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

更新時間:2005-5-15 16:50:00 字數:6114

飛騎軍是周揚最隱密的軍隊,所有的成員都是萬中選一的高手,騎射之術猶爲高超,曾是周揚縱橫天下的資本,當年在亂軍之中,飛騎軍的人仍可從容放箭,直指隆徽皇帝,爲了救駕,永寧王夏光擎只能以身擋下,之後又勉強指揮軍隊調動,因此錯過救治的機會,戰死邊城,當時與至略對峙的還不是周揚,而是古曼,因此,永寧王府只能吞下這個啞巴虧。

赫連平坐在冰冷地石牀上,聽到紫蘇的聲音也只是淡淡地一笑,並無表示。

“的確是故人!”謝清藉着火光看清了赫連平的模樣,不由笑道,“當年,赫連將軍單騎衝出成越的風采,在下一直是記憶猶新,卻沒有想到還有再見將軍的時候。”

шшш•ttкan•C〇

當時,元寧面上是不得不當作不知情,可是,暗地裡卻是對周揚痛恨到極點,紫蘇料理完父親的喪事,默不吭聲地遞了一份名單給謝清與齊朗,上面羅列着所有在成越的周揚間諜與背後支持他們的家族,謝清與齊朗也沒有與家人商議,三個直接就設局圍殺那些人,那時,他們也真是年少輕狂,不過居然也讓他們成功了,事後,謝遙責備他們“鋒芒畢露,不知韜晦之法”,但是,也沒罰他們,只是,將事情說成是自己的主意,免得引起別國的在意,當時,周揚派在至略的人只有赫連平一人脫身,這還是飛騎軍捨身相救的緣故,也正是這個原因,三個人對赫連平是印象深刻,赫連平也對這三人心存忌憚,可是,回國之後,他報告朝廷卻沒有人相信。

“謝大人客氣了,十年下來,兩位大人的風姿都更勝當年。”赫連客套地回了一句。

“赫連將軍恢復得還好嗎?”紫蘇放下燭臺,不在意地問了一句。猜到是赫連平之後,她也就沒有立刻來,只是讓兄長帶了一半的解藥給他,醉清平的解藥若不是全部服下,雖可讓人暫時恢復精力,但是也會將死亡的日子提前。

“將死之人又有什麼好不好?”赫連平知道自己實際上是殺死夏光擎的主謀,紫蘇是不可能輕易饒過自己的,因此可以說是先存了死志。

“倒是不知齊大人是否安好?”他想知道,自己最後留的一手是否成功,當日,他安排了飛騎軍中的第一箭手匿身在遠處,就是擡心齊朗別有用心。

謝清與紫蘇不解地對視了一眼,紫蘇眉頭微皺,卻還是道:“將軍多慮了,齊大人正與古曼國主商談兩國貿易之事,哪會有什麼不好?”話是如此說,紫蘇心中剛退下不久的不安此刻再次擡頭。

赫連平見兩人的模樣,都不像假裝,再一想,這三人一向交好,若是齊朗當真送命,他們哪裡還會來見自己,不把自己碎屍萬段、挫骨揚灰便是客氣了,思及這裡,他不由苦笑,心道:“周揚的飛騎軍是真的不復存在了!”

勉強壓下心頭的不安,紫蘇微笑:“醉清平雖化去了將軍的反抗,但是,哀家知道,以那兩名侍衛是阻止不了將軍求死的。或者,將軍是打算死在哀家手上,以便成全自己的忠義之名?”

赫連平一怔,紫蘇的話平淡無波,卻如一根針直刺他的心底,連他都自己都說不清,爲什麼不在來成越的路上求死,也許真的是想求一個忠名吧!

“不過,將軍,既然十年前,元寧皇朝就能讓將軍失去周揚朝廷的信任,那麼今日,讓將軍在死後還揹負一個通敵叛國的罪名又有何難呢?”紫蘇卻還是不放過他,清冷的話語輕易地打算他最後的希翼。

“論起用間,天下還沒有國家比得過元寧!”紫蘇淡漠地對他說。赫連平心中一震,知道她說的都是實情,用間一道由來已久,可是能間之一計用得出神入化只有元寧,而永寧王府更是個翹楚,否則,當年周揚的多年佈署豈會在三個孩子的手下一敗塗地?

