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

當然,劉良佐其實還有一個選擇。

那就是,乾脆趁此機會,反叛弘光僞朝,率領全軍向唐軍投降。從此之後,爲重興皇帝效力,從而爲自已與部下,謀取一條最爲現實也最爲可靠的出路。

只不過,這樣的念頭,方在劉良佐腦海中泛起,他便立即打消了。

想當初,自已曾與原山東總兵劉澤清一起,與李嘯對戰不休,雙方互爲死敵,結下了莫大的怨仇。故而,現在的自已,只怕是就算放下臉皮與尊嚴國,來向唐軍屈膝投降,也沒什麼好果子吃了。

再退一步說,就算唐軍願意接納自已歸降,但按唐軍的慣例,是向來不許軍中有獨立勢力存在的。故自已若投降唐軍,只怕從此之後,自已想要再象今天這樣,在淮徐兩地當個擅作威福的土霸王,當是再不可能。

更大的可能是,自已手下的軍兵被改編,地盤被奪佔,自已成爲一個近乎虛名般的存在,從此之後,縮頭做人,任人宰割,不管受到任何委屈,也只能乖乖閉嘴,不能多說一句抱怨。

而更極端的情況,便是李嘯這廝拔屌無情翻臉不認人,如歷史上的曹操對蔡蝐一樣,收編其部下與地盤之後,立即尋了個由頭將其殺頭了事,這無疑是最悲慘的結局了。

這樣看起來,似乎只有第一條方案,最爲可行,也最符合自已的切身利益。

畢竟,如果能賭一把,讓自已這近五萬軍兵,全部撤退回淮安府城,憑着堅固的城池,憑着充足的糧餉,堅持到左良玉或黃得功的援兵到來,應該不成問題。、

而只要唐軍一走,自已當可再度重新奪回整個淮安乃至徐州等地,從而重整旗鼓,再整江山,恢復先前的地盤與勢力。

想到這裡,來回踱步的劉良佐,終於在房間中站住了腳步,心下拿定了主意。

“去,把澤涵叫來。”劉良佐扭頭對旁邊的護衛說道。

護衛應聲而去,不多時,一名約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快步來到劉良佐房中。

這名年輕人,便是劉良佐的獨子劉澤涵。他自成年後,一直跟着父親劉良佐做事。有道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他的這個獨子,算得上是劉良佐的得力助手。

“父親有何吩咐?”年輕人一進房間,便急急發問。

“涵兒,爲父命你,立刻前往淮安北面各軍堡,儘快通知駐守於當地的各部隊,立即全速返回淮安府中。務必要趕在唐軍到達前,帶領全體部隊返回。此事關係重大,爲父不敢輕託他人,萬望你能切實辦好!”劉良佐手撫其肩,一臉語重心長的模樣。

“放心吧,父親,孩兒此雲,一定辦好差事,一定會盡快帶着主力部隊返回淮安。”劉澤涵拱手回道,臉上猶然一副滿不在乎的表情。

劉良佐看着面前似乎大不以爲然的兒子,內心有種無法解釋難以言表的憂慮,卻又不好多言,只能重重地在兒子肩頭拍了拍,以示鼓勵。

兒子領命而去之後,劉良佐也沒閒着,他立即下令,讓手下部將緊急出動,對唐軍必經之路上的幾個軍鎮嚴加防範,爭取儘可能地多拖唐軍行進的速度。

與此同時,劉良佐還派出信使,南下揚州,去向離自已最近的黃得功求救。

眼下軍情緊急,唯一能指望的軍鎮,也只有黃得功部了。

雖然,他與時爲靖南伯,授職揚滁總兵的黃得功,關係一向並不怎麼好,二人也不怎麼往來。現在這緊急時刻,揚滁總兵黃得功能不能看在同爲朝廷同僚的份上來救他,亦是未知數。但是,現在這樣的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劉良佐已如一個快要溺水的人一般,哪怕只有萬份之一的機會,也想要撈取一根得以活命的救命稻草。

只不過,劉良佐到底還是低估了唐軍的前進速度,與他們的攻擊烈度。

唐軍自攻下喻口鎮後,立即一路西攻,從喻口鎮到淮安府城上的各個州鎮,諸如馬邏鄉、蘇咀口等處,在唐軍第七鎮兵馬的強力威懾與攻打下,幾乎皆是一鼓而克。劉良佐派出的手下將領,非死皆降,基本沒有給唐軍造成任何值得一提的阻礙。

