰了吧。

”衆卿平身。“

”謝皇上。“

隨後,贊畫陳子龍於殿前,展開詔書,當衆宣讀。

皇帝臣嘯,敢用玄牡,昭告於皇天后帝:唐王以歷運斯既,否終則亨,欽若天應,以命於嘯。夫任是司牧,惟能是授;天命不於常,帝王非一族。唐謝虞受,漢替魏升,鹹以君德馭四海,元功子萬姓,故能大庇氓黎,光宅區宇。齊代雲季,世主昏兇,狡焉韋慝,是崇是長,肆厥奸回暴亂,以播虐於我有邦,俾溥天惴惴,將墜於深壑。九服八荒之內,連率嶽牧之君,蹶角頓顙,匡救無術,臥薪待然,援天摩訴。衍投袂星言,推鋒萬里,厲其掛冠之情,用拯兆民之切。銜膽誓衆,覆銳屠堅,建立人主,克翦昏亂。遂因時來,宰司邦國,濟民康世,實有厥勞。而晷緯呈祥,川嶽劾祉,朝夕坰牧,日月郊畿。代終之符既顯,革運之期己萃,殊俗百蠻,重譯獻款,人神遠邇,罔不和會。於是耋公卿士,鹹致厥誠,應以皇乾降命,難以謙拒。齊帝脫屣萬邦,授以神器。衍自惟匪德,辭不獲許,仰迫上玄之勝,俯惟億兆之心,宸極不可久曠,民神不可乏主,遂藉樂推,膺此嘉祚。以茲寡薄,臨御萬方,顧求夙志,永言祗惕。敬簡元辰,恭茲大禮,升壇受禪,告類上帝,克播休祉,以弘盛烈,式傳厥後,用永保於我唐。惟明靈是饗。

詔書宣讀完,下面文武百官又是齊齊跪地,連呼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山呼,聲音在大殿裡久久迴盪。

李嘯展開雙手,微微向上虛擡,朗聲道,“衆愛卿,免禮平身!”

“謝萬歲。”

李嘯目光在殿上諸人身上掃過,那是一種君臨天下,俯瞰衆生的感覺。

現在,他李嘯就正式登基做了皇帝,從此,這天下江山,由他主宰!

黃袍加身,登皇帝位後,李嘯又開始擇選吉日,正式舉行登極大典。

登極大典前,李嘯派遣陳子龍爲代表,先到天壇、地壇、太廟、社稷壇,向天,地,祖先等通報一番。

典禮的當天,皇家侍衛嚴密駐守紫禁城各道大門。

天還沒亮,王公大臣都已經穿戴朝服,依次進入紫禁城。

太和門外,陳設着皇帝的步輦,太和門屋檐下,陳設着丹陛大樂的樂隊。太和殿屋檐下,陳設着中和韶樂的樂隊。

太和殿廣場東西兩側,陳設着旌旗,傘蓋等鹵簿儀仗。

太和殿所有的大門,都一齊打開。

大學士會同禮部官員進入太和殿,分別將皇帝登極的詔書,寫有賀辭的表文,筆墨紙硯等放置在不同的桌案上。大學士到乾清門取出皇帝玉璽,送到太和殿皇帝寶座正南方的桌案上。

一切都準備好了,天色漸亮,皇帝李嘯由乾清門左旁門出,前往中和殿。在中和殿寶座就座,那些即將在典禮中指揮引導的各級官員,提前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

圜丘告祭禮,禮成,遣校尉設金椅於郊壇前之東,南向,設冕服案於金椅前。

文武百官按職位高低,望座位跑奏曰:“告祭禮成,請即皇帝位”。接着羣臣扶擁李嘯至龍椅上坐,百官先排班,執事官舉冕服案、寶案至前。

行告天地之禮後,李嘯就赴奉天殿謁告祖宗,畢,具袞冕謁詣奉天殿即位。

尚寶司設寶案於奉天殿,鴻臚寺設表案于丹陛上,教坊司設中和韶樂,設而不作,鴻臚寺設詔案及錦衣衛設雲蓋、雲盤於奉天殿內東,別設雲盤於承天門上設雲輿,於午門外設宣讀案,於承天門上西南向。

是日早,鳴鐘鼓,錦衣衛設鹵簿大駕,上服袞冕御華蓋殿,文武官員各具朝服入丹墀內俟候,鴻臚寺引執事官進至華蓋殿,將行禮之時,即傳旨百官免賀,只行五拜三叩頭禮,傳畢,方引執事官就次行禮讚。

各供事奏請升殿,上由中門出升寶座,錦衣衛鳴鞭,鴻臚寺贊五拜三叩頭禮,訖,百官出至承天門外伺候,鴻臚寺請頒詔,翰林院官捧詔授禮部官,由奉天殿左門出,錦衣衛於午門前候,捧詔置雲輿中,導至承天門上開讀,行禮如常儀禮,畢,禮部官捧表送司禮監交收。

至此,李嘯終於正式登基。

李嘯當了皇帝第一件事情,就是定國號。

天下換了主人,國號當然也要改一改。李嘯現在登基爲帝,自是首先要面對這個問題。

當然,他也曾想過,暫時不要更改國號,繼續使用大明的國號,如此一來,能夠繼續安穩人心,特別是對於明朝的宗室藩王來說,李嘯若能延續明的國號,自是極受他們歡迎。

不過李嘯對於這個問題,已仔細考慮過,他最終還是決是,更換國號,創建一個嶄新的國度。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都做了皇帝了,那就乾脆一步到位,不再使用明朝這個舊國號,而是創建一個更適合這個龐大國度的全新國號。

至於各地明進宗藩臣民,李嘯相信,在天下一統江山已定的情況下,那些人其實翻不起什麼大浪來,就算其中有一兩個不識時務者,在強大威威的唐軍面前,也將被迅速剿滅。

那麼,對於新國號,李嘯打算用什麼呢?

李嘯思來想去,最終決定,採用唐爲國號。

大唐在歷史上,無論是文化還是武功,皆是中華巔峰,只有這樣一個輝煌的國號,才配得上自已開創的萬里江山與恢宏氣象。

更何況,自已姓李,正好名正言順地傳承唐祀,從歷史的延續來看,都是極爲合適的事情。

最終李嘯選用了唐做爲自己的國號,年號定爲貞興。

如此年號,有繼唐朝貞觀之治的想法,更彰顯他要繼續開拓進取之願望。

公元1649年,大唐開國,定爲貞興元年。

大明朝立國二百七十餘年,到此而終。

李嘯尊父親爲太上皇,尊母親爲皇太后同日,李嘯封元配朱媺珮爲皇后,長子李成爲秦王,次子封晉王。封祖婉兒爲貴妃,其餘妾侍,皆封嬪妃,諸女皆封公主。

接着,李嘯一家人,均從唐王府,搬進了紫禁城,分宮別院居住。

最後,李嘯下令,將禪位的朱慈炤,分封至澳洲塔斯馬尼亞島,賜爵歸命侯,讓他在那裡繼續繼承明朝國號,成了大唐王朝的永久屬國。

李嘯這般做法,算是對得起當初對崇禎的承諾了。

力扶其子,不絕其祀,崇禎先帝,微臣盡力了。

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體絞殺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六十章 劫持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四百零二章 擴軍平南鎮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三百七十章 兵臨復州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圍馬尼拉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四十章 祖寬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二百一十七章 無間道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
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體絞殺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六十章 劫持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四百零二章 擴軍平南鎮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三百七十章 兵臨復州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圍馬尼拉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四十章 祖寬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二百一十七章 無間道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