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

更新時間:2005-9-9 23:41:00 字數:5811

吳靖成鮮少面見太后,可是,他與齊朗的交往甚密,自然不會不知道這位攝政太后的厲害,聽到她平淡的話語,心中已是一驚,再反應過來她的問題,人已經跪下。

“太后娘娘恕罪。”一句請罪之辭出口,他已經道出了答案。

紫蘇看了一眼條呈,面上的神色似笑非笑,隨意地對他道:“不必了,起來吧!”

吳靖成這才站起,垂手立在一旁,不敢出聲。

“是齊相的意思?”紫蘇淡淡地笑着問道。

Wшw_ttκΛ n_co

“是。”吳靖成聽她的口氣並無惱意,不由稍稍覺得輕鬆些。

齊朗的意思嗎?

紫蘇的目光落在吳靖成的身上,心中並不是十分相信,右手壓住那份條呈,沉吟不語。

“是齊相讓你上奏的?”紫蘇思忖着開口。

應該不至於,調換三司是她臨時起意,齊朗應該也剛收到消息,不可能安排這麼多。

“不是的,太后娘娘。”吳靖成有些尷尬。

“哦?”這下紫蘇倒是驚訝了。

以她對齊朗的瞭解,齊朗不會用這種敢自作主張的人爲心腹,便是於第中都不能算是他的心腹,可是,吳靖成卻無庸置疑地得到他失信任。

吳靖成會這麼大膽?

“齊相曾經與臣等說起三司制度,提到了這些,但是,以齊相的身份,並不適合說這些,臣接旨後便擬了這份條呈。”吳靖成低頭解釋,他也是想一鳴驚人,而且,齊朗也有相同的想法,說出來應該無礙,因此他才如此大膽。

“原來是這樣。”紫蘇點頭,口中隨意地應着,原本放在書案上的手卻收回,在袖中交握,端正地坐在金椅上。

“大司憲也是飽讀詩書之人,如何不知太平閣的名聲,方纔大司諫的話,你也聽到了,難道你沒想過嗎?”優雅地坐在上位,紫蘇正色詢問,顯然是十分認真。

吳靖成心中微微驚訝,隨即明白,太后並不反感這個主意,只是與齊相一樣,忌諱頗多,不由多了兩分信心,原本有些彎的腰也挺直了些,胸有成竹地回答:

“太后娘娘,太平閣聲名狼藉,臣豈有不知之理,只是臣所說並非與太平閣一脈相承,請太后娘娘明鑑!”

太平閣,本是指大正皇朝皇宮的藏書閣,緊鄰皇帝的議事書房,自世宗中統三年起,太平閣成爲皇帝集中密報的地方,太平閣侍衛隨時可以逮捕、刑訊甚至殺害任何人,無須有任何證據,也沒有任何記錄公佈,官府只會說那些人失蹤了,而那些密報剛是從全國各地收集,不僅是朝廷密探,就連普通百姓也可以上呈密報,一時之間大正皇朝的土地,人人自危,就是靠着這種恐怖的監控手段,大正皇朝統治了歷史上最廣闊的疆域一百多年,現在,任何一本史書提到大正皇朝的統治時期,都會以“最黑暗的統治”來指稱。

元寧自立國以來一直以言論開放爲稱,從不以言加罪,現在吳靖成說的監督方案几乎與太平閣的手法如出一轍,也就難怪於第中反應那般激烈了。

“不是一脈相承?”紫蘇皺眉。

“是的!”吳靖成微笑,“太后娘娘,臣也是讀書人,怎麼可能會用太平閣的手段呢?再說,太平閣本就是大正皇朝滅亡的原因之一,臣豈敢讓元寧重蹈覆轍。”

“說說看。”紫蘇也笑了,她想到這是齊朗的主意,吳靖成不過是傳話筒,自然就稍稍放心些,也有興趣聽他做些解釋。

吳靖成先謹慎地思考了一下,理清思路之後,才斟詞酌句的開口:“太平閣權重朝野,名是監督,實是皇帝殺戮的兇器,大正皇朝本是馬上得天下,歷代皇帝都容不得異議之辭,纔會以太平閣來消滅異己,而臣所上的條呈中,雖然也將密報之權下放於民,可是,這些只是監督的手段,密報最後還要上報朝廷,查證之後方能定案,這點已與太平閣大相徑庭;稽查部則是希望查證官員的人自成體系,減少阻力;限制言官卻不是限制輿論,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三司的權責是監督是否履行職責,重的是大節,可是,現在三司的言論重的什麼?盡是些細枝末節的事情,難道太后娘娘還嫌那些毫無用處的奏章少嗎?”

