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兵部題稿

古裡甲帶着族人抵達渾江渡口後,百多人全部被允許過江,住在渡口堡寨之中。隨後,古裡甲有幸目睹了術虎所部五百人馬渡江的場景。兩隻寬大的木筏在繩索的拖拽下交錯往返,不消一個時辰,五百名騎兵以及近千戰馬便全部回到渾江南岸,中間沒有一人一馬落水。這速度令古裡甲認識到蘇翎所部武力的強悍,不禁暗自慶幸自己算是走對了一步。所以當趙毅成提出讓古裡甲隨行前往千山堡時,古裡甲一口答應下來。

在這鴨綠江沿岸一帶,誰的勢力強大,誰便可以擁有一切,既然努爾哈赤瞧不上古裡甲那點人馬,便不妨與蘇翎多走近一些,瞧那騎兵鐵甲的寒光,相對來說,這蘇翎所部的威脅要遠大於努爾哈赤。值得一提的是,從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鐵甲,五十多人馬起兵起,多年來征服無數部落、土地,人口,但被征服者並非即刻便被統一成一個完整的女真族。這些彼此常年交戰的部落,骨子裡只有部族觀念,對於女真族這個提法實在還差的太遠,一個民族的真正凝聚力不是在短短几十年內便能形成的,何況這些人僅僅是一些部落性質。這古裡甲不過是其中之一較有代表性的人。

古裡甲單身一人混在大隊騎兵之中,沿着已被拓寬足以行走大車的山路,向千山堡進發。一路上古裡甲被術虎所部行軍的嚴謹有序再次折服,只見前後左右各有一個小隊騎兵相距五里哨探,再加上每逢經過一個村落,附近的幾座山坡上便能看見數人瞭望,對這樣的人羣發動突襲顯然是做不到的。按理說愈是接近腹地就該愈是安全,但術虎所部行軍佈置絲毫不減,竟是鐵一般的定律。隨着村落的增多,瞭望哨位也更加密集,大路上往來快馬加鞭的騎手也更多。古裡甲還對騎兵們身上馬上的各種皮革製成的挎包感興趣,顯然這種製作方法能容納更多的物品且便於攜帶,雖然顏色不一,但細看之下,針腳細密,結實耐用,足以經受長途跋涉的顛簸磨損。這種打量並未受到騎兵們的阻止,以至古裡甲甚至大着膽子用手撫摸,趙毅成看在眼裡,便笑着將自己身上的一個皮包遞給古裡甲,讓他慢慢看。這導致古裡甲心思靈動,在不遠的將來在自己族內開始仿製,以至成爲又一個皮革製造商人,所制皮革製品遠銷到東海以北。

千山堡巍峨的身影出現在古裡甲面前時,所帶來的震撼便無需再述,按古裡甲的估計,比努爾哈赤所建的赫圖阿拉城未必便落了下風,而堡內的建築式樣以及精巧程度,可就遠遠高出不少。而看見千山堡內明顯有不少女真族人時,古裡甲內心更是驚奇,再看見那些人不僅在堡內自由行走,且有些人明顯還是頭目的樣子,古裡甲心中的蘇翎印象大爲改觀。一直以來,蘇翎所部蘇將軍都是漢人部落,擁有無數糧食、鹽、布匹等等,但眼下這女真人一樣在堡內居住,豈能用一個漢人部落便代表得了的?

古裡甲心思未定,卻已被接到一所大宅,在廳內的桌旁坐下,隨即一杯冒着香氣的熱茶便被擺在面前。這茶也算是稀罕物,不過未等端起喝上一口,便見大羣鎧甲騎士擁着一人走近廳來。古裡甲連忙站起,正琢磨着如何行禮,那人卻已看見了他。

“你便是古裡甲?”蘇翎問道。

“是。”古裡甲答道。此人身穿鎧甲與路上騎兵一般模樣,但見其身份氣勢,卻顯然不是尋常人等。

“我是蘇翎。”蘇翎笑着說道。

古裡甲一驚,連忙便要跪下行禮。

蘇翎伸手一攔,說道:“不必如此,我們這裡任何人都不跪。”

古裡甲將信將疑,向一旁的趙毅成看去,這羣人中也只有趙毅成他是認識的。

趙毅成點點頭,蘇翎又說:“今日事多,你且先坐着喝茶,一會兒再與你說話。”說罷,便又去招呼別的人。

古裡甲在趙毅成的鼓勵下按耐住跳動的心,坐在一邊一言不發地旁觀。只見屋內來往回話的人果真都不行跪禮,這種嚴重表示臣服於歸順的跪禮看來在千山堡是不存在的。這般胡思亂想,古裡甲竟然沒聽見那些人究竟說了些什麼。