“不知仁宣太后爲何對我這個手下敗將說這些?”赫連平收攝心神,冷靜地反問,他也不是一般人,自然明白紫蘇並不想殺他。

一直不開口的謝清輕笑出聲,紫蘇也不在意,擺手讓他來說。

“赫連將軍,你說你身上還有什麼東西值得元寧的攝政太后看重呢?”謝清同樣一句輕飄飄的反問,把問題推回給赫連平。

“在下不知。”赫連平是真的想不出自己還有什麼東西能讓元寧的主政之人如此看重。

紫蘇微微揚眉,從袖中取出一張疊得平整的紙放在赫連平身邊。

“因爲這個。”紫蘇的聲音依舊冷淡。

赫連平滿心疑惑地打開那張紙,看了一眼,臉色立時大變。

“你……怎麼會有此圖?”赫連平的聲音竟然開始顫抖,再不復鎮定。

謝清輕輕嘆息,爲他解釋:“此圖是從周揚朝中流出的,將軍在弓弩上的才智的確是無人可及,我朝的工匠耗盡心血,也達不到將軍所說的強度。”

赫連平一臉灰敗之色,口中直念:“亡國不遠!亡國不遠!……”

這是赫連平五年前所研製的一種強弩,可是,周揚當時的兵部尚書認爲此物不合士兵所用,未允製作,可是,現在卻赫然出現在元寧,而且,他認得出,這張正是自己制的原圖,上面還有一系列的註解,這種東西便是自己不用,也是不能流傳出來的,周揚卻讓此圖流入元寧,赫連平幾乎是立刻看見了周揚亡國的情景。

“將軍,哀家希望你能爲我元寧所用,只要將軍答應,哀家可以許諾,定然會將軍大展抱負,至於你的家人,哀家也會派人儘快迎來元寧的。”紫蘇拿起燭臺,與謝清一起退出秘牢,在關上牢門之後,她又說了一句:“請將軍儘快給哀家答案,不是因爲醉清平的毒性,而是因爲周揚已經將將軍的家眷下獄。”

“剩下的解藥在方纔哀家放燭臺的位置。”說完這句話,紫蘇與謝清便迅速離開,一回到書房,紫蘇便叫來送呈密奏的暗衛,詢問齊朗的事。

那個暗衛也是倒黴,臨行前,江城囑咐他,齊大人受傷的事能不提就不提,可是現在,他也只能硬着頭皮回答:“齊大人在邊城中了一箭,之後一直昏迷,幸好古曼的國君找來一個道長,才救醒齊大人的,屬下臨行,齊在人已經可以起身了。”

紫蘇沒有發話,謝清卻看得出她的心緒已亂,不由搖頭,示意那名暗衛退下,走到紫蘇身邊,低聲安慰:“景瀚不是沒事嗎?你放心吧!他也是不想您擔心。”

紫蘇搖頭,卻沒回答。

謝清只能說:“要不,你下手諭責罵他一通?”

紫蘇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我沒事,只是在惱自己罷了。”

“是!太后娘娘,天色不早了,您也該回宮就寢了,明天,還要議政呢!”謝清退下,恭敬地對她說,話中卻也不無關切之意。

紫蘇點頭,起身離開,謝清在她身後隱約聽到她念着“……周揚……”

永寧王見紫蘇離開時的臉色不好,悄然拉住謝清,向他詢問緣故。

“是事情不順利嗎?”夏承正低聲問謝清,謝清只能搖頭,想了想,還是告訴他:“景瀚受傷了,又沒上奏,娘娘心裡不太舒服。”

永寧王聽了也只是點頭,表示明白,卻也沒有說什麼。

“我也告辭了!”謝清聽到已經三更天,連忙告辭,走了兩步,又轉回,“王爺,娘娘可能想對周揚用兵,您可要想透徹了,這事上,您是一言九鼎啊!”北疆軍務一向由永寧王掌管,兄長的話,紫蘇一定能聽得進去,謝清不太懂這些,只能提點一下永寧王。

謝清沒有猜錯,第二天內閣議政時,紫蘇便提到這件事。

“太后娘娘,周揚這兩年的確是內耗重,可是,畢竟還有十萬的精銳之師,一旦正面開戰,我們的勝算並不大,再說,古曼的意向也不明確,這不是什麼上策。”永寧王諫言,他思忖了一夜,還是覺得不出兵良機。

紫蘇不得不考慮永寧王的意見,那畢竟是一場大仗,若是輸了,不僅動搖元寧的聲望,也會動搖自己的攝政地位。

“古曼的意向?”紫蘇又想了一遍他的話,忽然想到一個主意,“成佑皇帝也應該表現一點誠意了。”