最後一句話讓紫蘇莞爾一笑,的確,許多三司官員不敢過分指摘官員,只在小事糾纏,什麼行止有虧,言談失德,反正都是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對於官員在職責上的錯誤提的倒是很少,那些奏章紫蘇從來都是隨意一翻,連批示都懶得寫,直接勾劃發還。

看到紫蘇的笑容,吳靖成不由一愣,隨即低頭,平定過速的心跳,雖然一直都知道太后很美,但是,以往都是隔着遠遠的,看不真切,剛纔晉見時,太后的神色又一直是嚴謹淡漠,他只覺得敬畏,現在看見她真心的微笑,才明白她竟可以讓人心神飄忽,不知所以,因此,他才匆忙低頭。

吳靖成與齊朗的關係十分密切,哪會不知朝中關於這兩人的傳言,不過,因爲齊朗從未提及此事,他自然也不可能去詢問,又見齊朗一向淡漠的模樣,他只當是朝中失意之人因爲齊朗年資尚淺,卻居於高位,而惡意中傷,此時看見紫蘇的笑容,他也只是想到:齊相若是常見這般的娘娘,動心倒也不奇怪。他雖然圓滑,但是,對齊朗卻是一向忠心,因此,便是下意識想到些不敬的念頭,自已也先排斥了,所以,想法竟也很簡單。

“繼續。”紫蘇見他忽然低頭不語,便揚聲提醒,表示她對此很有興趣,倒是不知道他在想些有的沒的。

“是。”吳靖成忙回神答應,細細地往下說:

“臣以爲風聞奏事之權給民至關重要,因爲,三司官員也是官,很難真正瞭解其他官員是否有貪污瀆職之舉,而民衆在野,那些官員是否做錯,可以瞞一時一人,卻不可瞞一世一衆,這種監督是隨時隨地的,風聞奏事,查證權在朝廷,百姓只是負責提供線索,只要限制百姓的密報只限於官員,便可防止民間互相攻訐;對言官上疏做限制,也非大事,只是三司之中有種風氣,認爲身爲三司中人,不彈劾一兩人、一兩事,便對不起自己的身份,太后娘娘只要善加引導,相信可以糾正此風;設立稽查部,臣也只是聽齊相說過一兩次,具體如何,臣不得要領,只是認爲,刑部查案每次都是興師動衆,卻難得辦成一二,關鍵便在於爲官之人誰沒有人脈,刑部未動,當事之人早已得悉,待刑部人到,他們也已準備妥當,還能查到些什麼?若是越過刑部,而由另一系人隱密取證,查證之後,再上報,最後定案還由刑部來做,應該會更好。”

紫蘇聽得入神,等講完,卻不言語了,默默地思忖的,半晌,她纔開口,說的卻是另一件事:“你與齊相交往甚密,上這道條呈卻不經他的同意,你認爲合適嗎?”

吳靖成一愣,隨即低頭,輕聲道:“臣今早在吏部看到謝相的公函,所以便擅自做主了。”

紫蘇搖頭,沒有說什麼,擺手讓他退下:“哀家知道了,你退下吧!”

“是,太后娘娘。”吳靖成默然退下。

“你很有自知之明,哀家有點欣賞你了。”將要出門,吳靖成忽然聽到紫蘇淡然的聲音,不禁轉身看過去,卻見她正在批閱奏章,根本沒看向她,彷彿那句話是他的幻覺,不禁怔住了,隨即恭敬地退出中和殿。

這種晤對沒有秘密可言,吳靖成的上疏在朝中引起一片混亂,尹朔聽着那些大臣的議論,不禁皺眉,隨意地擡手,讓所有人安靜。

“尹相大人,這可不是小事,吳靖成的建言根本就是無稽之論,太后娘娘居然還讓單獨晤對,難道太后娘娘還想實施不成?”與尹相較親近的官員在所有人的目光主動開口。

尹朔卻不在意地搖頭,道:“我想太后娘娘絕對不可只聽大司憲的一面之辭,而且,大司諫不是當時就反對了嗎?各位大人不必太過擔心!”