蘇翎處理了幾件公事,胡德昌、術虎、郝老六、胡顯成等人,便都如約而來,其中竟然還有陳芷雲,這自然會引起古裡甲的驚奇,但這是旁話,不提也罷。

胡德昌也是剛剛抵達千山堡,此次他帶來數量巨大的貨物,讓千山堡的窘境一掃而空。因心中有事,這路上不免趕得有些着急,見到蘇翎時竟然有些面色慘白,不得不去休息片刻,這山裡急行,可不是胡德昌這等人擅長的。所以半個時辰之後,胡德昌才前來商議正事。

“說說吧,”蘇翎笑着說道,手裡自然有一杯茶嫋嫋升起輕煙。“說起來也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沒必要趕得如此之急。”

胡德昌見蘇翎這般鎮定自如的神情,莫名地放鬆下來,心中的那份焦急轉眼便緩了下來。

“是這樣的。兵部劉大人遣親信家人尋到我的家裡來。”胡德昌慢慢說道,“說是還需要一些上好的人蔘,若是還有東珠最好。”

“這人爲這個就跑這麼遠到遼東來尋你?”郝老六問道。也是,既然調到京城,就算是爲了財物,也不必跑這麼遠吧。”

“我打聽過了。來人叫劉達,是劉大人的管家,將這事的前因後果都講得清楚。”胡德昌說道,“這劉大人調往兵部,卻還想再向上動一動。今年二月,兵部侍郎署尚書崔景榮因屢次上疏乞休,皆不得準,於是自己封印出城去官。據說此事已引起皇上的不滿,這樣一來,不管這崔景榮是否還回來,這兵部尚書的位置是空出來了。劉大人的意思,便是想着這尚書的位置是不是可以活動一番。”

蘇翎想了想,說道:“這尚書可並非那麼容易就坐上的。劉大人未免也貪心了些。”

胡德昌笑了笑,說道:“這些個官老爺們,其實也是有破落人家出身,這劉大人便是寒門中舉,雖然未有頭三甲的成績,卻也是走的步步高昇的路子。這一回由苑馬寺卿轉調兵部,那些人蔘與東珠可是起了不小的作用。若是以劉大人自己家中那點積攢,怕是沒個十年八年的,別想有現在的局面。”

“這就把我們當做聚寶盆了?”胡顯成說道。

“怕是就這麼想的。”胡德昌不得不也這麼說,他也對這個劉大人的厚顏無恥感到不滿。“那人蔘與東珠,是既拿得出手,又不象送銀子那般顯眼、市儈,用在京城那些老爺們身上最是合適不過的。可這些東西極難弄到,就算遼東都司裡的人,也未必能有。再說,這劉大人在任上與遼東的官員並不十分熟絡,所以還是尋我們比較合適。”

“他就肯定我們會給他?”胡顯成問道。

“當然人家也給好處來換。”胡德昌說道,“劉達說了,只要蘇老弟將原來的堪合趣書拿出來,與兵部留底對驗,一旦相符,劉大人可以保證給個遊擊將軍的實職,至於是留在寬甸一帶還是調往其他地方,還可以商量。”

蘇翎笑道,“果然肯下本錢。他想升兵部尚書,我便可以換個遊擊將軍。這下便捆在一起了。”

“不知蘇老弟原來是何職銜?”胡德昌問道。

“百戶世襲。”蘇翎說。

“這遊擊若是可以實授的話,也算是不錯的武職了。何況,劉達說了,蘇老弟這逃軍的名分也就可以改改,就說蘇把總帶隊哨探敵營,深陷困境,着力周旋,最終返回大明境內。這不但無罪,還是立功的基本,所有一切都可名正言順。”

“照這麼說,”郝老六笑着接過話題,“我們那些殺敵的首級,也可以博得一份軍功了?”

胡德昌卻不明白這軍功是如何分劃的,問道:“首級如何算的?”

胡顯成便笑着給解釋了番,按大明律令,這戰功分首功、奇功等,又按敵人首級數目來論功領賞,有賞銀,也有賞升世襲職秩的,按說蘇翎所部斬獲的首級,足有算是立下大功。另外,能夠帶回民衆的,也可按戰功論處,真若如此,這千山堡數千民衆,一旦讓朝廷當真論賞,豈又是一個遊擊將軍的職位?不過這軍功如今已是氾濫,尤其是最近十幾年來,但凡有所斬獲,往往有數百人獲得戰功,升遷者甚衆。這也是遼東軍伍之中,指揮銜多如牛毛,更別說千戶、百戶了。這在明初,百戶千戶還算是實職,能有實地管轄,到了此時,這不過是一個虛銜,除了能領到一點月糧,毫無任何實際權力可言。

胡德昌想了想,說道:“按劉達的說法,這不過是個由頭,可以名正言順地將蘇老弟轉換一下身份。這官面上的趣章,自是劉大人得心應手。”

蘇翎想了想,說道:“難得這劉大人肯與咱們聯繫,不過,他這想當兵部尚書的念頭,未必可成。”

郝老六說道:“給銀子還不成麼?他不是已經調往兵部了?”

