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

更新時間:2006-12-21 8:59:00 字數:5496

元寧皇朝崇文重教,但凡家道殷實的大族,沒有不設家學的,世族家門就更是如此了,知名書院,十之六七皆是世族所設立的私學,當然,元寧也有官學,而且無論是名義上,還是學術質量上,朝廷的太學都是當之無愧的最高學府,除了皇族宗室以外,所有人都必須經過嚴格的甄試才能進入太學就讀,太學生不僅可以獲得朝廷的補助,才華出衆的還可以得到朝廷重臣的賞識,延爲幕僚,再入仕途便是前程似錦了。

私學在學術上也許不及官學,但是,卻有更加順遂的錦繡前程,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家族的興盛必須靠出色的人才來支撐,大多數私學都是家塾的模式,只有家族中人才能進入,一旦嶄露頭角,便會得到整個家族的栽培,這種栽培有時顯得十分嚴酷,因爲,被選中的人除非脫離家族,否則便不能拒絕家族的安排,而且,元寧皇朝對宗族的權威十分維護的,一旦被家族除籍,除非有官爵在身,就只能編入賤籍,但是,比較有名的私學卻都是開放收人的,畢竟,太過狹隘的交流氛圍肯定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以私學來說,元寧皇朝有“北鳳林,南嶽陵”的說法,雖然並稱,但是,兩家書院的風氣並不全然相同,靠近成越的鳳林書院重視經世安民,位於祁江之濱的嶽陵書院重視文化修養,當然,兩大書院同樣是世族建立的私學。

重視文化修養並不代表嶽陵書院不重視朝廷的科舉,鳳林書院靠近京城,消息靈通,嶽陵書院就遜色不少,只能通過人力來彌補,延請那些無官職在身的“前官員”授課便是對策之一,齊家也是嶽陵書院的創建者之一,齊朗丁憂自然是逃不過這個差事,不過,因爲有太傅的身份,他並不沒正式在書院司教,僅僅是以客卿的身份定時到書院參與討論,畢竟,名義上,太傅是不能在太學以外的學府任司教的。

鳳林的學子向來是意氣風發、鋒芒畢露,嶽陵的學子卻是謙恭溫和、文質彬彬,但是,再如何溫和執禮,年輕人總是會熱血沸騰的,因此,當齊朗聽到書院的山長由衷地感慨:“真是年少氣盛!”時,也只是一笑置之。

自從三天前,朝廷的邸報傳到書院,嶽陵書院中就充斥着激越的辯論,原本的祥和之氣蕩然無存,讀書人總是憂國憂民的,而這次皇帝的決定也的確有些冒險,據齊朗所知,不僅嶽陵的學子如此,便是太學之中,也是同樣的情況。

“有想法總是好事,山長何必一臉憂色。”齊朗並未在嶽陵書院受過教,因此,縱是面對這位學識譽滿天下的山長,也只是恭敬而已。

“齊相到底是執政之人,老朽卻是目光短淺,只看到這圍牆之內的人了。”老山長哪裡不明白齊朗無意對此事作評論,這番話也只是應景而已。

“在下已不在相位。”齊朗微笑着提醒,“山長是賢達之士,稱在下景瀚即可。”

“齊相居過相位,老朽的稱呼並非逾禮。”

“山長,禮下於人必有所求。”齊朗覺得好笑,他是何等聰明之人,怎麼會看不出山長尷尬的神色是因何而起,更何況,讓一位老人在自己面前坐立不安,齊朗也無法孰視無睹,說笑一句便道:“朗素來敬重山長,無論何事,山長但講無妨。”

“唉!老朽實在汗顏,不知從何說起纔好……老朽實在擔心……若是這些學生到了考場,還以這般的心態答卷……”山長從不曾做過這種事,說得十份艱難。

“山長是想……”

“不知齊相可否開導一下這些學生。”

齊朗不由苦笑,看着窗外那些學生慷慨激昂的樣子,半晌才道:“恕朗無能爲力!陛下此舉實在不妥,朗自己尚有想法,如何開導他人?”