“那麼太后娘娘爲什麼不直接斥退大司憲?”見尹朔仍用官名稱呼吳靖成,其他人跟着改口,不敢再過分放肆,畢竟人家是一品大員,又兼監督之責,實實在在能壓死人。

“大司察不是沒有全盤否定嗎?太后娘娘自是比較信任自己人,所以後來也只是讓大司憲解釋條呈,並沒有表示自己的意見。”尹朔對紫蘇的心思也能摸透幾分,因而並不似他們一般慌張。

“那麼太后娘娘何時會議此事呢?”

尹朔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口邊,微微一怔,之後飲了一口茶水,才慢悠悠地道:“應該要等齊相與謝相回京之後,太后娘娘纔會議此事。”

這種重要的事情怎麼可能讓齊朗與謝清缺席,而且,他很擔心,此舉根本是爲了掩護謝清在南方的舉動。

坐在下位的朝臣又是一陣議論,交頭接耳說着自己的看法,看着廳中一團亂的情況,尹朔不禁感嘆:“難怪太后不喜朝議了,簡直是一團亂。”

“下官以爲,此時最重要的是齊相的態度。”一名後進的官員忽然出聲,在有些嘈雜的廳中,他的話間尤爲清楚。

“你是?”尹朔沒見過他,不禁皺眉。

“下官都察司副主事,曹芾,見過尹相。”青年氣宇軒昂,語氣也是不卑不亢,尹朔不由點頭,他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的年輕人了,更準確地說,這樣的人才多是不願進他的門,更願意與夏承思那些人結交。

“曹芾,你認爲關鍵在齊相?”尹朔對他上心了,出口便是有意考量的問題。

“正是,大司憲大人本就是齊相一系的人,無論如何,若是齊相不鬆口,我們根本無法輕易處置他,而且,按照各位大人所言,大司憲並不像會建言這些事的人,只怕那條呈上的內容並非他想出來的。”曹芾的分析讓所有人皆是一震。

“難道是齊相……”有人失聲驚呼。

“不可能!”

“不可能!”

尹朔與曹芾同時反駁,話音一落,曹芾連忙彎腰行禮,連連謝罪,尹朔倒不在意,擡手讓他不必拘禮。

“你說說看。”尹朔相當寬容。

曹芾告了聲罪,纔開口:“這三件事皆會引起朝中的非議,便是實施,對實施者也是吃力不討好的事,齊相身居左議政之位,豈有不知之理,下官想這不是齊相的主意。”

尹朔點頭,笑道:“你對齊相似乎還挺了解的。”

“下官與齊相是同年,這麼些年看下來,對齊相的施政手段還是有些心得的。”曹芾恭敬地回答,也引起廳中人的詫異。

“這麼說,你是謝老相爺的門生了。”尹朔也不禁皺眉,一般來說,謝遙的門生不可能入仕這麼多年還只是從六品的官職。

曹芾神色一冷,卻沒有解釋,尹朔看他眉目間似有隱情,也就沒有追問,繼續之前的話題,對所有人道:“齊相若是真有此意,也不可能不事先告知太后娘娘,沒有十成的把握,他不可能冒這麼大的險——這次一個弄不好,大司憲必成衆矢之的,就連與他交好的官員也許也會攻擊他,齊相不可能如此不謹慎。”

謝清可以在濟州引起軒然大波,齊朗卻絕對不會那麼做,便是真要處置誰,他也會慢慢設套,因此,尹朔很確定,吳靖成的做法絕對不是齊朗授意的,而且,紫蘇一心穩定朝廷,齊朗怎麼可能在這個時候引起朝中這麼大的亂子。

