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

更新時間:2005-4-28 20:15:00 字數:6531

《至略史·元寧卷》第一篇

隆徽十八年六月二十八,皇太子陽玄顥於元儀殿行登基大典,改元崇明,至正儀殿頒登基首詔,告天下臣民:先帝廟號仁宗,尊母后文端皇后爲皇太后,徽號仁宣;奉先帝遺詔,皇太后臨朝攝政,軍國之事,無論鉅細,悉決於皇太后;謝遙、尹朔、永寧王、湘王、齊朗爲先帝顧命之臣,立內閣,輔弼幼主、太后,直至帝及冠禮。

“孩兒參見母后娘娘。”剛結束登基大典,陽玄顥就在五位顧命大臣的陪同下,到長和宮給母后請安。

紫蘇很高興地看着兒子,點頭示意他起身,讓他到自己身邊來:“皇帝,一切可還順利?”

“一切都很順利。請母后娘娘放心!”陽玄顥的聲音十分稚氣,但也是中規中矩。

“太后娘娘,微臣有事稟奏!”謝遙上前行禮。

“謝老請說!”紫蘇讓兒子坐在自己懷中,親密地說笑着,不是太在意謝遙的話。

“如今陛下已經登基,娘娘已經是皇太后的身份,這長和宮是皇后的宮殿,儘管陛下現在並無皇后,但是,按照法度,娘娘還是應該搬出長和宮的,微臣請娘娘示下,”謝老鎮靜靜地說出事情,紫蘇只是愣了一下,便笑道:“謝老說得對,哀家理應搬出長和宮的,只是,不知該搬到何處?”

齊朗是負責少府的,對皇室的事務自是比其他人熟悉,而且,紫蘇的目光也放在他的身上,他便上前稟告:“一般來說,皇太后一般都居於慈和宮、慶恩宮或是鍾康宮,現在慈惠太后居於慶恩宮,鍾康宮自憲宗建成以來都是由太妃居住,不適合娘娘。”

“那就只剩下慈和宮了,也就不用商量了吧!”湘王淡淡地說道。

“此言差矣!”齊朗一臉笑意地擺手反駁,“慈和宮位於長和宮的正後方,一直以來只有皇上的親生母親,而且還要是皇后才能居住,湘王,您算算這慈和宮空了多久?”

自中宗開始,元寧皇朝即位的皇帝都非正宮皇后所出,慈和宮自然也就無人居住,空置許久的宮殿哪能立刻住人?

其實這些繁瑣的規矩都是一代代積累下來的。元寧立國之初,是由嫡長子繼承皇位,直到宣祖時,因皇后無子,便立皇子中最爲英明的二皇子,也就是成宗皇帝,因爲成宗的生母是被章懿皇后所賜死,再加上章懿皇后屢次干涉朝政,成宗便以“嫡母雖貴,生母爲親”之名,不讓太后居住慈和宮,將原本的慶恩殿擴建後,更名慶恩宮,讓太后居住,後來又將章懿太后軟禁在慶恩宮,此後,皇帝大多是嫡皇子的身份即位,只有世祖、榮祖、英宗、武宗不是嫡皇子,他們都按成宗舊例,令嫡母居慶恩宮;到了憲宗時,欽仁太妃既非生母,亦非嫡母,但是,憲宗的生母生下他不到三個時辰就薨世了,昭熹皇后便命無子的慧妃撫養,後來在慧妃的努力下,憲宗以九歲之齡登基,尊養母慧妃爲皇貴太妃,由其臨朝攝政,但太妃一直住自己原本的寢宮,憲宗親政後,覺得孝道有虧,但又不能違背禮法,便在慈和宮的西面建鍾康宮,供其頤養天年,當時,鍾康宮並不比慈和宮差,此後,鍾康宮也住過幾位皇帝的養母和比較重要的太妃,但從未擴建整修過,也就不比當年了。

“那不如就讓娘娘先繼續住在長和宮,等慈和宮整修完畢,再搬,如何?”尹朔提出折中的辦法。

“不行!”湘王反對,“長和宮乃是後宮法道所在,太后雖然尊貴,但是卻也不是皇宮的女主人,怎麼能住在長和宮?”

“這倒是!”紫蘇點頭,同意湘王的說法,不過,她也說道:“只是湘王也不能讓哀家住進那還沒整理的宮殿吧?”

