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

更新時間:2005-4-18 21:18:00 字數:6000

《元寧史記·后妃列傳》

慶慧皇貴妃安氏,仁宗貴妃,生於農耕良家,應選授職內人,供奉東宮,時仁宗尚居儲位,安氏以姿容見寵,育長寧公主、章容公主、瑞王,歷經孺人、昭訓、良嬡,仁宗即位,授意中宮王氏冊其爲妃,加號雲,旋晉貴妃,居景昌宮,隆徽十六年,安氏行咒術,暗謀帝位,宗人府定罪,文端皇后廢其位,謫入永巷,隆徽十八年,仁宗駕崩,安氏於永巷相殉,後復其位,加慶慧之諡。

時間的流逝是刻板的、規律的,日月交替,東昇西落,日子就在不經意間度過了。

坐在書桌前,紫蘇將看完的信收回信封中,仔細地收好,目光投向窗外,初升的太陽照着積雪,銀光流轉,煞是耀眼;而一身便服的紫蘇,比起那奪目的美麗,也是絲毫不遜色,和初入宮時不同,原本的清澀已全然褪去,但那份澄澈的高貴氣質卻未減一分,她長高了些,也稍略的瘦了些,整個人更顯飄逸。

——一年了!距她生下皇子已經一年了!

想到這兒,紫蘇的眼中顯出一絲疲憊,這一年來,她一邊要照顧幼子,一邊要與雲貴妃對抗,在朝中雖有謝遙相助,但也十分吃力,後宮中,她時時面對雲貴妃的挑釁,可以說是身心俱疲,卻不能有絲毫鬆懈。

而隆徽皇帝至今仍未冊立皇太子,儲位的爭奪沒有一刻稍停,可是,紫蘇能依靠的人除了謝遙就再也沒有了,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隆徽皇帝對嫡皇子仍是十分重視的,畢竟,元寧的傳統嫡庶之分嚴格,嫡皇子的皇位繼承權優於其他皇子也是不成文的規矩,比如,只有在嫡皇子出生時,皇帝纔會親至太廟告祖,表示皇統有繼,而其他皇子出生時則不會。

“皇后娘娘,乳孃將嫡皇子抱來了。”容尚宮躬身稟告,紫蘇連忙起身到前殿。

元寧皇朝不允許皇子與生母太過親近,皇子百日一過,就抱離母親,居於別院,即使是皇后也不能例外,雖說想見時可命人傳喚,但也有諸多不便,因此,紫蘇才格外欣喜。

還不滿週歲的玄顥長得極其可愛,又不怕生,整日笑吟吟的,隆徽皇帝可說是視如珍寶,紫蘇抱過孩子,親暱地哄了一會兒,方纔仔細地詢問乳孃,得到滿意的回答後,交代:

“再過幾日,嫡皇子就要‘抓週’了,這幾天,你要格外小心照顧!”

“奴婢明白。”乳孃不敢怠慢,記下皇后的交代。

紫蘇不捨地將孩子交給乳孃,又重複了往常的交代,才讓乳孃帶着玄顥退下。

景昌宮中,雲貴妃卻是十分的生氣:“不過是一個‘抓週’,居然搞得那麼盛大!幹什麼?真當他是真命天子啊?”

被召來的劉桑弘只得勸說:“宗人府一向看重嫡庶之分,娘娘又何必動怒?”

言下之意,是宗人府負責的,與別的無關。

可雲貴妃也不是好唬弄的,冷冷地回道:“陛下就不看重了?不看重會特地將他的服色儀制與皇子區別?除了沒住進賢睿宮,他和皇太子有什麼區別?”

劉桑弘無可反駁,只得岔開話題,說些別的要緊事。

“抓週”只是家事,雖說也很隆重,但只有皇親參加。端正地坐要一堆東西面前,玄顥好奇地睜大了眼睛,卻沒伸手,只是東看看西看看,所有人都覺得有趣,不知這位嫡皇子會抓些什麼。

紫蘇想起母親說過的,她抓週時是看了好久才下手的,不禁一笑,坐在她身旁的皇帝見狀,低聲問她,她也低聲地告訴他,隆徽皇帝不禁也失笑。

就在這會兒,玄顥開始動了,就見他先拉過一盒東西,又將一顆夜明珠撥動那個盒子旁邊,然後一手抓住一盒硃砂,一手抓住一支狼毫,一屁股坐在夜明珠和那盒東西上,衝着皇帝和皇后呵呵直笑,一旁的記錄官高聲宣佈:“隆徽十五年二月初十,嫡皇子行‘抓週’禮,取硃砂、狼毫、夜明珠及……”

