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築江城

山中歲月,是在忙碌而充實中流逝的。似乎並沒過多久,這寬甸一帶的山林彷彿是在倏忽之間,便漫山紅葉開遍,層林盡染,隨着這顏色的變更,千山堡在五彩斑斕之中迎來了首個秋季。

堡內居住的人們,不論是漢民還是女真,抑或那些鎧甲騎兵,都從未見過這般豐收季節。堡外近萬畝農田所產的糧食堆積如山,不僅將千山堡內的幾所特建的糧倉堆滿,還佔用了校場的大部分場地,且堡外還有爲數不少的糧隊絡繹不絕地行走在山道上。按蘇翎所定下的規矩,千山堡內每一戶人家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生產出足夠一年所食的糧食,除了繳納糧稅之外,那些肯下功夫開墾荒地的人家,尤其是那些擁有百畝以上的,甚至第一次有了餘糧,可以去交換一些家中所需的器皿、布匹。與此同時,因設置公田的規矩,公田裡的糧食,加上各地的稅糧,蘇翎所部獲得的公糧部分也足以供應全部人馬一年所需。此時困擾胡顯成的缺糧問題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接下來忙碌的,卻是如何存儲這些小山般的糧包。

另外,那些獵人出身的狩獵小隊,也開始忙碌於秋季的獵殺之中。依仗着豐收的喜悅之氣,這些獵食者積攢下衆多的肉食、毛皮,而那些擅長採藥、挖參的人則採集出衆多的藥材山貨。這些又讓周青山有了更多的商貨來源,從而使得胡德昌、傅升、嚴壽等人在商路上走得愈發地勤快。因糧食的豐收,千山堡不再需要糧食,這鴨綠江上的商船大部分運送的都是糧食之外的商貨,鹽、布匹、瓷器等是必有的,胡德昌經過一番周折,還買到不少蘇翎所需的特殊貨物。這其中,便有火yao與數十門火炮,還有數千斤的熟鐵,另外,與蘇翎的鎧甲一般的明軍制式鎧甲一千副,也讓胡德昌盡數裝入船艙。此次運送的武器鎧甲,令胡德昌大爲緊張,雖然路上自然是一帆風順,沒半點周折,卻還是時時不敢掉以輕心,直到上了岸,見到郝老六帶人前來接應,方纔放下心來。

郝老六如今已是今非昔比,進過數月的精心訓練,蘇翎所部麾下騎兵已有近千人。這些新增加的新兵,有些是在千山堡內挑選出來的,有些則是數月之中由邊牆逃出而慕名來到千山堡的旗軍,這近千人無一不是上過戰陣的騎兵,就連那些獵戶出身的,也多是經過部落或是村落之間的仇殺。見過血的戰士,是遠非那些遼東衛所的明軍可比的,就連胡德昌見了,這位對兵事一無所知的人,也不由得暗自心裡讚歎幾句。

郝老六見到一船的軍火鎧甲,立即大喜,一掌拍到胡德昌的肩頭,連勝誇讚。胡德昌遂不及防,被一掌拍得齒牙咧嘴的叫疼,卻又不敢對郝老六抱怨,便問起蘇翎的下落。此時蘇翎卻未在此,他正帶着一隊騎兵巡視渾江渡口。

