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袁家遷族

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雙眼微眯,面帶笑意,這一邊說T踉蹌地向蘇翎走了幾步。此時其餘人等在蘇翎進屋時,便已束手站立,一副畢恭畢敬的模樣,這大名鼎鼎的遼東總兵官蘇翎面前,可不敢有絲毫怠慢。

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口中所說的朝廷封賞,蘇翎倒並未覺得意外,這倒是不是未卜先知,而是根本就不在乎。按說朝廷既有封賞,便該在年前就下旨傳書,這哪兒有到了正月十五才知的道理?當然,此時朝廷上不合常理之事,也不是一件兩件了,蘇翎幾乎從不去多想朝廷上的事情。

此刻見袁應泰渾身上下都透着醉意,連屋內尚有蘇翎不識之人似乎也忘了,蘇翎便略有不快。

“各位稍退,我與袁大人有要事商議!”蘇翎略一拱手,算是給了面子,不過,話裡卻是透着一股冷氣。

衆人一聽,俱都一怔,但隨即明白過來,也不敢說話,頃刻間便走得精光。

袁應泰這醉看來也不算太厲害,只是在衆人都走光了,才反應過來,略略定神,笑着說道:“走了也好。我與將軍共飲,也省得人多囉嗦。來,坐下說。”

蘇翎便尋張椅子坐下,與袁應泰面對而視。

“袁大人,你這是喝了多少?”蘇翎微微皺眉,說道:“我今日來,可的確有要事與大人商議的。”

大概是蘇翎的面色以及話裡都帶着的涼意,袁應泰稍稍清醒了些,便說道:“是有些醉了,不過,請將軍稍等。我去洗洗便可。”

“好,”蘇翎說道。

那袁應泰便起身出去,就在雪地裡喚來凝荷、綺梅,洗了把冷水,又讓端來醒酒湯,這纔再次回到屋裡,經這麼一折騰,顯然要清醒得多。適才那些屋內的人,此時都在門外侯着,既不敢進屋,卻也不敢離得太近。袁應泰便招呼着何丹旭給他們安置到旁邊的屋子,算是免了受凍的罪。

袁應泰回到屋內。對蘇翎說道:“今日元宵節。不免多喝了幾杯。將軍見諒!”

蘇翎搖搖頭。說道:“是我沒想到。早知如此。我該明日再來!這在軍中久了。倒是忘了過節一事。”

說話間。那綺梅、凝荷進來。分別給袁應泰、蘇翎斟上茶。便又退進裡屋去了。

蘇翎望着綺梅、凝荷地背影。微微皺眉。似乎在想着什麼。

“將軍。”袁應泰此時已經清醒。見蘇翎地模樣。便有了誤解。笑着說道:“這喜事可辦得風光?”

“還好。”蘇翎似乎心不在焉。這卻讓袁應泰更加確信自己猜得對了。

“新婚燕爾,倒沒想到將軍也真還捨得啊!”袁應泰笑着說道。

“哦”蘇翎這才明白袁應泰在想什麼,便立即說道:“袁大人,這我要說的,事關軍機,那兩人,大人還是請她們退出去的好。”

蘇翎往日與袁應泰商議大小事宜,從未提出過這般請求,這使得袁應泰微微吃驚,但旋即意識到,蘇翎所說,一定是非同小可。

“綺梅、凝荷!”袁應泰提高聲音叫道。

那綺梅、凝荷本就在裡屋側耳傾聽,準備一有招呼,便出來伺候,這下很快便走出來。

“你們去別的地方吧,”袁應泰說道:“讓那些人也一併出去,別這這院子裡待着。”

“是。”綺梅、凝荷雖然疑惑,但卻不敢詢問,答應着退了出去,不多時,便聽見那些人的腳步聲直接走向院外。

袁應泰這才笑着問道:“不知將軍所說何事?”

蘇翎卻沒有立即說事,而是反問道:“袁大人,適才那些,是什麼人?”

袁應泰一笑,說道:“那吳九奎你是認識的,有些是吳家的人,還有一些,是京城裡來的。”

“京城來的?”蘇翎疑惑,問道:“是朝廷派來的?”