“……”山長一時只苦笑着沉默了。

陽玄顥親政一年多,邊境釁端不斷,這半年更是全力對付周揚,一副開疆拓土、雄心壯志的架勢,一個月前,居然又對青州下達徵召令,舉國譁然,朝廷官員的諫表早已不知上了多少,可是,陽玄顥一概不批、不發。

這些是那些學子議論的東西,齊朗其實想得更多、更深,儘管對周揚的戰事順利,但是,曾經持國執政的齊朗很清楚周揚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多年前,他就與謝清等說談論過,對付周揚只能用“磨”,細水長流的侵蝕纔是上策,驟然進攻只會引來其朝野的一致對抗。

此時此刻,齊朗最擔心的就是這種順利是否能夠繼續!一旦戰事有變,朝廷可有對策?從他對陽玄顥的瞭解來看,他並不是一個會預留後手的人。

唯一幸運的是,這兩年都是風條雨順的年景,百姓的生活尚可,不會有內憂之變。

齊朗此時也只能寄望於陽玄顥仍有好運了!——這也是他給謝清信上所表達的意思。

“景瀚怎麼說?”倩儀見謝清半天不言語,不安地出聲詢問。

謝清抖了抖了信紙,苦笑:“他說‘歷代先帝會護佑陛下的!’”

倩儀瞪目結舌,好一會兒才道:“哪有這種說法!他也……”

“也只能如此了!”謝清嘆了口氣,“皇帝執意如此!別說朝臣的諫言,連慈和宮請安,陛下都告罪請免了!既然勸不了,只能希望一切順利了!”

倩儀皺眉,十分擔憂地對他道:“希望如此吧!我今天去見倩容,她對戰事的態度也很謹慎,而且,王府中少了些人,似乎是去燕東郡了。”

謝清點頭,卻不是很在意:“是擔心永寧王的安危的吧!周揚死士確實有些手段。”

“少夫人,宮中派人傳太后口諭。”夫妻正說着話,就聽管家恭敬地在房門外稟報,倩儀愣了一下,連忙起身向外走,謝清並沒有動,不一會兒,便見倩儀一臉不解地回來。

“怎麼了?”謝清問她,“太后這個時候最多是宣你進宮而已,怎麼這副模樣?”

“是進宮不錯,但是,口諭裡還讓我把謝櫛帶上。”倩儀在丈夫身旁坐下,撫額冥思,“若是皇后下這個口諭倒沒什麼,卻是太后,什麼意思?”

謝清也稍露訝異之色:“我記得最近宮中並沒有發生值得關注的事情……”

崇明七年正月,紫蘇便遷回慈和宮居住,六月,冊後大典之後,陽玄顥正式親政,她更是不問政事,開始一個太后本應該的悠閒尊榮的生活,甚至後宮事務也不理會,全部交由謝紋處理,而且,除了永寧王妃與倩儀以及幾個皇室女眷之外,也不太理會朝廷命婦。給人的感覺是,太后已經不理事了。

倩儀對這些從不當真,私下裡對謝清說過:“算了吧!我們這們太后會放權?皇上怎麼樣,我不清楚,反正,皇后凡事都是通報慈和宮之後才作決定,”

暫且不論紫蘇是否放權,至少,後宮中是很平靜的,陽玄顥對后妃向來公平,擁有與年齡不符的穩重,謝紋也是省事的主,稟持國母的身份,儘自己應盡的責任,對朝臣來說,比起先帝的偏寵,這樣的後宮纔是萬民表率,也許唯一還不讓人放心的是陽玄顥至今沒有子嗣,不過,皇帝畢竟年輕,尚不致令人不安。