上次商議過後,在蘇翎的授意之下,共有兩百人分做兩處,一處在鴨綠江渾江口泊船處修建港口堡寨,另一處則在渾江北渡之處修築渡口要塞。郝老六與胡德昌所在之處,已圍着港口修築好木製的水寨,因此處未有威脅出現,平時只有五十人把守,另有約百人的運送人馬居住。這幾個月中,胡德昌不僅買到了蘇翎所需的火yao火炮,還有船隻,大大小小的有近五十艘,在鴨綠江上來往運送貨物,幾乎每天都有上上下下的船隻行駛在鴨綠江上。這等結果,連胡德昌本人也多少有一些吃驚。雖說官場商場上都是以銀子開路,這賄賂銀子,陪着大大小小的文官武官們花天酒地,胡德昌與傅升、嚴壽是得心應手,卻也沒想到一路上是所向無敵,竟然是毫無阻礙地做到了今天這一局面。無論是遼東本地的武職官員,還是那些從山東或是京城來的各路兵備道文官、按察使司的京官們,在價值不菲的人蔘面前,都暫時放下架子,對胡德昌等人商人的身份毫無輕視之意。一隻人蔘或許不會入眼,但數十隻在京城能值數千兩的上好人蔘面前,誰還能不動心?況且,如今的明廷官場,常例銀子是時時必須的,若在上官面前能說上話,不光是送銀子,還得投其所好,而這人蔘無疑是價值又高,卻又遠非銀子數目可比的好東西,何況,還有數粒東珠呢?這些官員在遼東是手握實權,無奈遼東畢竟是明廷偏僻之地,哪個又不想活動活動調往關內呢?而胡德昌所送之物,卻正是稀罕之物,拿出去見人是最適合不過了的。在幾個文官得到滿意的調動之後,有關胡德昌的傳言便在遼東官場裡瀰漫開來,甚至有些官員會輾轉派人覓到胡家村子裡,暗示一番,自然,胡德昌便會立即登門拜訪,這關係也就建立起來了。而與此同時,這投桃報李的做法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這邊胡德昌與郝老六帶着滿船的貨物一路運往千山堡,那邊蘇翎,也到了巡視的最後一刻。這渾江渡口處,已成爲真正的渡口,這在渾江兩岸是唯一的一處。滿山的木材是取之不盡的,這渡口的堡寨也全都粗大的原木築城,一道粗大的繩索跨越渾江,往來的渡船便由這道繩索拉拽,可以不懼渾江水流的干擾。這渡船與其說是船,不如說是一個巨大的木排,經過工匠們的一番精心打製,渡船每次可以容納七十人馬往返渾江。築城主要是在千山堡一側,另一側蘇翎只命安排下一個小隊駐紮,跨江的繩索上塗滿油脂,一方面是潤滑作用,另一方面,只要對岸有警,在萬不得已的情形下,可以一把火將繩索燒燬,蘇翎是連斷繩也不會留下。

此處渡口已成爲一處集市,對岸的女真部落,多數是那些被蘇翎征服的村子,會前來交換女真最稀缺的糧食、鹽、布匹、鐵器等等,自然蘇翎得到的便是人蔘、馬匹、山貨等等。只是每次蘇翎放過江來的最多五十人,而駐紮守衛的有一百騎甲,這足夠擁有防備危險的武力。

渡口修築的木城並不大,也就是將駐守軍馬的居所以及貨倉圈住,重點是守衛攔江的繩索與渡船,預備有足夠的易燃柴薪與火種。蘇翎此次巡視,便是要將這裡積攢下的數百匹馬帶回千山堡,另外便是較爲貴重的山貨。而這渡口木城裡更爲特殊的,是位於城中的一處木屋,那是趙毅成所屬哨探人馬彙集中心。

趙毅成充分發揮了哨探的特長,在千山堡中的女真人中物色合適人選,許諾下足夠豐厚的糧食鹽等酬勞之後,有數十人成了趙毅成的屬下,另外,通過這些人的延伸,在渾江北岸的廣大土地上,那些隱匿在羣山中無數個村落,或多或少都有趙毅成的耳目。每隔五日,這些人便會彙集出無數大大小小的消息,而趙毅成,則坐在城中,分析這些消息的作用,或是相互驗證。遺憾的是,這些哨探多數不會識字,僅能通過言語傳送消息,這是的趙毅成的工作非常繁忙,一日的大半都要接見這些哨探。這一日得知蘇翎來到渡口,趙毅成才抽出空來。

蘇翎站在渡口處的一座高臺上,看着對岸隱約渡江的人馬,對趙毅成說道:“對岸是誰在帶隊?”

趙毅成答道:“是曹正雄屬下的一個隊長,叫薛水彭的。”

蘇翎點點頭,既然是趙毅成審覈過的,應該是可以信任的人。

“那邊有什麼動靜麼?”蘇翎問。

趙毅成仔細想了想,說道:“按收集的消息來看,有少量的人馬調動。離我們最近的幾個村子,已有一部分人被調走,都是戰兵,去向不詳,暫時還沒有向我們這邊行動的跡象。”

蘇翎想了想,說道:“儘量多收集一些消息,他們遲早要來的。浦盧虎與尼忙古他們如何了?”