湘王也無話可說,眉頭緊皺。

“臣倒是有一個想法。”齊朗開口打破僵局,“章德皇后臨朝攝政時,雖說是居於慶恩宮,但是,實際上卻是住在太政宮的偏殿,一來方便朝臣晉見,二來也方便指導陛下,娘娘不如先搬進太政宮的一座偏殿,除了必要物品,其它的東西仍放在長和宮,待慈和宮整修完畢,再真正搬離長和宮。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的確是兩全其美!”永寧王首先表態。

“我看就這樣辦吧!”尹朔也無異議,

“好吧!”湘王也同意了。

“那麼,不知娘娘有沒有想好要哪一座偏殿?”謝遙問道。

“就中和殿吧!”紫蘇想了一下,告訴他們。

說完這件事,紫蘇微笑着問湘王:“王爺,皇帝現在還是個孩子,先帝不在,您是先帝指定的顧命大臣,又是皇叔,不知您是否願意擔起教導的責任?”

湘王沒想到她追得如此緊,根本沒想好如何拒絕,現在又提起,還說得冠冕堂皇,他只好將昨晚的話再說一遍:“微臣才疏學淺,實不能擔此重任!”

紫蘇笑道:“倒不真的要王爺來教什麼,只是要找一個人來監督皇上與老師,王爺就不要再推託了!”

“微臣……”湘王想不出拒絕的理由,但又不想接旨,話停在一半,接不下去。

“就這樣了!謝老麻煩你擬旨上來!”紫蘇直接做了決定。

“是!”謝老答應。

“微臣謝娘娘恩典!”湘王只得應下。

湘王與尹朔告退後,紫蘇讓陽玄顥也回去休息,謝遙這才問道:“娘娘似乎將湘王逼得很緊?”

紫蘇輕笑:“我只是怕哪一天,被他手上的五萬大軍逼得太緊!”

“大哥,找個合適的人選趕快接替湘王,讓兵部快點下文!”紫蘇對永寧王交代,“一定要快!”

“謝老也是!”紫蘇看向謝遙,“太傅可以慢慢決定,先將湘王的名位定下來!”

謝遙皺眉,面有難色:“娘娘,南疆事關重大,湘王經略多年,不便輕動,臣以爲,還是不要如此匆忙爲好,而且,永寧王對南疆也不是十分熟悉,人選也好定啊!”

紫蘇看向兄長,永寧王輕輕點頭,表示謝遙說得的確是實情,紫蘇抿緊嘴脣,半天才道:“也好,那就,也不理會南疆防務的事,一切仍由湘王決定,但是,湘王監督皇帝學業的事不能改!”

“是!”永寧王與謝遙恭敬地領命。

“臣等告退!”謝遙與永寧王退出長和宮,齊朗向謝遙示意,自己還有事請示,昨天他也已經告訴過謝遙是關於少府庫存的事情,謝遙微一頜首,便離開了。

“帝師的人選,娘娘可決定了?”齊朗終於有機會問出自己關心的問題。

“你說呢?”紫蘇好笑地反問。

齊朗似乎鬆了口氣,笑道:“你會不會把人逼到死角了?”

“我現在已經在死角了!”紫蘇沒好氣地說,若非如此,她何必去惹湘王,她現在就是要讓湘王陷入孤立,讓他去爭,只有如此,她才能安全。

“湘王只怕也有數!你不是說要和睦嗎?”齊朗笑問,抓着她的話柄不放,卻只是開玩笑。

紫蘇笑得很開心,反問:“我說的有用嗎?我現在這個太后,不過是掛個裁決軍國大事的名義,別說湘王與謝老不服,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呢!”說到最後,紫蘇的神色變得凝重不已,隆徽皇帝的遣詔擬得蹊蹺,紫蘇到現在都沒弄明白,他到底是怎麼想的?他爲什麼會讓自己有機會攝政。

“您自己都不敢相信?那怎麼行?您要知道,您現在的處境,需要吸引更多的人,否則,您是無法擺脫約束的!”齊朗笑道,“不過,你知道鄭秋嗎?”

“和你同年的那個狀元嘛!”紫蘇記得,那年的事情,她是印象深刻。

“他在翰林任職,很有才華的一個人!”齊朗推薦。

紫蘇愣了一下,才明白他的意思:“你是說帝師?你不想當嗎?”陽玄顥尚且年幼,此刻成爲帝師,也就意味以後可以得到他更多的信任,尤其齊朗還年輕,算起來,他可以主持大局的時候正是陽玄顥親政以後,紫蘇以爲,他應該是很感興趣的,而且,她需要爲兒子找的太傅不僅要有才華,更要使陽玄顥能夠與同心同德,她不能在做事的同時,還要應付來自兒子的威脅與異議,因此,齊朗是必不可少的人選。

“當然想!”齊朗實話實說,“只是多找一個人而已!省得有人說話!”

