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蒙古饑民

蘇翎在鎮江堡逗留數日,一邊等待馮伯靈不斷傳回的消息,一邊順帶着處置鎮江城內的大小瑣事。

說處置,其實不過是聽取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管事們的稟報。經過不斷的清洗,鎮江城內諸事完全落在蘇翎的掌控之中。不過千山堡的某些規矩,在鎮江城內尚未正式施行,在城內的百姓看來,一切都是照舊,甚至比以往還要平和一些,只是往來的商隊略有增多的趨勢。另外便是往日的攤派幾乎不見,只是這一點不甚明顯,自從東路軍失去消息,大小官員也近乎絕跡,這攤派也就沒了出處。

看着那些明顯憨厚老實的管事們一一上前稟報各項瑣事,蘇翎只堅持了兩日,便將這一切交給趙毅成去辦,而趙毅成也僅僅做了一日,便又託付給幾個有耐性的屬下。這些只知道埋頭做事的管事們,每一個說的事情,都足以讓人牽扯出數日都說不盡的更多的瑣碎。

掌管一座城,並不比管帶一營人馬輕鬆。好在蘇翎此時大多是保持原狀,而每一名管事身邊幾乎都有原有的小吏之類的人物幫襯,只需管事們按照以往的舊例執行便可。當然其中也出現過慫恿管事謀利的人物,不過此人隨即消失無蹤,自此,再無人敢用大明朝遼東官場慣例來提供參考。

蘇翎的用人手段,在鎮江城這裡,初次見到效果。那些從底層站出來的管事們,執行蘇翎的命令從未有過遲疑,且從不在月糧以及餉銀上計較。沒有蘇翎,這些人還不知道在哪一塊土地上佃種,指望着能剩些糧食養家餬口。當然另一個特色,是除了必要的記錄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文書往來,這也是管事們能夠勝任的基礎之一。

至於涉及到稅銀、糧草等事項,自有胡德昌召集的人前來協助,已經有數家商人的親屬通過胡德昌納入蘇翎的麾下。蘇翎並不擔心會出什麼問題,這些外來者在進入之前,都被暗地裡提醒過,一旦出了差錯,便只有死路一條。這幾乎都不需要陶安峰出面,留在胡德昌的商隊裡的那些護衛,便直接處置了。血腥的手段,加上吃飽都成問題的亂世背景,讓蘇翎鬆散的管理仍舊能夠發揮出所需的效力。

這幾日的糾纏,讓蘇翎意識到目前這種狀況,將極大地拖累趙毅成的哨探作用。由此便又生出另立一部,專責類似事宜的想法。不過,這事將直接拋給胡顯成去甄別,將與趙毅成所部事務有所交叉的儘量分開。

蘇翎離開鎮江堡返回寬甸之前,又得到兩個好消息。

其一,是胡德昌自江南一帶尋得一家專事印書的書坊,因其經營慘淡,胡德昌沒花多少銀子,便將書坊內的工匠以及工具、印版等等全部收歸已有,專門僱了一艘船,幾經周折,最終順利抵達鎮江堡。

這件事讓蘇翎暫時放下手中的事,登船查看。

那十幾個書坊工匠得知是僱主前來探視,慌的不知如何是好。儘管事先已被提醒,只管做事,不必多禮。但看着那威風凜凜數百騎兵護衛下走來的武官,這膝頭一軟,便欲跪下。但這位武官僱主還未開口說話,便被飛奔而來的一騎吸引,隨即丟下一句:“派人護送到寬甸堡去。”便下船而去。

隨後,只見那名騎兵說了幾句,大羣的騎兵便立即滾滾奔向遠方。

蘇翎帶隊趕至振武營,遠遠便看見大羣的馬匹聚集在軍營外,而在馬羣四周不斷來回奔跑的馬上,豁然便是蒙古人打扮,而另有一羣騎馬的人正鬆散地立成一堆,足有數百之衆,爲首一人,便是胡秋青。

蘇翎在馬羣前勒住戰馬,身後的護衛騎兵隨即停下,幾乎同時便列成整齊的隊列,這似乎讓對面的那些蒙古人有些吃驚,紛紛向這邊注目而視。

胡秋青拍馬奔近蘇翎,叫道:“大哥,這些馬如何?”

