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節 自貢兩井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殤》

第97節 自貢兩井

此去重慶一行,一半的時間都用在了乘船,再回三河,已是十天之後。

於信達十二口木箱,滿滿的都是女裝,黃家二少的“黃記成衣店”的旗袍,每個女人三件,再是蘿麗絲的“巴黎風情”,西洋女裝,春裝兩套話,夏裝也兩套,也是於家的每個女人,每人都有的。

李路易也有兩口木箱,一口小箱挎了在肩,再是一口大箱,用洋釘釘得牢牢的,一併扔在了馬車上,同回於宅。

擺上飯來,姣兒胡亂地扒拉了幾口,溜下桌來:“走,試衣去。”

萍兒忙忙地扔了飯碗:“等倒我噻……呃,程嫂,走噻,還吃啥飯喲,走,後院,試衣,試衣。”

程小炮衝着春娟擠眉弄眼:“去噻,去噻。”

春娟一臉的通紅,只把眼光看向和程母。

程嫂拉了春娟:“羞啥呢?走,試衣。既是這小子出了心的,咱便收下。走,試試去。”

一衆的女人鬧鬧嚷嚷,拉拉扯扯,徑去了內院裡。

飯廳裡只剩一衆的男人,吃完飯,又着小刀小炮趕了馬車,把李路易載去了縣衙歇息。

於宅茶廳,明明的蠟燭閃着光亮。

田大刀:“我、大炮,再有洛朝東洛掌櫃,押了糧車,把雙度分號的庫存都運去了打箭爐。雙度分號只留了幾個人手,由貳掌櫃守着,其餘大衆,都隨洛掌櫃前移到了打箭爐。”

程大炮:“那官道,我們已是細細地勘過的,雖有些淺坑坑,卻是不礙車馬的,若再稍加填補,便可任憑車馬馳行。”

袁老管家:“既是不礙車馬,暫不修補爲宜。”

於老爺子點點頭:“嗯嗯,未得朝廷出兵的明諭,自是隱秘的纔好。”

於信達:“孫兒重慶一行,諸事皆妥。棉布四千匹,直運成都分號;棉紗兩百匹,直髮雙度分號;六家湖廣米行,定下精米十二萬擔,最早的十日,最晚的一月,便可陸續起運。”

袁其隆:“好,好。”

於信達:“還有一事,孫兒須得稟明。”

於慈恩:“啥事?”

於信達:“自打去年年底,重慶分號便斷了食鹽的供貨,只管庫存支撐着。現今,這庫中已是空空,便是零售,也早斷了食鹽的供應,已是一月有餘的了。”

於慈恩:“哦,食鹽斷貨嗦,老管家給我說過的。”

袁其隆:“不僅重慶分號,各處都有得報。只嘉州分號、眉州分號尚有些許的庫存,卻也不多,恐是支撐不得幾日的。其餘的幾家分號,都報缺貨得緊。至於這個重慶分號麼,因其需求量大,斷貨也最早。”

於信達:“孫兒我是知道的,這食鹽走貨,乃是我家商號第一第二的生意,怎的就斷貨了呢?”

袁其隆:“吾也往富義分號去得數信,催他發貨。現今只得着胡掌櫃一封回信,卻又語焉不詳,不明所以,至於食鹽,更是沒得着一引的來貨。”

於慈恩:“嗯嗯,這食鹽……開年以來,數起的大事兒湊一堆兒,沒把這事兒放首要,再有,也沒得合適的人手,派去富義分號,總要親自的看看纔好。”

於平江:“食鹽這物,百姓生活必須,缺它不得的。如此長久的斷貨,總不是辦法喲。”

於老爺子捋着鬍鬚:“這個食鹽之要,關乎民生,豈是兒戲得的?再說,若沒了走鹽,咱誠義實商號還做的啥生意?其中關係,我自是明白的。只是,差誰爲妥呢?”

袁其隆:“老夫去一趟吧?”