“不是。”袁應泰笑着說道:“那幾人原便是遼東人氏,這回是帶着我的那些同鄉、同年的信回遼東的。”

蘇翎說道:“也是從遼東逃走的?”

“算是吧。”袁應泰說道:“有兩個是戰亂時走的,有幾個是原本便在京城裡住着的,只是家眷是那時過海去的京城。”

蘇翎一聽,便不再問,說道:“袁大人,我今日來,便是要告訴袁大人,這二月初一,我們可就要動手了。”

“哦?”袁應泰顯然吃了一驚。

這蘇翎管帶遼東軍馬,袁應泰雖早已不過問,但這定下如此準確的日子,卻是一點兒準備都沒有。年前蘇翎還說要耐心等候努爾哈赤衰敗,這會兒怎麼就立刻定下日子了呢?

不過,袁應泰雖然吃驚,卻是沒有多問,在心裡反覆想了片刻,才問道:“遼陽這裡呢?”

蘇翎笑笑,說道:“這邊先不動,這打法我原給大人說過,這次倒是沒變。此事也準備了大半年了,倒也不需再多準備了。

我此來,便是讓大人心裡有數,這給朝廷的報捷文書,還是可以先寫上幾筆。”

袁應泰卻不像蘇翎那般說得輕鬆

細思量一會兒,才又說到:“適才我說了,朝廷這回)7|給了個都督同知的職銜,這可是正二品的武職了。與將軍相處日久,我也知道將軍並不看重這些。不過,這回朝廷算是補足了上次的漏洞。這都督同知,也不算小了。大明朝這武官能有這樣的封賞,也是不多的。”

蘇翎一笑,卻並不說話,顯然並不應和袁應泰的想法。

袁應泰接着說道:“但兵部行文也照舊在催問進兵方略以及收復之期。將軍這次用兵,倒正合了朝廷的意思。將軍,你看我這裡,如何迴文?”

蘇翎想了想,說道:“照實說便是。袁大人,這將努爾哈赤的八旗兵從山中逼出來的用意,還要請大人在文中闡述清楚,這些無需隱瞞,也得讓朝廷上的文武官員知道咱們這裡,可也有些方略可言,日後也少些囉嗦。”

袁應泰想了想,說道:“不如我請朝廷再發些賞賜銀子,附在文後,也給將軍做些調劑所用。”

蘇翎一笑,說道:“這個嘛,袁大人不妨多多益善。”

“好。”袁應泰也是笑着說道:“這我便自作主張了。”

蘇翎說道:“這出兵日子已定,袁大人只管坐鎮遼陽觀看便是。這二月裡,怕是要到中旬才能見個分曉。”

袁應泰說道:“這可只剩下十幾日了,將軍,還缺什麼,我這便奏請朝廷加急撥付。”

蘇翎笑道:“這目前倒是什麼都不缺了,倒是春耕時的耕牛,不知朝廷有沒有迴文?”

袁應泰說道:“有,說是三月初便撥付兩萬頭耕牛。眼下正在個府縣採辦。”

蘇翎說道:“那就太好了。這三月倒是剛剛趕上。”

袁應泰接着說道:“這樣吧,將軍這回擢升都督同知,我再奏請朝廷給將軍那些兄弟也封賞一些官職吧。這可是難得的機會。想來我以經略的名義上書,還是有把握的。”

蘇翎一笑,說道:“那我就替兄弟們謝謝袁大人了。大人也知道,這武職不過是拿些俸祿罷了,這若是在平日裡,算是不錯的獎賞,不過,這戰事上,不過是個名兒。我們兄弟都沒將此事放在心上。倒是袁大人,這回朝廷沒給賞賜麼?”

