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

皇后殯天,亦是朝中大事,雖不及太上皇李淵駕崩時那般鄭重,但因李世民的偏重,一應禮節也是不在其下,一絲不苟。

長孫皇后的葬禮前後數日,滿城同悲,當長孫皇后的棺槨葬於九嵕山上的昭陵時,已是冬末的最後一日,也是貞觀十一年的最後一日。

“虎頭,自打你開府建牙後,爲父還沒去過你府上幾次吧。”待長孫皇后安葬妥善後,李世民回宮過路延康坊,突然想起了李恪的楚王府就在此地,於是對李恪道。

李恪回道:“兒常年在外駐邊,不止是阿爹,就是兒自己在長安府中待得日子也不多,只怕還不及在營中呢。”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你行伍出身,是這樣的,爲父年輕時也是如此。”

李恪應道:“阿爹說的是,兒正是壯年,正該是爲國戍邊的時候,豈能貪念一時溫存。”

李世民又問道:“如此漠北邊事如何,可都妥當了?”

李恪如實回道:“漠北諸事已定,大主意已經拿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多是些瑣碎之事。”

李世民道:“如此最好,明歲節後,你不必急着回河東,先在長安待着,可到夏後再行北上,如今北事已定,你也不必常在河東,只需逢秋坐鎮,自行安排即可。”

李恪集幷州大都督和右驍衛大將軍兩職於一身,是邊帥,又掛着禁軍要職,位高權重,身份更是極爲敏感,若是尋常說來,自然是不可隨意進京的,但李世民卻開先河,準李恪久駐於長安和太原兩地,自行安排,着實叫人訝異非常了。

李恪不解地問道:“此事恐怕不和規矩,阿爹怎的突出此言。”

李世民道:“此並非我心血來潮,而是這幾日思量許久的。皇后已故,後宮和宗室無人,後宮這一塊你阿孃可以幫帶着管着,當無大礙,但宗室確需有人在京震懾,否則爲父的那些個兄弟又該上躥下跳了。”

李恪問道:“宗室中自有太子皇兄在京,已然足矣,又何需兒臣。”

李世民搖了搖頭道:“太子,太子但凡行事知曉些輕重,懂些事理,事情也不會到了今日這一步,你以爲憑太子眼下的人望和德行還能鎮得住宗室嗎?而且...”

李世民頓了頓,接着道:“而且稚奴他們都還年幼,在京中總要有個兄長管制着些的,若是你不在京,那些皇子們都照着太子有樣學樣,那還了得。”

聽得李世民之言,顯然是對李承乾已經頗爲不滿了,其實李世民不滿李承乾的緣故李恪也清楚些。長孫皇后雖是亡於宿疾,但也是因李承乾昏聵,勞心而死,李世民的心裡不可能毫不介意。

李恪道:“若是教導諸弟,這是兒在母后臨終前應下的,兒自是義不容辭,但宗室那邊還有太子在,兒自當以太子爲主,左右輔弼。”

李恪所言,反倒叫李世民越發的安心和喜愛了,在此之前,曾有人向李世民進言,楚王李恪已爲嫡子,又掌重權,恐有不臣之心,請對李恪之權加以限制,可看如今李恪的意思,絲毫沒有因立嫡而有半分的膨脹,反倒恭敬依舊。

李世民道:“你行事穩妥,有你在旁幫襯也是好的,此事便就這麼定了吧。”

“諾。”李恪應了一聲。

隨着李恪一聲應下,李恪年後的去向已定,一時半會兒也離不開長安了。

wωω ☢ttκǎ n ☢¢O

李世民指着楚王府的方向,接着道:“爲父有些日子沒去你府上了,正好今日得暇,走,爲父隨你去王府看看璄兒去。”

