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玄感野望

宇文述跟着宦官匆匆下了船,向龍舟走去,剛下船,卻見鷹揚郎將楊玄縱帶着一名極爲高胖的年輕男子向舷板走來,看樣子是要上船去找玄感。

宇文述便笑道:“玄縱,這孩子是誰?”

楊玄縱連忙施禮道:“這是小侄,從京城趕來報信。”

“哦!家中有什麼事麼?”宇文述好奇地問。

“算是喜事吧!元慶上月得了一子。”

楊元慶居然得了兒子,宇文述眯起眼用一種揶揄的語氣道:“那就恭喜楊府喜得貴孫了。”

他呵呵一笑,轉身便走了,楊玄縱聽出他的語氣中有嘲諷之意,等宇文述走遠,重重衝他的背影‘呸!’一聲,回頭對楊巍道:“看見了吧!家族內部不和,就會被外人鄙視。”

楊巍卻沒有吭聲,他是來找觀王楊雄,卻在半路遇到巡邏的楊玄縱,被楊玄縱抓住,帶他來見家主。

“走吧!”

楊玄縱見他不回答自己,心中有些不高興,便帶着他上了大船,來到了兄長玄感的船艙。

楊玄感是禮部尚書,屬於朝廷高官,他的坐艙要比宇文述低一級,只有三間船艙,楊玄感身邊帶着一名書童和兩名侍女,此時,他正和蒲山郡公李密一同飲酒聊天,長子楊峻也坐在一旁。

楊峻已調任戶部郎中,手中已小有權力,他爲人寡言少語,城府極深,誰都不知他在想什麼,連他父親也摸不透他心思,他一言不發,卻豎起耳朵聽父親和李密的談話。

李密和楊玄感交情極厚,兩人可以說無話不談,也能推心置腹,李密今年三十歲,長得身材魁梧,鳳目高鼻,相貌頗爲不凡,他也是文武全才,心懷大志,對時局有着深刻的見解。

李密襲父爵蒲山郡公,但沒有出仕,這幾年一直在家閉門讀書,雖足不出戶,卻關心天下大事,這次楊廣出巡本來沒有他的事情,但他一反常態,搭了楊玄感的關係,跟着一同出巡。

李密看得出楊玄感心事重重,便笑問道:“玄感兄是在憂國事,還是憂家事?”

楊玄感嘆了口氣,“國事也憂,家事也煩,可家事不寧,何談國事?”

李密剛要說話,卻看了一眼旁邊的楊峻,又把話咽回肚子裡,楊玄感這個兒子城府太深,讓他有點害怕。

楊玄感明白李密的意思,見兒子已經吃完飯,便對他道:“你先回去吧!有什麼事,我再找你。”

楊峻沒有吭聲,站起身便向外走去,楊玄感望着他的背影,搖了搖頭,“這孩子性格不好,太陰沉,有點像他母親,相比之下,其實我還是喜歡嶸兒,雖然傻一點,但還比較直率。”

李密笑了笑,父母看兒子,總是往好的地方想,他很瞭解那個楊嶸,可不是傻那麼簡單,任性妄爲,活脫脫就是一個不肖的紈絝子弟,楊玄感真正的財富還是元慶,可惜楊家處理不好,白白失去一個重振家業的良機。

李密不想參與玄感家事,便岔開話題笑問:“聽說聖上這次不回京城,直接去涿郡?”

楊玄感點點頭,“本來是要回京,但聖上聽說河北、山東地方官對高麗戰役有點牴觸,他便要去親自督促。”

李密冷笑一聲,“不是牴觸那麼簡單,是官員們都害怕了,去年我去了齊郡、清河等郡視察,才知道那邊災害之嚴重,河北大水,河南大旱,饑民遍野,民不聊生,去年徵六十萬民夫送糧,結果只有三成糧食送到遼東,六十萬人死了四成,逃亡三成,剩下三成空手回家,三十萬頭牛都沒了,今年春天拿什麼耕種,聖上不僅不體恤,還要加稅徵糧,這次詔書強徵二百萬民夫赴遼東,如果我沒有判斷錯誤,今年齊地一帶必將爆發大起義,如果不及時撲滅,大隋將亡國啊!”

楊玄感知道李密見識高遠,便問道:“會有這麼嚴重嗎?”

李密連聲冷笑,他壓低聲音道:“明公還記得楊諒造反否?那楊諒心浮意躁,仁德不修,他有何德何能,振臂一呼,山東竟有二十個郡跟他造反,公不覺奇怪嗎?”

楊玄感眉頭皺成一團,“你的意思是說,有人居心叵測,想渾水摸魚?”

