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

更新時間:2005-8-20 22:27:00 字數:5608

《至略史·元寧卷》第一篇

崇明五年,仁宣太后親選帝妃,已顯歸政之意,然南北新疆皆平而未定,時局多變,此意未明。後掌權之初,並無遠狩之向,亦存復境之冀,收胡興嶺即此心之見也,故與古曼相交,整飭內治,然天時者,命也,順天而行者,興也,順天命改己志,是以,仁宣太后可建此不世之功。

陳觀對夏紫蘇是不吝惜任何讚辭的,當然,也不曾隱諱自己的非議之語,他隨手寫道:“縱觀元寧一朝,賞罰分明,元寧諸帝賞之厚、罰之重皆爲史上罕見,功臣之家唯夏氏一族未曾遇覆頂之禍,非帝室心慈,只爲夏氏善審時度勢,進則似豹,退則勝潮,從善如流,文端皇后更是深諳此道,因此退而善全身,進則濟天下。”陳觀從不相信命中註定,機會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握住那個幸運的瓶頸,因此,他也隱晦地猜測那些時機是否是夏紫蘇自己創造的,只是無根據的話,以治學嚴謹爲稱的陳觀是不會輕易說出口的,猜測也就止於猜測的層面。

以欽差的身份離開京都,齊朗與謝清並沒有失去對京中的控制,如他們所料的一般,在兩人離開後的第三天,三司的御使言官開始上呈彈劾的奏章,雖然並非所有的御使都參與其中,可是,兩人發現他們仍然低估了對手的能量,也不由地爲坐鎮宮廷的紫蘇擔憂。

紫蘇倒是沒有如他們那樣悲觀,她比較好奇的是,尹朔是怎麼說服這麼多人的!按趙全奏報的消息,尹朔近來十分謹慎,也許是因爲自己上次的告誡,他一直避居家中,除了入朝處理公務,也沒有再見任何官員,連他的家人也是。

“太后娘娘……”趙全不安地看着紫蘇,卻又無從辯解。

紫蘇不在意地擺手,她不認爲趙全是在隱瞞什麼,所以纔會好奇,淡淡地吩咐宮人退下,看着面前堆着的彈劾奏章,默默地思索其中可能的原由。

如果連對方是怎麼出手的都弄不清楚,那麼她怎麼可能制住對方呢?

獨坐在殿中,沒有動手去翻看趙全之前呈上的記錄,她知道有什麼地方出錯了,而這個錯誤也許就是整件事的關鍵,她現在必須找出那個關鍵的一點。

“太后娘娘,尹相大人求見!”葉原秋平靜地通報,紫蘇不由顯出一絲驚訝,卻沒有猶豫一刻,瞬間便收斂起臉上的神色,淡淡地揚聲:

“請他進來!”

自從上次被自己詢問有關收受禮品一事之後,尹朔便不曾再求見,這還是第一次,又是在三司彈劾的高潮,紫蘇猜得出尹朔要做什麼,驚訝是因爲她本認爲尹朔會更沉得住氣。

“太后娘娘萬安!”尹朔進殿之後便拜行大禮。

紫蘇擱下剛拿起的朱毫,平靜地讓他起身:“尹相請起!尹相近來是深居簡出啊!今日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要當面稟奏嗎?”

尹朔笑了笑,恭敬地回答:“微臣死罪!自從上次娘娘垂詢之後,臣愧疚於治家不嚴,這幾日一直在整理家務。”

紫蘇微微揚眉,笑道:“尹相這就不對了,治內之事應該是尊夫人的職責吧!”

尹朔似乎沒想到太后會在這件事與他較真,沉吟了一會兒,纔回答:“太后娘娘,臣是寒族出身,這些事上不像世族那樣嚴格區分內外。”對太后的質疑,他還是要解釋一下的。

紫蘇點頭,不再在與他閒談,靜靜地看着他,等他的下文,這種莫測高深的姿態讓尹朔倍感壓力。

“太后娘娘,三司彈劾一事,臣已經聽說了。”尹朔別無選擇,他就是顯此事而來。

“尹相有何看法?”紫蘇眼都沒眨一下,脣邊浮起一抹溫和的笑意。

這一次,尹朔沒有被她的表現干擾,只是平靜地開口,道出自己的見解:“臣以爲,三司此舉,其心當誅!兩位議政大臣奉旨出巡,此時上表彈劾絕對是謀私之舉!”

