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

更新時間:2005-6-10 22:33:00 字數:5600

“世兄,你慢慢說。”聽孫海天道出請求,紫蘇反而不急,在首位坐穩,命人扶起孫海天,還有其他同樣痛哭不止的孫家家眷,賜座,賜茶,等哭泣的聲音漸漸低了,她纔再次開口。

孫海天深吸了一口氣,不敢再坐下,起身回答:“太后娘娘,海靜今年剛剛及笄,雖然與賀家有婚約,可草臣與臣母都不想她早早出閣,才留到至今,今年卻是不得不出閣,草臣是滿心不捨送她出嫁的,沒成想,一個月不到,她……她……”孫海實在說出不出妹妹做做毒殺夫婿全家這等喪心病狂的事情,漲紅了臉,卻也無從分辯。

紫蘇並不知道孫家的事情,卻還是平靜地聽着,悄悄遞了一個眼色給趙全,趙全立刻會意,悄然退出,葉尚儀是典書尚儀,聽到孫海天的話,馬上聯想到刑部剛送來的奏章,也不動聲色地離開大廳,趕到書房,着急地翻出那份奏章,幸好,她記憶力相當好,憑着些許印象,竟很快就在奏章中找到了柳如晦今早剛呈上的那份奏章,上面列的是刑部審閱案卷之後,覺得不妥,無法覈准的判決,第一件就是孫家的案子,隨奏章附上的案情雖然簡略,不過,葉尚儀相信紫蘇還是會明白,於是拿了奏章,又回到大廳,將奏章呈到紫蘇手,紫蘇看了她一眼,眼中浮現一絲笑竟,接過奏章,一目十行地看過,便合上了,也沒說話,只是靜靜地聽孫海天說整件事的經過。

“……歸寧時,小夫妻還是好好的,兩人是舉案齊眉,所有人都有目共睹,可是,不過二十天,她竟然性情大改……弒夫悖倫這等大罪,是海靜親口認的,也並未受刑,草臣不敢說什麼,可是,草臣真的很想知道,爲什麼……爲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她才十五歲啊,雖然年輕,不知道輕重,可是,海靜也一向知書達禮,溫柔孝順,她不會無緣無故就這麼做吧?而且,草臣去看過海靜,她竟然已經形容枯稿,連話都不會說了,草臣……”孫海壓抑着心中的憤慨,強迫自己儘量以平靜地語氣說出這番話,但是悲傷之情卻是難掩。

紫蘇靜靜地聽着,奏章已經被她收入袖中,她能理解孫海天亟欲維護親妹的心情,護短的確是護短,可是,那是自己想保護的親人,即使犯了彌天大錯,也希望找到理由爲她開脫,這是所有人都會有想法——即使要懲罰,也只有自己能懲罰,其他人如果有動作,就等同欺斜侮,不可原諒。

當年倩儀剛回維侯府時,杜夫人並不喜歡這個青樓女子所出的女兒,甚至是厭惡着她的,可是,當倩儀與堂兄發生衝突時,杜夫人卻還是護着倩儀——“‘不愧七少爺,十多歲了還如此純真活潑,像我們全鴻,可是連玩的時間都沒有呢!’聽到夫人這麼回二夫人,我雖然還被罰跪在院子裡,可是,還是忍不住笑了,二夫人是繼室,所出的這個堂兄,即使在嫡系孫輩中也排行第七,夫人的暗諷還真是厲害,後來看到二夫人出來時,青白紅藍都有的臉色,我真想爆笑,卻又必須忍住,害得我的肚子現在還在痛呢!”——倩儀的信中如此說,紫蘇也告訴她,杜夫人是長房長媳,杜全鴻是長房長孫,在杜家,倩儀也是算在杜夫人名下的女兒,杜夫人再不喜,也不會允許旁人欺負她。

大家族都是如此,紫蘇也是那種家族中出來的,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更何況,海靜是孫海天嫡親的妹妹,只是,她還不知道,孫海天此刻正在想着,如何將話題轉到賀家與方守望身上,而且,他也有點忐忑不安,謝清告訴他,他們會在場爲他鋪路的,可是,至今,他都沒有見到謝清與齊朗中的任何一人,不由擔憂,這兩人是不是打算讓他做出頭鳥。