於慈恩:“不可,不可。你那一身的病骨頭,你自忍心,咱可不忍心。”

袁安興:“我去吧。”

於信達:“敢問姑父,蔣宅的店鋪,還有教堂學堂的建造,現是什麼狀況?”

袁安興:“蔣宅的店鋪麼,磚木全都到齊了的,都堆在街邊,泥工上工也已是兩三日的了,正正緊要的時節。雜工石工都派在了教堂學堂的工地上,正起地基。”

於信達:“姑父主着工地的事兒,現正忙得緊,自然不宜遠行的。還是孫兒去去吧。”

於慈恩一臉的凝重:“這個……”

於信達:“實跟爺爺說,此次重慶之行,孫兒跟在肖掌櫃身後,長得許多的見識哩。依孫兒想來,咱家這個誠義實,遲早總得交與孫兒打理噻。若不趁現在跑得動,去各地兒走走看看,就只整天的蜷在三河縣城,怎擔得大任?”

於平江:“吾兒說得好。想那溫室之內,怎長得棟樑之木?”

於信達:“就是噻。再說了,不就是個富義分號麼?咱有小刀小炮兩個門神,虛它甚的?”

於老爺子:“這理兒,我豈是不懂的?只是,這個富義縣,孫兒從未去過,人地兩疏的,爺爺我怎是放心得下?”

程大炮:“嗨,這不簡單?咱再隨去,老爺子總放心的噻。”

田大刀:“自古的焦不離孟,咱也隨去。再說,現今在家也是閒着,正想出門兒散散心去。”

於老爺子:“你倆剛剛去得雙度,未曾歇得片刻,此又派去富義,老夫哪裡忍心?”

田大刀:“在下職分所在,老爺子勿要糾結。”

程小炮直點頭:“正是。”

於信達:“再有,孫兒早想去梅子大姐家看看,還有個葉兒小妹妹,孫兒也是想她的。此去重慶,購得幾件衣服,正好順帶地送去。”

於慈恩捋捋鬍鬚,沉吟道:“也好,也好。只是一事,藏南這事兒關係甚重,朝廷時時都可能來得明旨,孫兒休得貪玩喲。”

於信達:“這自貢井鹽的事兒,還請兩位爺爺說道來聽聽,孫兒也好長些見識。”

袁其隆:“咱誠義實商號的走商,鹽茶是其中兩大宗。其中的鹽,即川鹽,產地便是這個自貢。”

老爺子捋捋鬍鬚:“嗯,還有哩,自貢葉家鹽廠,咱老於家,佔着股份哩。”

“鹽都”自貢,盛產井鹽,衆位看官必是知的。但“自貢”建市,卻是是民國28年,也就是西曆1939年的事兒,可能一些的看官,就不一定知得了。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代,這地兒不過兩個小村子,住着數戶的人家,荒寂之地。

民間有傳,說是東漢章帝時,有個農戶起井,挖啊挖呀,挖得十數米的深井,終得地水涌出,汲了來澆灌,不想過得幾日,農夫往看,哦喲,一地的禾苗盡皆枯萎,死了!

農夫疑惑不已:都說井水灌溉,禾苗方得成長,咱這禾苗,怎地灌了井水,反而枯了死了呢?

農夫細細的察看,除了心疼一地的枯禾,那地面兒多出一層白白的小果粒。農夫用手指蘸了這白色的小顆粒,在舌尖舐舐,噫,咋個鹹鹹的,跟鹽味兒有些似。

農夫忐忑,取了少許的井水回家,放入鍋內煮沸,其水升騰爲汽,鍋底有白色顆粒結晶,嘗之味鹹。

農戶狂喜:此乃鹽也!