蘇翎卻沒去看那些馬匹,反問道:“那些是什麼人?”

胡秋青回頭看了一眼,說道:“都是蒙古人。我這趟去買馬,見當地不少人不要銀子只要糧,便隨口問了問有沒有願意當兵吃糧的,結果.....”

胡秋青指了指那邊的蒙古人,接着說道:“有三百六十七人。若再等幾日,還有更多的。”

蘇翎向那些蒙古人細細打量,見其中不少人都還算強壯。

“大哥,放心,我都是挑過的。馬上馬下沒幾手,是不會要的。”胡秋青趕緊說道。

“守規矩麼?”蘇翎微微皺眉。

“每一個人我都親自都講過軍紀。這些人說,只要有糧餉,做什麼都行。”胡秋青蠻有把握地說道。

蘇翎點點頭,這蒙古人的習性,胡秋青怕是知道的要多一些,不過眼下無法細問。

“好,先帶他們去寬甸,就在騎兵營側另扎一營。”蘇翎說道。

“是。”胡秋青撥轉馬頭,奔近蒙古人羣,先是一聲呼哨,隨後大聲用蒙古話說了一陣子。

剛一說完,那些蒙古人便紛紛掉轉戰馬,跟在胡秋青指定的幾名騎兵之後,向寬甸堡方向奔去。看來胡秋青對這些蒙古人還是指揮的就手。

胡秋青再次奔回,指着那羣馬說道:“大哥,這回可撿了便宜。猜猜這一匹馬多少銀子?”

按一般的常例,遼東都司每年都會從蒙古購入大量的馬匹,這照例是一匹十六兩銀子,出入不大,也沒個季節之分。眼下正是馬肥不久的時節,那些買回的馬各個都是膘肥體壯的,正是騎兵們喜愛的形狀。

不待蘇翎迴應,胡秋青便接着說道:“十兩。若不是趕得急,還能再佔點便宜。”

這幾乎便是省了一半,想必是急等這銀子買糧,如今努爾哈赤與大明對峙,這胡秋青這般的大買主,可是少見了。

“有多少?”蘇翎望着馬羣估算着。

“六百三十四匹,在路上給賀世賢的人截去一百五十匹,這隻剩下這麼多了。”胡秋青說得輕鬆,不過,就算一匹馬也爲帶回,蘇翎也不以爲意,胡秋青此去,買馬不過是幌子。

“走,到營內細說。”蘇翎向振武營中軍大帳奔去。

餘彥澤並不在振武營營內,振武營的士兵也大半外出。蘇翎先命人收取營外的馬匹,隨後便與胡秋青進入屋內商議這次蒙古之行的結果。

“見到喀什克圖了?”蘇翎與胡秋青一座下,便先開口詢問。

“見到了。”胡秋青答道。

“如何?”

“最初一見,喀什克圖完全沒有料到我會這麼快又來。”胡秋青說,“不過,這次倒好好款待了一番。”

“嗯。”

“一切照舊。還是那個條件,救出宰賽。只要見到人,喀爾喀部便出動兩萬騎兵攻打鐵嶺、開原。”胡秋青的聲音低了下去。

蘇翎微微點頭,對這個結果再次確認表示滿意。

“這次,那些蒙古人中間,有十幾個人便是喀什克圖的人。”胡秋青繼續壓低了聲音說道,“他們都去過赫圖阿拉,打聽到宰賽的住處。這次跟我回來,便是準備帶路的。”

“好。這下便齊了。”蘇翎低聲說道。

“應該不會有什麼變故。”胡秋青補充道。

“喀什克圖與我們一樣,僅憑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對付努爾哈赤,宰賽在手,喀爾喀部便不敢輕易動手。”蘇翎說。

“這回銀子帶的不多,這馬便只有這些。”胡秋青說,“喀什克圖答應幫我們挑選出一批好馬,不過銀子也不能少了。要不要我再去一趟?”

蘇翎思索了一陣子,說道:“不必。這些馬也暫時夠用了。你還是專門管帶那些蒙古人,等趙毅成的哨探消息出來,便商議宰賽的事情。”

“是。”

“蒙古境內果然在鬧饑荒?”蘇翎又問。

“是的。不少蒙古人都在往遼東境內走動。”胡秋青說道。“大哥,要不要再多募集一些蒙古人?”

