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

更新時間:2005-5-23 19:56:00 字數:6042

“不錯!”紫蘇點頭,“哀家看了兩年,還是沒有找到一個可以代替你鎮守南疆之人!”見他挑明瞭問題,紫蘇也毫不掩飾地道出難題。

“不知湘王可否爲哀家分憂?”

“娘娘,臣給您看樣東西!”湘王卻沒有回答紫蘇的問題,從書桌的筆架上取下一隻紫毫筆,“娘娘可知此筆的來歷?”

“不知!”紫蘇答得坦白。

“此筆乃先帝所賜之物,娘娘未曾查抄湘王府,罪臣便請家人送入囚中,可是,娘娘,這筆卻不是一般的筆!”湘王向她說明,同時,緩緩地將筆頭旋下,又在掌心輕敲竹製的筆身,裡面竟有一卷絲帛。

“這是先帝的一份密詔!”湘江將絲帛在桌上展開,那薄如蟬翼的絲帛竟有着不小的面積,上面是工整的字跡,那字跡,紫蘇並不陌生,的確是先帝的親筆。

“太后娘娘,先帝雖然也明白您的才智,但是,還是擔心女子主政極容易引來權臣之勢,這似乎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且不說聖清的情況,便是我朝,章德皇后、欽仁太妃、顯成太后三位掌權之時,信臣權重之事也是屢見不鮮啊!這份密詔就是爲了防止這種情況!”

紫蘇站起身,走到書桌旁,看着上面的內容:“……永寧王掌禁軍兵權之時,顧命輔臣只一人退離之時,新帝滿十五而後不歸政之時,……先帝想得很周到!——哀家似乎很幸運!”

“南疆兵權不問而換,娘娘,先帝似乎也猜到您的心思了!”湘王收起密詔,“太后娘娘,在您與古曼締約之時,您就已經想到要與周揚一戰了?”他問得十分認真。

“僅僅是因爲周揚策劃的刺殺事件導致了上一位永寧王的死嗎?”

“如果哀家說毫無關係,您信嗎?”紫蘇反問,“還有,您將密詔就這麼輕易地讓哀家看到,您就不怕哀家動殺機嗎?”

“您今日是爲了南疆之事而來,那麼,罪臣相信,這份密詔再不會有用武之地了!”湘王將密詔放到燭火之上,看着它燒成灰燼,“太后娘娘是想重新用微臣嗎?”

“沒錯!”紫蘇平靜地回答他,不過,隨即又道,“湘王不該燒了這份密詔,誰知道日後會發生什麼?”

湘王卻微微一笑,很肯定地回答她:“既然已經給您看了,就不再是密詔了!而且,既然您可以爲了國事而來見罪臣,您又怎麼會有偏聽偏信的時候?就算是齊朗的話,您也不會全部都聽吧?”

因爲他說的最後一句,紫蘇本來平淡的臉色微微一變,但是隨即便輕笑着搖頭:“雖然身陷囹圄,您的消息倒是不少!”

“看來齊朗是您的底線啊!任何人都不能動,是嗎?”湘王皺眉。

紫蘇沒有回答他的問題,也不想再與他在這個問題糾纏了,她沉默地看着他,湘王也沉默了一下,便直接道出答案:“威遠侯有個庶子叫康焓,一直隨威遠侯在南疆駐守,立過幾次功勞,七年前,中了埋伏,身受重傷,此後便一直在兵部掛着一個閒職,娘娘可以用他鎮守南疆。”

“他若真有才,怎麼從沒聽人說過?”紫蘇有些猶疑,湘王卻笑了:

“太后娘娘,康焓出身低微,雖然是侯爵之子,但他母親只是個隨軍的軍妓,無論他怎麼表現,威遠侯都不是太喜歡他,其他的家人就更不用說了,而您身邊的人哪一個不是聰明絕頂、身份尊貴,你們怎麼會知道他呢?康焓這個人又比較寡言,不太會經營人際關係,您身居高位,不會注意到這種人的!”

“這麼說,您是不打算讓哀家用您了?”紫蘇聽完他的話,不置可否地問了另一個問題。

“罪臣身負謀逆重罪,怎麼能重新啓用?——這種先例,還是不開的好!”湘王苦笑,隨即跪伏在地,真誠地請求:

“太后娘娘,您的目光要更廣一些啊!您和陛下不能只看到世族的人才,在那些寒門子弟與出身低微的人中,也有很多才華非凡的人啊!那些人也是元寧皇朝的根基啊!”