“娘娘想讓古曼一同出兵?”尹朔皺眉,紫蘇點頭,看着他與永寧王,等待他們的意見。

永寧王沉吟良久,才點頭:“那倒是有七成勝算。”

“也可試探一下成佑皇帝的誠意。”尹朔更多的還是從結盟角度考慮,既然已經決定捨棄周揚,不如就用周揚來實現與古曼的結盟,畢竟,古曼覬覷周揚肥沃的三河平原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尹朔說完,便話鋒一轉,恭敬卻也直白地問紫蘇:“太后娘娘,您想出兵周揚究竟是爲了什麼?若是私怨,雖有勝算,臣還是請太后娘娘放棄。”

紫蘇搖頭,笑道:“尹相,若說沒有私怨,布衣百姓尚知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哀家又豈能全然無私,但是,若只爲私怨,哀家又何必問你與兄長?就當是哀家公報私仇吧!”

尹朔連忙起身,低頭勸諫:“兵者乃國之兇器,請娘娘三思。”

“尹相!”這一次紫蘇的語氣不再平和,甚至可以說是嚴厲的,“哀家難道不知道兵者乃國之兇器嗎?你身爲議政重臣,你告訴哀家,太祖皇帝的遺訓是什麼?”

“‘吾一生征戰,戰功雖著,然未復至略全境之地,聖清非大治之世,亦未失國之寸士,唯望後世不忘此言,勿使元寧難立汗青之上。’”尹朔一驚,立刻將太祖皇帝的遺訓背出,心中隱隱明白紫蘇的想法了。

“明宗皇帝的罪己詔。”紫蘇冷言,繼續讓尹朔回答。

這一次,尹朔的額頭上開始冒冷汗了。

“‘朕以弱冠即位,不敢妄言賢明,亦兢兢守業,未曾稍忘太祖遺訓,然朕以偏從之耳目,用人大失,折精銳於伏勝關,惜忠臣捨身,方保祖宗基業,以致不得不暫擱太祖之訓,此爲朕大不孝、大不敬之罪。’”尹朔低頭背出元寧皇朝最爲有名一份詔書。

“尹相,你告訴哀家,不用兵,如何收復至略全境?”紫蘇冷言,“還是自明宗皇帝以來,元寧不曾對外用兵的情況,讓你忘了最初的緣故?”

“臣不敢!”尹朔心中一慌,連忙跪下請罪。

“起來吧!”紫蘇達到目的,便放緩了語氣,“尹相也是爲國思慮,哀家並無苛責之意,只是,希望尹相明白哀家的苦心。哀家是個母親,只希望皇帝未來的路好走一些。”

尹朔謝恩起身,永寧王卻是愣在了一邊,他沒有想到紫蘇的志願居然是那個停滯多年的計劃。

一離開中和殿,永寧王便找到謝清低聲地責問:“太后的想法你知不知道?”

“什麼想法?”謝清本來正在處理幾份奏章,一時沒轉過來,再看永寧王的樣子,才醒悟過來,笑道:“對周揚用兵嗎?我昨晚不是說過了?”

“不是!”夏承正不相信謝清會不知道,口氣立時急了起來。

謝清一怔,立刻就知道他指什麼了,但是,他也沒想到紫蘇會這麼快道出自己的打算,不禁皺眉:“王爺,太后娘娘攝政掌朝,自然也有自己的雄心壯志了!”他只能如此說。

“我知道!”夏承正嘆了口氣,“可是周揚還有飛騎軍在,用兵過急,實非上策啊!”

謝清笑着按撫他:“不會,太后若是真的用兵,古曼一定也會有動作,比起至略的北疆,三河平原纔是古曼真正想要的士地,那裡不僅有肥沃的耕地,還要萬頃鹽田,成佑皇帝會動心的。所以,至少還有一年的時間供你準備,還有,飛騎軍已經不存在了,王爺只怕漏看了些東西。”

永寧王這才放下心來,周揚現在除了飛騎軍,幾乎沒有一支真正善戰的軍隊,再加上這幾年,周揚朝局是一日三變,許多善戰的將領都獲罪被貶謫,甚至被誅殺,元寧的勝面很大。

“謝大人,太后娘娘宣您晉見。”宮中內侍的尖利嗓音讓兩人的談話不得不中止,謝清行了禮便隨內侍前往中和殿。

“娘娘對尹相與表哥說明了?不嫌太早嗎?”謝清行過禮便問紫蘇。

紫蘇放筆,笑道:“不早。既然要與古曼結盟,那麼,下一步肯定是對外用兵,若無明確的目標,那些將士如何拼命?而且,內閣輔臣就剩三個了,我也折不起人了,不如坦誠一點,也好共事,尹相是文臣,這方面插不上手,我只是要他心裡有數,畢竟,他門生故舊也不少,萬一那些讀書人上書反對,也很麻煩。”

