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

更新時間:2005-9-26 21:53:00 字數:6118

謝清閉着眼躺在躺椅上,不在意地聽着侍衛報告京中的消息,直到侍衛說完,也沒出聲,讓人不由猜測他方纔是否真的將心腹的報告聽了進去。

“少爺……”鍾揚試探地喚道,見謝清仍無反應,不禁皺眉,默默地侍立在一邊。

“你是說,那個條呈出自齊相之手的消息源自宮中,太后又相關大臣討論?”謝清悠悠地開口,眼睛仍然閉着,鍾揚卻是一愣,好一會兒纔回過神,回答謝清:

“是的!少夫人是這麼寫的。”

“你怎麼想?”謝清淡淡地問道,似乎還沒有拿定主意。

鍾揚從六歲就跟着謝清,哪有不懂他意思的道理,深思了一會兒,才道:“屬下不太明白,不過,太后娘娘總不會對付您與齊相吧!”

謝清睜開眼,笑道:“你倒是乖巧!”等於沒說。

鍾揚撇撇嘴,謝清是否真的生氣,他還是看得出來,再說,這事透着詭異,準確地說,近來的事都透着詭異,他自己的主子也不知做什麼打算,把濟州上上下下的官員得罪了個遍,還不見罷手的跡象,這會兒,他哪裡能說出有見地的想法。

“景瀚既然回京了,我這邊的事情也要趁早結束,好回去,你可以讓下面的人準備行裝了。”謝清的手指在扶手輕輕地敲着,眼中是難得一見的認真神色。

鍾揚沒由來地打了個寒顫。

“少爺,吏部接任的人還沒全部到齊,交接也辦得很不順,我們怎麼走啊?”鍾揚小心翼翼地問他,心中有很不好的預感。

“職空缺也不是什麼大事,至於交接,誰說一定要交接?”謝清冷言。

果然!——鍾揚感覺到自己主子身多年不見的肅殺之氣再次顯現。——也許他從現在開始,應該爲濟州的平民祈祝禱了,畢竟 ,他也算是濟州人。

對於濟州官員來說,崇明五年無異於噩夢!哪個官員不虧空?雁過拔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偏偏這位欽差大人較了真,上書朝廷說他越權逾制,可是,朝中的回覆卻是,謝清身爲右議政,權責即在戶、刑兩部,並不越權,謝清更是有恃無恐,認認真真地清查起帳目來,這也就罷了,入夏之後的第一場暴雨就沖垮了會渠下游的堤壩,謝清藉機將所有官員全部免職,收取官印,回京,事情卻遠沒結束——會渠下游正是濟州的“糧倉”所在,良田被淹,房屋倒塌,一時流民四起,直奔濟州首府慶城,沿途的官衙都緊閉府門,不納流民入城,到了慶城,沒有想象中的救濟,死傷無數的饑民在慶城發動了暴亂,三天就席捲整個濟州,會渠商道全部中斷。

“鍾揚,拿我的欽差大臣印去東江大營調兵。”看着圍困郡城的暴民,謝清淡淡地對鍾揚吩咐,“東江大營的將軍程錄是謝家的門生,你好好說明情況,然後,再以我的欽差印調兵,不要莽撞。”擔心鍾揚心急出錯,謝清交代得很仔細。

鍾揚接過他的金印,卻沒有動身,皺着眉道:“雖然少爺是欽差,可是,大營的常駐軍沒有虎符是不能調的!程將軍就算事急從權,也不可能調兵過來鎮壓暴亂啊!”

謝清微笑,很滿意他想到這一層,道:“我不是要他鎮壓暴亂,不過,我堂堂右議政、欽差大臣若是東江大營的近處出事,他程錄也沒什麼好結果,你只說讓他解圍即可,這麼點權限,他還是有的,現在的情況雖然還能支持,不過,暴亂持續下去,外面的人就會漸漸失去理智,到時候,這座小小的郡衙根本擋不住,還是東江大營安全些!而且,朝廷一旦要出兵,必是從東江大營調兵,我們到那裡,更方便!”