兩宮相安無事讓不少人鬆了一口氣,但是,陽玄顥一連串的旨意又讓不少人慌了神。

少年天子意氣風發,所有人都能理解,但是,再不懂軍事的人也知道,多方作戰是大忌,陽玄顥自然接到了可以將人淹沒的諫表,換來的卻毫不猶豫的貶斥,皇帝的強硬與太后的沉默讓所有反對的聲音消失,可是,這並不代表所有人都認同皇帝的計劃,其中包括從頭到尾不置一詞的永寧王。

事實上,齊朗的擔心同樣是永寧王的擔心,久在北疆,夏家對周揚的瞭解遠比元寧其它人要深透,但是,知子莫若母,伴着皇帝旨意同到的是紫蘇的口諭——遵從皇帝的旨意,他只能沉默,按旨意做好一切準備,私下裡,他命令親信準備戰敗善後之事,無論如何,不能毀了紫蘇好不容易創下的北疆局面。

儘管夏承正已經再三小心,但是慘劇仍然發生了。

謝清是在倩儀入宮後接到消息的,當時就摔了茶盞,尹相手中沒有東西,只是一言不發地失神。——還沒正式與周揚大軍交戰,元寧的統軍大將卻被周揚死士刺殺,死在大營,沒有人能夠坦然面對這個消息。

自從齊朗離開後,兵部事務由紫蘇親管,之後移交給陽玄顥,因此,這個消息是從陽玄顥那裡傳到議政廳的,兩位議政大臣因此有充足的時間驚訝、發愣,消化這個消息。

尹朔的腦中是一片空白,跟着纔想到換將的問題,謝清想的要更復雜一些,他曾任易州太守,儘管對北疆駐軍的情況不熟悉,但是,基本的還是知道的,比如,北疆的軍官皆是永寧王一系的,那裡是夏家的根基,可以是水潑不進,這次臨陣折將,永寧王可會繼續沉默?

謝清記得當年祖父說過的一句話:“夏家人從不會作無謂的犧牲,更厭惡無意義的戰爭,所以,隨陽啊,軍事你要多聽少說,注意承正與紫蘇的想法!我們謝家畢竟不是靠軍功起家的難免想當然,難免出錯!——可是,一旦用兵就容不得半點錯的!”

謝清其實很想知道夏承正與紫蘇對陽玄顥這些決策的看法,但是,這兩個人從來不會多說半個字,現在他覺得也許又可以期待了。

“尹相……謝相……”將消息告知兩人的曹芾出聲喚回兩人的心神,已經是議政廳侍制的他很得陽玄顥的信任,此時出聲是因爲陽玄顥尚有旨意。

“陛下命二位大人擬旨與永寧王殿下,命其再次舉薦大將。”曹芾連忙道出原委。

這一次,尹朔也反應過來,怔怔地看向謝清,謝清也只能苦笑。

如果說,第一次接到旨意,夏承正是不甘不願,那麼,這一次,他的心情只能有惱怒來形容,臨戰折將已經表示此戰非時,爲帥應該考慮進退之分,而不是一意孤行,很明顯,陽玄顥不是帥才。

若是納蘭永悄悄拉了一下他的衣襬,他只怕會跳起來,拒不接旨,他總是北疆統帥,抗命亦無不可。

“亦同,你什麼意思?”送走使臣,夏承正轉身問納蘭永,本就不滿的永寧王此時可以說聲色俱厲,納蘭永卻不在意,很平靜地微笑,道:“殿下以爲抗命就可以讓陛下打消念頭嗎?”

夏承正臉色一變,皺眉不語,默然走進幕府。

“殿下不必多慮,此戰的勝面很大,年前,殿下用兵如神,飛騎軍非死即除,周揚已無可用之軍,剩下的烏合之衆縱然一時得意,終歸挽不回敗局。只是,這一戰無論誰來指揮,用的都必是北疆大軍,殿下想將這份功勞出讓嗎?”納蘭永隨他入幕府,待所有人都坐定才淡淡地說明用意。

“本王擔心的不是周揚大軍,而是周揚的民心!燕之北多慷慨悲歌之士!到時候,折的盡是本王的羽翼,本王還掌什麼兵?”夏承正在心腹幕僚面前也不隱瞞。

納蘭永的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從入幕府開始,夏承正就不曾在意過他的出身,其他幕僚、將領也是,便是對周揚用兵,也只是夏承正在議事前問了他一聲“是否有心結?”,在他否認後,就一如往昔,從不避諱他,這般的坦誠以對,他除了效死之外還能如何回報,而這樣的器量與周揚那些高官厚爵之人相比,如何不勝?

