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刺客

段璀稟事之後,李恪並未準段璀即刻回蘇,而是着他留於揚州待命。

次日早後,還在段璀揚州驛館逗留,李恪之令召見的口信已經送到了驛館,着段璀於臨江宮外廳見駕,段璀不知李恪傳他何事,但也不敢有絲毫的拖沓,受命後便即刻趕了過去。

“末將姑蘇統軍府統軍段璀拜見大都督。”臨江宮外廳中,段璀奉命趕來,對李恪拜道。

今日的李恪對段璀,倒是比昨日來的要熱絡上許多,段璀剛一拜下,李恪竟親自上前,扶起了段璀,口中還道:“志感(段璀表字)來了,快快請起。”

段璀此前與李恪並無半分交情,昨日李恪待他態度平淡,他反倒不覺異常,還心安一些,可今日李恪方一見他,竟口稱表字,還親自上前將他扶起,叫段璀受寵若驚之下,也覺得頗有幾分不安。

“末將謝過大都督。”段璀不知李恪何故,只得連忙道了聲謝,站起了身子。

段璀起身後,纔對李恪問道:“不知大都督急召末將來此,可是有何吩咐?”

李恪笑道:“你擒殺左遊仙,又自逆賊身上繳得密信,立下了大功,本王自然要好好見見本王的功臣。”

段璀聽了李恪的話,心裡越發地不安了。

去歲李恪爲左遊仙所擄,一路之上吃盡了苦頭,心中自然憎恨左遊仙,欲除之而後快,可段璀殺了左遊仙不假,但左遊仙的屍首不過是個引子,那封書信纔是關鍵.

難不成李恪竟未拆開那封密信不成?否則李恪怎的還會有這樣的好臉色給他?要知道,這封信一旦進京,受累的不止是李承乾,還有李恪。

段璀心虛道:“此乃末將分內之事,大都督之譽末將愧不敢當。”

李恪擺了擺手道:“段將軍過謙了,段將軍乃樊國公之弟,出身將門,果然了得,本王該爲你請的功,必不會少。”

段璀不知李恪何意,但李恪的話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他也只能應了下來。

段璀道:“末將段璀謝過大都督。”

李恪輕笑了一聲,對身後站着的王玄策問道:“先生,依大唐朝例,若敘論段將軍之功,該當如何?”

王玄策故作模樣地想了想,回道:“左遊仙乃南樑逆賊,自去歲襲掠殿下後,便被朝中列爲要賊,陛下曾命刑部、大理寺聯尋,此番段將軍斬殺左遊仙,依例此功當交由朝廷來論,不在殿下大都督職權之內。”

李恪聞言,點了點頭道:“既是如此,那便依先生之言。”

李恪頓了頓,對段璀道:“左遊仙乃南樑餘孽,國之大賊,此番論功,當依父皇及刑部之意。這樣吧,本王親自手書一封,上述你殺賊之功,明日便由你帶着本王的手書進京,呈遞父皇,屆時必有恩賞澤下。”

李恪當面,以李恪的身份,斷沒有誆騙段璀的必要,李恪既然說出了這樣的話來,便不會食言,李恪的話落入段璀的耳中,段璀雖覺着訝異,但心中還是不免有一些暗喜和僥倖。

姑蘇府統軍,官居從四品,若是再得晉官,便可入長安十六衛任郎將,亦或是往邊州統軍。其中看似只差兩級,卻是天壤之別。

左遊仙雖爲南樑餘孽,卻不過一流賊,此番誅殺左遊仙,這功說大也不大,尋常人想要憑此連升兩級其實不易,可若是真如李恪所言,李恪願意親自手書進京爲他表功,那要連升兩級便非難事。

如此恩遇近在眼前,若非段璀此前早已暗入李泰門下,段璀甚至都想拜李恪爲主了。

段璀俯身拜道:“末將謝大都督栽培。”

李恪笑了笑,示意段璀起身,道:“論功行賞本是分所應當,段將軍不必客氣,段將軍快起。”

“謝大都督。”段璀依李恪之言,緩緩站起了身子。

李恪待段璀起身後,看着身前的段璀,似乎是無意之中想了起來,對段璀道:“既段將軍要進京,本王正有一物要交於父皇,便勞煩段將軍辛苦一趟,順路帶去。”

李恪欲爲段璀請功,着段璀拿着他的手書進京,此番又要段璀順路爲他帶些東西,倒也算不得什麼,可不知怎的,段璀聽着李恪的話,卻總覺着有些不妥。

段璀問道:“不知大都督所言何物?”

李恪回道:“正是段將軍昨日交由本王的密信,此番段將軍進京,便替本王帶去,呈於父皇。”

段璀聞言,心中“咯噔”一下,不禁一陣驚慌。

這信本就是左遊仙當着段璀的面寫下的,信中所言何事段璀再清楚不過,段璀將此信交由李恪,本就是爲抽身事外,可此番李恪又命他將此信送進京,又將他給拉了回來。李世民若當真因這信中所言之事生怒,他這個始作俑者又豈能落了好去。

段璀還在因此事爲難,可李恪又豈會給他猶疑的時間。

李恪接着道:“其實此信是你自左遊仙身上取得,也正是你之功,由你將此信送進京正是妥當。”

“諾。”李恪發話,段璀也別無他法,只得硬着頭皮應了下來。

此時的段璀已經在心中暗自打定了主意,待他講此信交給李世民之時,務必一口咬定此信乃是奉李恪之命上呈,務必要將自己從中摘了出來。

當段璀拿着加蓋了揚州大都督府蠟封的密件自臨江宮出去時,已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只是他哪裡知道,他手中的密信早已不是昨日他交於李恪的密信。而且此封密信已被李恪加封封蠟,他也無法啓封,查驗不得,只得依李恪之命將此信送抵長安。

“先生,你觀方纔段璀之狀如何?”臨江宮中,段璀剛剛離去,李恪便對王玄策問道。

王玄策不假思索地回道:“臣觀方纔段璀情狀,頗爲反常,恐怕這僞造密信之事,與他脫不得干係。”

李恪點了點頭贊同道:“先生之言正與本王不謀而合。”

王玄策笑道:“所幸這密信已被殿下調了包,臣倒想看看,段璀身後之人若是見了這封密信,又是何等模樣,說不得還可藉此順藤摸瓜,拿回那批丟失的軍械。”

“哈哈,先生所言甚是。”李恪輕笑着應道。

在李恪眼中,段璀不過是一跳樑小醜而已,真正叫李恪擔憂的還是段璀身後之人和遺失在橫山的那批軍械,此番段璀捏造密信,說不得這軍械丟失之事也與他相關,若是能借此將這批軍械尋回自是最好。

李恪和王玄策還在說着話,可就在此事,不等李恪話落,廳外卻突然響起了一陣嘈雜聲:“刺客,抓刺客!”

第五章 侯君集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六章 佯攻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六章 加註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七十章 雍王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十七章 仙娘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七章 考較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十七章 仙娘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七章 命格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十六章 質子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五十章 隨行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七章 持節第二十七章 賠罪
第五章 侯君集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六章 佯攻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六章 加註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七十章 雍王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十七章 仙娘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七章 考較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十七章 仙娘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七章 命格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十六章 質子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五十章 隨行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七章 持節第二十七章 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