這二人每人帶一百人,前往渾江北岸劫掠,這幾個月裡只回來過一次,收穫頗多,不僅繳獲大批馬匹、山貨,還不時地收編人馬。不過,蘇翎並未讓其擴大規模,新歸附的兵馬都送回郝老六處編制,只保留一百人的規模。就這點人馬,也足以對付那些村子裡的武力了。

“正在往回走。”趙毅成說道。“這次他們又收了五十人,七十匹馬。”

蘇翎笑了笑,說道:“這次回來,你讓他們直接回千山堡,不要再往前走了。也該歇幾天了,不能搞得太大了。”

趙毅成說道:“是。大哥是擔心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肯定會來對付我們,只是眼下他抽不出空來。我們只能拖延時間而已。”

“這一戰肯定會有?”趙毅成問。這大半年裡,蘇翎所部劫掠了不少女真村落,卻一直未見擔心的報復,所以趙毅成有些懷疑這一戰的到來。也因爲蘇翎所部人馬贏得太過順利,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這份輕敵之心,已有些蔓延的趨勢。

“不要輕心。這一戰躲不掉的,贏了,我們繼續留在千山堡,輸了,我們就得乘船離開。”蘇翎面色嚴肅地說道。

趙毅成也收起笑容,心裡暗暗琢磨着。

“我在想這一戰在哪兒打。”蘇翎又接着說道。

趙毅成一愣,問道:“大哥,這能由我們說了算?”這一戰既然要來,自然是努爾哈赤進攻,蘇翎所部防守,豈能由自己選?

蘇翎點點頭,說道:“若是努爾哈赤傾力而來,我們便連打都不要想,直接就走。女真鐵騎兵,若是都算上,怕有五、六萬人,我們毫無勝算。如今只能仗着努爾哈赤不會如此看重我們,不會派過多的人馬前來。”

蘇翎又接着說道:“這在哪兒打,要看他們來多少人。你的消息很重要,一旦得知確切的人馬消息,我們纔好定下對策。若是打,我在想是在這邊,還是到江對面去打。”

趙毅成問:“大哥想在對面打?那豈不是我們處於不利之地?”

蘇翎說道:“他們若是也這麼想,我們勝算就大了幾分。”

趙毅成想了想,說道:“大哥說的是,他們會輕敵?”

“對,這也正是我們要小心的,輕敵者會付出代價的。我們也是如此。你明白麼?”

趙毅成重重地點點頭,說道:“大哥提醒的是,我會再加派人手,留心消息。”

蘇翎看着趙毅成,說道:“你這裡是第一道防線,若是一有不對,就立即放火燒了繩索船隻。尤其是晚上。”

趙毅成又思索片刻,說道:“那晚上就讓對岸的薛水彭都撤過江來,白天再過去。”

蘇翎說道:“這裡就交給你了。”

趙毅成說道:“大哥放心。”

叮囑過趙毅成,蘇翎便帶隊返回千山堡。這渾江渡口處必定會最先面臨警訊,這也是蘇翎將趙毅成放在這裡的原因,若是郝老六,蘇翎便不會如此放心。他手下的這些兄弟,各有所長,如今雖說人馬不少,能擔當一面的,卻還是那些跟隨的老兄弟們,而如何各盡所長,是蘇翎最爲操心的事情。