李密緩緩點頭,“高歡以六鎮悍卒起家,建立北齊,高氏雖亡,但六鎮悍卒子孫猶在,當年二十萬六鎮悍卒安置河北、山東,他們的子孫繁衍,已不下百萬,且強悍本色未失,還有北齊遺臣尚在,皆不服隋朝,楊涼造反,便是他們跟着渾水摸魚,聖上也看出來,才決心遷都洛陽,一方面脫離關隴控制,一方面鞭策齊地,又有下江南之便利,可謂一舉三得,這次舉國東征高麗,對民生影響將十倍於運河,正逢河北河南大災,民不堪逼,以六鎮子孫強悍之風,他們豈能不造反,那些北齊遺臣又怎麼可能不加以利用?所以齊地必有大亂。”

李密嘆了口氣,又目光炯炯地注視楊玄感,“隋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不知明公有大志否?”

楊玄感想起了父親的遺書,眼中流露出一種強烈的雄心壯志,他索性不再掩飾,問道:“如果我有此心,當如何?”

李密微微一笑,“如果明公有此心,我倒有一良策可供考慮。”

楊玄感大喜,拱手道:“請法主指教!”

“我估計關隴貴族必會搶先發難,明公可隱忍等待良機,北接元慶,南交豪傑,待天下大亂,烽煙四起,朝廷無力鎮壓時,再登高一呼,以公先人的威望,必然會有四面豪傑來投,公佔據關中,便可得根基,然後西征隴右,南平巴蜀,有元慶在北方呼應,與隋朝鼎足之勢形成,再蓄積力量,安撫民心,靜觀隋變,一戰可得天下。”

楊玄感沉思良久道:“如果我先搶先發難如何?”

李密臉色一變,“不可!明公若搶先發難,必是出頭椽木,白白給別人做了嫁衣。”

李密又對楊玄感道:“舉兵起事,當後積薄發,現人人畏懼去遼東,明公當向聖上立志,遣諸弟去遼東赴戰,一則迷惑今上,二則可求將領,可謂一舉兩得。”

楊玄感緩緩點頭,剛要再說,這時門口響起了楊玄縱的聲音,“大哥在嗎?”

李密感覺今天自己的話有點多了,便起身告辭,楊玄感也不挽留,送他出來,只見艙門外,二弟楊玄縱帶着侄兒楊巍,後面還跟着兒子楊峻,楊玄感一愣,楊巍怎麼來了?

“明公,在下告辭!”李密拱拱手走了。

楊玄縱向李密點點頭,對大哥道:“峻兒是我叫回來的,我有事情找大哥。”

“進來說吧!”

楊玄感將兄弟和子侄帶進艙內,他已經得到家人的緊急稟報,楊巍率領一百餘名庶孫鬧事,逼迫家族嫡庶平等,最後夫人不得不讓步。

如果是從前,楊玄感必然會大怒,重責楊巍,但現在他的心思變了,楊巍是庶孫頭領,又是元慶的心腹愛將,他將對自己有大用。

玄感兄弟坐了下來,楊巍是晚輩,卻不敢坐,楊峻也站在一旁,楊玄感絲毫不提家族之事,笑眯眯對楊巍道:“巍兒怎麼會來這裡?”

楊巍心中有些忐忑,楊玄感畢竟是家主,又是他從小就害怕的大伯,在楊玄感面前他不敢說謊,楊巍低下頭,半晌道:“我有事情。”

楊玄感呵呵笑了起來,“我還以爲你也是來給我報喜呢!”

楊玄感已經知道元慶得了一個兒子,他立刻命家族以自己的名義送一份重禮去,他心裡明白,元慶若在,肯定不會受,但兒媳裴氏卻不會像元慶那樣,她會收下。

他望着高得像半截黑塔般的侄子又笑道:“你是不是來替元慶來做什麼事?”

楊巍緩緩點頭,承認了楊玄感的猜測,楊玄感暗暗得意,他繼續試探,柔聲道:“你能告訴我嗎?元慶要做什麼事?”

這一次楊巍卻堅決搖頭,元慶交代他的秘密,打死他也會說,莫說是家主,親爹他也不說。

楊玄感的臉沉了下來,有些不悅,旁邊楊峻一聲怒斥道:“楊巍,你現在面對的是楊家家主,族規第五條是什麼,你應該很清楚,難道你連家主也要隱瞞嗎?”

楊巍臉憋得通紅,在楊玄感面前跪了下來,“楊巍願接受家主處罰,但我不能說,我答應過元慶,不會對任何泄露,請家主體諒!”

楊峻大怒,還要再怒斥,楊玄感卻一擺手,止住了兒子,他笑眯眯點頭道:“你爲人守信,忠心耿耿,很好!我不會爲難你,更不會責罰你,你先去辦事,辦完事再到這裡來,大伯請你喝酒,我們好好聊一聊叔侄之情。”

楊巍心中感動,哽咽道:“巍兒謝大伯體諒!”

他站起身出去了,楊玄感給兄弟玄縱使了一個眼色,楊玄縱會意,遠遠地跟蹤楊巍,查看他的去向。

房間裡只剩下了玄感父子二人,楊玄感臉色一沉,訓斥兒子道:“你以後記住了,無論元慶還是巍兒,都是我楊家的人才,對人才要籠絡,要善待,而不是擺架子斥責!”

