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北突求援

就在夜幕下,數千騎兵襲擊元氏倉庫前半個時辰,弘化縣縣令張淼的家中來了一名不速之客,此人二十餘歲,身材高大魁梧,穿着五品以上官員才能穿的紫色長袍,頭戴紗帽,揹着手站在張淼的家門口,不遠處,數十名侍衛站在一輛馬車前。

“請問先生何人,找我有何貴幹?”

“這裡不好說話,進你府中去說。”來人神秘莫測,令張淼一頭霧水。

張淼不知此人背景,但對方腰間佩戴的紫金魚袋使他不敢有一絲怠慢,連忙將來人請進府,在客堂坐下,張淼這才小心翼翼問道:“請問,先生是......”

“在下豐州楊元慶!”

驚得張淼一下子站起身,慌忙深施一禮,“下官失禮,請楊總管恕罪!”

張淼有些驚慌失措,楊元慶竟親自來他這個小縣,而且來上門找他,令他簡直不知該怎麼辦?心亂如麻。

“張縣令請坐吧!”

楊元慶微微笑道:“我只是路過貴縣,說幾句話便走。”

張淼恭恭敬敬道:“請楊總管訓示!”

“是這樣,我接到情報,今天晚上白瑜娑的軍隊極可能來襲擊弘化縣,你們自己做好防禦準備,不要輕易開城門。”

張淼嚇得心驚膽戰,這裡離合水縣極近,合水縣駐紮有重兵,白瑜娑亂匪從不敢來襲擊他們,怎麼今晚要來?

“下官多謝楊總管提醒,下官馬上派人去向合水縣駐兵求救。”

楊元慶臉一沉,語氣不悅道:“不用!把城門關好,白瑜娑的軍隊自然會退去。”

“是,下官明白了。”張淼心中奇怪,不知哪裡得罪楊元慶了。

楊元慶又問他:“我剛纔對你說了什麼?”

“楊總管說,今晚白瑜娑的軍隊要來襲擊弘化縣,我緊閉城門便可。”

楊元慶點點頭,站起身道:“這就件事,我走了。”

他起身便向外面走去。張淼一路送他出門,站在門口不停地躬身施禮,一直望着楊元慶上了馬車。百餘名親兵護衛他遠去,張淼這才擦去額頭上的汗,長長鬆一口氣。

馬車上,‘楊元慶’摘下帽子對李靖埋怨道:“師父讓我冒充總管。我回去非要被重打一百軍棍。”

李靖笑眯眯道:“你身材年紀都和元慶相仿,冒充他最合適,我若冒充就顯得太老了,不用擔心,他不會知道這件事。知道了,我也能替你解釋。”

冒充楊元慶之人正是蘇烈,他撓撓頭笑道:“冒充總管對那縣令有用嗎?”

“這個張縣令我打聽過,膽小怕事,楊總管親自找他,比什麼都管用。”

馬車在城門關閉前衝出了城門,向白雪皚皚的曠野疾奔而去。

........

縣令張淼坐在房間裡忐忑不安,關閉城門的命令已經下達。但他不知道白瑜娑的軍隊會幾時到來。他更不知道楊元慶親自上門拜訪,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朝廷知道了該怎麼辦?

他坐立不安,一會兒背手踱步,一會兒站在窗前長吁短嘆,就在這時,一名家人急匆匆奔來。“老爺,外面出事了。”

張淼一驚。快步走出府門,只見一名衙役站在門口。滿臉驚惶。

“出什麼事了?”

“稟報縣令,城外來了軍隊,正在洗劫元氏倉庫,你去看看吧!”

張淼一言不發,一口氣跑上城牆,站在城頭向遠處眺望,隱隱可以看見,兩裡外,無數騎兵已經將元家倉庫包圍了,數千頭駱駝正在搬運物資。

張淼怔怔地望着,眼中露出恐懼之色,這時,縣尉在旁邊低聲道:“縣令,白瑜娑亂匪從不敢來弘化縣,今天怎麼來了,會不會不是他們?”

張淼一回頭,惡狠狠地瞪着縣令,厲聲喊道:“誰說不是,這就是白瑜娑亂匪!”

........