“孫卿是認爲刑典過重?”紫蘇問道,面上還是一徑的平靜,沒有顯露一絲情緒。

以孫海靜的罪行來說,的確是死罪難逃,按元寧律法,弒夫是悖倫大罪,比殺人罪加一等,不僅要問罪本人,有時候,嚴厲的官員還會問罪其父母、家人,因此,方守望的裁決本身並無失當,孫家甚至應該感謝他,可是,因爲,這其中的緣故不清,倒使是這個案子顯得模糊,柳如晦的奏章也說:“法理之外,不過人情,本案只言孫氏殺夫,只知其所然,不知其所以然,死罪難赦,然前因不明,何以有果?大理寺之判更有徇私之嫌。臣嵇首恭請此案重審。”

“草臣不敢!”孫海天也是明白人,連忙道。

“哦?”紫蘇表示了一下自己的驚訝。

“太后娘娘,草臣雖不曾通曉法典,但也知道,此案的判決無錯,可是,草臣更想知道,爲什麼臣妹到賀不足一月,便做下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可是,草臣多次詢問,賀家與方太守都不曾說過此事,臣母上告至大理寺,本想籍此查清此案,可是,大理寺發公文至承州,卻只得到‘情有可原’之類不着邊際的回覆,草臣真的覺得臣妹一定有隱情!若是查不清楚,草臣不知該如向九泉之下的父親與臥病在牀的母親交啊!”孫海天跪伏在地,痛切陳辭。

“哀家會敦促一下經辦的官員,孫卿不必擔心。”紫蘇無奈地命人再次扶起孫海天,雖然同情孫家的事情,但是,並不代表她沒看出孫海天的不對勁。

犯下這等大罪,而且已經俯首認罪,孫海天再疼愛的妹妹也不可再追查下去,再說,大理寺已經改判輕刑,孫家沒有理由堅持下去,若是賀家前來抱怨,那還差不多,孫海靜畢竟是女兒家,孫家又非子息單薄之家,沒有道理如此維護一個出閣的女兒。

再想到柳如晦今早方呈上的奏章,紫蘇心中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能怎麼辦呢?只能順其自然了。

孫海天卻暗道一聲不好,想到齊朗提醒過,自己不可弄巧成拙,不禁心中立刻涌上一股寒意,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一咬牙,再不顧忌什麼,恭敬地進言:“太后娘娘,草臣無官職在身,不敢妄議朝政,可是,有一言,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紫蘇不由訝異,也又有了些興趣,道:“孫卿不必如此說,你是孫氏的族長,又是嫡系宗主,議論朝政得失亦無不可,這也是世族應盡的本份。”

按照元寧的律例,無論有無官職,世族子弟都可上書指摘時弊,只是,那些奏章上位之人未必會看。

“草臣……”孫海天正要開口,卻聽見外面一聲通報:

“太后娘娘,尹相、齊相、謝相與方太守求見。”

趙全奉命去請三位議政大臣與方守望,本來早已到了,正想通稟,卻被尹相攔下,方守望也是一臉尷尬地看着尹朔,齊朗與謝清卻是滿眼的不解,但是,也沒有表示異議,趙全便與四個人一起站在外,直到方纔,孫海天語氣一變,說要諫言朝政,齊朗才溫和轉向尹朔,徵詢他的意思:“尹相,我們還是進去吧,您看呢?”

尹朔沒好氣地瞪了方守望一眼,輕輕頜首,趙全便立刻出聲稟報。

“葉尚儀,請女眷迴避一下,你領她們出去。”紫蘇先命人將孫氏的女眷送出大廳,隨後才道:“請他們進來!”

“臣等參見太后娘娘!”尹朔他們視而不見地越過孫海天,給紫蘇行禮。

“免禮。”紫蘇擺手讓宮人給三位議政大臣賜座,等三人坐下了,她才笑道:

“你們來得正好,孫卿正要進言朝政上的事情,你們也一起聽聽吧!”