蘇翎搖搖頭,說道:“沒那麼簡單。京城裡的官兒們,想得事情多了去了,不止是銀子問題。”

這明朝的黨爭,早已天下皆知,郝老六等軍伍之人自然不會知曉,但此事說出來也是無用。

見蘇翎沒有繼續表態,胡德昌便又問:“那此事我如何回話?”

蘇翎沉思片刻,反問到:“你的意思呢?”

胡德昌已經想好對策,這時說起來便順當多了。“若按我的意思,不妨答應了他。想必這人蔘東珠什麼的,也不算什麼難得。這劉大人不論是否能當上兵部尚書,對我們總還是有所助益的。”

蘇翎便道:“那便答應他便是,這回你便帶了東西回去,隨便他怎麼弄都行,咱們不指望便可,我們自過我們的。真若是辦成了,到那時看情形再定,咱們自己過日子原就與他們無關。”

“好。我回去就辦。”胡德昌還有一事需要請教,便繼續說道:“這京城的銀子,看如何處置?”

郝老六好奇地問到:“有多少?這還需要問?”

胡德昌老老實實地回答:“有近二十萬兩。就是因爲太多了,這運回遼東是不行的,都放在京城也不是個事兒。”

這數目沒引起多大的震動,畢竟這些幾十兩銀子都少見的人對二十萬沒有印象,況且都已習慣不用銀子的日子了。對於胡德昌等人而言,這家在遼東,銀子卻遠在京城,如何處置真沒有什麼好主意。按說一般人都會買房子買地,置辦產業,可家不在京城,買來何用?以胡德昌等人的身份,要想去京城居住,不是辦不到,只是從未有過這種想法。這一切都是結識蘇翎形成的結果,這短短的日子裡,還遠未形成什麼長遠打算。

蘇翎略作考慮,便說道:“你們在京城安置了多少人?”

胡德昌說道:“有二十多人。”

蘇翎再三思索,才說道:“你們三個是想一直留在遼東,還是去京城?”

胡德昌、嚴壽、傅升三人倒是也想過這個問題,但畢竟是在遼東生活了數代人,這遷居一事可難下決定。

“我們倒是商議過,不過沒定下來。若是能去,自然是京城裡要好。但我們三家人合起來也有數百人口,這麼多人如何去得?”

“這個不急,慢慢來便是。”蘇翎說道:“銀子就不要運回來了。這樣,我這裡再選派幾個人跟你的人一起,就在京城裡購置宅院,最好在城外能買下一所莊子,能買地就買地。暫時先如此處置,這些眼下用不着,以後會有大用處。至於你們的家人,還是走劉大人的路子,他不是要東西麼?給他在多拿一些,讓他想法子辦。反正不急,一年也行,兩年也可,總要慢慢地遷過去。不過,你們三家可別一下子都走了,這邊的生意,少說也得多做幾年。”

這話其實多餘,胡德昌他們可從未想過要擺脫蘇翎的勢力。

“蘇老弟幾時選定人選?定下來我便動身回去。”

蘇翎又想了一下,說道:“一會兒我交代一下便可。不過,你跟京城裡的人說清楚了,我這幾個人可都是大用處的,萬事都得聽招呼。”

“這個自然,我一定交代他們聽從吩咐。”胡德昌說道。

“你的人就不必回來了,都留下。適才說的事情辦好之後,還有別的用處。不過,你可要斟酌妥當,要信得過的纔好,但凡有點不可的,便都撤回來,不然,讓我處置的時候,就沒這麼簡單了。”

“是,是。”胡德昌已聽出某些殺氣。

“以後,這條商路便就固定下來。還會有更多的東西運過去,你回去後不僅要確保這條路,還要在船的事情上再下些功夫。等我派去的人定下,你們回去慢慢商議。”

“好。”胡德昌聽出這蘇翎定是會有更多的事情要辦,肯定會比自己等三人想得要多,此時也不必多說,便自顧退了出去。剩下的事情,便與胡德昌無關了。

蘇翎向一旁聽得發楞的古裡甲問道:“如何,你如今的打算,也算是個商人了,這可是女真族裡頭一號的。”

古裡甲雖有準備,可沒想到這話一下子便轉到自己頭上,連忙站起來,說道:“還請蘇將軍多多照顧。”

“你這話說得爽快,倒不象是女真人。”蘇翎笑着說。

古裡甲笑着,卻一時不知該從何說起。

“你這漢話哪裡學的?”

“小的時候去過開原馬市,跟那裡的漢人學了些,後來又跟牛錄裡的那些漢人說的多了,便就如此。”古裡甲說道。

蘇翎忽然聲音變得嚴肅,說道:“努爾哈赤都說了些什麼?”