紫蘇笑容不變,只是淡淡地點頭:“哀家明白尹相的意思了!”

不就是想以退爲進嗎?

紫蘇漫不經心的態度本就在尹朔的預料之內,因此,他沒有一絲驚訝,繼續道:“只是,按照我朝慣例,是不能因言官彈劾不實便給三司言官定罪,而且,三司彈劾一起,就是必須查證,臣認爲不如借查證齊相與謝相,同時調查三司。”

紫蘇沒有立刻回答,但是,尹朔的話讓她的思路豁然開朗,心中不由冷笑。

“請太后娘娘定奪。”尹朔低頭請命,因爲紫蘇的沉默,他心中也有些不安了。

“茲事體大,待朝議之後再決定吧!”沉默良久,紫蘇卻笑了,之後平靜地回答,決定把這件事攤到檯面上討論。

尹朔是又驚又喜,他知道,無論是對他,還是對紫蘇,這都是一招險棋,成敗都在未定之數。

“是!”他無法反駁,心中滿是驚喜過後的懊惱,他明白,無論如何,這樣一來,自己是被紫蘇反將了一軍,只是還有翻身的機會。

朝議在朔望之日,還有五天。

退出中和殿,尹朔淡淡地一笑,眼中卻是戒慎之色,隨即便匆匆離開。

從立國開始,元寧皇朝的朝議便流於形式,“政出內朝”是元寧朝廷的特點,能真正參與最高決策的人不會超過十個,因此,即使說了要通過朝議決定,但是所有人都明白這不過是一場勢力的較量,變數就在那些平常無法參與決策的人身上。

宮廷是藏不住話的地方,人人都有自己的消息來源,尤其是這種當事人不在意,旁人卻無法不重視的話。

趙全是最先知道的一批人之一,但是,聽完心腹的稟報,他只是一徑的沉默,似乎在猶豫,站在他身的劉順是頂有眼色的一個,示意稟報的人退下,又輕輕地關上門。

“劉順,尹相是以退爲進,想再引起一輪彈劾,聲勢也會更浩大,按說,太后娘娘應該會駁回他的建言,再發諭旨申斥謝相與齊相,將這事平抑下來才,可是,太后娘娘卻……”趙全是有些困惑,劉順是他最看重的弟子,也就不避諱地說了出來。

劉順剛關上門便聽到師父這麼說,不由陪着小心道:“師父,您都猜不出,弟子能知道嗎?”

趙全一笑,擺手道:“你最有主見,說說看。”

劉順皺着眉頭思忖了一下,才道:“要依徒弟的想法,是不是太后娘娘尚有其他顧慮?”

“其他顧慮?”趙全不由一怔,沉吟了一下就想通了其中的關節,他馬上起身,一整衣袍便往外走,見劉順也立刻跟上,又停下腳步,對他道:“你不必跟着了,敬事房那邊多用點心!那幾位主子,你小心看着!”

“是!”劉順連忙答應,目送趙全離開之後,才轉身往敬事房去,面上一派平靜,心中卻琢磨着師父方纔的那幾句話。

趙全並沒有去見紫蘇,而是直接去了謝府見倩儀。

“趙公公來得巧啊!”倩儀屋裡站滿了丫環波子,似乎正在忙着家事,頭也不擡,只招呼了他一聲便讓下人奉茶伺候,卻是將趙全諒在了一邊。

趙全也不急,安安靜靜的喝茶,吃果子,等屋裡的人一一退下,才笑着起身,對倩儀道:“夫人可有吩咐?”

倩儀卻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道:“公公這話蹊蹺了,你是太后的總管內官,我哪敢吩咐您啊?”