僅僅在六天之後,一路西進的唐軍,就直趨淮安府城,三營兵馬分列淮安的東、南、西三門,將淮安城三面逃跑之路全部截斷,僅留下北門一門出外通行。

這便是唐軍的圍三闕一之計。

淮安城城池十分堅固,唐軍並不急於攻打,相反地,他們反而故意留出北門不圍,看似留給了城中守軍一條生路。他們這般做法,倒是讓城中的劉良佐部軍兵,更加地混亂不堪。

唐軍現在,其實並不是特別想立即拿下這座僅有五千餘守軍的淮安城,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更大的目標,是想要圍殲劉澤涵從北邊帶回的五萬餘名守軍。

自從那些降將口頭得知了,劉良佐已派出自已的兒子劉澤涵去北邊調回駐守的兵馬後,唐軍主帥曹變蛟就下定決心,以圍點打援的形式,首先消滅劉澤涵部這三萬兵馬。

畢竟,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纔是作戰的關鍵所在。只有把這五萬餘名守軍全部消滅了,唐軍纔再無後顧之憂,能在拿下淮安府城後,再立即南下進兵揚州,去攻打揚州黃得功部。

故而,曹變蛟在對淮安府城進行包圍之後,立即派出大量哨騎,深入淮安府北邊哨探,以期儘早發現劉澤涵率兵返回的消息與情報。

而這時的劉良佐,他在城頭看到城外鋪天蓋地圍堵的唐軍兵馬,心下的悲涼,簡直難以言表。

堂堂廣昌伯,堂堂淮徐總兵,如何竟落得如此境地!

現在已成甕中之鱉的他,當然知道,唐軍之所以給他留着北面城門不圍,其真實目的,無非是想着等他率部突圍之際,再於城外全部加以消滅。

這樣的方式,對於唐軍來說,可謂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消滅劉良佐部的手段,對於淮安府城的損害亦是最小。

只不過,現在的自已,既已下定決心死守,就決不會輕易上唐軍的當,不會傻乎乎地突圍離去。

劉良佐忽然悲哀地發現,現在的自已唯一能做的,除了等待,還是等待,再沒有任何改變局面的辦法了。

現在只有等着兒子云把北邊的主力帶回,同時等着南面的黃得功能發兵來援,看看他能不能看到同僚的份上,儘快發兵援助自已一把。

只不過,這般幻想,能有多大機率會實現呢?劉良佐的內心,半點也沒底。

所以現在的他,象一隻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在城頭來回打轉,哀聲嘆氣,惶然無措。

讓劉良佐所想不到的是,就在劉澤涵急匆匆帶着約三萬餘兵馬,從北面緊急撤回之際,他們在離淮安府上百里外的泗陽,就被唐軍的巡邏哨騎給發現了。

劉澤涵此番此上,因爲時間緊急,考慮到淮安府城已如風中枯葉,隨時可能落入唐軍之手,爲免遲則生變,故他只來得及通知離得近的一些外派軍隊,在蒐羅了約三萬餘人後,便急急率軍趕回。

這些晝夜兼行急急趕路的回援兵馬,萬萬不會想到,他們現在纔到泗陽,唐軍就打到淮安府城之下,並已將淮安府城加以重重圍困。更不會想到,一路急趕的他們,已被那些遠遠放出的唐軍哨騎,迅速地給發現了具體的行蹤與動向。

哨騎們立即將這個重大的消息,回稟給了唐軍第七鎮鎮長曹變蛟。

聽到有三萬餘人的兵馬,正從北面匆匆回趕,曹變蛟當機立斷,令三營兵馬,皆只留下一總槍兵與一總盾兵,以及與全體的火炮部隊,令副鎮長靳統武統領其部,繼續圍堵城池,以防淮安府城中的敵軍趁機逃脫。