“是!”四人齊聲答應。

紫蘇溫和地對孫海天道:“孫卿繼續說吧!讓哀家也聽聽民間的議論,可惜皇帝不能過來,不然,哀家也讓他來聽一聽。”

“草臣惶恐。”孫海天忙道,心中卻鎮定下來,方纔,他悄悄與謝清、齊朗交換了一個眼色,兩人都示意他直言,因此,他現在是胸有成竹,與方纔的不安不可同日而語。

“太后娘娘,海靜的案子,方太守雖未枉法,可是,方太守與賀家關係密切卻是不爭的事實,若說這層關係沒有影響到方太守的決定,有幾人相信?若說賀家沒有錯,海靜爲什麼要毒殺他們全家,那是重罪,海靜會不知道嗎?可是,方太守卻對此隻字不提,草臣請問娘娘,若說方太守沒有徇私,這可能嗎?”

紫蘇沒有表示,只是不着痕跡地看了齊朗一眼,齊朗不由目光一閃。

孫海天似乎也不是真的紫蘇回答,徑自說下去:“方家牽涉貪墨重案,本已敗落,這一點承州上下無人不曉,可是,現在呢?承州之富,半數歸於方、賀兩家,真繡更是再無家族涉足,方家現在的祖蔭之田至少在千頃以上,草臣請問方太守,振興祖業之中,沒有以權謀私嗎?”

“大膽!你……”聽到他最後一句話,方守望臉色立變,不顧太后在場,便厲聲喝斥。

“放肆!”尹朔第一個斥責他的無禮,“太后面前有你說話的份嗎?”

“臣惶恐!”方守望慌忙跪下請罪。

紫蘇淡淡地擺手:“孫卿的話並非指控,方太守不必介懷,今日所言,止於此時此地。”

“謝太后娘娘隆恩!”方守望暗暗鬆了一口氣,因此,沒有看見謝清與齊朗的眼中閃過一絲欣喜。

“也許方太守並未做出不忠之事,可是您的家人與親屬呢?您能保證他們沒有借您的名胡作非爲嗎?”孫海天直視方守望的眼睛,咄咄逼人的氣勢讓紫蘇挑眉,也看到齊朗與謝清同樣驚訝的神色,不由更多了幾分期待。

“方太守可能不知道,賀家曾經要求在下將寒鬆園列入海靜的嫁妝。”孫海天冷冷地攤出底牌,也的確是夠份量。

寒鬆園是宣祖爲祭奠陽氏先祖而建,陽氏先祖曾任大正皇朝的承州將軍,舉家死於暴亂之中,成宗時,寒鬆園被賜予孫氏,這是孫氏家族最引以爲豪的事情,賀氏求取寒鬆園無疑是強人所難,而且,也難保賀家不會因此遷怒新婦。

紫蘇看向方守望,似乎在等他的迴應,方守望低頭回答:“太后娘娘,賀家絕對不會做這等無君無父的不忠之事的!”

“方太守言之鑿鑿,孫世兄,這種事若無證據,可不能亂說!”謝清皺眉,提醒孫海天不要演過頭。

孫海天卻很自信地回答謝清:“謝相大人,草臣豈敢在太后娘娘面前胡言亂語。”

“太后娘娘,”他轉頭斂首稟告,“您是永寧王府的郡主,不會不知道世族聯姻之時,聘禮與嫁妝都是由對方直接求取的,草臣有賀家開的禮單。”

說着,孫海天便呈上一張紅紙,上面赫然是賀家當家開具的嫁妝禮單。

“胡鬧!”紫蘇臉色一沉,手重重地拍上扶手,冷言斥責,“寒鬆園是什麼地方,也容得他索取?雖然已經不是皇室祭奠之地,但是,畢竟是宣祖皇帝所建,成宗皇帝下賜的別苑,賀家這是大不敬!”

“太后娘娘息怒!”尹朔起身勸說,“寒鬆園雖然意義重大,但是,只要不是買賣,轉贈並非禁止之舉,賀家想借此彰顯門第,雖有不妥,但是,也絕非大不敬,請娘娘明鑑!”

紫蘇冷笑:“尹相,寒鬆園是什麼地方?是陽氏家族昔日故居之地!孫氏是太祖的岳家,成宗皇帝纔會此園下賜。賀氏憑什麼要?想謀逆嗎?”