“哀家知道了!”紫蘇靜靜地聽完了,卻只是淡淡地回答了一句,便重新坐到椅子上,看似不在意地問了一句:“湘王,您與質王是怎麼打算的?”

“先是恩科,再來是與皇帝密談,您的目的不僅是推薦一個人才吧!”

湘王沒料到她會立刻將話題轉到那件事上,不免一驚,見他這般,紫蘇清冷地一笑,隨即起身離開囚室。

“太后娘娘,湘王說了些什麼?”齊朗見紫蘇一臉笑意,不禁有些奇怪。

“他推薦了一個叫康焓的人,是威遠的侯的庶子,你和謝清先去見見他!”紫蘇說了一部分,其它的便無意與他說了,正要上轎,卻見齊朗眉頭緊鎖,似乎有什麼難處,便對趙全說:“你先領他們回去,在出來的地方等着!哀家與齊相還有事!”

“是!”趙全聰明地沒有多問,立刻離開。

“怎麼了?康焓這人有什麼問題?”紫蘇走到齊朗面前,微笑着問他,齊朗搖頭:“不是的!康焓這人雖然比較寡言,但也沒什麼問題,只是,威遠侯夫人去世,他正在丁憂之中,娘娘要用他,就必須奪情!”

“先看看再說!邊疆有急的話,奪情也不是大事!”紫蘇卻沒怎麼在意,隨即便笑道,“你也認識這個康焓?”

“他在兵部,見過幾次,沒什麼印像!”齊朗輕笑,“不過,他南疆待過,我與隨陽也查過他!”

紫蘇微微點頭,閒適地轉身離開宗人府的問口,同時漫不經心地問齊朗:“結果呢?”

“結果倒還讓我和謝清注意了一下他,只是沒幾天,威遠候夫人就去世了,我們就沒查下去!”齊朗跟着她一塊離開,也一邊回想着當時的狀況,一邊回答紫蘇,“他沒立過大功,但是,他一直都是在靖平將軍麾下時,從沒出過錯,你也知道,靖平將軍與威遠侯一向不和,他還能立功,本身就夠讓我和隨陽奇怪的了!如果湘王也這樣說的話,那麼,他倒真可能是個人才!”

“這樣啊!”紫蘇沉吟,“若是真用這個人,威遠侯與靖平將軍都不會同意吧?”

“應該是的!靖平將軍倒還好說一些,他對康焓也很讚賞,只是,他本身是寒族出身,在兵部也說不上什麼話!”齊朗客觀地推測了一下。

“如果你和隨陽也認爲他可用,讓江楠上本推薦他!威遠侯那邊,看看他與質王的關係如何,可以先把他調回京!你認爲如何?”紫蘇轉頭看向身旁的齊朗,齊朗點頭,表示可行。

正事到此也算說完了,兩人一時便都沉默了,齊朗先想到了個話題,笑着對紫蘇說:“陛下對你最近的舉動似乎有些不滿!今天還差點在騎射課上因爲分神而摔下來!”

“是嗎?可是,今天他沒對我說什麼啊!”紫蘇皺眉,“也沒表現出來!”

“方太傅開導了一番,陛下也就釋懷,不過,對質王,你打算如何?他也沒幾天了!”齊朗輕輕地問道,紫蘇卻沒回答,半晌才道:“你真正想問的是我想如何處置鄭家吧?”

“品雲病了!”齊朗也沒否認,“鄭秋也因爲質王的事被刑部收押!你到底想如何處置他們?”他問得有些無奈,但是,一向溫和的眼中卻因此顯出幾分急躁。

紫蘇嘆了口氣,停下腳步,站在齊朗面前,不放過他神色的一絲變化:“你的那位如夫人,我想是不可能會病癒了,因爲,隨陽不會放鄭家,而我不想你和鄭家再有一絲牽連!”

齊朗的眼中只有一片沉靜,聽完她的話,他也只是微微點頭:“紫蘇,你和隨陽都打算犧牲鄭秋,以便安撫世族,是嗎?”