“這個.....”蘇翎遲疑着,“瀋陽一帶蒙古人很多?”

“是的。賀世賢已經擺開旗號招募蒙古人入營當兵,這以後可能會更多。”

“瀋陽城內便有蒙古人?”

“不僅瀋陽,遼陽附近也有。”

蘇翎有些擔心,說道:“你的那些蒙古人可要盯緊了,別被混進暗哨。”

“是。”胡秋青答道。

蘇翎再次皺着眉頭,心內琢磨着。

“開原、鐵嶺一帶,那喀什克圖是否談及日後如何?”

“沒有提及。”

“若是被喀什克圖佔了鐵嶺、開原,你估計,他會不會便佔着不走了?”蘇翎問。

胡秋青沒有回答,對這個隱憂,不是沒有,但也沒有切實的把握判斷。

“又是一個難以預料的麻煩。”

“大哥,這如今都算是好消息,至於以後,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這弄不好,咱們勝了一個,卻帶來另一個威脅。”蘇翎自語道。

胡秋青沉默片刻,這西部蒙古,在那片草原上可是有無數的部落,林丹汗的幾十萬蒙古騎兵,可不是虛數。不過......

“大哥,論起蒙古人,我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跟那些女真人差不多。”胡秋青開口說道。“就說這回的饑荒,大部分是那些一邊放牧一邊種田的蒙古人,喀爾喀部就算管着這些人,卻也解決不了這些人的吃飯問題。不然,怎麼會都往遼東境內跑?”

蘇翎眼睛一亮,這番話算是給了蘇翎一個提醒,按這麼看,那蒙古人也是以吃飽飯爲前提,這與遼東那些投軍的,也差不多。這很多事都是看上去很難,若是拆開了,也不過如此。

窮人在哪裡都是一樣的,女真人是如此,遼東百姓是如此,蒙古人不過吃得略有不同,可一樣要養家餬口,交稅納糧,誰能給其帶來好吃,誰便能得到驅使的力量。

“大哥,趁着還不算太冷,我再去一趟?”胡秋青試探着問道。

“好,這回多帶些銀兩,多選好馬。這是一舉兩得之便。”蘇翎這回同意了,“不過要快去快回。”

“是。”胡秋青答道,順口說到:“可惜蒙古馬太矮,這騎兵看上去高不出多少。”

說道這個,蘇翎心思一轉,笑着說道:“這在八旗那邊不也一樣?”

“這倒是。”胡秋青說。

“這戰馬無論怎麼說,都比步兵要有優勢。八旗兵不就仗着馬術不錯,來去如風麼?這讓你追又追不上,打又打不着,這才佔了主動。真正對陣的,還是一刀一槍的拼殺。”

“等咱們馬多了,也讓建奴嚐嚐追不上的滋味。”胡秋青一臉的想象。

“這個可以跟餘彥澤說說,說不定他又會有什麼新法子。”蘇翎說道,“這回的馬,就都留給振武營好了。”

“步兵也配馬?”胡秋青不解。振武營可是按步兵訓練的,那一千騎兵也只是護衛兩翼的作用,不會主動衝鋒。

“若是你能帶回來更多的戰馬,咱們這點人,人人配馬也不是做不到。”蘇翎琢磨着袁大人是否能撥給馬匹。

“只要有銀子,馬是不缺的,”胡秋青想了想,說,“不過,這回若是賀世賢的人又來要馬,怎麼處置?照給?”

蘇翎起身走了兩步,說道:“乾脆你這次多帶點人,給賀世賢送些銀子,怎麼花看他自己了。這條路既然非得經他而過,不妨大方點,就說......”