趙全連忙陪着笑道:“夫人言重了,是在下愚鈍,沒有領會娘娘的安排,本該早些過來聽命的!”趙全不是沒有領會,只是,他本以爲倩儀會派人給自己傳話,沒有想到她一直沒動靜,又聽劉順說到“顧慮”一事,纔想到自己應該主動過來。

倩儀卻是冷笑,道:“趙公公不要以爲人人都如你一般!”

趙全一驚,知道這是警告,只能在心裡苦笑,卻也記下了——他不相信謝家在宮連個能傳話的人都找不到,只是,這是絕對的忌諱!

斂首行禮,趙全正色道:“謝夫人,您看是不是正事要緊?”

倩儀卻微微一笑,擺手示意趙全坐下,漫不經心地道:“正事?哪有什麼正事?趙公公,你放鬆一些,我們都是跑龍套的!”

趙全又是不解,皺着眉頭看着眼前的少婦,好一會兒,他得出結論,眼前的人說的是真話,並不是敷衍自己,這讓他更不明白了。

“這齣戲的名目是——敲山震虎!”倩儀笑着說,也算是給了他一個解釋!

“啊?”趙全不禁驚呼出聲。

與齊朗相比,謝清的行程要複雜得多,從成越往北,是一馬平川,又有官道,一路上官私驛館處處皆有,往南走,雖然一路上城鎮繁華,可是卻要不停地換乘舟車,只有入了濟州,纔有一條會渠可以直達南郡邊陲。接到京都傳來的消息時,謝清纔剛剛登船,準備由會渠南下,岸邊全是送行的地方官員。

看完夫人的信,謝清微微皺眉,沉吟不語,直到隨從低聲提醒:“少爺,您是不是立刻給少夫人回信,若不然,路上再回信就比較慢了。”

謝清點頭,隨從忙準備筆墨,謝清只是簡單地寫了一頁便完了,待墨跡將幹,卻又提筆寫了一行:“暫莫與趙全衝突。”

他了解妻子的性子,猶豫再三還是添了這句話,畢竟現在謝紋還需要趙全在宮中照應。

命人將信送出,謝清也開始揣測紫蘇的想法,按倩儀的信上所說,紫蘇這次忽然改變主意卻沒有解釋,只說是敲山震虎,紫蘇不會騙倩儀,也就是說尹朔與三司並不是真正的目標……

謝清不由愣住了,他猜到紫蘇是怎麼想的了,可是,那可能嗎?

揮退隨從,謝清立刻取出連日的密報,仔細查看有關尹朔的情報,看完之後,他不由心中一緊,隨即又放鬆下來,冷冷地笑了。

“還真是如此啊!”收起密報,謝清冷笑着低語,“尹相大人,你是在找死啊!”

尹朔卻不知謝清的這句結語,並不是說他不知道自己觸及了皇太后的底線,只是,他也明白,時值今日,位極人臣的自己能做的選擇實在是太少了!

靜靜地坐在值房中,議政首臣的位置顯赫無比,值房雖不見奢華,可是件件都雅緻精巧,務求舒適,尹朔的目光落在對面牆上的條幅上,是謝遙的字跡,只有一個“恪”字,幾十年來,他都不明白謝遙爲何寫這個字,現在,他有些明白了,也明白了當日謝遙爲何會參與到謀逆中。

溫恭朝夕,執事有恪。

位居首相卻也最容易被帝王猜忌捨棄,因爲這個位置是帝位的盾,顯赫的背後有太多的不得已了,不僅是自身的權勢,還有家族與知交。

看着空乏的雙手,尹朔忽然覺得迷茫了,一直以來,自己不是都以爲民請命爲己任嗎?連兩位先帝都說自己是人臣之表,當年身居廟堂,心憂江湖的自己還是現在的自己嗎?

爭權奪利真的很累,而且沒有絲毫的成就感!