“攘外必先安內啊!”紫蘇說了一句感嘆之辭,也就表示,鄭秋的一切罪名都是“莫須有”的。

“我知道了!”齊朗自嘲地一笑,“其實,我自己也想放棄他了,可是,當年,是我極力勸他入仕的,儘管知道,他並不適合爲官,因爲,我希望有這麼一個人可以讓我看着,告訴我,即使在朝爲官,同樣保有一些天真,我真的不想爲了權力,將所有的一切都犧牲掉!”齊朗低切地喃語,卻又不停地搖頭,脣邊滿是自嘲的笑意,直到,他擡頭看見紫蘇的眼中有一絲不易察覺的不安,才收斂起自己的情緒,擡手輕拍她的肩,溫柔地安慰她:“政治一向如此,人總是自私的!我不會怪你,也不會怪隨陽——從一開始,這就是註定的了。”

紫蘇釋然地一笑:“景瀚,我沒事!再如何覺得不對,我還是隻會做那種選擇!一直都是這樣!”

齊朗微笑,見她轉身,急忙伸手拉住她,紫蘇不解望着他,卻也無意掙開他的手。

“你急着迴天華寺?”齊朗看着她的眼睛,認真地問道。

紫蘇沒有回答,只是問道:“你有別的打算?”

“三年國喪剛畢,今年的元宵燈會延至三天,今天是最後一天,想去看看嗎?”齊朗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安地等着她回答。

“怎麼會想到去燈會?”紫蘇眼中滿是笑意,卻還是很奇怪。

齊朗知道她同意了,便牽着他的手向外城走去,一路上笑着回答她:“因爲我記得某人最喜歡逛燈會,就算有家法壓着,還是會跑去玩!”

燈會是民間的活動,比集市還熱鬧,又魚龍混雜,世族家門因此也就不允許女兒在那天出門,永寧王府也不例外。雖然說家中也會有活動,但是哪比外面好玩,聽謝清說過燈會的情況,那時還小的紫蘇便纏着要出去,被禁止後,還是悄悄溜出王府跟着謝清他們去玩,她倒是開心,只是讓其他的男孩都嚇出一身冷汗,回去時卻又被發現,氣得王妃動了家法,可是,第二年,她還是又跑了出去,這一次還多帶了幾個女孩,家裡的大人無奈,只能派人暗中跟着,免得那一羣千金小姐出事。

“這是你第一次帶我出來!”

“你開心就好!”

燈火闌珊,鳳簫聲動,玉壺光轉,燈會的情景與往日無異,縱然夜寒深重,人們仍然在縱情歡樂,沒有任何人在意明天的事,這就是那些最普通的平民們最真的情緒,也許他們有着更多的憂苦,但是,當他們開懷大笑時便是真的愉悅。他們的生活不是衣食無憂,他們的願望也是最容易滿足的。——這就普通人的生活。

燦爛的花燈有着絢目的色彩,身邊的孩童歡呼着在擁擠的人羣中奔跑,所有的人都縱容地笑着,紫蘇開心地笑着,凝在眼底多日的戾氣也因此褪去,直到子夜將過,齊朗才帶她迴天華寺,因爲燈會上太過擁擠,齊朗一直將她擁在懷中,而離開燈會很久,他也沒有放開手。

“前面就到了,我就不過去了!”黑暗的路口,齊朗緩緩地放開手,低切的話語那般模糊,掌心仍有眷戀的體溫,心境又如何灑脫?

紫蘇說不出任何迴應的話語,又無法轉身離開,只能沉默地看着他,夜空是深沉的黑色,連一絲星光也沒有,她甚至看不清齊朗的臉。

“紫蘇……”

“不用說了!我都明白!”擡手捂住齊朗的嘴,止住他未完的話語,紫蘇並不想聽他的表白,輕柔地握住她的手,齊朗沒有再說話,只是低頭在她的額上落下溫柔的吻,接着是眉、眼與臉頰,最後,吻輕輕地落在她的脣上,如蝶翼輕觸花瓣,卻在一瞬的猶豫之後轉爲激烈,紫蘇沒有拒絕齊朗從未有過的激情舉動,放縱他的吻,也放縱自己的心。

在自控力上,紫蘇清楚自己與齊朗的差距,與身俱來的尊貴和聰慧對她而言是任性的資本,只是曾經的經歷磨礪了她的心性,而一向溫文的齊朗卻是內斂沉靜的性子。紫蘇明白,當他放縱自己的行動時,也就表示他已經身臨自己的底線。

紫蘇雙手在同時擁住齊朗的肩,借這個親密的吻,他們不僅是在渲泄無法言語的情感,也是平定彼此焦灼的心境。

接連發生的事情不僅折磨着意欲保護師兄的齊朗,也讓紫蘇的身心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躁,在這樣的夜裡,放鬆之後,他們直面自己的脆弱無力。

“景瀚……”

