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

更新時間:2005-10-10 22:50:00 字數:5936

學校的考試終於告一段落,我也終於有時間重新開始更新了,中斷許久,許多的細節都無法兼顧了,希望各位見諒,同時,更新也無法像以前那樣保證一次一章,不過,我想我會增加每週更新的次數,希望各位原諒!

————————————

《元寧史記·謝相列傳》

清以不羈聞於世家之間,然入仕以來,行事方正,令名頗顯,有乃祖之風,仁宗贊曰:“謝氏多相輔之才,清亦佔前!”順宗即位,未幾,遙因病致仕,清繼其位,掌家門,理朝事,爲世族領袖,然,清弟淇尚仁宗第七女,故無緣首相之位。

《元寧實錄·順宗卷》

濟州亂起,太后予謝相全權,授命東江協同,三日,盧郡平定,東江大軍斬殺暴民三萬七千二百二十六人,五日,入慶城,救濟州太守,暴民死者二萬餘衆,俘者萬餘人。濟州太守諫謝相,自請說各郡亂民,謝相拒之,同日,濟州官道暢通,各郡亂漸平,其後平亂,死者多在二萬上下,然濟州平亂平民死亡共計十五萬之巨,世所未聞,輿論譁然。未幾,謝相以貪墨肅整濟州,牽連甚廣,然追討濟州官糧,效亦顯,濟州得按前旨發放賑濟之物,此案,濟州世族無一得免,謝氏本家亦在其列,朝中駭然。八月二十九,仁宣太后降旨,召謝相回朝。

“十五萬!十五萬!那不是敵國的將士,也不是敵國的百姓,是我元寧的平民!是手無寸鐵的百姓!”陽玄顥臉色蒼白地衝着紫蘇大喊,絲毫不顧旁邊的尹朔與齊朗。

“他們不是手無寸鐵!”紫蘇冷言,“皇帝沒有看到東江大營的奏報嗎?”

“他們是元寧的精銳之軍!居然將刀鋒指向平民!”陽玄顥仍然無法接受這種答案,神色間是毫無掩飾的激動。

紫蘇微微皺眉,想說什麼,但是,嘴脣動了動,最後嘆了口氣,道:“皇帝,這件事,等謝相回來之後,你再向他責問,如何?哀家希望你對自己的臣子有起碼的信心!”

陽玄顥仍未平靜,不過,也沒有再開口,畢竟,是他在母親議事時闖進來打擾的。

“濟州的事情已經解決,哀家希望儘快解決北疆的問題,另外,大司憲的建言,議政廳可商討出結果了?”紫蘇見兒子不再開口,擡手撫額,轉頭看向尹朔。

尹朔低頭行禮,回答太后的垂詢:“議政廳的朝臣對大司憲的建言多持反對態度。”中規中矩的語氣也表明了尹朔的態度。

陽玄顥也皺緊眉頭,似乎不滿於尹朔的進言。

紫蘇似乎也不在意,看也齊朗一眼,便道:“景瀚,你的看法呢?”

齊朗在尹朔的目光下,低頭回答:“太后娘娘,臣附議尹相。”

“這麼說,議政廳的意見是駁回條呈了?”紫蘇總結他們的話語,語氣淡淡的,聽不出絲毫情緒。

“是的!太后娘娘!以密諜之術監察百官,決非朝廷之福!”尹朔說得肯定。

紫蘇皺眉,道:“什麼叫密諜之術?尹相言重了!”

尹朔張口欲言,但是,未等他開口,齊朗便上前一步,進言:“太后娘娘,不論如何,三司職掌朝廷輿論,行事必須正大光明,那些魑魅魍魎的陰謀手段絕對不可以成爲三司的手段!請太后娘娘明鑑!”

“請太后娘娘明鑑!”尹朔同樣低頭,但是神色端正。

“哀家明白了!”紫蘇眸光一閃,淡淡地開口。

尹朔不由鬆了一口氣,他品性端嚴,對那些陰謀詭計,雖然難免動用,但心中卻着實厭惡,因此,對吳靖成的建言,他面上雲淡風輕,實際上卻憤怒得很,因此,他一直想將吳靖成罷職,可是,現在,齊朗的一番話擺明了是與他妥協,投桃報李,他自然也就不能追究吳靖成了!

想到這裡,尹朔又皺起眉,因爲齊朗的心機與不動聲色!