於是乎,此地便有了井鹽。其中兩井,一名富世鹽井,一名大公鹽井,含滷極高,出鹽最多,鹽品極佳,收穫厚利,因而最負盛名。

北周武帝時,因鹽置縣設鎮,取“富世鹽井”而名富世縣,取“大公鹽井”而名公井鎮。

至李唐時,因大唐二世,嗯,唐太宗,名作李世民,爲諱“世”字,便把“富世縣”改名爲“富義縣”了,並升公井鎮爲公井縣,隸屬榮州。

到得宋代時,宋太宗名作趙光義,皇帝名兒,世人哪裡用得?避諱噻,“義”字不可亂用噻,“富義縣”改稱作了“富順縣”,此名一直就用到了今天。

單說這個大公井呀,所產之鹽質潔味美,天下之絕。如此的好東西,自當皇家享用噻。既是皇家專享,便是貢品噻,所以,“公井”之名,漸漸地演義成了“貢井”。

到了明朝中葉,與貢井相隔不足五公里,又打成了新井,叫作“自流井”。

㖿!自流自流,自己流出來。有點怪哈。

史載:“河岸有井,自流鹽水,放日自流,或曰有不見功之井,倏然涌出,非關人力,是以得名”。

於小山考證過的,說,這貢井、自流井,並非專指一井,而是對這一帶鹽井羣的稱謂。

但自明朝嘉靖以來,貢井井羣、自流井羣,兩者相隔不足十里,卻分別隸屬富順縣和榮縣。於小山說,這個史實,卻是有案可查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這個大事兒,全中國人都知道,是爲辛亥革命。但要說起這辛亥革命的事兒來,全國第一個宣佈獨立的地方政權,很多人怕是就不知道了。

我告訴你,榮縣。對頭,就是這個榮縣。它的宣佈獨立,比武昌起義還早十五天呢。

榮縣老城,有個老舊建築,名叫“榮縣軍政府舊址”。舊址之前,有個大大的廣場,叫作“後山廣場”,現在改名兒了,新名“首義廣場”。廣場上塑有一碑,名叫“首義”,專爲紀念此事而建。

1911年11月,也就是榮縣首義成功後不幾日,成立的地方臨時議事會,提出動議,要將自流井、貢井兩鎮合併爲一,另行設個獨立的行政區域,其名“新知縣”。可是,然而,這個“新知縣”終沒得行,因爲省上的大員們開會,舉手的人數少了些。

抗戰時期,沿海淪陷,川鹽再次濟楚,兩湖、西北、西南七省區的食鹽,都要靠這自貢鹽場供應。

貢井、自流兩井羣雖是挨在一堆兒,卻分隸富順縣和榮縣兩縣所轄,兩縣分治的弊端,嚴重阻礙了鹽業的發展。

爲適應經濟發展和戰時軍需民食,國民政府擬以貢井、自流井兩鎮合併設市。到了1939年,此議得以通過,劃出富順縣第五區和榮縣第二區,也就是貢井和自流井這兩片產鹽區,合併爲一,組成新的行政區劃,並取自流井和貢井第一字作新設市名,故名“自貢市”。

嗬,於小山,你老小子彎來繞去的,侃這一大堆廢話。簡單說來,自貢鹽業發端於東漢,聞名於唐宋,鼎盛於清初,至1939年,始有“自貢”之市名。

這些個地名更替和歷史溯源,極具科學性,也非常繁瑣複雜,一不小心,我就會張冠李戴。所以麼,爲便於大家聽吳名說書,哦,錯了,爲便於我敘講說書的故事,下面說到川鹽時,老叔我就概以“自貢”而名之,不再詳述其前名今名了哈。

