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試驗性生產

高額的研究資金投入,經驗豐富的科研技術人員,完善的研究實驗設施,再加上劉芾這個半仙的各種方向性的指導和策劃,南海聯邦的科研技術儲備越來越雄厚。像半金屬、全金屬飛機、中型飛機母艦、更接近現代的坦克、自動步槍、高射速防空炮、完善的凝固汽油彈、雷達系統、聲吶系統等都只是聯邦科技漏出來的冰山一角。

由於劉芾特意的控制,很多科研成果並沒有被轉化成武器裝備或戰鬥力,只是用原型機通過實驗在不斷的完善其參數和性能,並沒有大規模製造,因爲在這個階段中,聯邦不打算挑起大規模的戰爭,世界上個強國的格局已經基本成型,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也不會在短期內發生強國之間的決戰,所以大量生產這些領先時代的高科技武器,一點意義都沒有,只能是浪費資金和原料,然後等着被下一代更先進的裝備代替。

所以,像第三代全金屬螺旋槳飛機、第二代重型飛機母艦、第二代護衛驅逐艦、第二代護航巡洋艦、第二代艦載雷達和火控系統、第5代遠洋潛艇、第一代專用登陸艇、第一代大功率燃氣輪機、第一代半機械半電子大型計算機、中短程通訊系統、第三代主戰坦克等等,都已經完成了理論研究和設計階段,只不過大多還都停留在圖紙或者試驗型號上,未正式建造。

沒上過戰場的武器,沒經過戰鬥檢驗的武器,都不是好武器。雖然劉芾不願意浪費寶貴的資源去大批量生產這些註定趕不上戰鬥的先進裝備,但是爲了在實戰中檢驗它們的真實性能,有些裝備還是得小批量的生產一點,然後想辦法通過各種渠道送到戰場上去檢驗一下實際使用情況,而那些無法進行實戰檢驗的大型裝備,也得至少生產出來一個半個的,然後通過實際操作和演習來驗證一下它們的設計、製造等方面是否存在重大缺陷。

聯邦的第三代全金屬螺旋槳飛機採用更堅固也更輕的鋁合金材料代替了大部分鋼質骨架。使得飛機的整體重量輕了很多,有效負荷缺沒有減少,再搭配上新型的星型風冷發動機,新飛機不管是在飛行速度、飛行高度、有效載荷、靈活性和穩定性上都超過了之前的第二代飛機。

這次獲得批准小批量生產的一共有5款飛機,編號af-3/sf-3,爲隼式戰鬥機的升級版戰鬥機、編號abt-3/sbt-3,爲賊鷗艦載魚雷攻擊機的升級版魚雷攻擊機、編號ab-1/sb-1的轟炸機,編號ac-3/sc-3的鵝式大型運輸機升級版、編號ad-1/sd-1的新式偵察機。這些新飛機都分成空軍和海軍兩種型號,也就是路基和海基機型,兩種型號大部分參數都差不多,只是在機翼摺疊、載彈量、航程等方面略有不同。

在這5款新式飛機中,戰鬥機、魚雷攻擊機、運輸機都是依照以前的型號發展起來的加強版,在換裝了全新的結構材料、發動機之後。全面的提升了這幾款飛機的性能,但是總的氣動佈局和外形並沒有太大的改動。

而剩下的兩款轟炸機和偵察機,則是全新設計的機型,其中轟炸機採用了雙發設計,可乘坐4人,機長米,翼展21米。位於兩個機翼上的2臺活塞發動機可以提供2000馬力的推力,能讓這個大傢伙裝載着1500公斤的炸彈飛行2600公里,最快時速350公里,最高升限7500米。

這款轟炸機的海航型號可以藉助蒸汽助推系統,從飛機母艦上迎風程會縮短400公里,炸彈裝載量也會減少到1000公斤。

ad-1或者sd-1型偵察機是爲聯邦海軍和空軍包括陸軍提供的一款大航程、高升限、高速度低武裝的專用偵察機,它採用了雙座單發設計。800馬力的星型發動機可以讓這款全重只有1050公斤的飛機飛出470公里的時速,而它纖細的機身和超長的翼展,又能讓飛機飛到9000米的高空,並且使得它的續航能力超遠,達到了2200公里。而且作爲一款專用的偵察機,它在機腹上專門有一個可以加掛的吊艙,裡面是一款機載成像系統。包括照相機和紅外照相機,可以在中低空對目標進行連續拍照。

“馬尼拉級”護航驅逐艦,編號sda-02,全稱應該是艦隊護航防空驅逐艦。艦體全長124米。寬13米,吃水深度米,排水量3100噸,採用2臺燃油鍋爐和2臺蒸汽輪機,輸出90000馬力,航速35節,航程15節5000海里;裝備有120mm雙聯高平兩用主炮2門,前後佈置,雙聯75mm防空炮6門,兩側佈置,4聯裝40mm高射炮8門,兩側佈置,無魚雷發射管。