他頓住,讓助手上前打開那盒東西,看過方繼續:“及至略全地圖鑑,見證有皇帝、文端皇后、雲貴妃……”

未等他報完,殿內就議論開了,紫蘇也詫異非常,只有隆徽皇帝開心地上前抱過玄顥,連連道:“好!好!好!……”

衆人明白過來,是皇帝將圖鑑放入其中的,連忙上前恭賀,有些人已在猜測,皇帝是否故意爲之,以暗示什麼。

紫蘇也有些糊塗了,待一切結束,她喚過趙全,吩咐了幾句,趙全點頭退下。

什麼都沒有變化,一切依舊,紫蘇不禁再次佩服起齊朗來,遠隔千里,他仍能判斷出皇帝此舉決不帶來任何改變,並要她沉靜下來,切不可心浮氣躁。——“陛下年過五十方得嫡子,偏愛有之非關國本。”

齊朗與謝清等人都在地方爲官,不過,通過書信,他們仍在爲紫蘇出謀劃策,只是,相隔太遠,消息難免慢了些,紫蘇的耐性也是因此越來越好了。

相峙的等待是最難熬的,但紫蘇卻更擔心母親的身體,天剛暖些,永寧王妃就上奏,永寧太妃病重,紫蘇派了太醫,又賜了藥,可始終不見好轉,太醫只能搖頭,她無奈,知道母親的身體也是到極限了。

一大早,紫蘇就看到永寧王妃的上箋:“太妃思女心切,請娘娘駕臨王府,一償母意。”

紫蘇忙向皇帝請旨,當天就去了王府。

顯赫的鑾駕向昔日的家園行去,紫蘇卻是滿心的沉重。

沒有歇息片刻,紫蘇直接趕往母親的寢室,永寧王妃知道她們母子必有話要講,便未跟隨,指揮下人招呼皇后隨從。

王府的下人見到紫蘇進來,正要喚醒太妃,卻被紫蘇擺手制止,行禮之後,便退出去了,紫蘇輕輕地坐到牀邊,看着母親不太安穩的睡容,不禁心痛難已,也許是母子連心,永寧太妃很快就醒了,看到好久未見的女兒,欣喜萬分,心知自己不久於人世,顧不上行禮,便拉着女兒的手說話:“女兒大了,也是做孃的人了,可爲娘真的還當你是那個繞膝玩耍的小女孩啊!”

“再怎麼樣,我都是您的女兒!母親!”紫蘇強笑着安慰。

永寧太妃卻笑得很苦澀:“我這個母親最對不起你!紫蘇,我真的對不起你!”再也維持不了笑容,永寧太妃哭了出來。

“娘,您說什麼呀!您怎麼會對不起我?”紫蘇手忙腳亂地安慰,“您一向是最疼我的,您忘了?小時候,每次,我和謝清表哥他們偷溜出去,父王氣得要動家法,您怕我受不了,忙出來勸,勸不了,您就說‘養女不教,母擔其責’,要替我,父王只能不了了之!”

說到幼時的事,紫蘇和母親都有幾分笑意,太妃笑說:“你還敢說,這招可是你想出來的,鬼機靈!”

紫蘇笑着將臉貼上母親的手,就如小時候向母親撒嬌一般。

永寧太妃輕撫女兒的頭髮,感傷地開口:“紫蘇,娘說對不起你,不是什麼胡話!——你父王身亡,兄長又不能回京,我這個王妃本該擔起一切的,可是,我沒有,連你父王的葬禮都是你前後奔波,一力操持的!——那時,你還不到十歲!”

“那時,您病了,母親!”紫蘇寬慰她,但永寧王妃卻只是搖頭:

“娘真的很沒用!看到你將一切處理得體面完美,我就更不想出面了,甚至連門都不出。”她愧疚地想起當時的情況,“我知道,那時你有多苦!你從未管過事,卻得一下子將所有的事都處理妥貼,還有那些千頭萬緒的人情往來!”