楊峻不敢吭聲,楊玄感又嘆了口氣,“我這輩子做的最大傻事,就是沒有能阻止楊家把元慶趕出家門,現在我才痛徹心扉,峻兒,以後你是楊家之主,你不能再重蹈覆轍。”

“父親的話,孩兒銘記於心。”

楊玄感點了點頭,這時,楊玄縱匆匆回來,楊玄感立刻問道:“他是去找誰?”

楊玄縱一臉奇怪道:“剛纔我見巍兒向一名侍衛打聽,等他走遠,我再問侍衛,原來巍兒竟是來找觀王。”

楊玄感一怔,元慶來找楊雄做什麼?他百思不得其解,這時,楊峻在一旁冷冷道:“應該是爲楊師道之事。”

.........

第28章 人心難測第32章 有喜有憂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35章 夜訪封宅第66章 碎葉求救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1章 夜授密旨第62章 交換條件第18章 契苾助力第34章 裴矩之策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55章 借風夜襲第1章 中元前夕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4章 露出破綻第42章 步步緊逼第25章 十猛之計第31章 淵突之盟第46章 落井下石第64章 趁火打劫第33章 官場暗鬥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30章 飲恨弘農第36章 楚王親書第9章 朝局悄變第31章 矛盾激化第7章 義成公主第54章 雨夜獻城第37章 一記反抽第8章 贖回屍體第16章 館驛見賢第41章 兵困雁門第26章 一戰成名第28章 二次談判第28章 初遇建德第39章 巡視塞北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33章 攻城前夕第8章 突發事件第30章 太子殺招第17章 被迫決戰第8章 太原募兵第29章 南下清河第24章 添把小亂第3章 盂蘭燈會第3章 唐魏結盟第88章 爭鋒相對第5章 兩個使者第66章 碎葉求救第68章 羅藝之慮第59章 兄弟反目第31章 裂痕初現第5章 元家造反第8章 分配不公第34章 兩面三刀第9章 敵後戰線第40章 孤膽英雄第20章 君心似虎第58章 北市偶遇第42章 不臣之心第40章 孤膽英雄第7章 古怪心思第21章 試探底線第76章 魏鄭和談第11章 仇恨深化第21章 雙猛大戰第40章 南方來人第27章 各有心思第15章 少女遇窘第24章 會寧戰起第25章 悲情男人第33章 棒打貴客第28章 二次談判第70章 突破缺口第17章 被迫決戰第12章 撲朔迷離第37章 密室收穫第33章 棒打貴客第32章 文道武途第33章 第一回合第25章 狹路相逢第81章 老孃不幹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5章 強攻榆關第27章 留條後路第16章 內部決裂第26章 初戰王薄第23章 隱形力量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19章 心理之戰第97章 僞漢毒計第2章 老奸巨猾第54章 齊王之危第27章 晉陽疑雲第16章 三千奇兵第39章 妥協援兵第28章 盛名之禍
第28章 人心難測第32章 有喜有憂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35章 夜訪封宅第66章 碎葉求救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1章 夜授密旨第62章 交換條件第18章 契苾助力第34章 裴矩之策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55章 借風夜襲第1章 中元前夕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4章 露出破綻第42章 步步緊逼第25章 十猛之計第31章 淵突之盟第46章 落井下石第64章 趁火打劫第33章 官場暗鬥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30章 飲恨弘農第36章 楚王親書第9章 朝局悄變第31章 矛盾激化第7章 義成公主第54章 雨夜獻城第37章 一記反抽第8章 贖回屍體第16章 館驛見賢第41章 兵困雁門第26章 一戰成名第28章 二次談判第28章 初遇建德第39章 巡視塞北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33章 攻城前夕第8章 突發事件第30章 太子殺招第17章 被迫決戰第8章 太原募兵第29章 南下清河第24章 添把小亂第3章 盂蘭燈會第3章 唐魏結盟第88章 爭鋒相對第5章 兩個使者第66章 碎葉求救第68章 羅藝之慮第59章 兄弟反目第31章 裂痕初現第5章 元家造反第8章 分配不公第34章 兩面三刀第9章 敵後戰線第40章 孤膽英雄第20章 君心似虎第58章 北市偶遇第42章 不臣之心第40章 孤膽英雄第7章 古怪心思第21章 試探底線第76章 魏鄭和談第11章 仇恨深化第21章 雙猛大戰第40章 南方來人第27章 各有心思第15章 少女遇窘第24章 會寧戰起第25章 悲情男人第33章 棒打貴客第28章 二次談判第70章 突破缺口第17章 被迫決戰第12章 撲朔迷離第37章 密室收穫第33章 棒打貴客第32章 文道武途第33章 第一回合第25章 狹路相逢第81章 老孃不幹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5章 強攻榆關第27章 留條後路第16章 內部決裂第26章 初戰王薄第23章 隱形力量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19章 心理之戰第97章 僞漢毒計第2章 老奸巨猾第54章 齊王之危第27章 晉陽疑雲第16章 三千奇兵第39章 妥協援兵第28章 盛名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