“是!”鍾揚一明白過來,馬上就行動。

謝家的侍衛中,能隨侍在謝清身邊必是頂尖好手,鍾揚更是個中翹楚,因此,雖然整個盧郡都極度混亂,他還是順利避開暴亂的流民,直奔東江大營。

元寧的常駐軍多在北疆與南疆,此外,只有關中大營、雲海大營與祁江流域的三處大營:江北大營、江夏大營、東江大營,濟州動亂,平亂必是最近的東江大營,這一點是所有人都明白,身東江都督,程錄當然也清楚。

程錄是謝遙一手提拔的武官,可以算是謝家震攝濟州世族的一枚釘子,因此,他不可能置處於險境的謝清於不顧,可是元寧的大營軍隊是最正規的軍力,沒有兵部的調令與皇帝的虎符,是絕對不可以出動的,再如何,程錄也是元寧的官員,不能擅自調兵,不過,就如謝清所說,派上幾百人,從小小的盧郡救欽差的權力與能力,程錄還是有的,鍾揚說明情況之後,程錄便發了一道將令,迅速派人去盧郡接應欽差大人。

“濟州動亂的消息一傳來,東江大營就在警戒狀態了。”看見鍾揚對自己的行動之迅束表示驚疑,程錄淡淡地解釋,隨即又安慰他道:“鍾侍衛不必擔心,東江大營的將領多是永寧王殿下一手帶出來的,又參與過南疆的防務,絕對可保謝相安然無恙。”

坐在後堂,謝清慢條斯里地喝着茶,十分悠哉的樣子,對郡衙外震天的聲浪置若罔聞,彷彿根本沒聽見,坐在下首的是盧郡刺史陳寂,他是冷汗淋漓,坐立不安,偏偏方纔謝清一句“刺史大人安靜地坐着就行!”,他不得不聽,再不敢像前幾日一樣囉嗦,爲官多年,他要是連這一點眼色都看不出來,也就混不到現在這個位置。

“大人!大人!大……”忽然闖進的官役大聲疾呼,卻在迎上謝清目光的同時噤聲,連忙跪下行禮。

“是不是援兵來了?”陳寂匆忙問出聲,心急之下也顧不得不應該在謝清發話前出聲的規矩。

“回大人,是東江大營的官兵來了,他們衝開了一條路,大人,我們快走吧!”

“好!好!……”陳寂連忙答應,轉身看向謝清,一眼看去,他心頭一寒。

“刺史大人!你是一方大吏,官位只在濟州太守之下。未得聖旨,擅離轄域,是什麼罪名,不必本相提醒吧?”謝清的目光清寒如冰。

陳寂面色如灰,倒在椅子上,雙脣顫動,卻發不出一絲的聲音。

“卑將東江大營前部將軍帳下校尉羅邑參見右議政大人,卑將奉東江都督程將軍之命,護送謝相離開盧郡。”一個全副戎裝的年輕軍官領着一隊士兵走到後堂廳門前,也不入內,直接在中庭參見軍禮,朗聲道出來意。

“是羅邑啊!”謝清微微揚眉,淡淡地回了一句,脣邊卻是一抹更淡的笑意,隨即向身後的侍衛頜首,率先走向羅邑。

“謝相!”陳寂終於出聲,悲痛地喚謝清,謝清轉身看向他,道:“刺史大人有什麼事?”

“下官不敢擅離職守,可是,下官家眷都在這裡,請謝相將他帶離此地,求求您了!”陳寂說着就要跪下。

謝清輕笑,冷淡地道:“刺史大人,外面是我元寧的子民,他們不幸遇此天災人禍,羣情激憤亦非有意,兩天前,本相就對你說,讓你開倉賑濟,雖有違法度,可是,一切事情本相擔帶,當時,你是怎麼回本相的?”

“謝相!”陳寂驚呼,沒有想到他此刻舊事重提。

“你當本相是傻子?”謝清笑容一斂,聲色俱厲地痛斥,“你陳寂是什麼人,歷任數郡,官聲極佳,愛民如子不說,繁榮一方的本事更是出類拔萃,若非是寒族出身,早已成爲封疆大吏,本相之前路過盧郡,對此是印象深刻,郡中百姓對你愛戴有加,因此,圍困郡衙十幾天,仍未進犯一分,他們對你仍有希望,更想藉此讓你放糧,可是,你爲什麼不放?這種情況下,擅自開倉賑濟,朝廷最多申斥一二,絕對不會加罪,更何況還有本相作保?你執意如此,到底爲何,你當本相不知嗎?”