尹朔也只能苦笑了。

葉原秋看不出現在這個情況有什麼值得主子高興的,侍立在一邊,那一堆彈劾的奏章自然落入她的眼中,所有的這些奏章紫蘇都沒批覆一個字,一概留存不發,因此進諫的人更是不停上呈奏章,按說,這樣一來,紫蘇的心情應該很惡劣纔對,可是,從前些天尹朔晉見之後,她便發現主子的心情越來越好,可是宮廷中的氣氛卻明顯緊張起來,趙全又不見人影,這讓她好奇不已。

“葉尚宮!”紫蘇擡頭喚人,自然發現她有些出神,不由微微皺眉,葉原秋一驚,連忙斂容答應。

“派人將這些奏章送到議政廳,讓他們即刻頒行。”紫蘇也不與她計較直接吩咐,又道:“哀家想休息了,你和其他人都退下吧!……若是趙全過來就讓他等着不要離開。”

葉原秋聽到她猶豫之後的命令,不禁先愣了一下,隨即意識到自己的失措,連忙答應:“奴婢遵旨!”

紫蘇擺手讓她退下,便徑自起身,似乎是真的累了,想休息,不過,她的確是熬了一夜,倒也不足爲奇。

葉原秋到底是掌印尚宮,又隨侍紫蘇到內殿,安置好一切才退出,守在殿外。看見來往的宮人都恭敬地向自己行禮,葉原秋心中不由感慨萬千,畢竟當時自己入宮時不過是一時意氣,根本不曾想過會有今日,那時的想法現在想來竟是如此幼稚,身處在權力的中心,也見識皇朝統治者的手腕,她卻發現自己看不到將來了,天真的自己也許早已是身不由己了吧!——就像趙全所說的一樣。

葉原秋不由在心中自嘲:這個皇宮中真正維護自己的也就是趙全了,可是,他們已經有了不可抹殺的隔閡。

正想着,葉原秋便看到趙全走了過來,一派從容,卻也是一身風塵,眉眼間全是難掩的疲憊,似乎剛剛完成一件難辦的差事。

“葉尚宮!”趙全微笑着與葉原秋打招呼,葉原秋也低頭行禮,恭敬地稟告:“趙公公,太后娘娘歇下了,剛纔有吩咐,若是您來了,讓您在這兒候着。”

趙全一愣,下意識地點頭,隨即便站在她身旁,沉默不語。

兩人都沒有開口,也許是有所顧忌,也許是找不出共同的話語,反正兩人就這麼在殿前等着,這讓兩人心裡都有些不自在,直到殿內傳來紫蘇的聲音:“誰在外面?”

“奴婢在!”

“奴才在!”

趙全與葉原秋同時開口應承,過了一會兒,紫蘇纔回答:“趙全,葉尚宮,都進來吧!”

兩人連忙應聲入殿。

紫蘇已經起身,卻沒有更衣,因此她示意葉原秋去取衣服,同時問趙全:“你去哪兒了?”

“奴才按娘娘的吩咐去了趟謝相府!謝相夫人讓奴才回話,請娘娘放心,一切都安排妥當了。”趙全低頭回答,眼中卻有一絲驚恐。

紫蘇輕笑出聲,似乎明白他的心情,淡淡地道:“被謝相夫人嚇到了吧?”

“奴才惶恐!”趙全訝異地擡頭,臉上的尷尬之色十分明顯。

紫蘇擺手,不在意地安慰他:“沒關係的!倩儀向來不知圓滑爲何物,直率得很。”話是如此說,她眼中的笑意卻是輕鬆得很。

趙全只得苦笑着低頭,他是見慣了紫蘇他們的手腕的,便是謝清,對付起人來也是笑裡藏刀,即使斬盡殺絕了,也不會露一絲狠絕之氣,可是這位謝夫人卻是直接得很,雖然沒有直接動手,可是全是刀光劍影、血濺五步的狠厲法子,有效是有效,只是不僅讓對手膽顫,也是自己心驚。

不過,趙全也承認,那是最快的法子,他想太后應該就是因爲如此才讓謝相夫人去辦的吧?

再擡頭,趙全不由一愣。

“太后娘娘,您這是……”

紫蘇換了一身淺碧的便服,趙全驚訝之下,心中暗道:“難道太后要出宮?可是,這個時候要去哪兒呢?也沒必要啊!”

紫蘇坐到妝臺前,示意葉原秋爲自己簡單地挽個髮髻即可。

“哀家要去見尹相!”紫蘇的語氣冰冷,趙全心中一顫,明白這纔是最重要的一節。

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
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