尹朔在心中無力地嘆息一聲!他明白,一趟北疆之行讓齊朗的手腕更加高明瞭,對自己的威脅也更大了!

“哀家會將條呈的批覆發到議政廳的!”紫蘇擡手執筆,在那份倍受爭議的條呈上寫下“駁”字,將之歸到已批覆的奏章中。

陽玄顥看了一眼齊朗,又看了一眼紫蘇,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但是,在兩人平靜的神色中,他找不出開口的理由,只能沉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這些天來,一直縈繞在心頭的悲哀愈發濃重——自己無法掌握權力,又談什麼隨心所欲呢?

“皇帝想說什麼就說吧!”紫蘇拍了拍陽玄顥的肩,讓他隨自己起身進內殿,陽玄顥這才發現,尹朔與齊朗都已經退出中和殿,而自己居然走神了,不覺先心虛,見紫蘇仿若未察,才匆忙跟上母親。

走進內殿,陽玄顥反而覺得無話可說了,怔怔地盯着母親。

紫蘇坐在榻椅上,低頭整理寬大的袍袖,外袍是白綢制的,用金線繡着龍飛鳳舞的圖樣,衣襟與袖口都是明黃的嵌邊,上面綴着紅色的萬字樣,頭上是赤金的鳳釵,這是相當正式的服飾,裡面只是普通的銀藍色對襟長衫與白色的百褶裙,陽玄顥忽然發現,這些華服嚴妝下,母親的眼中顯出竟是濃濃的疲憊,整個人看上去更加單薄瘦削。

陽玄顥這纔想起,母親今年也不過二十三歲!她還十分年輕!

一般來說,這個年紀正是應該享受青春的時候!即使世族之家,女子早嫁,二十出頭的年紀也是風華正茂的年紀,沒有操持家門的權力,生育過後的少婦可以無憂無慮地享受生活!踏青、出遊、交友、玩樂,正是這個年紀的貴婦應該做的,而她的母親卻要在中和殿裡疲憊不堪地爲國事操勞!

“皇帝有仁愛之心是好的!”紫蘇沒有意識到兒子千折百轉的心事,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思說下去,“濟州的子民當然是我元寧的臣民,是皇帝必須愛護的對象,皇帝不滿謝相的處置,也沒有錯!”

“母后娘娘,孩兒知錯了!”陽玄顥爲自己的行爲而感到不安,他知道朝中對謝清的舉動雖有非議,可是,尹朔與齊朗都沒有提出異議,他相信謝清那麼殘暴地對待濟州亂民是道理,只是,他想不出理由來說服自己,只能對着母親發泄心中的煩悶!

他不該給母親添麻煩的!

紫蘇不由一愣,輕揉眉心的手也放下,認真地看向兒子,將他擔憂與關切的神色收入眼底,心中不禁欣喜,展顏微笑,讓兒子坐到自己身邊,拉着兒子的手,想了一會兒,才重新開口:“帝王之道不是隻有仁愛即可的!皇帝是明白這一點的!哀家想告訴你,無論濟州的亂民有多可憐,殺害朝廷命官的罪行是確定的!圍攻官衙更是確鑿無誤!因此,他們已經不是皇朝要保護的臣民,而是皇朝的敵人!謝清那麼做是對的!東江大營的將士是我朝的精銳,正因如此,他不能夠因爲一時的婦人之仁就讓那些暴民傷害他們!對敵人是不能有仁慈之心的!”

紫蘇說得淡漠,雖然笑着,可是,說出口的話全是再認真不過的!

“可是,他們仍然是朕的子民啊!”陽玄顥仍無法認同那種形同屠殺的鎮壓方式,畢竟那是內亂!怎麼能一下子殺那麼多人呢?

紫蘇淡淡一笑,撫上陽玄顥的臉頰:“顥兒,此一時彼一時,不是嗎?從暴亂的那一刻起,他們便是皇朝的敵人了!官員是皇朝的基礎,將刀鋒指那些官員,也就是動搖皇朝的基礎!而且,暴亂之中,他們只怕已經毫理智了!”

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暴亂,可是從前人的筆記中,紫蘇仍然知道,那種大範圍的暴亂,暴民心中的絕望是無法消除的,而一直得不到活命的糧食,對死亡的恐懼會讓那些人化身野獸,謝清的密奏上也說:“……亂民之中老弱幼稚者皆遭戮,爲爭一口之肉,雖同胞骨血亦可加刃……”當時,紫蘇差點將午膳吐出來。

陽玄顥張口欲言,卻也想起了謝清的那份密奏,那是,他只覺得那些亂民太可憐,可是,現在再想,何嘗不是失去理智的表現?