“原來如此。不知娘娘宣召有何吩咐?”謝清知道她應該有事吩咐,問清之後,便問道。

紫蘇取過剛寫完的詔命,遞給他:“派人把這份詔命送給景瀚,另外,我讓太醫院準備了些藥,你也一併送去。”

“是!”謝清接過詔命。

“還有,赫連平同意爲元寧效力了,你讓大哥安排一下,不要讓他接觸關鍵的佈署。”

“是!”謝清點頭,心道,永寧王聽說了會更放心的。

“周揚?”看到紫蘇的詔命,齊朗不由地皺眉,再看到一同送來的藥,他只能苦笑了。

“大人,太后的旨意很難辦嗎?”這些天,江城與齊朗也熟悉了,因此見他苦笑,不由關切地問道。

齊朗靠在牀頭,輕輕搖頭:“難是不難,只是成佑皇帝也是個極精細的人……”他扶額嘆息,這幾天成佑皇帝連面都不照,他知道對方是想看看他的應對之策。

“精細又有什麼用?古曼十部的族長也不是全聽他的,成佑皇帝的後宮也沒有一個等閒之輩,他能號令的也只有自己的直屬軍隊。”江城笑道,想讓齊朗放鬆一點。

“……的確是的……”齊朗的腦中閃過一個念頭,但是,因爲太快,他有些抓不住,於是陷入了思索。

無論古曼能得到多少好處,成佑皇帝都不會輕易鬆口,因爲,拖得越久,於他越有利,而於元寧,卻沒有什麼好處,再聯想到紫蘇信中所說的“試探”,這自然要更快才行,可是,又該從何下手呢?——齊朗努力想找到一個妥善的辦法。

“大人,別真大妃來了,還有忽和闌夫人。”江城本來不想打擾,可是,這兩人都是不能輕易得罪的人,他不得不稟報。

“快請。”齊朗忙道,這些日子,成佑皇帝雖然不出面,可是,他的幾個後宮卻常來見齊朗。

別真一進帳就笑道:“大人越來越精神了,看來明年開春的孟蘭大會,大人一定能一飽眼福了。”

忽和闌也笑着附和,齊朗笑道:“聽說孟蘭大會上,古曼的勇士會進行比試,確定名位,外臣早就想看看了。”

“去年古曼平靜的很,好多人都盼着孟蘭大會上一顯身手呢!”接過江城奉上的香酥茶,別真笑着對齊朗道,“陛下不讓十部的人侵擾他國,所有的勇士都閒得很呢!”

齊朗忽然想透了,笑道:“侵擾他國?大妃,您說的是至略吧?”

忽和闌連忙道:“怎麼會呢?古曼以平價供應我們黑煤,十部族人都感激不盡,古曼人是不會背信棄義的,只是,周揚今年對我們封鎖的厲害,鹽價更是比平常高了兩倍,十部族人都氣憤得很呢!”

齊朗一怔,沒想到自己居然歪打正着了,心中失笑,面上卻道:“沒有鹽的確不行,古曼沒有自己的鹽田嗎?”

別真搖頭:“有是有,只是太偏僻,又太小,古曼的鹽一向都要靠別國。若是能有三河平原那樣的鹽田就好了!”

“周揚?”齊朗皺眉,“若是我們兩國能合作,三河平原古曼也不是得不到。”

“你說什麼?”別真一驚,“你是說,元寧願意協助我們得到三河平原?”

齊朗微笑:“大妃,不比如此驚訝吧?元寧並不缺少沃土,三河平原又在北方,元寧得到了也麻煩,不是嗎?”

“若是元寧能讓古曼得到三河平原,這個盟友我們是結定了!”別真脫口而出。

齊朗卻好心提醒:“大妃,貴國陛下尚未答應啊!”

“他會答應的!”別真與忽和闌同時回答。

齊朗連忙點頭。

送起兩位妃子,江城纔好奇地問齊朗:“大人,她們真能做主嗎?”

“當然能!要不然,當年成佑皇帝怎麼會簽下《遂安條約》?不是所有人都有遠見的,而有遠見的人也不一定能說服其他人。”齊朗微笑,沒有辦法,不得不順十部的意見,只怕是成佑皇帝最頭疼的事了。

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
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