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南美ABC

最後,劉芾選擇了阿根廷、巴西和智利,這3個國家不僅同在南美洲,而且它們之間有着非常複雜的矛盾和關係,更有意思的是,它們國家的頭一個字母連起來,就是abc這三個英文字母。

a,argentina,阿根廷。說起這個國家,它算是最不像南美國家的南美國家了,爲什麼說它不像南美國家呢?因爲這個國家不像其他南美國家一樣散發着印第安後裔的勤勉與木訥,而是更多的具有歐洲移民所具有的探索冒險傳統,而且阿根廷國內的白人移民比列非常高,其中大部分是來自意大利的移民。

遼闊的潘帕斯草原孕育出高喬人放蕩不羈的性格和崇尚自由的傳統,卻也限制了他們的視野,使他們顯得高傲、文明但保守、冷漠。在國際上,阿根廷在南美的實力使得它在南美問題上具有很大的發言權,但是高喬人的傲慢和任性卻讓其他南美國家非常難以容忍,很多人稱阿根廷爲南美的“意大利人”。

b,brasil,巴西。作爲南美面積最大的國家,巴西基本上是個純農業國,它依靠着咖啡和橡膠有着穩定的收入,但是與它南美第一大國的地位不相稱的是,巴西在20世紀初只有一支很小的近海艦隊,與它的鄰居阿根廷相比,簡直是不值一提,而且在巴西和阿根廷交界的巴拉圭地區,兩國還存在着南緯30度海岸領土紛爭。

c,chile。智利。智利與阿根廷兩國就是天生的一對敵人,從地圖上看,智利就像一條裡脊肉,緊緊的貼在阿根廷的西部,它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東西寬度最窄處不足100公里,南北最長距離卻有4000多公里,海岸線總長近1萬公里。

從智利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和國土形狀上就不難看出,它必須發展海軍來保衛它綿長的海岸線,而且智利與阿根廷之間。還因爲國境線的劃分一直有着矛盾。後來兩國又因爲爭奪巴塔哥尼亞高原的海岸線進一步劍拔弩張,而在雙方爭執不下的海岸線上,兩國想要爭奪的東西卻非常讓人無語,它就是數量非常龐大的鳥糞!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abc三國就開始了相互防備。歐美各國爲了爭奪這塊未經開墾的軍火荒地,都使出了全身解數。各國的銀行家、造船公司代表、技術專家、外交使節向走馬燈一樣穿梭於這三國的政府大樓之間,把本來就存在着尖銳矛盾的南美國家一起拉進了一場將會持續半個世紀的軍備競賽中。

一戰結束之後。世界上的軍火交易趨於下滑,歐美各國在忙着收拾自己的爛攤子,爲了壓縮軍費開支,很多在戰爭期間的主力艦都需要退役或者銷燬,於是,南美這幾個國家便成了潛在的買家,到1921爲止,以abc三國爲代表的南美海軍已經成爲了世界上能夠排進前10名的海軍強國,但是爲了徹底壓制住對手,它們的政府還不得不繼續加強本國的海軍實力。

這時的阿根廷海軍已經擁有了2艘美國造的“莫雷諾級”戰列艦和8艘驅逐艦;巴西海軍裝備了2艘美製“米納斯古拉斯級”戰列艦、2艘英制“巴伊亞級”巡洋艦和10艘驅逐艦;而智力海軍則購買了2艘英制“海軍上將科克倫級”戰列艦和6艘驅逐艦。

除了這幾個國家之外,劉芾還分析了其他幾個國家,比如德國、民國、土耳其,但是出於各種原因,這些國家的購買可能性都不大,只能是當做替補,留到最後再考慮。

既然選好了出售目標,那麼下一步就該是同對方政府或者軍方接觸,在這方面,劉芾有着非常好的資源,那就是大衛和施耐德的公司。在這種軍火交易中,世界各國都盯得非常緊,南海聯邦如果出動政府部門,通過正常程序去向各國政府推銷潛艇的話,估計這個潛艇的參數和報價還沒上報到他們本國的主管部門,就已經放到歐美列強政府的辦公桌上了,而後,這些國家就會採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從政治上、經濟上來對夠買國政府施壓,以阻止這筆交易,轉而採購這些歐美國家的軍艦和裝備。

所以,這種交易不能實打實的去當面談,而是先要通過一箇中間人,找到目標國內能夠對這筆交易拍板的實權人物,然後私下接觸,在達成一致之後,再轉到明面上來討論,這樣,就可以避開其他國家的騷擾,也可以爲購買國政府減輕一部分外界壓力。

大衛和施耐德派出去的秘密推銷人員很快就傳回了一個消息,意大利海軍和智利海軍都對大批購買聯邦潛艇有興趣,並將在近期秘密派遣海軍專業人員前來南海聯邦進行實物考察和會談,希望聯邦政府能夠儘快安排這次考察和會談的地點。

於是,在劉芾的授意下,南海聯邦一邊在美國與4國展開了裁撤海軍艦艇的會談,一邊又在私下裡和多個國家的海軍開始秘密接觸,準備向這些國家出售一批聯邦的潛艇,並且還在基隆港的海軍基地裡,向幾個國家的海軍技術人員和官員展示了“大黃魚級”和“金槍魚級”潛艇。