陳寂的身子不住顫抖,卻咬緊牙關一言不發。

謝清目光更冷一分,卻不再理會,轉身就走。

“謝相!百姓無辜,可是下官的家眷又何嘗有罪?”陳寂聲淚俱下。

“他們最大的罪就是有這麼一個冥頑不靈的家主!”謝清頭也不回地冷冷言道。

羅邑緊跟着謝清,指揮士兵保護他,並未看陳寂一眼,可是隨行的士兵卻都不免多看幾眼,東江大營離盧郡不近,可是也不遠,只有兩天的路程,對盧郡的繁榮,他們不僅是耳聞,也曾借休假親身體會過,對陳寂的名字也不陌生,此時的驚訝也就更多了。

“謝相!下官……下官不是不想開倉……”陳寂聽出謝清話中的深意,緊緊抓住這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急忙開口,可是事關重大,他心中仍然不無猶疑。

“本相知道!你是根本無糧可放!只怕,整個濟州都是如此!”謝清停下腳步,看向陳寂,話中的冷意未曾稍減。

此話一出,不僅陳寂愣了,庭中官役愣了,連東江大營的人也愣在當聲,羅邑微微皺眉,第一個出聲,到謝清行了一禮,道:“謝相,還請速離盧郡,末將不敢冒險多待一刻。”

飢餓的百姓是毫無道理可講的,一旦陷入絕望之中,他們會化身爲最暴虐的野獸,羅邑不敢拿謝清來冒險,必須儘快離開。

謝清頜首,卻沒有動,目光仍放在陳寂身上。

“謝相……”陳寂苦笑,取出貼身收藏的帳冊,交給身邊的謝家侍衛。

“謝相,下官身負朝廷誥命,自不會離開郡城半步,只是請您將下臣的家眷送出。”陳寂看着謝清的眼睛,他很清楚,當外面的百姓知道他無糧可放時,那濤天的怒火會將他和所有與他有關的人焚燒殆盡,首當其衝的就是他的家人。

“本相知道,你有兩女一子,唯一的兒子不到兩歲,本相就帶那個孩子走,你若殉職,本相定待他如親子,你可放心。”謝清翻了一下帳冊,確認有用,才緩緩地點頭,不過言下之意,若是他仍活着,便要依法處置。

陳寂眼中浮上一層絕望之色,卻沒有多說,深深地向謝清行了一禮。

謝清很快離開盧郡,攝於軍隊的威勢,盧郡百姓沒有阻攔,他們知道那是朝廷的大官,於是派了代表上前請命,那是一個滿身書卷氣的老者。

“老丈放心,濟州是元寧商路重鎮,朝廷不會不管,刺史大人也正在想辦法!想來各位也知,各地的官倉不得旨意是不得擅開的。”說完這番話,謝清便離開的,他的一個侍衛將陳寂的兒子藏在背後,以披風擋着,迅速跟着大隊人馬離開。

“程都督,本相有重要封奏,需要急報朝廷,請你立刻準備快馬!”一進東江大營,謝清就對迎候的程錄吩咐,同時快步走進程錄爲他準備的營帳,羅邑被程錄命令,負責謝清大營期間的安全,自然與手下緊跟着謝清的侍衛。

“羅校尉,請進來!”謝清進帳後不一會兒,就揚聲讓羅邑進帳。

“屬下參見少爺。”羅邑一進帳就行大禮,根本不顧甲冑在身,行動不便。

“你派人將這份東西送到齊朗手上,記住,必須派最可靠的人,必須親手交給齊朗,人在物在,人亡物毀,絕對不能讓這件東西落到別人手上。”謝清將一個包裹交給羅邑,羅邑是謝清的親信,幾年前,羅邑有意求個出身,謝清便讓他進了東江大營,因此,對他,謝清根本不客氣,羅邑接過包裹,耳邊聽見謝清輕語:“晚上避開耳目再過來!”

羅邑一驚,明白這只是掩人耳目的東西,真正要送的東西只怕要晚上才能拿到,而現在派出去的只怕是要送死了!擡頭看見謝清清冷的目光中滿是殺氣,再想到方纔的話,猛然明白過來,也就不再訝異了。

他點頭,沒有出聲,一邊盤算人選,一邊退出去。

謝家的人到達成越時,正是深夜,平常,成越是沒有宵禁的,因此,來人直奔齊府,沒有出示任何憑證,只是對開門的僕人說:“在下從謝相那裡來。”

沒有人敢耽誤,很快就通知了齊朗。

“從謝相那裡來?沒有其它話?”齊朗披衣起身,皺眉問叫他的管家。

老管家搖頭:“沒有,不過門上說,來人帶了一個包裹。”