“娘!我是永寧王府的郡主啊!那些是我應該做的!”紫蘇並不覺得母親有什麼錯。

永寧太妃對這個貼心的女兒真是憐惜萬分:“不是的。那些不是你該做的!——與世家周旋、爲承正排除對手的暗箭,甚至你還不得不捲入一些陰謀,你以爲我不知道嗎?看着自己的女兒越來越沉默,不再天真,不再快樂,我才發現,我竟然讓自己和女兒成了犧牲品,我簡直不知道該怎麼辦!”

紫蘇無話可說,半晌,纔開口道:“娘,女兒遲早都要面對那些事的。”

“可不是那時啊!”永寧太妃閉上眼晴,“還有你入宮!如果不是因爲王府,你根本不用攪進太后與皇帝之間,你可以……”

“母親!”紫蘇打斷母親的話,緩和了一下語氣,纔對她說:“一切都過去了,您不用想那麼多,安心養病,好嗎?”

永寧太妃無語,只能默默地點頭,緊緊拉住她的手。

紫蘇靠在母親身邊,喃喃低語:“娘,一切都過去了……你知道嗎?謝清表哥和倩儀表姐成親了,當年,他們可是彼此都看不順眼的,真不知維侯舅舅想什麼!……還有,景瀚也定親了,關中盧氏的千金……”

“是啊!一切都過去了!”永寧太妃順着紫蘇的話往下說,“你是一向聰明,自然看得開;至於名利權位,我也不擔心——你自己能應對!”

知女莫若母,永寧太妃說得並非虛言!畢竟也是永寧王府的主母,有些事情,她還是明白的,女兒的手腕她也是見識過的。

“我最擔心的是,”永寧太妃蒼白的臉上浮現出幾許異常的紅潤,“你考慮得太周全了!將一切安排得妥妥當當,卻把自己逼入死角!”

“孩子,有時候也不併顧慮太多,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王府已經牽絆你至今了,不必連什麼無關緊要的虛名都在乎!”

“母親!”紫蘇愕然地擡頭。

永寧太妃輕撫紫蘇的臉頰:“每一個母親都希望孩子能擁有全天下最大的幸福!——你不是那些出身寒門庶族的女孩,她們想要的只是一生的平順,若能富貴,更是無所求了!你想要的,已經沒人能給你了,只能由你自己去拿!——所以,能隨心所欲就隨心所欲吧!別到了那個時候,你還是不幸福!”

“母親……”紫蘇只能說出這兩個字了,俯在母親懷中,無聲地流淚。

“娘是看不到那一天了!娘可真想看到!那時,我的紫蘇應該就能真正地笑了!”永寧太妃感嘆,眼中是無限的憧憬與淡淡的遺憾。

紫蘇沒有擡頭,也許是不想讓母親看到她依舊淡漠的笑容,她只是十分堅定地回答:“夏家的女子生來就是驕傲的,決不會任人欺侮!”

“是啊!”永寧太妃笑着說,但眼底無奈的苦澀卻更深了。

我的紫蘇,我該爲你做點什麼了!不能讓你總是一個人面對一切!

佛祖,請寬容一個母親最後的自私打算!

一切罪孽因我而起,也由我一人承擔!

開道的聲音遠去,永寧太妃閉目靠在牀頭,自紫蘇離開,她就維持着這個姿勢,直到永寧王妃與淳國夫人走進她的寢室。

“母親?”永寧王妃試探地低聲喚她。

永寧太妃緩緩地睜開眼,已有了決定,她淡淡地微笑,示意她們坐下,永寧王妃在她牀邊的方凳上坐下,淳國夫人卻依舊謙卑地站着,這是她的習慣,也是長年謹守本分的結果,她是現任永寧王的生母,雖說母以子貴,如今是一品夫人,但只是妾室的她在太妃與王妃眼中並不是什麼太要緊的人,所以,也就由她站着。

“倩容,”永寧太妃喚媳婦的名,淡淡地吩咐,“讓謝老找個機會,儘快把齊朗調回京。”

永寧王妃驚訝地看着婆婆,不知該不該答應。

永寧太妃的笑容很淡漠,與紫蘇適才的笑容出奇相像:“皇帝似乎真的認爲,他的想法很重要,尤其是在某些事上!”