袁應泰一聽,微微一嘆,說道:“按說這遼陽失而復得,能不處分,便是最大的獎賞了。這回我也不想別的。”

說着這裡,袁應泰稍稍壓低聲音,說道:“不瞞將軍,朝廷上已經有人要議處我的失陷瀋陽之罪,不過,上次的銀子,趕在年前送去了,這可是難說有沒有關係。總之我如今不盼賞賜,只求不罪便就好了。”

這說道上回蘇翎撥給袁應泰的銀子,這大老遠的運往京城,可不是一日之功,到了還是想了個變通的法子,由京城裡的徐熙墊付了,袁應泰只需寫信給京城的人,照單子送去便是。這在時間上,可是節省了不少。當然,趕在年前的這幾筆,可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蘇翎一聽袁應泰提起這事,便問道:“那宮裡的人,辦了麼?”

“辦了。”袁應泰似乎不情願地說道:“將軍,這回的封賞,你說是不是與此有關?”

蘇翎一笑,說道:“我們但求無過,這有功,便算是意外之得吧。”

袁應泰想了想,說道:“我也疑心與此有關,但這可不是猜能猜得到的。若真是如此,這日後怕是得多多益善了。

蘇翎盯着袁應泰,好一會兒才說道:“袁大人,此事要換個法子去看纔好。”

袁應泰無奈地嘆道:“我也知道。這遇到將軍,我才明白,整天光是說話寫文,終是做不成任何事情,還得如將軍一樣,先做了再說的好。”

蘇翎一笑,說道:“袁大人,這以後送不送,我們倒是不必放在心上。就算那魏忠賢能一手遮天,到了遼東,也未必管用。還是照以往說的,我們只求別找我們麻煩便是。這朝廷上的紛爭,袁大人還是不參與的好。”

袁應泰搖搖頭,說道:“蘇將軍是武職,還不清楚這文官們的細處。這同鄉、同年,以及同爲老師門生,這些不過是個藉口,爲的便是能有個照應,這都是多少年積下的毛病,可不是我想不想參與的問題。”

蘇翎笑道:“袁大人,很多事不必想得太麻煩。只要袁大人願意留在遼東,我自有法子保證大人不受牽連。”

“有什麼法子?”袁應泰搖搖頭,說道:“一紙文書一下,我便得遵旨而行。蘇將軍,這銀子未必能保得平安。凡是能收銀子的人,這肚子可是填不飽的。”

蘇翎說道:“袁大人不必想的這般悲觀。凡事都沒有定數,袁大人若是信得過我,我們便攜手治理遼東,日後還有老大的一片疆土,等着我們去拓展,等我們將遼東辦得如同江南一般,這青史上,自然有袁大人的一筆。想想這些,袁大人,那朝廷上的那點兒事,還有多難?”

袁應泰一怔,按蘇翎的說法自然是不能同比,這心境不同,看問題自然也

“只是”袁應泰說道:“這事情總要自己找上門來,豈能是我不想便能左右的了的?”

蘇翎說道:“我說過了,只要袁大人願意與我一起幹,我便有法子保袁大人不受干擾。”

袁應泰將信將疑,雖然蘇翎將遼東完全扭轉了局勢,但蘇翎畢竟是武官,這朝廷上的事,未必都很清楚,但,蘇翎既然能創下奇蹟,爲何又不能做到這一點呢?袁應泰不信也得信。

袁應泰良久才答道:“我願與將軍攜手治理遼東。”

“好。”蘇翎笑道:“袁大人,你們文官做事做得久了,事事都要講規矩,不過,這回袁大人不妨也出一招奇兵,讓朝中大臣們都吃上一驚。”

“如何做?”袁應泰問道。

“袁大人可願到遼東定居?”蘇翎笑着問道,“這治理遼東說不定得花上幾十年的工夫。”

袁應泰一笑,說道:“我倒是不在乎那幾十年,但朝廷有定製,這爲官者不得在本籍任職,這將家眷接來倒是不難辦,但這定居之說,可就不一樣了。”

蘇翎笑道:“袁大人,這要的便是不一樣。似這等遼東偏遠之地,朝中有何官員願意定居於此?此事不正好明志?讓朝中知道袁大人治理遼東的決心?事情可往往都是這般定下的。別人越猜不到,這便越能掌握主動。”

袁應泰遲疑了下,說道:“我們袁家,在鳳翔一地,也算是世代祖居,這族人倒並不多,也就幾百畝薄田,我能在朝爲官,可也算是袁家少有之事了。這若是舉族遷來,倒也不難,只要朝廷許可,我便可以派人回去辦理此事。”

蘇翎笑道:“袁大人可要想好了,這遼東可是偏寒之地,你那些家眷,族人,能否願意?”