齊朗的眉頭鎖得更緊了,手下卻沒停,將衣袍的衣帶繫上,正要取外衫,卻見夫人夏茵也起身了,將外衫取在手,默默地服侍他穿上。

“你起來做什麼,歇着吧!”齊朗皺眉,語氣並不是很嚴厲,倒是有幾分關切。

“服侍丈夫是本份,您起來了,妾身怎麼還能躺着呢?”夏茵溫和地回答,齊朗只是看了她,便轉身離開,出了門,夏茵聽到齊朗吩咐管家:“夫人有身孕,我從明天起住在書房,你安置一下,就在西暖閣吧。”

那一瞬間,夏茵根本說不清自己心中是什麼滋味,只是愣愣地站在房中,直到侍女出聲提醒,才重新睡下,黑暗中是看不清任何東西的,更毋論本就是透明的眼淚。

聽來人說明情況的時間,齊朗打開包裹,裡面是一個封着火漆的紙包,包得很潦草,齊朗沒有打開,只是用手輕輕地敲着火漆,直來使者說完,才平淡地開口:“你先在我府上歇下!”

勿庸置的語氣堵住了那人所有的推拒之辭,只能隨老管家離開書房。

撕開包裹,裡面是一本老舊的《法華經》,齊朗微微揚眉,看出裡面夾着一張紙,抽出一看:“如有異狀,京中就拜託你了。”

“隨陽,我看你是昏頭了!”輕笑着低語,齊朗眼中卻十分認真,隨即就聽見老管家在門外求見,不由揚眉,收起包裹,出聲讓他進來。

又是一個使者,卻沒有任何交代,只是奉上一個與方纔一樣的包裹。

“你到外面候着。”齊朗揮手吩咐。

這次不是經書了,是一本沒有名字的書冊,齊朗打開第一頁,臉色便大變,那正是陳寂交給謝清的帳冊。

過了好久,齊朗的臉色才緩下來,繼續看完。

皺眉想了想,齊朗將那個書冊收起,抽過一張信箋,回了一句:“如君所願。”隨即封好,讓來人進來,交給他。

“給謝相的回執。”齊朗說得簡單,來人也不多問,低頭行了一禮,便離開了。

“準備一下,我要入宮……不,還是先去議政廳!”齊朗吩咐老管家,“你讓人取我的官服過來。”

深夜求見是議政大臣鮮少動用的特權之一,這表示有十分緊急的事情,宮門的守衛不敢耽擱,立刻通報中和殿,值夜的內侍猶豫着請示趙全,被趙全一通責罵:“議政大臣深夜求見,必是國之大事,你不立刻通報太后娘娘,來我這兒做什麼!”隨即就領着內侍進殿通稟,又連聲請罪,幸好紫蘇的注意力不在這上面,只是讓內侍自己去領罪,便讓人放下簾幕,請齊朗進來。

“什麼事一定要現在稟告?”紫蘇皺着眉,在內殿問道。

“盧郡暴亂,盧郡刺史被暴民殺害,暴亂已經開始蔓延至整個濟州,甚至有暴民進入昌州地界,挑起事端。”齊朗跪下,急忙稟報。

紫蘇一驚,正要開口追問,隨即想起:“這事不是應該議政廳當值官員來稟報嗎?怎麼是你?”同時擡手讓齊朗起身。

齊朗嘆了口氣,回答:“謝相曾被困在盧郡,東江都督派兵把他救了出來,他給臣寫信,又上書朝廷,臣不太放心,方纔去了一趟議政廳,謝相的奏報剛到,臣見茲事體大,便求見了。”

“濟州災情嚴重,哀家已經下旨,開倉賑災,想來旨意快到了,濟州雖然不富庶,不過,賑災的儲備還是夠的!那時也就沒事了!談不上茲事體大吧?”紫蘇笑言。

旨意是在回京的路上發的,可能有所耽擱,地方官不接聖旨,不敢擅自放糧,纔會有暴亂,根源一除,應該也就沒事了,到時候,才命刑部追查刺史被殺一案即可。——紫蘇是這麼想的。

“只怕濟州官倉無糧可放!”齊朗苦笑,“臣看了戶部的計算,就算從鄰省調糧也補不缺口,臣擔心必須動北疆的軍糧了。”

“絕對不行!”紫蘇說得斬釘截鐵,臉色很差,冷冷地道:“濟州無糧可放是怎麼回事?”

按戶部與布政司的帳目來看,濟州應該有足夠賑災的儲糧。

齊朗將謝清送來的帳冊交給宮人,轉呈紫蘇,並沒有說話。

(完)

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
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