“改天先讓哀家見見吧!”紫蘇不急着答應,。

“等娘娘安頓好,臣再領他晉見。”齊朗遵命,接着,從袖中取出一本奏章,開始照本宣科:“先帝駕崩後,少府清點各宮……”

齊朗離開長和宮後,又與謝遙等人處理公事,回到家中已是晚上,下人早已準備好晚膳,還有幾個客人,只等他回府了。

“鄭兄!吳兄!兩位久等了。”齊朗拱手爲禮,鄭秋和吳靖成是他在考場上認識的,已是好友,倒是旁邊的三個人,齊朗並不認識,“這幾位是……”

鄭秋一向寡言,也不擅交際,那三人並不是他帶來,他便坐回原位,一言不發,齊朗也知道他的性子,不計較他的失禮,看向吳靖成。

吳靖成是和他們同年考中恩科的進士,與鄭秋一樣出身寒族,但是,他長袖善舞,如今已是正六品的戶部主事,前途很被看好,他笑着爲齊朗介紹:“這位是監察司主簿於第中,這位是他的同僚馮息,這位是都察司判書柳如晦。——都是我的酒友!”

“酒友?”齊朗失笑,“你今天是要打我家中那壺‘碧釀’的主意了,是吧?”

“那是自然!上次你說只有你我二人,會糟蹋美酒,今日,我可帶夠了人了,別吝嗇了!大家都是朋友嘛!”吳靖成陪笑着說,自從齊朗一時不慎漏了口風,說自己家中有一壺“碧釀”,吳靖成就十分垂涎。

齊朗皺眉:“那我得考慮一下,這份友誼是否值得了!”

“別這樣!齊兄,你也知道,‘碧釀’是永寧王府特製的佳釀,一半要進貢給皇上,另一半留在府中,我們這些人真是隻聞其名,難得一見,你就別小氣了!你和永寧王府的關係好,一壺酒而已!”吳靖成擺出一付諂媚的模樣對齊朗道。

齊朗白了他一眼:“拜託!別說得那麼輕易!這壺酒也是我好不容易得來的,哪有你說得那麼容易!”

“酒就是用來喝的!齊兄就別吊他們的胃口了!”鄭秋搖頭,“我可是餓了,齊兄忙了一天,不累嗎?”

齊朗笑道:“我不正在調劑嗎?林伯,去把‘碧釀’拿來!”

老管家忙應聲去取,不一會就取一個精緻的白瓷瓶,小心地放在桌上,看那瓶的大小,估計也就夠幾個人淺酌恰情一番的,齊朗也不吝嗇,打開之後,自斟了一杯,就請各人自便,其實,碧釀雖然珍貴,卻是齊朗少時常喝的東西,永寧王妃對他與謝清向來大方,想喝多少都有,不過,永寧王府鮮少外贈碧釀也是實情,這份也是紫蘇私下送給他的。

“‘碧釀’果然是名不虛傳,我們今天是在飽口福啊!齊大人真是慷慨!若是在下,此等美酒是斷然捨不得拿出來的!”柳如晦細細地品了酒,不禁笑說。

很久沒品酒了,齊朗也很滿足地飲了杯中的酒,笑道:“獨自飲酒是傷身的,這壺‘碧釀’我也是一直捨不得拿出來,不過,今日遇上同道中人,分享一番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聽說只有打了大勝仗,永寧王府纔會拿出‘碧釀’犒勞軍士,而且,此酒也鮮少外贈,不知齊兄這壺是何來歷啊?”於第中好奇地問道。

齊朗微微愣了一下,才淡淡地回答:“也沒什麼來歷,不過是當年回鄉之時,故人所贈。”

“看來傳言也非空穴來風!”鄭秋不動聲色地說了一句,齊朗卻聽出了些許深意,氣氛頓時冷了下來。

吳靖成見狀,也放下酒杯,問鄭秋:“鄭兄也聽到傳言了?”

“沒錯!”鄭秋淡語,齊朗的神色一斂,隨即便輕笑着問吳靖成:“靖成,是什麼傳言?”

“也還不是什麼不堪的流言,說是齊兄與太后之間是青梅竹馬,關係匪淺!”吳靖成如實相告,卻也小心翼翼地觀察齊朗的神情。

齊朗倒沒什麼表示,點頭笑說:“倒也不假,只是,怎麼連鄭兄也知道了?”

鄭秋一向不管閒事,對這種小道消息更是漠不關心,居然連他也略知一二,就太奇怪了!——顯然他還不止是略知一二,倒像是一清二楚!

“傳得如此之快的消息,絕對是人爲的!”馮息說得直截了當,有些不滿的意味。

齊朗卻沒動聲色,靜靜地飲一口酒。

齊朗一向注重輿論,吳靖成從一開始就與他成莫逆,他也用吳靖成的才能籠絡人才,於第中等人既然被他領來,就是自己人了,說話自然也就預設立場了,倒是鄭秋,雖與齊朗交好,卻從不管這些事,只與他談論文章詩賦。

“應該是湘王吧!”吳靖成在其他幾個的慫恿下,試探地開口。

齊朗眉頭微皺,冷冷地斥責:“這種話能說嗎?對皇室不敬可是死罪!靖成,你說話也太不注意了!”