袁應泰笑道:“我不是說了?這袁家世代能做官者,唯我一人而已。族人至多不過捨不得那些田,這遼陽城外的地,可要比我家鄉的要好。鳳翔一地,說起來還比不上遼東,乾旱缺水,一年之中可是常見的。”

蘇翎點點頭,說道:“袁大人,這地的事,倒是簡單。只要袁家族人願意遷來,這遼陽附近的地,翻倍撥給。袁大人,這若是還能帶來更多的人口,我可是要謝謝袁家族人了。”

袁應泰一怔,想了想,說道:“蘇將軍打得是增加遼東人口的主意?”

“對,”蘇翎笑道:“這遼東雖然偏冷,可能墾殖的土地還有不少,就算當今遼東的人口過百萬,但再翻三倍,也是不夠的。袁大人,你要想想日後我們可是要往海西、東海一帶擴展的。

這沒人,可就什麼都做不了。”

袁應泰說道:“蘇將軍的意思,是讓我們袁家帶個頭?”

“算是吧。”蘇翎笑道:“這本來只是說袁大人一家的,若是能帶頭,自然更好。”

袁應泰想了想,說道:“鳳翔本地,常年都有流民,若是能遷來遼東,當然是兩全其美的主意。不過,這千里迢迢的,我一家來還算容易,若要遷移流民,可是難上加難啊。”

蘇翎搖搖頭,說道:“袁大人,我們做事,不能光看到難處,只要有好處的事情,總能想出法子去做。這流民之事,我們可以日後再細細商議,袁大人,若真是袁家一族能夠遷移至此,你可知道有何意義?”

袁應泰搖搖頭,說道:“請將軍明述。”

蘇翎說道:“袁大人是身在其中而已。袁大人,你想想,這以往遷往遼東的,都是什麼人?”

袁應泰自然清楚,說道:“獲罪充軍,謫發降貶之人。”

“對啊,”蘇翎笑道:“這若是袁大人一族遷來,人們會不會對遼東改變看法?”

袁應泰恍然,說道:“蘇將軍,你這是既要招人口,也要招人才?”

“對。”蘇翎笑道:“這人手的問題,與人口問題一樣。這事可是要做上很多年才能算有效果。袁大人可要好好帶個頭了。以袁大人的名氣,這跟隨之人,必然不會少。”

袁應泰搖搖頭,說道:“我哪裡有什麼名氣?不過是這回與將軍一起沾光罷了。”

蘇翎說道:“袁大人不必過謙,這如何與朝廷說話,袁大人還要好好琢磨一下。這事便是牽扯到治理遼東上來。袁大人不妨這次便附在文後,與遼事相關之事,眼下朝廷大概都會準了的。”

袁應泰一笑,說道:“蘇將軍這話可是說準了。我今日便就動筆,將軍看還需要什麼?乾脆便伸手伸的長些,多要些糧餉也好。”

蘇翎笑道:“袁大人斟酌便是。這多多益善嘛,不過,袁大人也估算一下,看朝廷還拿得出什麼不?別要得太多,讓朝廷心慌。”

袁應泰搖搖頭,說道:“蘇將軍,這要得越多,朝廷心慌才能更好辦事。”

蘇翎一怔,旋即笑道:“袁大人高見!這點我倒是沒往那邊想。”