第83章 一勞永逸第17章 鹽參商第84章 以火剝皮第23章 興京易主第6章 海濱遇匪第27章 黃雀在後第74章 相見之宴第5章 鎮江參將第50章 逃亡官兵第5章 商人心思第23章 興京易主第11章 顧此失彼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48章 建奴內亂第4章 軍政之分第22章 京韻邊聲第43章 七虎獵熊第53章 疑慮重重第83章 一勞永逸第78章 利刃穿心第20章 部族戰爭第24章 驅虎吞狼第40章 存身根本第44章 鎮江新城第26章 再選官兵第14章 千山堡第65章 豪爽胸懷第6章 海濱遇匪第12章 將星隕落第2章 贈書助力第90章 借力蒙古第20章 棄婚約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1章 牛錄商人第68章 瓜熟蒂落第28章 無主之城第45章 鎮江新城第47章 大興土木第79章 梟雄鼠輩第33章 波光之下第29章 風雲隱現第6章 烈火焚城第35章 遼陽移民第88章 斬草除根第19章 新遼商第10章 聯手剿賊第16章 太平哨第5章 漫長之夜第5章 漫長之夜第26章 遼陽血戰第3章 七恨起兵第3章 西洋之慾第1章 遼事再變第19章 安享冬雪第55章 爲奴之選第47章 重振陳家第28章 雪夜湮滅第41章 遼陽又變第20章 部族戰爭第23章 戰雷隱隱第21章 撫軍心第31章 練兵收心第6章 三江連號第22章 京韻邊聲第12章 兩岸相連第57章 女真國策第21章 且變且行第35章 遼陽移民第50章 逃亡官兵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5章 堅城瀋陽第19章 鐵甲斷金第24章 驅虎吞狼第3章 武裝辦案第1章 夜不收第30章 賊酋血脈第46章 心存高遠第56章 疑神疑鬼第35章 太平新城第26章 商務總辦第23章 興京易主第3章 武裝辦案第35章 後續手段第5章 鎮江參將第38章 營口小鎮第56章 牛錄歸附第21章 餘波未止第7章 女人問題第5章 上行下效第31章 兵臨遼陽第29章 風雲隱現第10章 聯手剿賊第37章 欲赴蒙古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41章 遼陽又變第5章 鎮江參將第26章 再選官兵第60章 直截了當
第83章 一勞永逸第17章 鹽參商第84章 以火剝皮第23章 興京易主第6章 海濱遇匪第27章 黃雀在後第74章 相見之宴第5章 鎮江參將第50章 逃亡官兵第5章 商人心思第23章 興京易主第11章 顧此失彼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48章 建奴內亂第4章 軍政之分第22章 京韻邊聲第43章 七虎獵熊第53章 疑慮重重第83章 一勞永逸第78章 利刃穿心第20章 部族戰爭第24章 驅虎吞狼第40章 存身根本第44章 鎮江新城第26章 再選官兵第14章 千山堡第65章 豪爽胸懷第6章 海濱遇匪第12章 將星隕落第2章 贈書助力第90章 借力蒙古第20章 棄婚約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1章 牛錄商人第68章 瓜熟蒂落第28章 無主之城第45章 鎮江新城第47章 大興土木第79章 梟雄鼠輩第33章 波光之下第29章 風雲隱現第6章 烈火焚城第35章 遼陽移民第88章 斬草除根第19章 新遼商第10章 聯手剿賊第16章 太平哨第5章 漫長之夜第5章 漫長之夜第26章 遼陽血戰第3章 七恨起兵第3章 西洋之慾第1章 遼事再變第19章 安享冬雪第55章 爲奴之選第47章 重振陳家第28章 雪夜湮滅第41章 遼陽又變第20章 部族戰爭第23章 戰雷隱隱第21章 撫軍心第31章 練兵收心第6章 三江連號第22章 京韻邊聲第12章 兩岸相連第57章 女真國策第21章 且變且行第35章 遼陽移民第50章 逃亡官兵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5章 堅城瀋陽第19章 鐵甲斷金第24章 驅虎吞狼第3章 武裝辦案第1章 夜不收第30章 賊酋血脈第46章 心存高遠第56章 疑神疑鬼第35章 太平新城第26章 商務總辦第23章 興京易主第3章 武裝辦案第35章 後續手段第5章 鎮江參將第38章 營口小鎮第56章 牛錄歸附第21章 餘波未止第7章 女人問題第5章 上行下效第31章 兵臨遼陽第29章 風雲隱現第10章 聯手剿賊第37章 欲赴蒙古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41章 遼陽又變第5章 鎮江參將第26章 再選官兵第60章 直截了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