“太后娘娘!”方守望一臉慘白之色,驚呼出聲。

“呵……”紫蘇卻收起怒色,笑出聲,“方太守不必驚慌,哀家是不會懷疑賀氏,可是,別人呢?按察御史可是有風聞奏事之權的!賀家此舉至少是失當,而方太守您,也有失察的責任!”

“臣知罪!”方守望一時琢磨不透紫蘇的想法,只能制式地回答,紫蘇也不以爲意。

“孫卿,此事到此爲止吧!”紫蘇不想再聽下去了,“海靜的案子,哀家有數了,你先退下吧!”她實在不想聽孫海天再慷慨激昂地陳詞了,而且,不可否認,孫海天的話給了她一個很好的啓發,雖然實行起來可能有點困難。

孫海天沒想到紫蘇這就讓自己退下,不由一愣,但是,他也非常人,立刻恢復鎮定,恭敬地行了禮:“……草臣告退!”

“方太守不必放在心上,孫家甫遇鉅變,孫卿也就是抱怨一番,你可是父母官,斷不可記恨在心啊!”紫蘇溫言勸告。

“臣不敢!”方守望連忙保證。

紫蘇點頭,話鋒一轉:“不過,孫家的案情到底查清楚沒有?”

“一清二楚!”方守望答得肯定無比。

“一清二楚?”紫蘇微笑,眼中的冷意卻已非一分。

“那麼,哀家問你,孫海靜新婚燕爾,可有與夫婿爭執?”

“沒有,賀家上下皆言,兩人互敬互愛,舉案齊眉。”方守望不解。

“翁姑可曾爲難新婦?”紫蘇又問。

“沒有,孫氏所嫁是賀家的厶子,賀家主母已於五年過世了,家翁也偏愛這個小兒媳。”方守望的回答流利無比。

“妯娌姑嫂可有矛盾?”紫蘇的語氣越發溫和,尹朔卻已大感不妙,看向齊朗與謝清,兩人都滿眼憐憫地微微搖頭,表示無可奈何。

方守望這次略略沉疑了一會兒,纔回答:“沒有,賀家的四位少奶奶都長年禮佛,與世無爭,三位未出閣的小姐也都體弱多病,孫氏嫁過去是做當家少奶奶的。”

紫蘇點頭,笑意也漸漸收斂,半晌才道:“孫氏下的是什麼毒?”

“……承州的名醫無人知曉。”方守望覺出不對了。

“既然如此,從何而來,就更不得而知了,是嗎?”紫蘇不由失笑。

“……是!”

“那麼,孫氏又是什麼時候下的毒?誰看見?下在何處?爲何她自己沒有中毒的跡象?”紫蘇冷笑着問出一疊聲的問題,方守望卻都無法回答。

“這個樣子,案情也叫查清?”紫蘇怒斥,“方守望,你這是草菅人命!”

“臣罪該萬死!”方守望不敢分辯,跪下請罪,事實上紫蘇這麼說絕對沒錯。

“就你查的那些案情也敢對大理寺說,‘案情已清,然本人年幼,情有可原,亦或可赦之。’你很厲害嗎?”紫蘇氣極。

“……”方守望一聲都不敢吭。

“太后娘娘,方太守也許有自己的考量……”齊朗起身勸諫,“不如讓方太守說一說……”

“說什麼?”紫蘇反問,“有必要嗎?”

齊朗低頭,不想再多說。

“就因爲孫氏沒有中毒,所以被列爲頭號嫌疑人,也不想想,哪個人會那麼笨,把自己的嫌疑做得如此明顯?”紫蘇還不打算放過方守望,“還有,孫氏的供認哪兒來的?孫海天可是說他的妹妹連話都不會說了!”

“那是……”方守望想解釋,卻被紫蘇打斷:

“不必說了,這件案移交刑部,由刑部來查。隨陽,你掌刑部,御駕抵京前,給哀家回覆!”

“是!”謝清起身答應,眼中是志在必得的神色。

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九章 針鋒相對(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
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九章 針鋒相對(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