十天後,數千騎兵押送着滿載物資的駱駝隊浩浩蕩蕩返回了豐州,他們將十幾座元家倉庫一掃而空,得到了大量的戰略物資,製做弓箭的原料、二十幾萬根上等白蠟杆,以及大量的帳篷、旗幟、鑼鼓,以及部分糧食布匹。

糧食、布匹和帳篷之類物品豐州並不稀罕,但製造弓箭的原料和二十幾萬根上等白蠟杆,對豐州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豐州已經冶煉出上好精鐵,就等着這些原料開始打造武器兵甲。

杜如晦喜出望外,立刻派人去大利城向楊元慶稟報。

.........

此時,楊元慶正和五原郡郡丞崔君素在大利城視察蒲桃園,在幾天前的軍府、郡衙聯席會議上,經過一番商議,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將大利城以南的一萬頃蒲桃園縮減一半,改爲種糧食,這樣可以得到五千頃上好耕地。

“這次縮減的土地都是官田,農民個人的蒲桃園基本上沒有動,如果他們願意改種糧,這也只能隨便他們。”

在無邊無際被大雪覆蓋的蒲桃架前,數十人騎馬視察蒲桃園,崔君素在給楊元慶講述具體的‘園改田’方案。

“這次改田涉及到二千多名蒲桃工安置,我已經和一些私人蒲桃園主聯繫過,這兩千多人基本上可以安置,種田的農民我打算從關北各郡逃來的難民中挑選五千戶,按一戶百畝租種給他們,我們這裡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基本上沒有什麼災難,一年下來,這五千頃土地至少能提供四十萬石官糧,用作戰略儲備。”

楊元慶點點頭,他知道一畝地可以產小麥兩石五斗左右,官方取八斗作爲田租,和中原官田抽五成租賦相比,這個租賦確實不算高。

“這件事可以交給今年考上科舉的士子們去做,好好鍛鍊他們的能力。”

“總管放心吧!這件事我會安排好。”

崔君素忍不住輕輕嘆息一聲,“可惜了五千頃上好的蒲桃園,大利蒲桃酒就要減產一半了。”

“蒲桃酒只是盛世產物,對於亂世,還是種糧最爲重要,等將來盛世重來。我們再恢復種蒲桃,恢復大利蒲桃酒產量,再說物以稀爲貴。產量減少,價格也會上漲,錢不會少賺。”

楊元慶安慰着崔君素,崔君素苦笑一聲。“我也知道,只是心裡有點可惜,有一點失落。”

楊元慶拍拍他的肩膀,調轉馬頭向大利城方向而去,剛走出蒲桃園。一名騎兵疾奔而至,“稟報總管,突厥有一隊騎兵到來,約五百人,在大利城等候總管。”

楊元慶一怔,大雪覆蓋草原,突厥人怎麼能過來,難道是效仿當年自己騎駱駝渡雪原嗎?

他立刻催馬向大利城奔去。在大利城外。果然看見了五百名騎駱駝的突厥士兵,沒有楊元慶許可,守軍不准他們進城。

五百突厥騎兵保護着一名三十餘歲的男子,頭戴脫渾帽,身着昂貴的黑狐皮袍,挎弓佩刀。精神抖擻,他老遠看見楊元慶。便大笑着喊了起來,“元慶老弟。想不到我會來吧!”

來人竟是北突厥葉護烏圖,楊元慶大喜,笑着迎了上來,兩人翻身下馬,親熱地擁抱在一起。

烏圖上下打量他一眼,給他他一拳笑道:“聽說你也造反了?”

“怎麼會呢?”

楊元慶一指城頭上的隋朝大旗笑道:“依然是隋朝赤旗,我幾時造反了?”

“我想也是,如果連你也造反,隋朝就該完蛋了。”

烏圖又仔細看了一眼大利城,不由點點頭讚道:“不愧是堅城固堡,薛延陀攻不下它,也是情理之中。”

楊元慶摟着他肩膀笑道:“先不說這些,進城去烤烤火,再喝幾碗熱湯。”

“那就承你的招待了。”

楊元慶一揮手,“開城!”

城門轟隆隆打開了,五百突厥駱駝騎兵列隊進了大利城,楊元慶命官員安排突厥騎兵們吃飯休息,他則領着烏圖來到縣衙,在縣衙的議事堂坐下。

喝了一杯熱茶,烏圖這對他道:“之所以選在這個時候來見你,是因爲只有冬天,始畢可汗纔不會進攻我,我們這幾年打了三次大戰,各有勝負,但今年秋天一戰,我們卻敗了,戰死三萬多人。”

說到這裡,烏圖的表情變得異常嚴峻,他把後背的弓取下來,放在楊元慶面前,“你先看看這把弓!”