第14章 將軍視角第24章 斷酋根本第16章 將值幾何第50章 夜話姻緣第14章 戰線前哨第75章 袁家遷族第3章 西洋之慾第83章 一勞永逸第4章 軍政之分第22章 登州城下第20章 棄婚約第58章 各算各的第24章 驅虎吞狼第80章 戰事前移第4章 豪酋遲暮第26章 商務總辦第50章 夜話姻緣第7章 全心備戰第9章 未來基石第22章 赫圖阿拉第13章 強行監軍第14章 戰線前哨第17章 嗜血之兵第40章 存身根本第2章 兵部題稿第15章 堅城瀋陽第21章 窮途末路第40章 虛張聲勢第60章 直截了當第18章 振武染血第22章 京韻邊聲第16章 各有所專第3章 七恨起兵第13章 以牙還牙第20章 洗劫建奴第53章 將軍幕僚第17章 嗜血之兵第64章 依計漸進第13章 定移營第12章 將星隕落第52章 蘇系武官第14章 登州計劃第12章 奪命斬第1章 夜不收第9章 嬌顏如雪第23章 興京易主第3章 宿營地第28章 死而復生第9章 以血授職第69章 經略媒人第3章 宿營地第2章 昏官悍勇第16章 嚴寒將至第1章 牛錄商人第2章 兵部題稿第30章 賊酋血脈第24章 海上將軍第6章 三江連號第52章 旁敲側擊第29章 新學堂第6章 海濱遇匪第15章 十字路口第51章 異域奇事第10章 計奪寨第17章 村落糧稅第43章 擢升總兵第73章 先走一步第27章 新世界第7章 六月風過第23章 經略牽線第91章 瀋陽屯田第52章 蘇系武官第1章 旗軍戍邊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34章 月下琴音第61章 好事多磨第13章 鐵壁消融第35章 太平新城第73章 先走一步第41章 遼陽又變第20章 棄婚約第13章 軍心爭功第28章 新生活第8章 峰迴路轉第15章 三十天第56章 疑神疑鬼第5章 白沙溝第62章 事本尋常第31章 攻守同進第6章 山中人第39章 兩軍相聚第54章 攻守易勢第57章 女真國策第23章 商人心思第75章 袁家遷族第71章 火炮長槍第15章 三十天第18章 兌現軍功第71章 火炮長槍
第14章 將軍視角第24章 斷酋根本第16章 將值幾何第50章 夜話姻緣第14章 戰線前哨第75章 袁家遷族第3章 西洋之慾第83章 一勞永逸第4章 軍政之分第22章 登州城下第20章 棄婚約第58章 各算各的第24章 驅虎吞狼第80章 戰事前移第4章 豪酋遲暮第26章 商務總辦第50章 夜話姻緣第7章 全心備戰第9章 未來基石第22章 赫圖阿拉第13章 強行監軍第14章 戰線前哨第17章 嗜血之兵第40章 存身根本第2章 兵部題稿第15章 堅城瀋陽第21章 窮途末路第40章 虛張聲勢第60章 直截了當第18章 振武染血第22章 京韻邊聲第16章 各有所專第3章 七恨起兵第13章 以牙還牙第20章 洗劫建奴第53章 將軍幕僚第17章 嗜血之兵第64章 依計漸進第13章 定移營第12章 將星隕落第52章 蘇系武官第14章 登州計劃第12章 奪命斬第1章 夜不收第9章 嬌顏如雪第23章 興京易主第3章 宿營地第28章 死而復生第9章 以血授職第69章 經略媒人第3章 宿營地第2章 昏官悍勇第16章 嚴寒將至第1章 牛錄商人第2章 兵部題稿第30章 賊酋血脈第24章 海上將軍第6章 三江連號第52章 旁敲側擊第29章 新學堂第6章 海濱遇匪第15章 十字路口第51章 異域奇事第10章 計奪寨第17章 村落糧稅第43章 擢升總兵第73章 先走一步第27章 新世界第7章 六月風過第23章 經略牽線第91章 瀋陽屯田第52章 蘇系武官第1章 旗軍戍邊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34章 月下琴音第61章 好事多磨第13章 鐵壁消融第35章 太平新城第73章 先走一步第41章 遼陽又變第20章 棄婚約第13章 軍心爭功第28章 新生活第8章 峰迴路轉第15章 三十天第56章 疑神疑鬼第5章 白沙溝第62章 事本尋常第31章 攻守同進第6章 山中人第39章 兩軍相聚第54章 攻守易勢第57章 女真國策第23章 商人心思第75章 袁家遷族第71章 火炮長槍第15章 三十天第18章 兌現軍功第71章 火炮長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