而他自已,則帶着約兩萬餘人的唐軍主力部隊,全軍北上,渡過淮河,直趨泗陽而去,準備在這裡,徹底消滅劉澤涵部。

唐軍主力一路急趕疾進,終於在泗陽南面數十里外的三義鎮,與劉澤涵部兵馬,正面相碰。

原本急急趕路,人馬皆是疲憊不堪的劉澤涵部,見到前方的地平線處,突然涌現出看上去近乎無邊無盡的唐軍兵馬,這位少歷戰陣的年輕人,幾乎驚駭得掉下馬來。

沒想到啊,唐軍主力竟然已到了這裡,竟是要來狙擊自已這支南下入援的部隊,那豈不是說,淮安府城已經,已經……

劉澤涵未敢再往下想,他慘白的臉上,竟已是冷汗涔涔而下。

很快,他見到對面的唐軍已擺開陣勢,極有氣勢與章法地憑河佈陣,劉澤涵內心更是緊縮成一團。

他萬般無奈,只能下令部下亦趕緊佈陣,作好戰鬥準備,要與唐軍打好這場猝不及防的遭遇戰。

三萬餘名晝夜趕路,早已疲憊不堪的已部兵馬,急急地按對面的陣展寬部,擺出一個大小相仿,鬆散而粗糙的陣型。

劉澤涵見到部下這般疲憊,如此應付了事的佈陣,不禁眉頭大皺。他又遠遠看到對面唐軍陣型嚴整,森嚴肅殺的景象,不由得更是在心頭暗歎不已。

這樣的局面,以無備對有備,又以疲師對精旅,這場戰鬥打下來,只怕是自已只會凶多吉少……

想到這裡,劉澤涵全身發冷,不寒而慄。

就在全軍列好陣列,兩軍對圓之後,對面卻並未立即開戰,反是一員身着精鋼鎧甲,肩系鮮紅披風的將領,緩緩策馬來到離自已陣前約一箭之地外,停止馬蹄。

“對面敵將,本將乃是唐軍七鎮鎮長曹變蛟,你可否出來與我面談一番。本將有話要對你詳談。”

劉澤涵聞言,略一思怔,便立即策馬而出,來到陣前。

他凝視着對面那名威風凜凜的唐將,沉吟了一下才道:“本將乃是廣昌伯劉良佐之子劉澤涵,曹變蛟,你有何話,儘可對本將直說。”

曹變蛟看到對面這位面容清俊,不過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淡淡一笑,便道:“劉澤涵,本將想對你說一句。你部兵馬,疲憊遠行,陣伍不整,實非是我軍之對手,若硬要交戰,只恐爾部會速敗至不可收拾。還望你能認清局勢,不要這般年輕,就身死名滅於這河畔之地,未免太過可惜。”

聽了曹變蛟的話,劉澤涵內心翻涌,五味復陳。

唉,投降啊投降,說起來容易,真要自已這般做來,卻又是何等艱難。

他低着頭沉思了一陣,便擡起頭來,哏聲道:“曹將軍,自古以來,焉有兩軍對陣之際,就一刀一矢不發,便全軍投降之理。本將雖然才具平常,卻也不能這般無所作爲,將來徒被人揹後恥笑。就讓我們好好戰上一場,你若能戰勝於我,再作處置,亦不爲遲!”

聽了劉澤涵這番話,曹變蛟不禁呵呵冷笑。

他也不再多話,返回陣中後,立即下令,全軍進攻。

唐軍聞令而動,鼓聲隆隆,號角震天,那九千名火銃手,一字當先,呈極爲整齊之的前後兩排之勢,向對面陣形散亂人心不穩的敵軍,平壓而去。

抵近到一百八十餘步時,唐軍停住了行進的腳步,前排的火銃手,人人手中平端燧發魯密銃,齊齊瞄準了對面惶惶不安的敵軍。

“預備,放!”

“砰砰砰砰!……”

上下兩排燧發魯密銃,那黑洞洞的槍口,連排的鮮紅餘焰一齊飄飛,有如一條長長的鮮紅綢帶。大團大團嗆鼻的白色硝煙涌起,瞬間瀰漫了整個陣地,八千五百多顆顆細小的三錢重鉛彈,有如一齊撲飛而去的死亡蜂羣,發出輕微而歡快的鳴叫,向對面的倉皇不安的劉澤涵部猛撲而去。

無數呼嘯而來的死亡蜂羣,啾啾地獰笑着,迅速鑽入對面的敵軍身體之中。

最前排的劉部軍兵,立刻有許多人身上象變戲法一樣,綻放出了朵朵血花,被擊中的人,就象突被重錘猛擊了一樣,仰面倒栽而下。

第一輪齊射,在尚未到達準確射擊範圍之時,唐軍的這番開火,就至少造成了二千多名敵軍當場死傷。原本就疲憊不已極度驚惶的劉部兵馬,竟然瞬間崩潰,陷入了無可收拾的混亂。

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鳳伯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三十章 規劃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幾內亞平定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五章 夜遇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六百二十九章 復有何路可走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懷心思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幾內亞平定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
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鳳伯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三十章 規劃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幾內亞平定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五章 夜遇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六百二十九章 復有何路可走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懷心思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幾內亞平定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