“屬下在周揚時也見識過那些‘慷慨悲歌之士’。”心情激盪,聲音卻依然平淡,納蘭永將自己的看法緩緩道出,“尚氣行事之輩而已,尚氣任俠多好名,終究是奇非正,殿下統軍多年,正奇之變應有心得。”

“你是要本王請命?”夏承正有些猶豫,紫蘇之前有命,不准他領兵。

納蘭永確實有這個意思,不過他本是七竅玲瓏的人,一聽這話就明白過來,也不應聲,只是微笑。

“本王不請命,這個大將薦誰呢?”夏承正撫着劍柄問道,他低着頭,並未看任何一個幕僚。

這一次納蘭永沒開口,另一個幕僚在稍稍驚訝之後出聲說了三個人選,夏承正始終沉吟不語,似乎難以決斷。

“殿下何不薦北疆以外的將領?”納蘭永忍不住出聲,“此時折羽確是下策。”

“這樣……”夏承正按劍低語,不一會兒,輕輕頜首,終是從了這個誅心之謀。

永寧王的奏章到京那天,正是謝清當值,也就第一時間看到了永寧王的答覆,他當時就想大笑,心道:“什麼時候承正表哥也學會這一套了?”

北方邊防無險可守,是元寧用兵的主方向,算起來,元寧數得上的將領沒有一個沒在北疆呆過,這會兒,夏承正打明旗號,說北疆防禦自成體系,不宜擅動,因此另選良將備用,陽玄顥也沒辦法,三天後就下旨,用夏承正推薦的一個將領統兵出胡興嶺。

謝清本人並不看好這次出兵,甚至他給齊朗的信中,字裡行間透着擔心元寧重蹈大正皇朝的覆轍,陷入周揚那種全民皆兵戰法的泥沼中。

因此,他在陽玄顥下旨之後去了慈和宮。

“表哥的擔心不無道理,你可以直接對皇帝進言。”紫蘇摒退左右,默默地聽謝清將擔憂說完,卻只是不深不淺地回了這麼一句。

“臣擔心戰事,可是陛下此時已經聽不進這類進言了。”謝清苦笑。

紫蘇不在意地輕笑,思索了一會兒,道:“表哥難道是想讓哀家勸告皇帝?”

謝清搖頭,他還不至於病急亂投醫:“臣是想知道太后對此是如何想法?”再這樣下去,他非昏頭不可,齊朗謹言慎行,不議論半句,夏承正從不對外說半句戰事計劃,他的疑惑除了紫蘇便無人可解。

紫蘇輕抿了一下脣,好一會兒,才緩緩地回答:“其實隨陽不必多想,大哥既然如此決斷,必然就有力挽狂瀾的信心。”

謝清鬆了口氣,這已經是這些天他聽到的最好的一個消息。

“隨陽,你的弦繃得太緊了!難道倩儀沒有對你說清楚嗎?”紫蘇卻有些擔心他了,“你的心思有些重了。”

謝清愣了一下,搖頭笑了笑:“也許吧!”

“不是也許!隨陽,有時候不妨將所有思慮拋開,多思未必周全啊!這些你都懂的!”聽他這麼一說,紫蘇更不放心了。

“臣是懂,可是,臣放鬆不下來啊!”謝清也不諱言,更爲自己嘆息“看來臣這麼多年都沒有長進,還是一遇失控的狀況就無措!”這是他最致命的缺點,從小謝遙就爲此教訓過他,卻毫無用處。

“不過是皇長子而已!”紫蘇失笑,“隨陽,你真的太多慮了!”

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
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