蘇翎看了看外面振武營的軍旗,繼續說道:“就說是振武營送的。”

第14章 遼東經略第7章 蒙古饑民第56章 疑神疑鬼第6章 海濱遇匪第58章 變通之道第9章 莽撞之餘第3章 武裝辦案第17章 村落糧稅第83章 一勞永逸第40章 虛張聲勢第14章 萬事俱備第2章 新舊交替第44章 鎮江新城第8章 千山書坊第21章 餘波未止第12章 將星隕落第25章 女真戰俘第58章 各算各的第75章 躍躍欲試第15章 三十天第60章 豪酋頹途第59章 將軍賜名第66章 周全安置第73章 襲擾規模第8章 征服日第9章 嬌顏如雪第15章 小勝暗襲第14章 遼東經略第50章 逃亡官兵第22章 兵將之選第75章 袁家遷族第32章 山東水師第8章 越河演練第18章 鎮江堡第58章 變通之道第3章 七恨起兵第8章 暗流涌動第33章 叛將結局第35章 太平新城第37章 酒肆客棧第54章 越來越近第41章 擠壓行動第11章 顧此失彼第28章 新生活第27章 蒙古一部第59章 將軍賜名第13章 強行監軍第16章 嚴寒將至第22章 赫圖阿拉第57章 女真國策第35章 太平新城第79章 梟雄鼠輩第56章 牛錄歸附第71章 火炮長槍第33章 鄉鎮攻略第27章 悍兵來源第42章 固定航線第78章 利刃穿心第17章 嗜血之兵第18章 鎮江堡第2章 一家人第12章 兩岸相連第67章 長斤斧軍第52章 旁敲側擊第36章 孤注一擲第19章 新遼商第13章 軍心爭功第21章 且變且行第61章 好事多磨第22章 火器四營第20章 棄婚約第22章 京韻邊聲第25章 女真戰俘第11章 撥雲見日第25章 以商爲引第2章 一家人第28章 雪夜湮滅第79章 梟雄鼠輩第31章 練兵收心第54章 攻守易勢第24章 布場作坊第39章 兩軍相聚第8章 征服日第4章 紅色戰旗第2章 百戶屯田第37章 酒肆客棧第37章 酒肆客棧第66章 周全安置第27章 黃雀在後第76章 再組商行第26章 商務總辦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5章 三十天第29章 遼東畫卷第14章 戰線前哨第8章 越河演練第31章 信手拈來第11章 遮掩形跡第54章 越來越近
第14章 遼東經略第7章 蒙古饑民第56章 疑神疑鬼第6章 海濱遇匪第58章 變通之道第9章 莽撞之餘第3章 武裝辦案第17章 村落糧稅第83章 一勞永逸第40章 虛張聲勢第14章 萬事俱備第2章 新舊交替第44章 鎮江新城第8章 千山書坊第21章 餘波未止第12章 將星隕落第25章 女真戰俘第58章 各算各的第75章 躍躍欲試第15章 三十天第60章 豪酋頹途第59章 將軍賜名第66章 周全安置第73章 襲擾規模第8章 征服日第9章 嬌顏如雪第15章 小勝暗襲第14章 遼東經略第50章 逃亡官兵第22章 兵將之選第75章 袁家遷族第32章 山東水師第8章 越河演練第18章 鎮江堡第58章 變通之道第3章 七恨起兵第8章 暗流涌動第33章 叛將結局第35章 太平新城第37章 酒肆客棧第54章 越來越近第41章 擠壓行動第11章 顧此失彼第28章 新生活第27章 蒙古一部第59章 將軍賜名第13章 強行監軍第16章 嚴寒將至第22章 赫圖阿拉第57章 女真國策第35章 太平新城第79章 梟雄鼠輩第56章 牛錄歸附第71章 火炮長槍第33章 鄉鎮攻略第27章 悍兵來源第42章 固定航線第78章 利刃穿心第17章 嗜血之兵第18章 鎮江堡第2章 一家人第12章 兩岸相連第67章 長斤斧軍第52章 旁敲側擊第36章 孤注一擲第19章 新遼商第13章 軍心爭功第21章 且變且行第61章 好事多磨第22章 火器四營第20章 棄婚約第22章 京韻邊聲第25章 女真戰俘第11章 撥雲見日第25章 以商爲引第2章 一家人第28章 雪夜湮滅第79章 梟雄鼠輩第31章 練兵收心第54章 攻守易勢第24章 布場作坊第39章 兩軍相聚第8章 征服日第4章 紅色戰旗第2章 百戶屯田第37章 酒肆客棧第37章 酒肆客棧第66章 周全安置第27章 黃雀在後第76章 再組商行第26章 商務總辦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5章 三十天第29章 遼東畫卷第14章 戰線前哨第8章 越河演練第31章 信手拈來第11章 遮掩形跡第54章 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