吳靖成很難堪地低頭不語,幾個人見齊朗似乎不想再說,又閒話了一番,便訕訕地起身告辭,只有鄭秋依然坐在那兒。

不一會兒,吳靖成卻又轉回齊府。

“齊兄,你覺得這三個人如何?”吳靖成坐回位置,很認真地問道。

“柳如晦值得一交,其他兩人就免了吧!”齊朗笑說,吳靖成點頭,但還是追問:“那傳言呢?你有什麼打算?”

“我會告訴太后娘娘,她應該能處理!”齊朗簡單地說,並未放在心上,這種空穴來風的流言殺傷力並不不大,只是,傳言背後的用心需要好好思量,這些,齊朗並不打算告訴他們。

鄭秋插了一句:“你似乎很相信湘王?”他看得出,齊朗方纔斥責的話語確實有幾分真心。

齊朗笑了笑,說:“湘王是從小看着我們的長大的人,我們都很尊敬他,而且,他不會爲了私怨而置國家於不顧,我相信他!”

“這麼肯定?”吳靖成卻有些懷疑,他出身貧寒,見多了世態炎涼,對人心還是很懷疑的。

齊朗笑了笑,不想與他們說這些事,而且,其中的內情複雜,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他轉向鄭秋,笑說:“鄭兄,知道你不喜歡官場的是非,我爲你找了好差事!”

“什麼?”鄭秋有點興趣。

“教書!”齊朗笑言,“不過,你的學生可是天下第一尊貴之人!”

“帝師?”吳靖成先反應過,訝然失色。

“很奇怪嗎?”齊朗見鄭秋也是一臉驚詫莫名的神情,不禁失笑。

“論學識,論身份,論資歷,怎麼也算不到我啊!”鄭秋坦言。

“不錯,而且,一直以來,不都是由王家人擔任帝師的嗎?”吳靖成也說道。

“王家人自然會有,但是,帝師不會只有一個!”齊朗笑着爲他們解說,“再說,一切都要看宮裡的意思,王家人也不是每次都是帝師!”

“靖成,你跟柳如晦說一聲,注意陳家的動態,另外兩人就不要太深交了!”齊朗交代。

鄭秋一言不發地聽着他們的對話,默默地飲着酒,彷彿什麼都沒聽見,齊朗也不在意,和吳靖成說完,將他送走之後,才又看向鄭秋,有些無奈:“還沒找到人?”

鄭秋低頭看着酒杯,輕輕地說:“萍水相逢而已,哪能那麼快找到!”

“找到了,你又打算怎麼辦?”齊朗盯着他,認真地問。

鄭秋又一言不發了,齊朗看了他好一會兒,欲言又止,最後開口道:“我說的事,你覺得如何?”

“帝師嗎?”鄭秋擡起頭,看着他,“我知道你是好意,可是,我現在真的不想做!”

“師兄!你的才華不在我之下,我真的希望你能幫我!爲了一個女人,你值得嗎?找到又如何?你該知道,她早已嫁人了!”齊朗只能無奈地重複不知說過多少遍的話。

“見不到她,我無法死心!即使知道只是一場遊戲,我還是不死心!”鄭秋十分堅持,即使心如刀絞,他還是希望,能夠再看一看心中那個人。

那麼純真甜美的她,真的只是玩一場感情的遊戲嗎?

齊朗看着他,只能輕輕搖頭,很多事情,他真的不能說,鄭秋不明白,但是,他是世族出身,他太情楚了,很多世族女子在出嫁前都會將感情視爲遊戲,只要不出格,家人也多由着她們,畢竟,她們都是重要的棋子,只要聽話,其它的事情,是沒人會管的,在鄭秋看來深刻的感情,在她們眼中,也許僅僅是一個賭約、一份談資、一個笑話,尤其是對鄭秋遇到的那個人……

“鄭秋,字守天,祖籍汜州丹城,父早亡,由寡母撫養成人,隆微七年考取會試,隆徽十三年考中狀元……”趙全將鄭秋的資料細細地報告給紫蘇,但纔開頭就被打斷。

“這種資料吏部多得是!哀家還用得着你去查嗎?”紫蘇不悅地說。

趙全猶豫了一下,取出一張紙呈上,退在一邊不語。

紫蘇看了之後,臉色有些不好,但是,很快就恢復了,讓趙全退下,隨手將紙放到燭火上,看着它化爲灰燼,紫蘇眼中的陰霾卻漸漸散去。

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
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