楊元慶接過弓看了一眼,他對弓浸淫多年,一看便知道是一把八斗騎弓,做工精良,乍一看,和隋軍騎兵的弓沒有什麼區別,但仔細看,還是有所不同,隋軍的弓主要用絲做弓弦,而這把弓卻是用牛筋,楊元慶眉頭一皺,“這不是隋軍的弓!”

“確實不是,這是始畢可汗他們自己製造的弓。”

楊元慶大吃一驚,突厥人的弓他知道,製作粗陋,射程只有三四十步,他們怎麼能做出這麼強大的弓。

“坦率地說,這是隋朝人教會了他們,你們隋朝內亂,大量難民逃向突厥,他們中有很多工匠,就是這些工匠教會了始畢可汗怎麼做弓,他們用兩年的時間,造了大量的弓,結果今年秋天一戰,把我們打得大敗。”

烏圖嘆了口氣,“由於弓箭上的劣勢,我們現在處於危機之中,我不得不向你求援,希望你能賣給我五千把弓,我用高價買。”

楊元慶心裡很清楚,始畢可汗之所以一直沒有南下進攻自己,根本原因就是烏圖在北方牽制住了他,如果烏圖部被擊潰,那麼始畢可汗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必須會大舉南下。

更重要是制弓的技術已經傳入突厥,突厥並不缺原料,只缺技術,可以預見突厥的弓箭必然會突飛猛進,禁已經是禁不住,賣弓給烏圖,也談不上什麼幫助異族了,這更多是一種戰略上的抉擇,他需要烏圖替自己牽制住始畢可汗。

烏圖見楊元慶在沉思,以爲他不願意,便道:“其實我並不想爲難你,因爲我也得到了一百多名隋朝弓匠,我以爲立刻便能製出一樣的弓,可是他們告訴我,做一把弓至少要兩年,也就是說,我要兩年後才能擁有和咄吉同樣的弓,可等到那時,我的部族可能就會被他殺光了,時不我待,我只能來求你,但我也絕不讓你吃虧。”

烏圖從腰間取下一把刀,放在桌上,“這是黠嘎斯人用迦沙鐵打製的寶刃,兵絕犀利,在突厥也是寶貝,我這次帶來五千把,用一把迦沙刀換一把隋弓,怎麼樣?”

楊元慶拾起刀,緩緩抽出,只見寒光森森,刀鋒犀利,不愧是用隕鐵打造,其實弓箭豐州也有多餘,民團就有三萬把弓,賣給烏圖五千張倒也無妨。

楊元慶微微一笑道:“我可以答應,不過我還有一個附加條件。”

烏圖大喜,“你說,什麼條件!”

“我希望豐州和你的北突厥結盟,一旦始畢可汗進攻豐州,你的軍隊必須來支援我。”

烏圖取出一支箭,一折兩段,單膝跪下,對上天道:“我阿爾帖烏圖在此向騰格爾發誓,一旦豐州有難,我的軍隊必定來援助,無論何時,絕不反悔!”

“好!那我們一言爲定。”

.......

兩人談完正事,烏圖又取出一封信,遞給楊元慶,“這是阿努麗給阿思朵的信,既然阿思朵已經決定跟你,那我們也同意,只希望你不要辜負她,那她也當做是你的妻子。”

楊元慶點點頭,“你放心吧!我已把她當做是我的妻子,她會一直跟着我。”

烏圖又嘆了口氣道:“還有一事我要提醒你,這次始畢可汗把我們擊敗,我們元氣大傷,短時間內,我的部族無力和他再戰,你提供的五千把弓只能讓我們自保,這樣一來,始畢可汗或許就有精力考慮大隋,最近一兩年,他可能會圖謀大隋。”

說得這,烏圖又連忙道:“不過豐州這邊沒有問題,我會派巡哨監視這邊的動靜,如果他想謀豐州,我會立刻派三萬軍隊來支援你,但大隋別的地方,我就愛莫能助了。”

楊元慶沉吟一下又問:“始畢可汗現在有多少軍隊?”