紫蘇見他不再開口,徑自沉思,不由搖頭,卻也只是靜靜地看着兒子,沒有打擾他的思緒,畢竟,這是他第一次接觸這種血腥的東西,必須要讓他自己想通才行!

帝王的手可以不沾血,卻不能迴避血腥!

母子兩人就這麼沉默着,卻也是難得如此親近!帝王家似乎只會越來越疏遠啊!

紫蘇無奈地感嘆,她可以肯定自己沒有傷害陽玄顥的意願,可是,卻無法確定,她是否真的不會傷了他,她是否會站到他的對立面!

“孩兒明白了,可是,孩兒仍然不認同這種方式!”年輕的皇帝第一次堅持自己的看法,即使明知那是與母親相左的想法。

“孩兒以爲,朝廷的軍隊可以鎮壓叛亂,卻絕對沒有理由對一羣因爲飢餓而起事的平民舉刀相向!”

“官倉空虛是朝廷任人不明,是吏部、三司的失職!百姓是無辜的!爲什麼要他們在承受飢餓之後,還要面對殺戮?”

陽玄顥皺緊眉頭,仍然不退讓,但是,說話的時候已經是心平氣和了,他更希望母親能夠爲他釋疑。

紫蘇只是靜靜地聽着,對於兒子平靜的語氣中仍夾有的激動,她沒有給予同等的迴應,但是,眼中仍然閃過一絲不着痕跡的失神,映在陽玄顥瞳孔中的神情也多了幾分難解的複雜,好一會兒,她淡漠地回答:“那些暴民真的無辜嗎?皇帝不會沒有看到濟州太守的奏章上列的官吏死傷人數!那些同樣是人命!吏部失職?皇帝是不是忘記了?濟州的現任官員都今年開春剛調任,尤其是那些中級的官吏,幾乎都是剛從其他州調去!他們不無辜嗎?”

自從從西格得到優良的出海港之後,濟州就成爲商路重鎮,那裡的官員都是政績上好的纔會調過去!可以說,這一次,元寧朝廷損失的是以後十多年的棟樑之才!

陽玄顥啞口無言,心中再一次產生了濃烈的無力感,這一次不是感嘆自己沒有權力,而是,他忽然發現,在知識與現實之間存在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他原本的理想與信仰在母親的質問下,竟然顯得那麼脆弱不堪。

“皇帝,難道這些道理,你的老師們沒有告訴過你?”紫蘇彷彿看出了兒子的掙扎,淡淡地反問了一句,卻是當頭棒喝!

怎麼可能沒有教過?帝王之術、治國經綸,這些原本就是他要學的!身爲帝師,那些人又怎麼可能只教授他道德文章、經濟世故呢?

“朕本來以爲,那些權謀之術只是對待敵人的!”陽玄顥喃喃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紫蘇眼神一凜,冷笑着回了一句:“皇帝本就是孤家寡人!”至高無上本就要領略真正的高處不勝寒!

陽玄顥忍不住一顫,反問脫口而出:“母后不是代朕掌權嗎?也是孤家寡人?”最後一個問題他終是沒有出口,只是咬着下脣,死死地盯着母親。

紫蘇哪裡不明白他的意思,臉色微微一變,蒼白了許多,卻還是淡淡地回答了他:“權力是個非常古怪的東西,能夠讓人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權力場中,除了自己都是敵人!只有暫時的盟友,沒有永遠的朋友!”

“皇帝,哀家給你一個忠告,永遠不要去試探沒有把握的事情!”

紫蘇冷淡地對兒子道出自己的忠告,隨後擺手讓他退下。

母子間剛剛還溫馨的氣氛再次變得微妙起來。

看着兒子行禮退下,紫蘇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憊,陽玄顥的堅持代表着他的成長,身爲母親,她覺得驕傲,可是,那擇善固執的堅持何嘗不是幼稚的表現?在自己的保護下,這種堅持顯出他的高尚,可是,當自己無法保護他了呢?那隻會讓他面臨失敗與挫折!

生平第一次,紫蘇質疑起自己對兒子是否保護過度?