永寧王妃心驚,她一直以爲自己的婆婆並不是個很厲害的人物,否則,豈會讓十歲的紫蘇當家主事,但此時她才明白,太妃只是深藏不露,她斂首答應:“媳婦馬上就去見外祖。”

永寧王妃在心中自嘲,覺得自己真是太幼稚了,難怪謝清他們總說自己是個小孩子!能將王府管理得井井有條,並將大權緊握在手的王妃,怎麼可能是泛泛之輩?更何況,永寧王府的男子大多是常年在外,所有事情都得由王妃處理,包括在許多世家只能由當家掌權之人處理的事情。

紫蘇靜靜地坐在窗前,面前是一把古樸的七絃琴,她沒有動,只是看着。

“紫蘇曉音律?”隆徽皇帝忽然出聲,其實,他已來了一會兒了,並未讓人通報。

紫蘇一驚,轉身向皇帝請安。

“不用多禮了!”隆徽皇帝笑說,隨後問道,“太妃如何了?”

紫蘇神色一黯,又想到一事,便說:“母親恐怕……臣妾想去天華寺爲母親祈福!”

“那就去吧!”隆徽皇帝點頭,“爲人子女最可悲的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能盡點孝心就盡點吧!”他有些感傷,想起自己早逝的母親。

“謝陛下!”紫蘇謝恩。

“紫蘇還沒回答朕呢!”隆徽皇帝笑了笑,又提起先前的問題。

紫蘇一愣,隨即回答:“以前學過,不過很久沒動了,都忘差不多了。”

“所以才發呆嗎?”他調笑,紫蘇低頭不語,算是默認。

天華寺是宗室專用的寺院,皇室成員大多在此舉辦法事,或是爲人祈福,而且,許多被廢的后妃也會在此剃度,以了卻餘生,一些貴族女子因種種原因,也會如此。

紫蘇在方丈的陪同下,虔誠地焚香敬拜,請求佛祖保佑母親。

隨後,方丈將紫蘇請入準備好的廂房。

“娘娘,是否如往常一樣?”方丈了明大師與紫蘇早就認識,故有此一問。

紫蘇尚未入宮時,也常到此爲母親祈福,後來爲父親舉行法事也是在此,每次都會與了明大師下一盤棋,兩人是忘年之交。

紫蘇搖頭:“大師,我現在可沒有心情下棋。”

了明大師修爲甚深,聽了這話,便知紫蘇此來必有深意。

“大師,陛下的廢后王氏是在此清修,對嗎?”紫蘇詢問。

了明大師雙手合十,宣了一聲佛號:“娘娘,此地皆是世外之人。”

不過,到底是忘年之交,他退出廂房對一小沙彌道:“去後寺,讓空緣來服侍娘娘。”

紫蘇望着他的背影,輕淺地笑了。

空緣就是廢后王氏,紫蘇默默地打量着眼前清秀的女尼,並未出聲,先沉不住氣的卻是空緣:“皇后娘娘要見貧尼,所爲何事?”

“我要見的是廢后王氏。”紫蘇回答。

“有何區別?”空緣奇怪地問她。

紫蘇淡笑:“世外之人豈會有所希翼?”

王氏低頭:“果然是永寧王府的郡主!”

“娘娘有何吩咐?”

“本宮要藉助王氏的力量。”紫蘇淡淡地說,彷彿不是她有求於別人,“我要讓我的兒子成爲儲君。”

王家雖只是普通的官宦之家,但卻是元寧最受人尊敬的書香門第,寒族子弟入仕者,十之七八皆是王門弟子,在朝中也頗具實力。

“我爲什麼要幫你?”這對王家並無任何好處。

“因爲,”紫蘇輕笑,“只有本宮,會讓王家再出一位皇后。”

王氏不得不考慮紫蘇的提議。

王家不是淡薄名利之輩,否則,又豈會執意讓她入宮?這個條件,家人必然不能拒絕。

“於我呢?”經歷多了,王氏也學會了爲自己考慮。

“一生平順!”紫蘇回答。

王氏點頭,她本不是善於計算的人,這個承諾對她就夠了。

既已談妥,紫蘇起身,卻被王氏喚住:

“娘娘,王家的女孩從不擅長權謀,請您不要實踐對王家的承諾!”

“我不想再有自家的女孩步我的後塵了。”

紫蘇默然,看着她不語,半晌,沒做任何表示走出廂房。

在她身後,王氏感激地跪下,一絲不苟地恭敬彎腰、俯身,向她行大禮。

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九章 針鋒相對(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九章 針鋒相對(下)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
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九章 針鋒相對(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九章 針鋒相對(下)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