既然尹朔也這麼說,其他官員也不好再多言,只是順着這個思路討論解決的方案。

第二天,永寧王妃攜世子入宮請安,紫蘇特別丟下政務在御花園見嫂子與侄兒。

“康崇的身體還好嗎?我聽說這幾個月王府中的藥就沒斷過,怎麼回事?”紫蘇抱着侄子,見他臉色蒼白,精神倒還好些,不禁有些擔心。

倩容從紫蘇手接過兒子,笑道:“還好,只是風寒,大夫說他元氣不足,要小心照顧,待大些,可以習武強身。”

紫蘇點頭,略略放心,道:“過幾天,我派太醫去看看,再帶些藥過去。”

“謝娘娘。”倩容也不與她客套,笑着謝恩,轉身將兒子交給保母。

“母后娘娘!母后娘娘!……”兩人正要說話,就聽見陽玄顥的聲間由遠及近,不由停下腳步看過去,只見陽玄顥一身明黃的龍袍,卻是腳不沾地一般飛奔過來。

待到了紫蘇面前,他匆忙停下,緩了口氣,躬身給母親行禮。

“母后娘娘萬安。”陽玄顥喘着氣,總算還說得流利,紫蘇不禁搖頭,笑着拉過他,從他身後的尚宮手中接過帕子給他擦汗。

“你跑那麼快做什麼?”紫蘇笑着問他,倒也沒有什麼責備的意思。

“朕想看世子嘛!”陽玄顥自然聽出母親語氣中全無惱意,便笑着回答。

紫蘇看了嫂子一眼,見她只是微笑,並沒有別的表示,便笑說:“那你帶世子去玩吧!不過小心些,世子身子弱,不能累着,要小心照顧。”

“朕知道了。”陽玄顥答得飛快,人馬上跑到保母身邊,要抱夏康崇,保母卻有些猶豫,倩容笑着道:“讓皇上抱一會兒吧,你也跟過去。”

保母應了一聲,纔將世子交給陽玄顥,陽玄顥抱着表弟,竟也很有模有樣,正要走開,又轉頭對永寧王妃道:“舅母,你放心,朕一定會好好照顧康崇的。”

“是。臣妾謝陛下。”倩容低頭笑語,陽玄顥隨即就抱着小世子走開了。

看着兩人走開,紫蘇才與倩容繼續沿着園中小徑散步,走了一會兒,兩人便進了假山上的涼亭,紫蘇揮手讓所有人退下。

“太后娘娘吩咐的事情,臣妾已經查清楚了。”站在紫蘇身後,倩容恭敬地低頭稟報,紫蘇卻沒有迴應,只是看着遠處的宮殿。

“她去了宗人府。”倩容停了一會兒,便道出結果。

“真的是這樣。”淡淡的語氣透着幾分遺憾,卻沒有太多的驚訝,顯然紫蘇已經有準備了。

“但是,她沒有說什麼有價值的事情。”倩容補充了一句。

“有區別嗎?”紫蘇冷言,隨即轉身,對倩容溫言:“多謝嫂子了。”

“自家人不必說謝了。”倩容笑言,“若是娘娘有心,讓永寧王早點回京如何?”

紫蘇一愣,隨即明白她是故意逗她開心,笑了笑,道:“嫂子是想大哥了?”

倩容不由臉紅,只能無語地低頭,卻聽到紫蘇抱歉地說:“只是還不行啊!剛剛接到消息,古曼皇帝去三河平原了,景瀚上奏說,回京的行程要延遲了。”

倩容的心不由一緊,看向紫蘇,好一會兒,才勉強笑了笑:“太后娘娘,會開戰嗎?”

“應該不會,你不必擔心。”紫蘇微微一怔,連忙道,“只是需要大哥在邊關坐鎮。”

“那就好。”聽她這麼說,倩容便鬆了口氣,心下想起另一樁事,皺着眉道:“大司憲的條呈是怎麼回事?太后娘娘忘了,他可是景瀚的心腹。”

“怎麼會忘呢?”紫蘇微笑,“只是這件事的確非他不可啊!”

“臣妾不明白。”倩容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還不是隨陽,惹出那麼大的事,他要是處理不好南邊的事,我絕對不會放過他!”紫蘇提起謝清便氣得咬牙切齒。

倩容想了想,才明白過來,不禁微笑,轉手遞給她一封信:“景瀚的信,王爺讓我轉告您,若是需要,你儘可以拿夏家做法。”

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
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