第108節 好個胡媽第108節 好個胡媽第99節 共營鹽井第169節 協統大人第22節 太爺之憂第139節 曾姥姥爺第89節 莫得商量第69節 持家不易第29節 信兒主事第42節 窺破玄機第159節 崇明敘事第115節 萍兒探女第49節 一城垃圾第75節 百順酒樓第89節 莫得商量第74節 主教逛街第78節 騙子告饒第117節 析說鹽政第46節 花燭之酒第90節 西洋技師第158節 小刀報信第50節 祝大蟲子第160節 嚇死萍兒第170節 何足掛齒第43節 先聲奪人第171節 大美二美第138節 打你屁股第165節 來了炮船第18節 尊經書院第88節 與爾辯辯第134節 梅子高燒第33節 重慶之行第113節 大刀報信第54節 知縣拜年第11節 虹兒之死第147節 碼頭戒嚴第91節 京報舊聞第65節 談判(一)第03節 金川之戰第28節 大話《三國》第55節 師孃高見第99節 共營鹽井第146節 重慶碼頭第162節 羞死人了第135節 物理降溫第30節 菊兒之心第01節  金氏之祖第43節 先聲奪人第42節 窺破玄機第117節 析說鹽政第107節 驚魂始定第146節 重慶碼頭第154節 與爾十載第162節 羞死人了第126節 幕後推手第24節 黃維風第67節 談判(三)第25節 嘉州商號第164節 管家出馬第41節 洋人來了第145節 麻醉之針第126節 幕後推手第21節 重慶教案第25節 嘉州商號第10節 虹兒作妾第138節 打你屁股第95節 洋玩意兒第120節 大盛餘商號第109節 堂倌作怪第26節 望鳳坡第123 藏南事發第62節 強人剪徑第82節 不若那地第118節 疑雲重重第167節 哈哥其人第143節 李老頭兒第32節 小何師傅第128節 疑神疑鬼第40節 衆議洋教第134節 梅子高燒第48節 雨蘭回門第53節 劉忠說勢第14節 袍哥人家第17節 將軍衙門第166節 此去備戰第65節 談判(一)第104節 進了陸家第129節 梅子回家第106節 陸少情變第21節 重慶教案第13節 大話西遊第84節 謀生之計第13節 大話西遊第58節 公推主事第63節 劫後之謀第130節 西洋石灰第90節 西洋技師第23節 船頭議教第148節 鄉民應差
第108節 好個胡媽第108節 好個胡媽第99節 共營鹽井第169節 協統大人第22節 太爺之憂第139節 曾姥姥爺第89節 莫得商量第69節 持家不易第29節 信兒主事第42節 窺破玄機第159節 崇明敘事第115節 萍兒探女第49節 一城垃圾第75節 百順酒樓第89節 莫得商量第74節 主教逛街第78節 騙子告饒第117節 析說鹽政第46節 花燭之酒第90節 西洋技師第158節 小刀報信第50節 祝大蟲子第160節 嚇死萍兒第170節 何足掛齒第43節 先聲奪人第171節 大美二美第138節 打你屁股第165節 來了炮船第18節 尊經書院第88節 與爾辯辯第134節 梅子高燒第33節 重慶之行第113節 大刀報信第54節 知縣拜年第11節 虹兒之死第147節 碼頭戒嚴第91節 京報舊聞第65節 談判(一)第03節 金川之戰第28節 大話《三國》第55節 師孃高見第99節 共營鹽井第146節 重慶碼頭第162節 羞死人了第135節 物理降溫第30節 菊兒之心第01節  金氏之祖第43節 先聲奪人第42節 窺破玄機第117節 析說鹽政第107節 驚魂始定第146節 重慶碼頭第154節 與爾十載第162節 羞死人了第126節 幕後推手第24節 黃維風第67節 談判(三)第25節 嘉州商號第164節 管家出馬第41節 洋人來了第145節 麻醉之針第126節 幕後推手第21節 重慶教案第25節 嘉州商號第10節 虹兒作妾第138節 打你屁股第95節 洋玩意兒第120節 大盛餘商號第109節 堂倌作怪第26節 望鳳坡第123 藏南事發第62節 強人剪徑第82節 不若那地第118節 疑雲重重第167節 哈哥其人第143節 李老頭兒第32節 小何師傅第128節 疑神疑鬼第40節 衆議洋教第134節 梅子高燒第48節 雨蘭回門第53節 劉忠說勢第14節 袍哥人家第17節 將軍衙門第166節 此去備戰第65節 談判(一)第104節 進了陸家第129節 梅子回家第106節 陸少情變第21節 重慶教案第13節 大話西遊第84節 謀生之計第13節 大話西遊第58節 公推主事第63節 劫後之謀第130節 西洋石灰第90節 西洋技師第23節 船頭議教第148節 鄉民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