古裡甲一驚,渾身頓時出了一身冷汗。

第54章 越來越近第40章 存身根本第34章 遊擊將軍第82章 震懾之戰第25章 女真戰俘第3章 西洋之慾第47章 重振陳家第19章 新遼商第8章 煙花柳巷第10章 轉念餘韻第57章 女真國策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19章 新遼商第12章 兩岸相連第93章 遷居移民第5章 白沙溝第1章 天災人禍第17章 戰馬悲鳴第16章 將值幾何第14章 千山堡第30章 賊酋血脈第27章 蒙古一部第13章 軍心爭功第12章 鎮江水師第91章 瀋陽屯田第84章 以火剝皮第66章 將軍嫡系第6章 獅子張口第66章 將軍嫡系第16章 太平哨第12章 紮營登州第20章 遼系一派第20章 洗劫建奴第21章 水師一部第7章 蒙古饑民第1章 遼事再變第17章 嗜血之兵第13章 如箭在弦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14章 將軍視角第10章 轉念餘韻第24章 驅虎吞狼第43章 擢升總兵第3章 武裝辦案第29章 商務二局第8章 越河演練第30章 來去由心第23章 經略牽線第1章 旗軍戍邊第25章 以商爲引第2章 一家人第10章 兵鋒初顯第61章 好事多磨第20章 遼系一派第66章 周全安置第12章 兩岸相連第19章 峽谷藏兵第2章 百戶屯田第6章 獅子張口第32章 山東水師第67章 長斤斧軍第11章 故人相見第75章 躍躍欲試第4章 紅色戰旗第43章 七虎獵熊第34章 臨時整軍第38章 營口小鎮第35章 遼陽移民第83章 一勞永逸第29章 風雲隱現第14章 千山堡第16章 各有所專第54章 攻守易勢第31章 信手拈來第84章 以火剝皮第51章 提督遼東第3章 西洋之慾第17章 嗜血之兵第19章 安享冬雪第25章 各取所需第3章 經略奇功第67章 長斤斧軍第46章 心存高遠第68章 瓜熟蒂落第37章 欲赴蒙古第59章 亂上加亂第64章 依計漸進第34章 銀莊遍佈第35章 後續手段第62章 事本尋常第69章 經略媒人第12章 奪命斬第32章 衆心所向第10章 兵鋒初顯第4章 雷厲風行第12章 奪命斬第69章 經略媒人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3章 強行監軍
第54章 越來越近第40章 存身根本第34章 遊擊將軍第82章 震懾之戰第25章 女真戰俘第3章 西洋之慾第47章 重振陳家第19章 新遼商第8章 煙花柳巷第10章 轉念餘韻第57章 女真國策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19章 新遼商第12章 兩岸相連第93章 遷居移民第5章 白沙溝第1章 天災人禍第17章 戰馬悲鳴第16章 將值幾何第14章 千山堡第30章 賊酋血脈第27章 蒙古一部第13章 軍心爭功第12章 鎮江水師第91章 瀋陽屯田第84章 以火剝皮第66章 將軍嫡系第6章 獅子張口第66章 將軍嫡系第16章 太平哨第12章 紮營登州第20章 遼系一派第20章 洗劫建奴第21章 水師一部第7章 蒙古饑民第1章 遼事再變第17章 嗜血之兵第13章 如箭在弦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14章 將軍視角第10章 轉念餘韻第24章 驅虎吞狼第43章 擢升總兵第3章 武裝辦案第29章 商務二局第8章 越河演練第30章 來去由心第23章 經略牽線第1章 旗軍戍邊第25章 以商爲引第2章 一家人第10章 兵鋒初顯第61章 好事多磨第20章 遼系一派第66章 周全安置第12章 兩岸相連第19章 峽谷藏兵第2章 百戶屯田第6章 獅子張口第32章 山東水師第67章 長斤斧軍第11章 故人相見第75章 躍躍欲試第4章 紅色戰旗第43章 七虎獵熊第34章 臨時整軍第38章 營口小鎮第35章 遼陽移民第83章 一勞永逸第29章 風雲隱現第14章 千山堡第16章 各有所專第54章 攻守易勢第31章 信手拈來第84章 以火剝皮第51章 提督遼東第3章 西洋之慾第17章 嗜血之兵第19章 安享冬雪第25章 各取所需第3章 經略奇功第67章 長斤斧軍第46章 心存高遠第68章 瓜熟蒂落第37章 欲赴蒙古第59章 亂上加亂第64章 依計漸進第34章 銀莊遍佈第35章 後續手段第62章 事本尋常第69章 經略媒人第12章 奪命斬第32章 衆心所向第10章 兵鋒初顯第4章 雷厲風行第12章 奪命斬第69章 經略媒人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3章 強行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