呢喃的低語是愛人的呼喚,非關任何想法,紫蘇只是單純地想喚齊朗。

也許是因爲無法將這份情意宣諸於口,紫蘇不想說,也不想聽任何表白,齊朗聽着他的她呼喚——這一簡單的話語包含着多少意味深長的內蘊?只有他的心明白。

齊朗的心神在這個激烈的吻之後漸漸平靜,動作不再那般近於粗暴,而回復無語的溫柔旖旎,輕輕淡淡地結束這個過於激越心靈的吻,隨後,他仔細地端詳紫蘇的妝容,輕輕理好她的披風,再次放開手。

“好好休息,這幾天,你看上去很累!”齊朗關心地對紫蘇說,紫蘇點頭後,立刻轉身離去,黑夜掩住了她發燙緋紅的臉頰,齊朗看着她稍稍凌亂的步伐,無聲地微笑,眼中是無從隱藏的愉悅。

這份情,他們都壓上了太多的東西,同時,理智的計算也告訴他們,這份情中有着太多太多的不確定了,無論多麼肯定彼此的心,莫名的不安是無法全部消除的。

因爲,再愛你,也無力爲你改變一切。

相愛其實很簡單,但是,接踵而來的悲哀是他們都無能爲力的事情。

崇明四年正月十八,仁宣太后諭令質王一案移交刑部覈查,宗人府交出所有卷宗。當日質王病篤,翌日晨薨。

“太后娘娘,質王是端宗皇帝的一母同胞,如今,人已經不在,請娘娘不要糾纏質王了!”謝清被人推出來,無奈地向紫蘇請求,一旁的尹朔與齊朗也進言附議,紫蘇見狀也微微點頭:“也罷,質王總是皇室的長輩,讓他在九泉之下安心吧!”

“謝太后娘娘!”三人同時回答。

“但是,覈查不能停!哀家不和死者計較,但是,與之相關的人員必須查清!哀家說過的話不會收回!”紫蘇隨即將話說清楚——質王歸質王,這樣處置並不表示這件事就不查了,如此不了了之。

“臣等遵旨!”

“上次隨明上奏,南疆兩位將領權位相當,內訌嚴重,兆閩近來又頻有動作,請朝廷委派南疆大將總領軍務,三位心中可有人選?”抽出一本奏章,紫蘇認真詢問三人。

這本奏章早就讓內閣議過,現在再次提起,尹朔還是沒什麼好辦法:“靖平將軍與威遠侯都是難得的將才,朝中哪還有比那兩位更瞭解南疆情況的領軍之人!永寧王麾下的人才不少,但是,都是長於西北戰事的人,連永寧王也只在南疆呆過兩年不到的時間。依臣看來,只能在兩人之中選擇一個了!”

“不可!”齊朗首先反對,“且不說兩人難分上下,便分出個上下來,兩人都在南疆經營了數十年,麾下的將士哪一個不是各爲其主,恐怕誰都不能統領對方的手下!一個不小心,南疆的八萬將士可是足以動搖國本了!”

“英王府雖然被一把火燒光了,但是,現在從質王那裡找出的東西可是說明,南疆的將領中有不少人都和英王有過聯繫!”謝清主管刑部,對這些事最爲清楚,也就表示,南疆現在急需換將。

“景瀚,你主管兵部,難道就找不出一個熟悉南疆的帥才嗎?”紫蘇皺眉問齊朗。

齊朗上前稟告:“前幾日,兵部尚書江楠曾經提到過一個人,只是,他是威遠侯的庶子康焓!”

“威遠侯的庶子?隨陽不是說了南疆將領並不是太忠心嗎?”紫蘇皺眉,她雖然清楚,康焓是個不錯的人選,但是這兩天查下來,南疆的不安定已經讓人觸目驚心了,她不能不防着一點。

“太后娘娘,康焓雖然是威遠侯的庶子,但是,卻是個很有主見的人,而且,他並未附從父親與英王一派親近,太后娘娘不妨宣召他晉見,詳談一下。”齊朗建議。

前兩天,齊朗與謝清已經悄悄卻見過康焓,仔細談論了一番,兩人都認爲他是南疆統帥的不二人選,只是,那時還沒發現南疆的問題竟然如此嚴重,現在,出於惜才,還有兩人直覺康焓不會與其父走一條路,齊朗還是決定勸說紫蘇見一見康焓。

謝清也沒有異議,尹朔因爲不太瞭解康焓便沒有出聲,紫蘇思索了一下,還是同意了:

“好吧!讓康焓入宮晉見。”

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
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