“葉尚宮,宣永寧王妃進宮!”紫蘇眨了眨眼,斂去了所有的感慨,隨即揚聲吩咐。

葉原秋應聲離開,前往永寧王府,剛走兩步,又聽紫蘇吩咐了一句:“先請尹相與齊相過來。”

尹朔與齊朗還在宮中,接到內官的宣召便立刻前往中和殿,一見殿就見趙全正躬身退出殿外,不由一愣,尹朔拍了趙全一下,低聲問道:“太后娘娘又召我們回來是爲什麼?”

趙全勉強地笑了一下:“奴才哪裡知道太后娘娘的想法。”見齊朗微微皺眉,他又低頭道:“娘娘召奴才只是交代後宮的事情。”

“兩位大人請進!”

尹朔還想問什麼,卻見一個尚儀走出殿門,恭敬地行禮,平靜地開口請兩人進去,可見紫蘇已經在等他們了,只得隨那名尚儀步入中和殿,向紫蘇跪行大禮。

紫蘇擱下朱毫,擺手道:“兩位大人請起,方纔皇帝的神色有異,哀家也不想在他面前多談濟州的事情,只能請兩位多跑這麼一趟了!”

話是如此說,尹朔與齊朗卻是都不相信,畢竟,兩人都不認爲紫蘇會爲那些事情懲治謝清,因此,兩人只是應聲而已。

“十五萬看似很多,只怕其中的水分也不少,程錄是愛兵如子的人,手下的將士多報些功績,他也不會多說,因此,哀家想,現在最要緊的就是如何安置那些叛亂的平民。”

“臣想,那些亂民多是爲生計所迫,隨聲附和,未必真的有反叛之意還是不要加罪爲好。”尹朔想了想,還是建議赦免。

齊朗卻搖頭,淡淡地一句:“情有可原,終是罪無可赦!”

齊朗倒不是真的對那些亂民狠心,只是擔心寬恕之例一開,三司又要在謝清身上糾纏,因此,乾脆一抹到底。

尹朔也不惱,微笑着反問:“齊相怎麼打算呢?”

齊朗看了紫蘇一眼,見她神色似笑非笑,便知她已有些打算了,因此,平靜地低頭回答:“徙南民至北疆!不知太后娘娘與尹相認爲可行否?”

徙民也就是變相的流放,唯一的不同便是,流放是要有罪名,而遷徙卻是無須任何罪名的,聖清皇朝常有徙民之令,元寧倒是少有,但是,也不是沒有,尤其是對涉及謀逆大罪的家族,關係較遠的常接到遷徙令,算是給他們留些體面,不會像流放那樣,失去原來的身份,成爲賤籍中的罪民。

紫蘇微笑:“哀家也是這麼想的!”

一句話堵回了尹朔的質疑,尹朔震驚地看着紫蘇,彷彿從不認識她一般,他從沒想到,有一天,他會從紫蘇口中聽到這種殘暴不仁的命令,與以往的攝政太后不同,紫蘇的目光很少放在國內,她的目光似乎永遠投向遠方,永遠盯着那些久遠的榮光,對內政,她只要求令行禁止,只要求朝臣俯首,她從沒有改革內政的舉動,維護世族的既得利益,同時也限制世族的擴張,給予寒族更多的機會,卻也不允許寒族有僭越之舉,她沒有加重百姓負擔的舉措,但是,也不是什麼愛民慈善的仁主,這樣的紫蘇要徙民?

徙民是什麼?準確地說就是君主打破原有勢力分佈的手段!太祖皇帝興於易州,元寧立國之初,北方三州的大族除夏氏盡遷中原;宣祖皇帝平定瓊州,當地大族盡入燕州;世祖皇帝三次徙南民北上,南方名門十去其九。

尹朔沉默良久,才拱手低頭,淡淡地道:“太后娘娘想讓濟州盡入謝氏之門嗎?”

“尹相言重了!”紫蘇搖頭,“南方世族總是執着於鄉土之情,對前朝念念不忘,哀家也算是遵循元寧祖制!”對於南方世族,只要有機會,元寧歷代皇帝都會盡力削弱,毀其宗族之制更是最常用最根本的方法。

“等謝相回來,濟州的事就由尹相接手吧!”紫蘇對尹朔說,也表示了她的回答,她還是要加強朝廷的權力的!

“景瀚留下,尹相先退下吧!”

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
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