“他現在控制了上千部族,有披甲士五十餘萬,實力強大,我現在只剩下十幾萬戰士,已經遠遠不是他的對手,將來我們只能聯合西突厥和他抗衡。”

楊元慶心中做出了決定,他必須要儘快進軍榆林郡的河套地區,建立起防禦突厥的工事。

........

第45章 不爲我用第8章 假途滅虢第53章 脣槍舌劍第25章 燕城大戰第62章 激戰七裡第41章 盧氏橋樑第25章 意外收穫第6章 戰前會議第15章 黑夜突破第14章 貌忠實奸第150章 獨孤之悟第10章 遷都角力第57章 高調姿態第93章 待君入甕第26章 少女憫秋第52章 軒然大波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29章 蕭後召見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2章 初到突厥第23章 都市買禮第12章 北巡訊至第5章 公主請客第35章 夜訪封宅第32章 秀才造反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9章 金刀贖奴第39章 水師新帥第31章 裂痕初現第57章 藥到病除第47章 關隴暗箭第48章 圍城打援第54章 彭城兵變第46章 褚氏父子第27章 晉陽疑雲第19章 誘敵之計第58章 北市偶遇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26章 奸商本色第34章 尋找突破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33章 跨境剿匪第29章 危機漸至第30章 太子殺招第20章 貨幣之源第65章 緊急情報第29章 回馬一槍第48章 圍城打援第53章 建德求和第46章 攻克平壤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44章 再讓一城第17章 雄信之災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27章 關中之變第4章 啓用暗線第12章 收官之棋第20章 世充密使第52章 軒然大波第9章 我想學武第38章 微服私訪第5章 兩個使者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42章 要何封賞第44章 西秦使者第51章 玄霸之錘第57章 藥到病除第51章 將星隕落第4章 緊鑼部署第35章 越境事件第5章 路遇貴人第20章 世充密使第14章 貌忠實奸第53章 七星寶刀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51章 將星隕落第52章 人心難測第22章 不甘失礦第8章 元慶抉擇第33章 緣定三生第15章 求賢若渴第13章 城中暗流第8章 趁亂突圍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3章 小妹何名第6章 出乎意料第4章 秦母教子第32章 千金一箭第16章 內部決裂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7章 尋找線索第24章 小男養家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7章 羽翼已成第27章 金口已開第65章 北市買珠第22章 獨孤暗線
第45章 不爲我用第8章 假途滅虢第53章 脣槍舌劍第25章 燕城大戰第62章 激戰七裡第41章 盧氏橋樑第25章 意外收穫第6章 戰前會議第15章 黑夜突破第14章 貌忠實奸第150章 獨孤之悟第10章 遷都角力第57章 高調姿態第93章 待君入甕第26章 少女憫秋第52章 軒然大波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29章 蕭後召見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2章 初到突厥第23章 都市買禮第12章 北巡訊至第5章 公主請客第35章 夜訪封宅第32章 秀才造反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9章 金刀贖奴第39章 水師新帥第31章 裂痕初現第57章 藥到病除第47章 關隴暗箭第48章 圍城打援第54章 彭城兵變第46章 褚氏父子第27章 晉陽疑雲第19章 誘敵之計第58章 北市偶遇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26章 奸商本色第34章 尋找突破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33章 跨境剿匪第29章 危機漸至第30章 太子殺招第20章 貨幣之源第65章 緊急情報第29章 回馬一槍第48章 圍城打援第53章 建德求和第46章 攻克平壤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44章 再讓一城第17章 雄信之災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27章 關中之變第4章 啓用暗線第12章 收官之棋第20章 世充密使第52章 軒然大波第9章 我想學武第38章 微服私訪第5章 兩個使者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42章 要何封賞第44章 西秦使者第51章 玄霸之錘第57章 藥到病除第51章 將星隕落第4章 緊鑼部署第35章 越境事件第5章 路遇貴人第20章 世充密使第14章 貌忠實奸第53章 七星寶刀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51章 將星隕落第52章 人心難測第22章 不甘失礦第8章 元慶抉擇第33章 緣定三生第15章 求賢若渴第13章 城中暗流第8章 趁亂突圍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3章 小妹何名第6章 出乎意料第4章 秦母教子第32章 千金一箭第16章 內部決裂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7章 尋找線索第24章 小男養家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7章 羽翼已成第27章 金口已開第65章 北市買珠第22章 獨孤暗線