現在,這兩種在聯邦已經屬於退役級別的潛艇封存起來的大概有120艘左右,還有一部分海軍潛艇已經退役,被改裝成教學或者科研潛艇,分配給了聯邦的其他部門使用。

雖然是已經退役的潛艇,但是在這幾個國家的海軍人員眼中,這些聯邦潛艇還是屬於非常先進的海軍武器。首先,這些潛艇的排水量要比當時英美德等國的潛艇都大不少,其中“金槍魚級”可以達到800噸的排水量,幾乎等於2艘同時期的德國主力潛艇的噸位了,而在瞭解了這兩種潛艇的航速、航程、水下持續時間和攜彈量之後,這幾個前來秘密會談的國家代表都紛紛表示滿意,並且立刻啓程回國,向他們的上司去彙報這個情況。

其實,他們看到的“大黃魚級”和“金槍魚級”潛艇,已經是閹割版的,爲了避免一些聯邦的高端技術過早的流向國外,這兩種潛艇內部的通訊、聲吶、通氣管、降噪、電機等系統都已經拆除或者替換,就連魚雷發射系統和魚雷也都換成了聯邦的早期型號。

經過了不到1個月的洽談,最先與聯邦政府達成購買協議的不是意大利人,也不是智利人,而是俄國人。他們提出的購買數量也大大超出了劉芾的預期,蘇俄海軍代表一次性就要購買20艘“金槍魚級”和10艘“大黃魚級”潛艇,並且提出了購買南海聯邦這兩種潛艇的生產技術和許可的要求。

蘇俄海軍的這個要求,讓劉芾很吃驚,因爲在後世,蘇聯的潛艇技術就發展的非常好,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美國,而現在,這個後世的潛艇老大難道就已經準備要放棄水面艦艇的發展,轉而專攻潛艇了?如果這樣的話,曾經在二戰之中風光無限的德國潛艇部隊會不會就要被扼殺在搖籃中了?想着在未來幾年或者十幾年之後,有可能會遍佈全球海洋的紅色潛艇數量,劉芾也禁不住打了個寒顫。

不過既然已經要賣了,而且人家已經下了單,就沒法再反悔了,至於蘇俄海軍能不能發展成海中狼羣,那就不是劉芾需要考慮的了,在全世界範圍內,對南海聯邦威脅最小的大國,恐怕就是正處於國內革命時期的俄國或者說是蘇聯了,至於英國人和美國人會不會因爲蘇聯海軍有了潛艇變得強大而頭疼,劉芾不僅不擔憂,還期盼這這一天,能把競爭對手的精力吸引到別人身上,對於南海聯邦的發展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未完待續……)

第18章 西線第91章 對壘第81章 深入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84章 得手第48章 臺灣空軍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38章 辛亥革命第62章 遷都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61章 佈網(二)第32章 國際聯盟第108章 新礦工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23章 親王喬治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44章 革命(二)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40章 不好的預感第41章 海南島(三)第2章 醞釀第39章 珍珠港(二)第136章 眼紅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73章 國防第13章 羅莎莉亞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38章 水陸並進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56章 入侵美國第76章 海軍條約第130章 懷疑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18章 西線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1章 該往哪裡走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75章 三赴德國第55章 西殘東癱第39章 珍珠港(二)第57章 B-17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30章 拒不合作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10章 權力真空第19章 藍飄帶獎第36章 摩拳擦掌第66章 聯邦缺鐵第130章 懷疑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61章 佈網(二)第11章 養寇自重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118章 電視臺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69章 建國(一)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24章 冰箱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9章 暈倒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96章 如此相似第34章 襲擊與鎮壓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3章 羅莎莉亞第8章 三路並進第84章 得手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34章 偷襲成功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22章 問題(三)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1章 聯合調查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31章 旗艦的下場
第18章 西線第91章 對壘第81章 深入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84章 得手第48章 臺灣空軍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38章 辛亥革命第62章 遷都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61章 佈網(二)第32章 國際聯盟第108章 新礦工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23章 親王喬治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44章 革命(二)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40章 不好的預感第41章 海南島(三)第2章 醞釀第39章 珍珠港(二)第136章 眼紅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73章 國防第13章 羅莎莉亞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38章 水陸並進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56章 入侵美國第76章 海軍條約第130章 懷疑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18章 西線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1章 該往哪裡走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75章 三赴德國第55章 西殘東癱第39章 珍珠港(二)第57章 B-17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30章 拒不合作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10章 權力真空第19章 藍飄帶獎第36章 摩拳擦掌第66章 聯邦缺鐵第130章 懷疑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61章 佈網(二)第11章 養寇自重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118章 電視臺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69章 建國(一)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24章 冰箱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9章 暈倒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96章 如此相似第34章 襲擊與鎮壓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3章 羅莎莉亞第8章 三路並進第84章 得手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34章 偷襲成功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22章 問題(三)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1章 聯合調查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31章 旗艦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