李世民口中的璄兒便是李璄,也就是李恪的長子,這是當時李世民初知李恪得子時取的名字。

“璄”者,王字爲邊,意爲美玉之華彩,王者持玉,是爲極貴,光從這一個璄字也知李世民對他這個孫兒的喜愛和看重了。

李恪本就極得李世民寵愛,楚王府添了長子,李世民的心裡也頗爲欣喜,只是近來忙於長孫皇后喪殯之事,一直無暇抽身,也沒有心情。

此番長孫皇后已然入土爲安,李世民得了閒暇,第一時間便要去楚王府看望自己的孫兒。

李恪的楚王在延康坊獨佔大半坊之地,李世民和李恪在延康坊外轉了個彎便到了楚王府大門,當李世民進門後,便和李恪一同直奔內院而去。

楚王府的內院主室,楚王妃武媚娘方纔已經得到了李世民將至的消息,正坐在牀榻邊等候。

“兒拜見父皇。”武媚娘見李世民入內,便要起身見禮。

李世民見狀,連忙上前擡手虛扶起武媚娘,道:“我兒還在月內,不必行禮,快坐下歇着。”

“謝父皇。”武媚娘又坐了回去,對李世民謝道。

待武媚娘坐下後,李世民伸手自一旁的婆子手中接過了自己的孫兒,環抱着輕輕地顛了起來。

李恪與李世民相貌頗爲相似,而李璄又和李恪輪廓相似,那自然也和李世民有幾分相像了。李璄被李世民抱在懷中竟也不怕,反倒“咯咯”地對着李世民笑着,李世民看着懷中的孫兒,越發地喜愛了。

李世民看着孫兒,眼中滿是寵溺,這些天來臉上也是罕見地露出了笑意,對李恪道:“朕的這個孫兒倒是和恪兒年幼時很是相似,有趣地很。”

李恪道:“前幾日阿孃也看過李璄,也是這般說的。”

李世民點了點頭,李恪問道:“璄兒的封號,你可有想法?”

李恪回道:“定於恆安如何?”

李世民聞言,當即搖頭否決道:“小小年紀,又是你的嫡長,定於恆安這等荒野像什麼話。”

李世民對小李璄很是喜愛,覺着貧瘠的恆安北地委屈了他,還是留在身邊地好,於是又對身後的常塗問道:“關中富庶,可爲李璄食邑,關中可還有空着的地方?”

常塗想了想回道:“關中各處封號已經有主,剩下還好些的只有武功了。”

李恪聞言,忙道:“這萬萬不可,璄兒不過一牙語孺子,怎敢當武功之名。”

李璄乃李恪的嫡長子,李恪又有李世民嫡子的名分,依理而言封於關中並無不妥,但整個關中除了京畿一帶外大體上都是一般,唯有武功之地是個例外中的例外。

這不止是因爲武功位處京兆,臨近京畿,更是因爲李世民便是生於武功,武功一地對於整個大唐而言都有着獨特的意義,豈能將武功封出去。

李恪雖然代李璄推辭武功之名,但李世民似乎卻對這個封號很是滿意,李世民低頭看着李璄問道:“武功之名,璄兒可還喜歡。”

李璄年幼,尚還聽不懂話,哪裡知道這“武功”二字背後的巨大意義,只當是阿爺逗着他玩,不自覺地笑出了聲來。

李世民見狀,心中一喜,當即應道:“既然璄兒也喜歡武功,那便定在武功了,日後璄兒便是我大唐第一個武功郡王。”

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六章 佯攻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七章 和親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十七章 急招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四章 易爵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十章 定儲第七章 持節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十四章 拉攏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十九章 醉客第十七章 急招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二章 端午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七十章 雍王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六章 分封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五章 汗庭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十章 請辭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八章 鞠文泰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
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六章 佯攻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七章 和親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十七章 急招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四章 易爵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十章 定儲第七章 持節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十四章 拉攏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十九章 醉客第十七章 急招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二章 端午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七十章 雍王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六章 分封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五章 汗庭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十章 請辭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八章 鞠文泰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