這種大型驅逐艦的設計思想還是爲了配合飛機母艦的編隊護航,所以加大了排水量,以便可以裝載更多的燃油增加航程和適應海況,艦上儘可能多的裝備了防空武器,並且還裝備了聯邦第一款正式的雷達系統--燈塔2型雷達系統。這種雷達系統共有3架天線和2臺機械電子混合型計算機,分別用作對海對空搜索,對海火控和對空火控。此雷達系統可以在40海里之外發現水面艦艇,10海里之外發現空中的飛機,可以同時提供3個海面目標和空中目標的設計參數,輔助火控官來進行射擊指揮。

“大洋級”重巡洋艦,編號sch-02。這種重巡洋艦其實就是“洲級”重巡的加強放大版,並且換裝了最新的蒸汽輪機和重油鍋爐,輸出100000馬力,可以讓排水量19000噸的艦船跑出31節的高速和15節10000海里的航程;在武器裝備上面,“大洋級”重巡換裝了新型的200mm3聯裝主炮,雖然在口徑上沒有增加,但是這種新艦炮是60倍徑的,比原來的45倍徑炮管提高了不少的射程和威力。在這12門主炮之外,新重巡還有12們75毫米防空炮、12門40mm4聯裝高射炮。與“馬尼拉級”驅逐艦一樣,“大洋級”重巡也加裝了“燈塔-2型”雷達系統。

“slc-01型登陸艇,長15米,寬4米,鋼製平底,艇艏有跳板式防彈艙門由兩臺150馬力柴油發動機提供動力,空載排水量23噸,滿載排水量44噸,滿載最高航速10節,續航能力800海里/6節,艇員3人,配2挺19mm重機槍,可搭載60名全副武裝士兵或者21噸重的貨物。

這種登陸艇可由貨船或者運輸艦裝載,在使用時空船懸吊至海面,然後裝載人員、貨物或者車輛,再依靠自身動力行駛至登陸地點。由於採用了平底和跳板式艙門設計,這種登陸艇可以衝到1米深的淺灘中,卸下登陸部隊或者貨物和車輛,還能爲登陸部隊提供有限的重火力掩護,它的周身鋼板都可以防禦19mm重機槍的直射或者小口徑炮彈的彈片,有了這種登陸艇之後,登陸作戰的士兵們就不用在乘坐木質小船在海水中當敵人岸防部隊的活靶子了。

除了海軍和空軍,聯邦陸軍又一次被選擇性遺忘了,唯一能讓陸軍感到安慰的是一種便攜式中短程無線電通話系統將小部分裝備給陸軍。這種無線電通話器整機重量有12公斤左右,像一個有着金屬防護外殼的大揹包,由一個人背在後背上,使用乾電池當電源,通話距離10公里以內,不過這種東西受地形影響很大,目前這個型號只是試驗型號,還有待改進。

有了這些先進的武器裝備,光擺在港口裡和基地中,就是最大的浪費,這些東西生產出來就是用來打仗的,但是在這個全世界各國都期望和平的年代中,想找個可以發揮這些武器特長的戰場,可以太難了。

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21章 夜戰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30章 日本沉沒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52章 戰備(二)第24章 冰箱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39章 海南島(一)第125章 上海行第75章 三赴德國第43章 革命(一)第75章 7、8、9三個省第74章 國防(二)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21章 問題(二)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11章 養寇自重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83章 文化入侵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58章 “潑婦”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58章 中立第53章 活話劇(一)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8章 三路並進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6章 抓苦力第75章 7、8、9三個省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143章 車禍(二)第17章 北歐亂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53章 活話劇(一)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40章 不好的預感第38章 珍珠港第46章 騷擾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37章 故人來訪第14章 本土防禦第46章 騷擾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73章 國防第17章 工業基地第21章 問題(二)第87章 調整第32章 國際聯盟第46章 民國(二)第22章 水下幽靈第8章 備戰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21章 夜戰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86章 險勝第43章 各懷鬼胎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78章 電視轉播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54章 反擊第38章 辛亥革命第6章 抓苦力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78章 撒達母炮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70章 外籍軍團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48章 崩盤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11章 三國分贓第56章 雷達
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21章 夜戰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30章 日本沉沒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52章 戰備(二)第24章 冰箱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39章 海南島(一)第125章 上海行第75章 三赴德國第43章 革命(一)第75章 7、8、9三個省第74章 國防(二)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21章 問題(二)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11章 養寇自重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83章 文化入侵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58章 “潑婦”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58章 中立第53章 活話劇(一)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8章 三路並進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6章 抓苦力第75章 7、8、9三個省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143章 車禍(二)第17章 北歐亂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53章 活話劇(一)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40章 不好的預感第38章 珍珠港第46章 騷擾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37章 故人來訪第14章 本土防禦第46章 騷擾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73章 國防第17章 工業基地第21章 問題(二)第87章 調整第32章 國際聯盟第46章 民國(二)第22章 水下幽靈第8章 備戰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21章 夜戰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86章 險勝第43章 各懷鬼胎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78章 電視轉播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54章 反擊第38章 辛亥革命第6章 抓苦力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78章 撒達母炮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70章 外籍軍團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48章 崩盤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11章 三國分贓第56章 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